登錄???|???注冊
主要反映中國鐵路建設史(1876年至1965年)上所發生重大歷史事件和主要政策頒布,稍加故事情節,講與讀者;介紹作者所掌握的鐵路發展各階段(1876年至1965年)的遺留物——鐵路文物,及其來歷和社會、科技、藝術價值,與讀者共賞;增加讀者興趣。達到繼承、宣揚、傳播鐵路科技發展的歷史,了解鐵路艱難而曲折的經歷,吸引青年知識分子投身鐵路事業。
賈本義 ·專業史 ·25.7萬字
該書是研究古代間諜史的歷史專著。該書以戰略性間諜活動為主脈,對中國古代間諜活動的戰略、行為特征、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間諜機構、間諜技術、諜報思想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描述與分析,并且從中得出了今天可以回味與借鑒的歷史結論,提出了作者自己的國家安全方面的精辟見解。
趙英 ·普及讀物 ·26.8萬字
《寫給大家的英國簡史》語言詼諧幽默,通俗易懂,將漫長的歷史娓娓道來,兼具故事性和文學性。全書時間跨度從公元前50年到公元1689年,講述了亞瑟王、百年戰爭、都鐸王朝、血腥瑪麗、伊麗莎白一世、亨利八世等重要的時代和人物。通過王朝興衰、君主浮沉,狄更斯傳遞出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啟發讀者透過歷史思索更宏大的人生課題。
(英)查理斯·狄更斯 ·世界史 ·29.2萬字
全景解讀蒙古帝國二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破解中世紀世界上最強大帝國的興衰秘密。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在統一蒙古草原后迅速發起對外武力征服,從蒙古草原到中原漢地,從花剌子模到斡羅斯,從亞洲到歐洲。蒙古帝國鐵騎所向無敵,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無法阻擋蒙古帝國擴張的腳步。蒙古帝國先后滅亡40多個國家,征服720多個民族,取得了比羅馬帝國四百年征戰還要廣闊的土地,建立起一個從西伯利亞到印度,從越南到匈牙利,從朝鮮半島直到巴爾干半島的超級帝國。蒙古帝國打破了亞歐舊大陸的阻隔,重新劃分了世界版圖,將原本相隔絕的文明聯系起來,為新時代的到來劃定了新秩序。
耶律承安 ·普及讀物 ·24.1萬字
本書是對唐代中書、門下兩省屬官的全面系統研究。綜合運用歷史學、考據學、辨僞學、年表學、校勘學等方法,搜集資料,查勘比對,辨別推理,去僞存真。以年表形式,清晰呈現出歷年中書、門下兩省屬官的任免情況或仕歷軌跡,爲唐代文學社會、人物互動及職官研究提供便利。編纂年表的同時,發現文史資料中的一些錯誤,爲典籍校勘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李振中 ·史料典籍 ·23.4萬字
收入此書的十四篇論文是從1997年開始至今,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結合歷史文獻撰寫而成,大多數文章先參加國際客家學研討會、兩岸客家高峰論壇及其他各類客家學研討會,在廣泛聽取客家學同行意見的基礎上,經修改后發表在《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學術刊物上。
劉大可 ·歷史地理 ·22.5萬字
本書是一本歷史知識的普及性讀物。它以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為主干,從古國文明、社會變遷、戰爭風云、科學進步等角度表現了歷史本身的多姿多彩,使讀者在增長知識、開闊眼界之余更能品鑒人類文明的醇厚之味。
靜濤 ·普及讀物 ·35.4萬字
呂思勉先生畢生致力于中國古代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工作,是20世紀著名的歷史學家,對中國古代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本書對歷史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價值,是史學愛好者及歷史研究者不可不讀的圖書之一。
呂思勉 ·中國史 ·36.2萬字
本書是14世紀到17世紀時期明代哈密、吐魯番地區資料匯編,反映當時的政治、經濟狀況及其風土人情、地理概貌,還反映了當時中央政權與哈密、吐魯番地方政權之間建立的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密切關系。本書為修訂再版,此外,除了改正錯訛外,作者在原作基礎上又新增補了一批資料,同時將所寫《關于明代土魯番的幾個問題》一文作為附錄收入,對土魯番的概況、統治者世系及其與明朝關系做了比較深入的分析。
陳高華 ·地方史志 ·33.4萬字
鼎盛時代的羅馬帝國,統治著西起不列顛、西班牙,東至幼發拉底河的土地。千百年來,羅馬帝國被當作人類統治的制度典范,擁有嚴密的防御體系、訓練有素的職業軍隊、復雜的行政體系和繁榮的交通貿易網。當時人們相信,“永恒之城”羅馬永遠不會陷落。《羅馬帝國的隕落:一部新的歷史》將用精彩的故事和詳實的細節,重現羅馬帝國這意味深長的最后一百年。
(英)彼得·希瑟 ·世界史 ·37.9萬字
本書是原國民黨將領關于抗日戰爭閩浙贛三省抗戰之親歷記錄。本書原書名為《閩浙贛抗戰》,叢書名為《正面戰場: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2013年1月由我社出版,原書號為ISBN978-7-5034-3699-4,現應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的要求,將該書納入《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叢書重新出版,只是版式重新設計,內容不作改動。特此說明。閩浙贛抗戰,指抗日戰爭時期內,在福建、浙江、江西三省(區)內所進行的各項戰役。從一九三七年九月初,日本侵略軍炮擊廈門起,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宣布投降,本書包括了抗日戰爭期間的閩海抗戰、南昌會戰、上高會戰、浙贛會戰及浙江省內諸戰役。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31.1萬字
本書精選西方重要英文文本資料,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對之進行介紹乃至解讀,力圖多層次、全方位地揭示西方近代時期在經濟、政治、軍事、思想文化、社會生活諸方面的基本狀況與特征,從中透顯出西方歷史的演進脈絡、流變趨向乃至發展規律。各卷所選的篇目,既有對某文獻的全文收錄,也有對某文獻核心部分的截取。每篇文獻后還開列了一些相關問題的研究著作,引導讀者延伸閱讀,并作進一步的探究。
孟廣林 何黎萍 趙秀榮 選編 ·世界史 ·23.2萬字
本書緊緊圍繞西安事變這一重要歷史事件,以時間為線索,較為詳細地介紹了西安事變爆發的背景、經過、處理過程以及其中各方的矛盾和態度、事變的影響等。本書依托詳實的歷史資料,對西安事變的方方面面進行了詳細的剖析,力圖為讀者呈現真實、全面的西安事變。
李義彬 ·普及讀物 ·30.3萬字
本書從近代西方基督教全球傳教史的視野重新探討了太平天國意識形態的基督教來源,揭示了太平天國跟千禧年主義和末世論的密切關系,尤其洪秀全跟啟示錄神學、洪仁玕跟新教傳教士“基督教文明觀”的關系。全書共分五章:“由宗教革命引起的宗教戰爭”、“別樣的基督教”、“太平天國與啟示錄”、“千禧年主義及其中傳”、“一個基督教國家的現代化方案”。本書基于大量的文本對照、比較和分析,反駁了許多流行的看法,提出了新的觀點。
周偉馳 ·中國史 ·42.8萬字
本書是該系列的第五部,書中從王莽奪權寫起,到東漢班超等人征服西域為止。王莽積數十年功力,終于成功篡權,建立新朝。然而,這個史上最為著名的集儒家學術大師及理想主義者為一體的皇帝一登基,就掀起了狂熱的復古主義,將國家推向了深淵。天下嘩然,怨聲四起,造反之聲不絕于耳。劉氏宗族后裔以種田為業的劉秀,也加入了光復漢朝滾滾洪流,去尋找他那血腥的夢想。
月望東山 ·中國史 ·22.4萬字
本資料匯編主要對集中于地理總志、類書和地方志中的文獻材料分門別類的進行整理、標點,而且材料較為系統,可以構成中國古代城市總體性研究的基礎,同時本資料匯編也可以作為某些個體和區域城市研究的基本文獻材料。本資料匯編第一輯主要包括有第一冊“《嘉慶重修大清一統志》城墻資料匯編”;第二冊“《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職方典》城墻資料匯編”;第三冊“《古今圖書集成》廟學資料匯編”;第四冊“地方志城墻資料匯編(上)”;第五冊“地方志廟學資料匯編(上)。本資料匯編不是簡單的影印原始材料,而是在錄入的同時進行整理和標點,這為今后編制相關的檢索軟件奠定了基礎。
成一農編 ·史料典籍 ·39.6萬字
《五代史演義》是風靡海內外的通俗歷史巨著,史學大家蔡東藩正史為經,逸聞為緯。章回體結構,通俗的文筆,機智的點評;真實再現了中華文明歷史演進波瀾壯闊的進程。描述五代十國時期更替下的民俗民生,參透疆場血戰、宮廷陰謀,千古興亡中的生存智慧。
蔡東藩 ·普及讀物 ·31.9萬字
本書收錄了作者近10幾年以來研究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的論文和文章25篇,論證了中華文明化進程、區域模式、區域互動、文化基因、機制動因以及和古史傳說的關系等多個方面,提出了文化上的“早期中國”、中華文明起源的“北方模式”“中原模式”“東方模式”等重要概念,揭示了八千年以來早期中國的五項文化基因。在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帶動了近些年關于“早期中國”、文明模式等的熱烈討論,尤其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文摘》等報刊發表的文章,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影響。習近平在2020年9月28日的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堅定文化自信,并對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中華文化基因、三皇五帝和夏代史等的考古學研究提出了很高要求。本書的出版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相關指示的具體行動,會為研究和關心中華文明起源的讀者提供重要參考。
韓建業 ·文物考古 ·21.1萬字
作者這兩年專于明末弘光朝的寫作。《黑洞:弘光紀事》寫了十個專題。這一本寫人物,有末代皇帝朱由崧,弘光樞臣史可法,稱為“明代蘇武”的左懋第,以兵變致南明解體的左良玉,目為南京禍根的阮大鋮,秦淮河畔苦悶的青春叛逆群體,大思想家黃宗羲,少年天才夏完淳,傳奇說書家柳敬亭,“遺民現象”的典型徐枋等……他們的身份,涉及帝王、武人、士大夫、學生、妓女、藝人、學者、隱士、起義者,覆蓋了當時社會多個層面。
李潔非 ·中國史 ·28.9萬字
讀完三國,要看兩晉十六國——中國歷史上最亂的年代。本書從公元265年西晉開國寫起,到公元439年北涼滅亡為止,其間174年,包括了西晉、東晉十六國、北魏初年、南朝宋四個階段。全書涉及七十多個國家,近兩百名國君,三百多個性格鮮明的將臣謀士,四百多場戰爭,一百多場政變,四十多個典故,大小權謀計策不計其數。文中有許多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對當時社會形勢以及未來發展的精辟論述和分析,也有失敗者對經驗教訓的總結和反思。當然也少不了悲壯與豪情的故事,感慨與激昂的場景。這是一部歷史大劇,是一個群雄匯聚的舞臺。
張軍 ·中國史 ·27.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