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史記》是中國歷史的源頭,探索了天人之際,講述了秦漢以前到西漢中期的通史。本書是幾乎《史記》內容的白話闡釋,通俗易懂。以人物故事為主體形式,對歷史上的帝王、君王、卿相、將軍策士、文化精英等人物,進行了講述和新的闡釋,抽留總結其智慧。本書嚴格依照《史記》內容,并豐富進其它相關史料,再結合現實進行實用化分析。
張守春 ·隨筆 ·32.1萬字
歷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計謀,奸詐程度往往將對手整得頭昏腦漲、找不著北,卑鄙程度也屢屢突破道德底線,但他卻是一個心懷天下、體恤眾生的圣人;而且他還是一個柔情萬丈、天才橫溢的詩人;最后他還是一個敏感、自卑、內心孤獨的普通男人。
王曉磊 ·普及讀物 ·31.3萬字
西歐民族歷史寫作最早可追溯到古羅馬時期,在中世紀和近代早期的歐洲就有歷史家講述各民族的故事,并且清晰表達了民族政治和文化統一性的概念。到文藝復興時期,各國人文主義歷史家接受了民族國家這一主題。本書系統闡述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歐民族歷史寫作發展的全過程,并就各地區和國家對民族歷史寫作的貢獻,以及各自民族史學的發展路徑進行比較研究。我們認為,這不僅使我們能夠深入了解西歐史學邁向近代的過程,同時也使我們能探究近代早期“民族”這個新因素對歷史學術的影響,揭示政治與學術之間的互動關系。
徐波 ·民族史 ·20.5萬字
《契丹資料輯錄》主要輯錄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以及五代初期約五百多年契丹的史料。收錄時間,上起自契丹之名始見于《三國史記》記載的378年(東晉太元三年、高句麗小獸林王八年),下訖于907年(唐天祐四年、后梁開平元年)耶律阿保機取代遙輦氏稱汗建國。
肖愛民編 ·民族史 ·35.7萬字
“美國國家地理全球史”·古埃及興亡史,全景式呈現了古埃及歷史演進線索,并于細處打撈古埃及奇詭的文明碎片。《最初的法老》:梳理了古埃及早王朝時期、古王國時期和中王國時期的歷史,涉及古埃及第零王朝至第十七王朝時期的法老,尼羅河谷文明的發展,王朝的變遷和權力更迭以及外國的國王。以考古發現和學術研究為基礎細致、豐富而清晰地呈現了古埃及歷史的發展脈絡并揭開了諸多謎題。《埃及帝國》:講述了古埃及歷史鼎盛時期——新王國時期(18-20王朝)。涌現出了一批聞名天下的法老——著名的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偉大的征服者和杰出的政治家阿美諾菲斯三世,發起一神教改革的埃赫納吞,因其陵墓中發掘出震驚世人陪葬品和財富而聞名于世的法老圖坦卡蒙,以及埃及史上的長壽帝王拉美西斯二世,他也成為埃及史上最為著名的法老。《古埃及的終結》:講述了新王朝時期結束后,一直到托勒密王朝的終結這一歷史時期的埃及史。千年古埃及文明因為飽受內亂和外族入侵之苦,傳統文明受到亞述、新巴比倫、猶太、波斯、希臘及羅馬文明的挑戰。古埃及雖已輝煌不再,卻依然擁有無窮的魅力,直到埃及艷后克利奧帕特拉七世香消玉殞。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編著 ·世界史 ·31.3萬字
朱佳木,男,漢族,1946年6月出生于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籍貫江蘇南通,1970年參加工作,197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系畢業,大學學歷,研究員。1977年8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胡喬木院長秘書。1981年8月任陳云同志秘書(1982年2月起擔任陳云辦公室負責人)。1999年7月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兼中共黨史出版社社長。2000年12月至今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原黨組書記、所長。書稿為朱佳木同志近20年關于改革開放諸多問題以及中國當代政治、歷史等重大問題在公開媒體發表的文章以及重要講話。正值我國幾年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本論文集的匯結對于研究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史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
朱佳木 ·中國史 ·47.3萬字
中層理論的建構對于中國史研究的意義至少可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盡量可使我們擺脫宏大敘事的糾纏。目前許多歷史著作行文敘述總是宏闊而不細致,概論式的判斷比比皆是,本質主義式的斷語草草形成,里邊唯獨看不到日常生活狀態下人的蹤跡,人變成了冷冰冰的趨勢與規律的符號表征。二是討論如何改變史界只拉車不看路式的工匠型治史方式。作者新刊長序,收入其近十年的反思,趨向更加圓融的歷史敘事。
楊念群 ·史學理論 ·23.5萬字
近代以來,能與曾國藩比肩的人物實在是少之又少。曾國藩無論在做人治學方面,還是在治軍為官方面,都堪稱“圣人”。其對后人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毛澤東佩服他,蔣介石學習他,梁啟超推崇他,李鴻章繼承他……《曾國藩:一個人的朝圣路》一方面講述了曾國藩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一生,另一方面結合曾國藩書信、日記等文字,對其心理活動和心路歷程進行了深刻的剖析。不難發現,曾國藩之所以能被后人推崇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的“圣人”,與其善于自我反省與自我批評有著莫大的關聯。
文真明 ·普及讀物 ·24.6萬字
羅馬人一次次劫后余生,一次次東山再起,又一次次筑造新的偉大豐碑。和平與戰爭,二者缺一不可,將羅馬塑造成一座非凡之城。作者積十五年之功,搜集大量史料,重現羅馬這座城市遭遇七次入侵的重要歷史階段,揭示劫掠如何改變羅馬的歷史進程。這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的敘事體羅馬史。三十多幅作者實地拍攝圖片,七幅地圖,二十多幅精選名畫插畫,全景展現了經歷七次浩劫洗禮及其間數次自然災害侵襲后,依舊穩固矗立于歷史舞臺的羅馬城。
(英)馬修·尼爾 ·世界史 ·25.8萬字
歷史是抗爭和勝利組成的,決心和發現造就的,也是勇氣和革新推動的,其中不乏非常令人心灰意冷的壞日子。暢銷書作家邁克爾·法夸爾在這本妙趣橫生的書中為讀者們呈現了一部由歷史上著名的悲劇、壞運氣的典型事例以及各種災難與恐怖事件組成的大雜燴,足足有一年之多。這365個精彩的歷史片段,原汁原味,一刀未剪,讓您把古往今來的倒霉事盡收眼底。書中登場的帝王將相、國家元首、霸道總裁、偶像明星、暴君和騙子等無一例外地都曾吃過虧、翻過船。每天一點“小確喪”供您作茶余飯后的消遣。請您舒舒服服地坐好,順著一個個不幸的事件向著過去來一場酣暢淋漓的穿越之旅。
(美)邁克爾·法夸爾 ·普及讀物 ·25.5萬字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是我國的強國之路。值此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由中共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編撰的《陜西改革開放大事記》,即是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而奉上的一份獻禮。全書主要以編年體條目的形式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共陜西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重要會議、重大事件、重大工作以及重要活動。通過這本大事記,呈現了陜西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與史料價值。
中共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地方史志 ·26.4萬字
北大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的歷程,一批又一批的北大人見證了時代的變革;回首歷史,也看穿了過去的風云變幻。本書將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娓娓道來,從遠古傳說到近代文明,從華夏大地到世界舞臺,內容涵蓋古今,貫通中外,讓我們以史為鑒,立足當下,放眼未來。
劉玉民 ·世界史 ·22.7萬字
我們通常的印象中,孔子作為一個高高在上的“圣人”,是一個抽象的人物。《孔子大歷史》正是要去掉孔子的這層“圣人”光環,還原他作為普通人的成長歷程。他有自己的喜怒哀樂與憂懼,也有困惑、糾結與執著。作者李碩探究了孔子面對各種人生事件的心理狀態與動機,從而描畫出一個豐富、完整的孔子形象。通過解讀經史文獻,《孔子大歷史》再現了孔子在寡頭世襲政治游戲規則中沉浮的一生,以及他生活的春秋時代的種種生活場景、日用禮俗,對孔子的生活世界進行了人類學乃至影視視覺層面的還原。
李碩 ·普及讀物 ·22.1萬字
公共史學(PublicHistory)是20世紀60、70年代以來興起于美國的一種史學派別,至今已經成為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史學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來,中國史學界已經從關注公共史學向發展公共史學轉變,已有眾多史學研究者和愛好者投身到倡導、實踐公共史學的行列中。美國等公共史學比較發達的地區,早已產生了很有影響的公共史學類專業刊物,但是作為史學大國的中國,還沒有一個相對專業的學術刊物。這一輯刊可以為中國公共史學發展提供一個交流平臺,推動中國公共史學健康發展。《公共史學集刊》第三集將匯集有關影視史學的一批作品。
姜萌 滕樂主編 ·中國史 ·23.2萬字
本書以群像視角寫就,為以王維、李白、杜甫為代表的十位唐代詩人作傳,同時挖掘自初唐到安史之亂百余年間四十多位詩人的趣聞軼事。在史料記載的基礎上虛實結合,通過小說筆法補充空白,生動解讀了名篇佳句背后的人事變遷和歷史波瀾,勾勒出詩歌在大唐的發展歷程,全方位復原唐代詩人和詩歌的不朽魅力。
薛易 ·隨筆 ·32.8萬字
哈爾濱是一座文化多元、交互與共生的城市,華洋雜處與中西交融。作為鐵路樞紐的哈爾濱是一個依水而定、因路而興的城市。城史紀元是哈爾濱城市史研究的一個關鍵性和節點性問題。俄僑等僑民是這座城市變遷的見證者與“建設者”。哈爾濱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三條路徑(法國、日本與俄國)的結合點。哈爾濱作為一個多元化城市,其自然地理、文化地理、政治地理等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中國史、世界史和國際關系史等的學術價值更是自不待言的。
高龍彬 ·地方史志 ·27.3萬字
20世紀東歐災難實錄。馬里烏波爾三部曲包括:《她來自馬里烏波爾》:一部家族史,百年世界災難縮影。12000000名東方勞工,絕非二戰猶太人大屠殺之外的歷史注腳,展示歐洲文明悲劇的全景,揭示烏克蘭人不為人知的命運。《暗影中的人》:烏克蘭世紀流離與動蕩的民族寓言,人類文明悲劇全景切片。過去,他們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汗水,現在,他們依舊被肆意擺布,沒有國籍,沒有投票權,不被允許自行尋找落腳地……書寫戰后東歐日常生活。《娜斯佳的眼淚》:柏林墻倒塌、冷戰結束、烏克蘭經濟崩潰……歷史一次次重演,誰能全然置身事外?當代東歐版《奧德賽》。少有的聚焦蘇聯解體后的個體遭遇之作。從土木工程師到清潔工,書寫時代劇變下高級知識分子的墜落,當代烏克蘭困境的驚人寫照。
(德)娜塔莎·沃丁 ·世界史 ·35.6萬字
《南齊書》為“二十四史”之一,是南朝蕭子顯所撰的歷史書,書中記述了南朝蕭齊王朝自齊高帝建元元年(公元479年)至齊和帝中興二年(公元502年)的歷史事件,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現存關于南齊最早的紀傳體斷代史。對這一時期歷史感興趣的讀者,本書值得一讀。作品文字比較簡潔,文筆流暢,敘事完備。列傳的撰寫,繼承了班固《漢書》的類敘法,又借鑒沈約《宋書》的代敘法,能于一傳中列述較多人物,避免人各一傳不勝其繁的弊病。書中各志及類傳,除少數外,大都寫有序文,借以概括全篇內容,提示寫作主旨。作品包括帝紀八卷,除追敘蕭道成在劉宋末年的政治活動外,主要記蕭齊皇朝(479—502年)二十三年間的史事。志八篇十一卷,其中有的上承劉宋,有的起于蕭齊立國,斷限比較明顯。傳四十卷,其中不少是記少數民族地區史事的。序錄一卷,佚之甚早。蕭子顯在寫這些事件和人物的時候,都不直接發表議論,而是通過前后史事的對比來揭示人物的品格。蕭子顯學習司馬遷表述歷史的方法,并取得一定的成就,被后代史學家稱為“良史”。
蕭子顯 ·中國史 ·23.1萬字
本書共十二章,論述了有關中國史學發展諸多重要問題:有關于史學名著《史記》、《史通》等成就的闡發,有關于學術思潮變遷的追蹤、分析,有關于重要史實的考訂辨析,也有關于某些時論的學術爭鳴。貫穿全書的學術旨趣是:貫通上下的研究,抓住史學史進程的關鍵之點;闡發史學名著內容的精深和編纂方法的高超;深入發掘和著力弘揚蘊藏于史學名著之中的民族文化偉大創造力。全書反映出作者以“歷史傳承與中華民族精神”為主線來考察中國史學演進路徑的新視野。
陳其泰 ·史學理論 ·39.6萬字
《我和慈禧太后》是美籍華人德齡以英文撰寫的回憶錄。書中采用西方文化的視角,以親歷者的口吻,詳細講述了她貼身服侍慈禧太后期間所觀察到的清廷生活實情,包括慈禧的飲食起居、服飾裝扮、言行舉止、乘火車巡游的經歷等。所涉人物有光緒皇帝、皇后、李蓮英、袁世凱及其他官員,并提及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的宮廷秘聞。既有文學趣味,又有史料價值。相較于當前流行的后宮小說與后宮影視劇,本書真實全面,內容豐富,可讀性強。
德齡 ·口述史 ·22.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