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精選160多幅圖片,圖文并茂地介紹了陜西歷史博物館的發展沿革、建筑特點,史前、西周、秦、漢、唐和宋元明清的陜西古代文明,以及館藏青銅器、陶俑、唐代金銀器和唐墓壁畫等精品系列品文物,展現了中國歷史的悠久燦爛和中國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走進陜西歷史博物館,感受周禮秦制的厚重積淀、漢風唐韻的千年回響、宋元明清的文脈綿長,堅信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會讓你讀懂西安、讀懂陜西、讀懂古代中國,增強文化自信。
陜西省文物局 ·文物考古 ·13萬字
如果說戰爭推動并造就了歷史,那么兵器就推動并造就了戰爭。崔佳編著的《一本書讀完人類兵器的歷史》將人類兵器發展的歷史用故事的形式加以講述,再現了人類兵器發展過程中的歷史事件,激發讀者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兑槐緯x完人類兵器的歷史》圖文并茂,是一本不多見的講述兵器發展歷史的圖書?,F在就讓我們一起,隨著本書的精彩內容,一起進入人類兵器歷史發展的隧道,去開始一場精彩刺激的旅程吧。
崔佳 ·普及讀物 ·31.7萬字
武則天這個女人活了八十二歲,權傾中國達半個世紀之久。生活對她而言就如同游戲一樣,她有比普通人更強烈的欲望,以至于穢聞不斷;爭權奪勢的游戲,她玩得津津有味,玩出的不像是一般婦人統治下的正常歷史,更像一出夢囈般異想天開的荒唐戲。她決心要做一個有史以來最有威權最偉大的女人。她最后終歸失敗了,但絕不是她的過錯;她武姓家族中沒有一個人有她一半的智慧、一半的個性、一半的政治才能。我們有太多的理由去看一看那段歷史,去看她怎樣從一個才人變成一代女皇……
林語堂 ·中國史 ·11.4萬字
從西晉的短暫穩定到東晉十六國的混戰,短短150年,治與亂短時間內迅速更替,南與北在對峙中不斷融合,社會秩序一次次崩塌又一次次重建,中華文明在混亂與顛覆中迎來新生。作者政治學的專業背景帶來與眾不同的歷史視角,以兩晉人物為主線,從西晉建國講到東晉滅亡,從名士風流講到門閥政治,從世族關系講到政權混戰。15個家族的起落,23個政權的更迭,20余場大戰的始末,數百位風云人物的命運,用一書厘清百年亂局,講透前因后果。
張瑋杰 ·中國史 ·27.2萬字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為后世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奠定重要的了基礎。從秦王嬴政統一六國,至劉邦率軍逼近咸陽、秦王子嬰投降,只過去了15年的時間。大秦帝國就這樣走完了輝煌卻短暫的歷程。本書以歷史發展脈絡為線,用輕松有趣的文字,認真負責的態度,講解秦朝發展的跌宕起伏,包括秦朝史略、帝國序幕、橫掃六合、天下一統、帝國崩潰幾個部分。
胡岳潭 ·中國史 ·10.3萬字
《近百年古城古墓發掘史》是鄭振鐸先生重要作品之一,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及時總結了國外自19世紀到20世紀初的重大考古發現,例如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希臘等重要遺跡的發現和發掘歷程,資料詳盡,條理清晰,文辭生動,具有很強的文化價值和可讀性。
鄭振鐸 ·文物考古 ·4.3萬字
《最后的皇族:清代宮廷社會史》是對清代宮廷社會的全景式展現。全書分為三個部分,分別討論了清代宮廷的物質文化、社會結構和禮儀制度。通過詳盡的資料整理和細致入微的考察,羅友枝全面展示了清代宮廷服飾、語言、飲食、文化政策等方面鮮明的民族風情,深度剖析了宮妃、皇子、仆從等清廷內部人員的權利體系和組織運作,詳細闡釋了登基、壽禮、祈雨、喪葬等公共或私人儀式的舉行辦法和信仰文化意義?!蹲詈蟮幕首濉酚懻摰暮诵膯栴}在于,清代為什么能夠建立統治并維系近三個世紀之久。作為發軔于明帝國邊陲的少數民族政權,清代統治集團如何治理文化背景和社會習慣均與己相異的眾多臣民,一直是學界熱議的話題。在《最后的皇族》中,羅友枝提認為,清代成功的原因,并非因為接受了占主體性地位的漢文化的同化,而是由于其巧妙地綜合了少數民族的統治風格和歷代中原王朝的制度政策。也因此,清朝宮廷治理和清代社會結構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意義和重要影響?!蹲詈蟮幕首濉方Y構清晰、內容充實,首次生動揭秘了清代的宮廷生活,是清史研究的里程碑。
(美)羅友枝 ·民族史 ·35.1萬字
東西兩晉,中國歷史上黑暗又耀眼的時代。這里有最美貌的男人,最率性的女子,生兒子最多的皇帝,殺皇帝最多的牛人,有史上最狂放、最讓人神往的名士,更有最自由也最壓抑的風氣。“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作者以兩晉時期的人物為主線,嚴肅考據,梳理歷史脈絡,探究事件因果,打造讓人一看就懂,拿得起放不下的兩晉歷史!《拿得起放不下的兩晉史·下冊》主講東晉的江山易主、中原逐鹿、衣冠南渡、五胡入華等歷史變故。
舊時艷陽 ·中國史 ·27萬字
作者通過十多萬文字和100多幅圖片追尋上海與絲綢之路、上海發展與變革的契合點。這本書,如同一個城市與海上絲綢之路的交響詩,散發著海洋的氣息;又似一部城市與作者的回憶錄,真實有力,卻又飽含不盡的溫情。
葉辛 ·地方史志 ·12.7萬字
咸豐同治年間廣東土客大械斗是一件被人們遺忘或忽略的重大歷史事件。這場械斗規模之大,死傷之眾,影響之深,在中國歷史上是僅見的。因它被當時的政府及后來學者視為“民間私斗”而不予重視,加上當時太平軍、洪兵、第二次鴉片戰爭等歷史波瀾,這場械斗成了人們記憶中的死角。本書利用大量檔案、官書和方志等資料,對發生于咸豐同治年間的這場土客大械斗作了詳細的記述和評論。全書共分三編,計十章。上編講述這場斗禍的遠因與近因;中編對這場斗禍的基本情形作了勾勒;下編主要講述清政府針對這場斗禍所采取的對策與斗禍的基本平息。該書不單講述了一件被人們遺忘的歷史事件,由于涉及近現代客家分布的由來,所以對歷史學、客家學的研究都具有填補空白的意義。本書曾于2003年由商務印書館推出,此次為再版。
劉平 ·地方史志 ·23.2萬字
關于本書東北在抗戰結束后中國歷史演進的過程中扮演了特殊而重要的角色。國共對東北的爭奪,不僅關系到雙方對東北的掌控,而且牽動雙方的全盤戰略部署,以至東北一度成為中國政治軍事形勢演進的焦點,并由此而影響戰后中國的政治走向和大結局。本書以國際冷戰和中蘇關系、中美關系為大背景,以國共關系和國共對東北的爭奪為研究基點,觀察和討論戰后國民黨東北決策的由來、制定、實施、影響及其利弊得失,并以此分析國民黨何以最終失去了東北,從而也失去了在中國大陸的執政權。
汪朝光 ·中國史 ·20.6萬字
劉賀可以說是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成年皇帝,他不是個合格的皇帝,但也不算太壞,《漢書》沒有將其列入皇帝本紀,但他的奇葩性格和奇葩經歷,確實讓人捧腹。而從長相來說,身為絕代美人之孫,史書上所記載的他的長相似乎跟“帥”沾不上邊。本書是第一部有關?;韬罴捌鋾r代的學術研究專著。作者以文獻記載的劉賀生平為基礎,結合出土文物,將漢武帝晚年至漢宣帝時期的諸多重大歷史事件詳細解說;通過分析劉賀的經歷與行事,揭示其個人的生活環境與性格特征,認為劉賀的戲劇化人生,既是時代造就,也是性格使然。
辛德勇 ·中國史 ·11.9萬字
《西方文學簡史》,從西方文學史的經典名著出發,講述了自古希臘時期至20世紀初西方文學發展的歷程,既有對西方文學乃至世界文學產生深遠影響的大文豪的個人傳記,又有其代表性文學的鑒賞,讓讀者既能了解到大文豪的個人經歷又能品讀其作品。所選作品以小見大,既能讀到其中精彩的文字,又可以了解整部作品的全貌。全書語言簡潔精煉,內容通俗易懂,是西方文學史的入門書。
文聘元 ·普及讀物 ·17.3萬字
本書是熊召政先生的又一本歷史隨筆集,描寫論述了自明朝初年的劉基到末年的葉向高等15位帝王師。本書所選取的15位帝王師,大都是國人耳熟能詳的人物。通過他們的升沉際遇,可以看到整個明朝的發展軌跡與政治走向,亦可看到明朝皇帝們的“眾生相”。他們或親民,或禍國;或勤政事,或荒社稷。對待自己的老師們,或始親終棄、或名倚實疏,或用其術而貶其人、或尊其人而疏其術,不一而是。
熊召政 ·隨筆 ·15.7萬字
本書是作者為廣大三國史愛好者撰寫的三國史通俗讀本。著重介紹了自公元220年三國鼎立至280年晉滅吳統一南方這一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使讀者快速對三國時期有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尊重歷史真實是本套書的一大特色,真實還原歷史人物曹操、孫權、諸葛亮、司馬懿等的真實面貌、思想作風,總結三國時期人物的謀略智慧,以為后人借鑒。
陳國強 ·中國史 ·13.4萬字
本書以北魏一朝對名號這種政治符號的利用與反饋為中心,討論了北魏一朝諸多別具特色的名號,深入發掘了名號背后的歷史信息及政治文化。這些名號主要包括代國時期的代王號、單于號、可汗號等代表著不同制度的名號,北魏早期道教、讖緯等帶有神秘色彩的名號,孝文帝時代華風濃郁的名號,北魏時代的外戚、女主與權臣所使用的特殊名號,以及南北互動中所使用的各類名號等。作者廣泛利用各種史料對史事進行深入考辯,澄清了學界許多爭論已久的重要問題。書稿對名號所涉政治與社會語境之分析研讀,構建了一種揭示北朝國家轉型的研究理路,為拓展中古史的研究空間提供了可能。
郭碩 ·史學理論 ·43.6萬字
本書是對漢、藏文有關史籍所載吐谷渾資料的多方位輯錄、整理與校釋。編者在盡力收集、整理有關吐谷渾資料的基礎上,編輯成此書。本書輯錄的數據,基本上起于西晉,迄于北宋;以二十四史中有關資料為主,兼收史學論著、文集、文物考古數據,以及敦煌,新疆發現的漢藏文書、簡牘等。所錄資料,按其性質共分五卷,即專傳,人物傳志,散見資料編年錄,敦煌、新疆發現的古藏文寫本、簡牘及其他散見數據。本書1992年曾于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次增訂出版,又補充了一些新資料,改正原版一些錯訛之處;附錄中又收錄了作者《吐谷渾在西域的活動與定居》一文。
周偉洲 ·史料典籍 ·25.5萬字
《資治通鑒》從戰國寫到五代十國,生動展現了16個朝代1362年歷史中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說是中國政治和文化遺產的“大數據”和“超級案例集”。我們今天遇到的問題和困惑,無論是個人的還是國家的,歷史先輩們都遇到過、處理過,有經驗教訓。本書作者華杉用“通篇大白話”翻譯整部《資治通鑒》,并盡量保留原文的韻味,讓人像讀小說一樣拿起來就放不下。同時,本書結合歷代名家觀點,加上華杉本人的點評,講透《資治通鑒》中對21世紀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讓人看一遍就會,看完就能用得上。
華杉 ·普及讀物 ·15.9萬字
作為世界上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從一座胡亂堆放著藏品的小倉庫,歷經幾百年,逐漸發展成了擁有800多萬件跨越人類文明發展全過程的各類藏品并享譽世界的公眾博物館。它創造過許許多多的第一,收藏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寶藏,但它是如何出現的?作為一座面向公眾的博物館,它又是如何去吸引那些“好學求知之人”的?本書作者詹姆斯·漢密爾頓從收藏家漢斯·斯隆爵士講起,帶領讀者回顧了這座命運坎坷的博物館成立之初的社會、文化背景,其后逐漸擴張的過程,以及在博物館的發展歷史上扮演過重要角色的那些人,和博物館本身對英國乃至世界的深遠影響。
(英)詹姆斯·漢密爾頓 ·普及讀物 ·7.3萬字
湘軍,中國近代史上令中外側目的一支武裝力量。在中國命運正值日落西山、清朝政府岌岌可危幾乎難以為繼的時候,湘軍的出現可謂給清朝廷打了一劑強心針,它不僅是清朝廷穩定國內政局的指望,更是清朝廷對外作戰,維護統一大局所倚靠的力量,由此,晚清朝廷也隱約有了中興的氣象。同時也是這支軍隊,鑄就了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等人的中興名臣的地位。本書運用豐富的史料,全面講述了湘軍內戰、外戰歷史。內戰主要包括湘軍與太平軍、捻軍的血戰,外戰主要包括左宗棠收復新疆、中法戰爭、甲午戰爭等湘軍與阿古柏侵略者、沙俄、法國、日本、德國等外敵的斗爭。每一場戰斗都具體可感,人物描摹都有血有肉。同時,本書從人員構成(兵歸將選,兵為將有)、練軍理念(講軍紀、重思想教育)、戰略戰術(以靜制動)、人文性格(湖南人霸蠻性格)等諸多方面對這支“不要官,不要錢,不要命”、極富特色的武裝力量進行了深入和立體的解讀。楊度曾說,“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這正是對湘軍的忠義、鐵血、善戰的一個極為到位的注解。
廖正華 ·中國史 ·27.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