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羅馬滅亡后的地中海世界(全集)

在古代,地中海南北兩面屬于同一個文明圈,是羅馬人創造的羅馬世界。直到7世紀以后才開始分離。羅馬世界滅亡于地中海不再是內海之時,消失于地中海不再是連接人與人之間的通途,而變成隔離人與人的界海之時。以后的地中海變成了這樣一片海洋,海邊崖頂必定建有通知人們撒拉森海盜來襲,讓人們逃難的的撒拉森塔,海面上還航行著滿載著十字軍士兵東去的船只。公元1000年逝去的時候,比薩,熱那亞和威尼斯這些意大利海洋城市國家與東方伊斯蘭世界的交易日益興旺,地中海漸漸變成了貿易船只往返的航行之海。再后來,地中海又成為高舉古代復興與人權復興大旗的文藝復興時代之海。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后,地中海進入群雄割據的時代。“右手握著寶劍,左手拿著古蘭經”,擅長掠奪和綁架的撒拉森海盜,在地中海肆虐。地中海秩序被打破,他們的野蠻行徑讓地中海人民飽受掠奪之苦。隨后奧斯曼帝國利用北非的海盜作為自己進入地中海的踏板對基督教世界步步緊逼。與之相對,基督教世界兼任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卡洛斯率領的西班牙,弗朗索瓦一世率領的法蘭西以及威尼斯共和國等,不同的國家及領導者的想法、利益交織在一起,大國之間相互抗爭。為了對抗伊斯蘭的海盜,基督教世界的軍事力量集合到一起……

(日)鹽野七生 ·世界史 ·31.3萬字

古埃及興亡史(全三冊)
會員

“美國國家地理全球史”·古埃及興亡史,全景式呈現了古埃及歷史演進線索,并于細處打撈古埃及奇詭的文明碎片。《最初的法老》:梳理了古埃及早王朝時期、古王國時期和中王國時期的歷史,涉及古埃及第零王朝至第十七王朝時期的法老,尼羅河谷文明的發展,王朝的變遷和權力更迭以及外國的國王。以考古發現和學術研究為基礎細致、豐富而清晰地呈現了古埃及歷史的發展脈絡并揭開了諸多謎題。《埃及帝國》:講述了古埃及歷史鼎盛時期——新王國時期(18-20王朝)。涌現出了一批聞名天下的法老——著名的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偉大的征服者和杰出的政治家阿美諾菲斯三世,發起一神教改革的埃赫納吞,因其陵墓中發掘出震驚世人陪葬品和財富而聞名于世的法老圖坦卡蒙,以及埃及史上的長壽帝王拉美西斯二世,他也成為埃及史上最為著名的法老。《古埃及的終結》:講述了新王朝時期結束后,一直到托勒密王朝的終結這一歷史時期的埃及史。千年古埃及文明因為飽受內亂和外族入侵之苦,傳統文明受到亞述、新巴比倫、猶太、波斯、希臘及羅馬文明的挑戰。古埃及雖已輝煌不再,卻依然擁有無窮的魅力,直到埃及艷后克利奧帕特拉七世香消玉殞。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編著 ·世界史 ·31.3萬字

圖釋中國史
會員

呂思勉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史學大家,著作宏富。他的史學研究通貫各時代,周瞻各領域,在中國通史、斷代史和各種專門史領域都作出了獨到的貢獻,為后人的學習研究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著名史學家嚴耕望先生就說過,“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本書是先生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應邀編寫的高中歷史教材,書成之日一時洛陽紙貴,世人爭先傳閱。本書用簡潔流暢的文字敘述從遠古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的歷史大勢、制度沿革、文化發展,終篇則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依歸,不僅條理清晰、記述準確,而且處處體現了作者獨特的研究方法以及或綜合或具體的識見,在今天看來仍不失為一本優秀的中國通史普及讀物。然而本書畢竟產生于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囿于科學技術的不發達,個人資料搜集的不完善,書中難免存在一些缺誤。特別是歷史事件的年代問題,一些跟現代通行的不符,我們根據現代通行的年代予以修正;對于歷史分期上涉及的年代問題,我們則予以了保留,因為不同的分期代表的是對歷史的不同看法,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多一種說法、看法對歷史的發展來說也是有益的。

呂思勉 ·中國史 ·22.8萬字

地圖里的人類史
會員

在三百萬年的人類進化史中,誰能率先掌握先進技術,就能取得階段性領先,甚至滅掉其他競爭者。因此,從地緣角度寫一部人類史,不僅是復盤人類的進化歷程,展示各有所長的諸多文明,比較東西方的成敗優劣,更是要尋找隱藏于地理與時間背后的規則,以及那些關鍵的技術節點,幫助大家重新認識自己,看清未來世界的走向。地圖上有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每一段故事都會以不同形式反復上演。看懂地圖,才能看懂波瀾激蕩的歷史;看清地緣,才能看清未來世界新走向。翻開這本書,你將看到:人類是如何脫離動物范疇,變身為萬物之靈的?為何人類文明發源于熱帶,興盛于溫帶?為什么尼羅河阻礙了埃及向非洲腹地傳播文明,反而促使全新類型的海洋文明出現?是什么讓人類可以突破血緣紐帶,實現社群擴張,團結更多人?這帶來的不僅是內、外信仰的統一,更是一套成熟的社會運行機制。為何別的民族會因外族入侵而四分五裂,中國即使被打到被迫南遷,也能重歸一統?中國人的“家國”式集體主義是怎么形成的?這種自上而下的資源分配,為什么在中國以外地區并無可能實現?神能夠成為什么樣的神,并不是由自己決定的,神祇存在的終極價值是為設計它們的人類服務。為什么科學與工業革命出現在西方?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在人類現在正經歷的信息革命中又有什么獨特優勢?

溫駿軒 ·歷史地理 ·24.9萬字

饑餓的盛世:乾隆時代的得與失(珍藏版)
會員

本書內容主要寫乾隆時代的得與失,作者通過對乾隆時代的解構,為讀者描繪了一幅五彩斑斕的“盛世”圖景,同時深刻揭示了近代中國失落的秘密。乾隆統治下的中國,縱向比,是中國之前幾千年歷史中人口最多、國力最盛的時期。橫向比,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最富庶的國家。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盛世,毫不為過。乾隆時代創造了空前的政治穩定,養活了數量空前的人口,奠定了今天的版圖。但是,作者從更深的層次看到,表面的繁榮昌盛背后,隱藏著的,是巨大的危機。乾隆在位六十年,正好是英國經歷了產業革命的全過程。乾隆十三年(1748年),孟德斯鳩發表了名著《論法的精神》。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美國宣布獨立。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法國爆發資產階級大革命。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乾隆皇帝沉浸在“盛世”的夢境中不能自拔,想盡一切辦法維持他的封建統治。可以說,中國在這個時期,錯失了與世界文明接觸的機會,沒有趕上世界發展的大潮。這直接導致了中國接下來的持續衰落,甚至淪落為“東亞病夫”。另外,本書還對乾隆的出身個人生活,性格等做了介紹。

張宏杰 ·中國史 ·26.5萬字

最新章節 第11章 跋 乾隆皇帝的外表 性格及傳說 2019-12-23 17:08:11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诸暨市| 镇雄县| 鹤山市| 裕民县| 吉林省| 上杭县| 浦县| 外汇| 丽水市| 营山县| 台中县| 乃东县| 巴林左旗| 沭阳县| 白城市| 齐河县| 增城市| 沙湾县| 韩城市| 鲁甸县| 炎陵县| 修武县| 庄河市| 双城市| 云和县| 西吉县| 磴口县| 迭部县| 龙口市| 灵石县| 武鸣县| 侯马市| 平罗县| 华坪县| 东海县| 阜康市| 北辰区| 江西省| 华容县| 贡嘎县| 普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