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人不可能一帆風順,皇帝手下的文臣武將經歷可能更加坎坷。商湯的宰相伊尹之前曾做過奴隸;西漢的開國元勛韓信曾受胯下之辱;漢武帝的大臣卜式曾是個牧羊人;明成祖的謀士姚廣孝之前曾是一名僧侶。本書精心挑選最富傳奇色彩的古代人物,以輕松調侃的語氣講述他們耐人尋味的人生經歷。相信在閱讀完這些人的精彩人生后,您一定會有所啟發。
秦濤 ·普及讀物 ·9.2萬字
本書是魏斐德教授的博士畢業論文,研究清朝末年中國向近代轉型的學術著作。作者以聞名中外的“三元里”事件為《大門口的陌生人》之開篇,進而考察研究鴉片戰爭中及之后以廣州地區為中心的抗英運動。本書重建再現了當年的團練運動、紳士階級的功能、朝廷的應對、英國勢力強行進入廣州,以及他們的對華貿易等等,并對這一系列復雜事件與現象進行了深層次的剖析。作者在還原史實的同時,揭示了各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其內在相互作用的因果關系。這部篇幅并不長的著作,包含了極其豐富重大的歷史主題。
(美)魏斐德 ·中國史 ·11.3萬字
拿破侖戰爭是指,1799—1815年,拿破侖統治下的法國與反法同盟各國進行的戰爭。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面對革命形勢的迅猛發展,歐洲各國君主驚恐不安。為了遏制法國,1793—1815年,歐洲各國組織了七次反法同盟,與拿破侖在多個戰場展開殊死搏斗。戰爭促使歐洲的軍事制度發生重大變革,拿破侖戰爭的規模空前龐大,史無前例。作為一位歷史偉人,拿破侖的傳記有很多種,其中不乏經典名作。本書另辟蹊徑,不再完整敘述拿破侖跌宕起伏的一生,而是從戰爭入手,著重分析拿破侖的軍事生涯,尤其是特拉法加爾海戰、半島戰爭、入侵俄國以及滑鐵盧等重大戰事。不管是對歐洲還是對整個世界,這些戰事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所以本書不僅關注戰爭本身,也深刻探討了戰場以外的相關事務,以及戰爭如何影響了世界局勢。本書由BBC《歷史》雜志組織多位專家編寫,收錄了之前在BBC《歷史》雜志和其姊妹刊物BBC《歷史揭秘》雜志上發表過的相關文章,另外還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
英國BBC《歷史》雜志 ·世界史 ·8.3萬字
《杭州宋代食料史》是作者繼《中國食料史》之后的第一個個案研究。宋代是杭州食料史上的一個關鍵節點,如果說此前的杭州食料還泯然于江南傳統的“飯稻羹魚”,與周邊地區沒有什么太大區別,那么此后的杭州食料就帶著自己的濃郁色彩粉墨登場,而且被一直延續下來。可以說“杭邦食料”的格局就典定于宋代,現代所謂的“杭邦菜”就建立在這種“杭邦食料”的基礎上。書中介紹了多種食料,內容豐富。
俞為潔 ·史學理論 ·16.4萬字
本書以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為主線,分析了王權與民權、保守派與激進派、君主制與共和制的內在矛盾與現實困境,揭示了其與二月革命發生的必然關系,詳述了宴會活動、巴黎街頭騷亂、王宮遭洗劫、七月王朝覆滅、法王流亡英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臨時政府建立等重大歷史事件。
(法)伊伯特·圣阿曼德 ·世界史 ·17.7萬字
本書是內藤湖南在京都大學任教期間,于1911年和1915年所做兩次演講的內容。1911年,正值清朝風雨飄搖之際,作者從兵力、財政、思想三個方面,對清朝何以走上末路做出了精辟深刻的分析,并對中國此后的命運進行了大膽而理性的預測。1915年,中國已進入民國時期,作者再度梳理清朝歷史,從政治談到藝術,縱橫經學、史學、文學,詳人之所略,略人之所詳,繪出一幅包羅萬象、與眾不同的清史全貌。聽內藤湖南講歷史,聽一段塵封的往事,得一種嶄新的領悟,展卷始知歷史竟還有這般讀法,研究原還有那般做法。
(日)內藤湖南 ·中國史 ·11.4萬字
《十件文物里的中國故事》是一部由中國考古學家、歷史學家通過國寶級文物講述中國歷史故事的大眾讀物。中國文物眾多,類型豐富,它們凝結著中國歷史的智慧,反映著中國歷史的厚度,展現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透過文物能夠認識歷史中國,能夠感悟文明中國,同時也能夠體會中國考古走過的崢嶸歲月。我們遴選了十件代表性文物,通過專家學者們娓娓道來的敘述,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逐一呈現文物的發現、文物的內涵,以及文物所蘊含的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價值。我們力求使文物活起來,使中華文明更加立體地加以展示。本書圖文并茂,裝幀精良,語言樸實,集專業性和普及性為一體,是廣大讀者走近文物,打開認識中國歷史的一扇窗口。
中國歷史研究院主編 ·普及讀物 ·14.5萬字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從而豐富了世界文化寶庫。由于種種原因,印度各地區在歷史、文化、宗教和風俗等方面都有所差別,有的甚至完全不同。本書介紹了印度文明的起源,以及宗教、藝術、文化的形成及發展情況,包括近代受西方外來文化影響的一些情況。除了介紹印度整體的概況之外,還介紹了印度各邦的一些具體情況。本書還簡述了中國和印度兩千多年的文化交流的基本情況。本書深入淺出,知識性和故事性較強。
王樹英 ·世界史 ·14.6萬字
楚辭除具有卓越的文學價值外,還蘊含了豐富的史料,故備受歷代歷史學者重視。近現代以來,隨著甲骨文、簡帛考古的突破,楚辭歷史研究已蔚為大觀。然而雖然學者積極提倡以考古資料研究楚辭中的歷史文化,但與其他領域(《九歌》、楚辭異文等)比較,已經落后,且滯后于考古學為楚辭學提供資料的進度。基于以上的認識,本書試圖以上古史事、古史人物及其事跡、神話和神祇為中心,運用歷史學、考古學、民俗學、文化人類學等多學科相結合的方法,以“二重證據法”為指導,從史料學角度出發,對楚辭所涉及的上古歷史文化進行考古學闡釋。
代生 ·史學理論 ·16萬字
歷史,注定要重啟絲綢之路,這是人類的命運之行。但這條古道已然被風沙掩埋,于是,在今天,重新發現絲綢之路就成為首要之務。著名作家和文化學者徐兆壽帶著他的團隊,率先踏上這條茫茫古道,為人類重新講述一個個古道上的傳奇故事。在本書中,你可以看到張騫如何鑿空西域、蘇武怎樣杖節牧羊、班超何以縱馬天山……在中華民族壯闊的歷史長河中,這些使者用他們的精神和英雄氣魄攻下了一個個歷史的關隘。
徐兆壽 金西源 ·隨筆 ·9.8萬字
對元代白蓮教進行深入簡練的研究,并與吳晗等先生進行商榷。
楊訥 ·史學理論 ·10.4萬字
本書是博物館里的人類學家張經緯繼《博物館里的極簡中國史》后重磅新作。全書分為十二章,延續了前作十二件文物講歷史的基本格局,其中既有博物館里從來不缺的青銅器、陶器、瓷器、帛畫、磚畫等常見文物,也有香爐、銅鏡、賞石、文玩等特色文物,甚至還包括皇家/私家園林、各地戲臺/戲樓之類不可移動文物。每章分為六節,第一節講述與文物有關的故事;第二節完成對該文物的現象學描述;第三節進入歷史空間,將物質文化與時代脈絡融為一體;第四節從更高的維度嘗試對該文物的結構性分析;第五節展開藝術品與藝術史的對話;最后一小節則揭示文物作為時代表征所象征的文化隱喻。全書共收入200余張高清文物圖片,幾乎覆蓋幾乎青銅、陶瓷、書畫、工藝,以及建筑等各個博物館收藏門類。帶讀者跟著文物,重新走進歷史。
張經緯 ·中國史 ·10.8萬字
本書分為國情縱覽、政治環境、經濟狀況和雙邊關系四篇,分別介紹了越南的自然地理、歷史人文、風俗習慣、政治體制、司法環境、政策導向、資源狀況、外國企業、金融市場、經貿關系、華人華僑等方面,附錄還給出了該國在世界銀行發布的各國營商環境排行榜中的排名,以及我國駐外使領館的聯系方式。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世界史 ·3.8萬字
美國國家地理全球史系列,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出品的,規模宏大的一組歷史叢書項目,是其100多年歷史文化內容的培育與積累,共有30種圖書。本套叢書內容由國際頂級學府學者,多學科團隊精心創制。5000幅罕見四色歷史圖片,極具典藏價值。《羅馬帝國的崛起》依托第一手史料,真實重現了羅馬帝國誕生崛起的史詩。從朱里亞·克勞狄王朝一直講到四帝之年的紛爭,對羅馬諸帝(屋大維、克勞狄、尼祿等)性格和人生經歷進行鮮明刻畫,展開對羅馬帝國的內政、外交、文化、日常生活、王室內部關系等內容的解讀。美國國家地理全球史書目——《最初的法老》《埃及帝國》《古埃及的終結》《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近東的王國和帝國》《希臘的起源》《古典希臘》《雅典的陷落》《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共和國》《地中海的羅馬征服者》《羅馬共和國的終結》《羅馬帝國的崛起》《羅馬統治世界》《羅馬帝國的隕落》《拜占庭的輝煌》《中世紀歐洲》《伊斯蘭的擴張》《基督教王國和十字軍東征》《通往東方的新路線》《中世紀的終結》《征服美洲》《文藝復興》《土耳其、俄羅斯帝國與明代中國》《絕對君權》《探險的時代》《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與拿破侖》《19世紀的世界》《世界大戰》。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 ·世界史 ·10.9萬字
漢趙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內遷少數民族匈奴在內地建立的政權,也是十六國較早建立的政權之一。在西晉末年中原地區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漢趙統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生產恢復和發展的措施,使其京都平陽、長安地區的經濟有所恢復和發展。本書根據現存史籍和文物考古資料,論述了東漢末年以來內遷匈奴的活動及其社會地位的變化,敘述了漢趙國興衰的歷史,并對其政治制度、社會形態做了大膽探討。
周偉洲 ·民族史 ·17.6萬字
政局動蕩,君主昏庸,往往是歷史上權臣謀位的最佳時機。奸臣當道,控制君主以令天下,是最為常見的游戲模式。功成而不知身退,威風一時,卻又黯然落幕,幾乎是攝政權臣必然的結局。本書以風趣的語言講述中國歷史上有關攝政的傳奇事例,引領讀者回到那些權謀紛爭、勾心斗角的歷史現場,靜靜圍觀傀儡皇帝的凄涼與無奈、攝政權臣的風光與落寞,讓讀者在權臣攝政的是是非非中,看清權謀博弈的正面和側面,讀懂人性的光明與陰暗。
儒爵爺 ·史家名著 ·17萬字
本書用生動的文字,再現了世界歷史進程的恢弘畫卷,堪稱一部貫通整個世界歷史的簡明百科全書,串聯起全部人類發展的瑰寶,并以其光輝不朽的價值與流傳恒久的魅力,成就一部好讀又好看的世界歷史通俗讀物,具有很強的系統性、知識性和可讀性,不僅是廣大讀者學習世界歷史知識的最佳讀物,也是各級圖書館珍藏的最佳版本。
蕭楓主編 ·普及讀物 ·13萬字
1471年,舍隆河畔的血雨腥風即將決定羅斯大地的命運……隨著莫斯科公國羽翼漸豐,諾夫哥羅德陷入了恐慌。他們開始尋求外國盟友的幫助,謀求通過女市長與立陶宛親王的結合來抵御莫斯科進犯的腳步。與此同時,遠在羅馬的天主教廷向莫斯科大公伊萬三世伸出聯姻的橄欖枝,以迎娶拜占庭末代皇帝侄女為籌碼,力圖重振東西分裂的教廷,而莫斯科人也存著自己的算盤:他們將擎起“第三羅馬”的大旗。面對所向披靡的莫斯科公國,諾夫哥羅德共和國能夠逃脫被吞并的命運,帶著這片羅斯的土地投奔西方嗎?
詹姆斯·達根(James Dargan) ·世界史 ·19萬字
公元420年到公元589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三國之后的又一次大分裂時期,或者可以說是它的延續。三國雖然歸晉,但大一統的西晉不過只維持了短短五十年的時間而已。其后八王之亂,不得已衣冠南渡,始有東晉,才發展成后來的南朝,即宋、齊、梁、陳。這四個朝代加上東晉,以及先前的東吳,在歷史上統稱為“六朝”。為什么這么叫呢?其一,他們的首都均在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其二,唐人許嵩在《建康實錄》一書中記載了這六個朝代,北宋司馬光亦在《資治通鑒》中以此六朝作為正統編年紀事,于是后人便將此六個朝代并稱為“六朝”。不過我們本書僅介紹南朝事件,也就是宋、齊、梁、陳。我們本書便是講述這個動亂而又生機蓬勃的時代。為何動亂,卻又生機蓬勃呢?我們將在正文中詳細為大家解讀。
黃哲 ·中國史 ·14.5萬字
魏晉是我最喜歡的一段歷史,因為這個時代的人,好像個個都能“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不必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來一趟無所顧忌的《逍遙游》。晉人就更有說的了。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玲、王戎、阮咸、祖逖、王導、謝安、桓溫、陶淵明……有太多熟悉的名字,有太多熟悉的典故。大名鼎鼎的竹林七賢,在如今的世俗看來也多有放蕩不羈的一面,但是在晉朝,卻是人人仰慕的賢人,似乎說明了些問題。如此看來,魏晉之時的審美,甚至整個社會,都有一種病態,即病態的美,或者說不足之美——既然沒有完美,那么有點缺點,有點瑕疵,不正是一種美嗎?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審美?想要明曉緣由,最好的辦法,還是來一次全面的了解,對長段時期歷史的了解,即我們本書所講述的這段歷史。希望讀者朋友們因為這些人而喜歡這段歷史,也因為這段歷史,而更加喜歡這些人。
張梅華 ·中國史 ·1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