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互動與交流:希臘化世界與絲綢之路關系研究
會員

“希臘化”一詞,最早出現于公元前3世紀托勒密二世在位時組織編譯的希臘語《圣經》中,指非希臘人說希臘語,過希臘人的生活。希臘化世界是指在亞歷山大帝國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政治上以希臘—馬其頓人為主導、文化上以希臘文化為主體、同時容納東方當地文化因素的新世界。其范圍東起地中海,西到中亞、印度河,北至北方草原,南至印度洋。存續時間,大致開始于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東征,結束于公元前后。希臘化世界是亞歷山大東征留下的最重要的遺產,在他死后,其部將三分天下,在廣袤的區域內,希臘文化與東方文化長期接觸,相互適應、相互融合,從而孕育了希臘化文明。絲綢之路的開通,使希臘化文明遺產不僅在希臘化世界傳播、接受、改造,而且傳入了遙遠的中原內地,最終融入了中華文明發展的洪流之中。從某方面來說,亞歷山大在絲綢之路的開通上,發揮了與張騫同樣重要的作用。以往研究絲綢之路的中文著作,多從中原視角出發,本書則圍繞絲路的另一端——希臘化世界展開論述。第1編共分3章,論證亞歷山大東征、希臘化世界對于絲路開通的作用;第2編是本書的重點,共分5章,屬于個案研究,分別論述希臘化文明遺產在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傳播、接受;第3編共3章,論述希臘化文明信息在中國的遺存與影響。各章既獨立成篇,又有內在聯系,可以全面、系統、立體地反映希臘化文明與絲綢之路的關系。本次出版,并附錄5篇在國外權威期刊發表的英文論文。

楊巨平 ·史學理論 ·31.3萬字

廣島倒計時:核爆前驚心動魄的21天
會員

1945年8月6日上午8時15分(日本時間),一顆名叫“小男孩”的炸彈在廣島上空爆炸并被寫入了歷史。第一顆被用于實戰的原子彈當即造成7萬人死亡,核輻射誘發的癌癥以及其他并發癥還將奪走超過20萬人的生命。關于爆炸當時的情況以及爆炸后續的影響已經有太多太多的著述。在這本與眾不同的《廣島倒計時》中,作者史蒂芬·沃克以冷靜、克制的文筆描述了廣島原子彈爆炸前驚心動魄的21天以及爆炸后18個小時的一切:從美國在洛斯阿拉莫斯進行的原子彈核爆試驗到“三巨頭”之間的外交博弈;從提出原子彈概念的科學家反對使用這一“弗蘭肯斯坦的怪物”到強硬派堅持無需警告就直接投彈;從轟炸機組“忍辱負重”苦練高難度的飛行動作到一名狂放的飛行員向日本皇宮投下炸彈;從一對廣島戀人在爆炸前度過的美好一夜到爆炸后目擊者描述的那“地獄一瞥”……每翻過一頁,你都能感受到時間在嘀嗒嘀嗒地流逝,感受到一場災難正在越來越近。最終,你將與書中的人物一起,經歷核爆前那漫長的30分鐘,3分鐘,45秒鐘,并與幸存者一起見證爆炸后的慘狀:那些炭化到不成人形的尸體、橫掃一切的火焰風暴、全身被燒焦到已分不清是男是女的“行尸走肉”……本書資料異常豐富詳實,來自作者對超過40位成書時仍然健在的轟炸機機組成員、參與研發原子彈的科學家、廣島核爆的幸存者的采訪記錄;當事人及其親人的回憶錄和信件;美國國家檔案館等權威機構的解密文件;相關領域歷史學家的學術著述;以及多位親歷者提供的照片。在本書中,史蒂芬·沃克從未渲染過仇恨,而是從多個角度冷靜地描述了這一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事件,呈現出戰爭,尤其是核武器的可怕。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這部佳作于2006年獲得了著名的戴頓文學和平獎。

(英)史蒂芬·沃克 ·世界史 ·21.3萬字

羅馬的復辟:帝國隕落之后的歐洲

476年,西羅馬末代皇帝被廢,數百年的帝國傳統宣告終結。然而,帝國的文化、制度、精神仍有存留,與之相伴的利益催動著重建帝國的野心。在西方,哥特人狄奧多里克幾乎恢復帝國的榮光。511年時,他用羅馬人的方式指揮著西羅馬故地近一半地區的事務,霸權延伸至北非和中歐。可是他一去世,帝國的光環便全然從他以前的領地消失。在東羅馬,527年即位的皇帝查士丁尼一面編纂法典,一面用戰事彰顯力量,征服北非,奪回意大利,儼然西方帝國的復興者。但他死后不到兩代人,東羅馬的疆域僅剩從前的三分之一,再無力量重現輝煌。800年的圣誕節,來自北方的法蘭克人查理曼走進圣彼得大教堂,教宗為他加冕,宣布他為羅馬人的皇帝。查理曼以神圣君主之姿啟動改革,統一帝國內的基督教文化。然而在他身后,加洛林王朝運氣耗盡,繼承紛爭打破了帝國重現之夢。西羅馬隕落500年后,來自西方、東方、北方的復興嘗試均告失敗,亞歐大陸西部的格局早已不復當年,體現羅馬精髓的帝國已無可能復生。不過,王權的競逐爭斗使宗教獲得了巨大的力量,在無意間創造了教宗的新羅馬帝國——拉丁基督教世界,從11世紀開始屹立千年,影響延續至今。

(英)彼得·希瑟 ·普及讀物 ·29.6萬字

阿瑪納時代東地中海世界文明共生現象研究(公元前1600-前1100年)
會員

作為自古以來就存在的普遍歷史現象,人類的跨文化交流雖時顯時隱,時濃時淡,但這一宏大敘事和壯麗畫卷從未間斷,鋪展至今。一部人類跨文化交流史,就是人類在自然所賦予的交流能力的基礎上,在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的推動下,不斷發明和疊加傳播介質,使人類文明不斷延展和完善的歷史。阿瑪納時代東地中海世界的文明共生現象,堪稱迄今為止有確鑿文獻可考的人類歷史上通過大規模跨文化交流,從而推動各文明單元之間和平相處,進而形成區域性文明共生現象的最早范例之一。本書從縱向上考察了阿瑪納時代東地中海世界文明共生現象產生的國際政治生態;從橫向上探討了跨文化交流介質、主體、渠道、內容等要素在阿瑪納時代東地中海世界文明共生現象形成過程中的價值和功能,以及其中所蘊含的經驗和教訓。人類文明的本質屬性是多元一體。埃及、米坦尼、赫梯、巴比倫、亞述等阿瑪納時代東地中海世界各國各地區達成了當時歷史條件所允許的交流交融與互學互鑒,成就了長達五百年的相對和平與繁榮,這與中國提出并倡導的“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具有跨越歷史時空的諸多契合之處。

孫寶國 ·世界史 ·25.1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汤阴县| 留坝县| 莎车县| 江安县| 林芝县| 武平县| 迁安市| 黄大仙区| 盐山县| 浙江省| 米泉市| 赣州市| 若尔盖县| 富平县| 金昌市| 盐山县| 台安县| 梁河县| 华阴市| 始兴县| 丹凤县| 凌云县| 阿合奇县| SHOW| 泰顺县| 任丘市| 临武县| 金塔县| 邢台市| 鹤壁市| 龙里县| 奎屯市| 库伦旗| 塔河县| 长兴县| 津南区| 丰镇市| 新巴尔虎右旗| 宣威市| 西峡县| 襄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