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古巴比倫尼亞的歷史是波瀾壯闊的史詩。歷經漢謨拉比、加喜特和新巴比倫三大帝國之后,巴比倫尼亞被波斯人征服。隨后它向亞歷山大大帝臣服,同時又讓征服者英年早逝,壯志未酬。由于繼承人紛爭不斷,巴比倫尼亞后來被塞琉古王朝和帕提亞帝國所統治。作者特雷弗·布賴斯帶領我們走過兩千多年的歷史和文明之旅,探索重要的歷史事件以及古巴比倫人的日常生活,為讀者提供了全面的指南。
(澳大利亞)特雷弗·布賴斯 ·世界史 ·7.2萬字
《兩漢魏晉南北朝詩體形式的生成與流變研究》,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詩詞曲源流史”(11&ZD105)子課題成果,“廣西一流學科·中國語言文學”經費資助成果。由《緒論:先秦韻文體及其生成機制:漢魏詩體生成的歷史根基》《上編:漢代詩歌體式生成與流變研究》《中編:魏晉詩歌體式建構與流變研究》《下編:南北朝樂府詩的體式建構與流變研究》3部分12章構成。該書對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詩歌的體式形態、生成機制、建構過程及流變情況進行了系統研究。是目前所見兩漢魏晉南北朝詩歌體式研究最系統、最深入的研究成果之一。
吳大順 ·專業史 ·25.3萬字
本書從日常飲食、文化娛樂、吃穿住行、民間信仰等角度,對明代人的生活加以展示,一方面反映了明人敢于打破禮法、引領社會風潮的創造精神,一方面著重講述了明人在品茶飲酒、器物造型、書畫文字等生活領域所體現出來的藝術境界。所涉及的人物既有唐伯虎、袁中道、王世貞、屠隆、李開先、張岱、汪汝謙、陳洪綬、陳繼儒、馮夢龍、錢謙益、董小宛等歷史人物,也有文學人物西門慶,對明人的社會生活有比較精彩的描摹,對明人的精神世界也有比較深入的揭示,是一部能夠幫助讀者了解晚明社會和文化的好書。全書內容豐富,結構合理,語言通俗易懂,可讀性強。
袁燦興 ·中國史 ·15.7萬字
《上古神話演義》系列四卷是文史學者鐘毓龍所著的上古歷史通俗讀物。本卷講述禹出巡海外的非凡見聞、禹游昆侖時群仙集會、四方諸國來朝之盛景、舜后禹繼天子位鑄九鼎、禹仙去后啟即位等事跡。其中許多故事流傳至今,如夸父逐日、奇肱飛車、禹鑄九鼎等。
鐘毓龍 ·普及讀物 ·25.6萬字
《煉丹的皇帝們》帶你揭開一段神秘而荒誕的歷史篇章!煉丹術,這一古老而神秘的方術,在中國歷史上曾掀起軒然大波。從戰國時期的萌芽,到唐朝的鼎盛,它貫穿了無數朝代。書中講述了眾多帝王對其癡迷的故事,秦始皇為求仙藥不惜勞民傷財,唐朝多位皇帝因服丹中毒身亡。它還深入剖析了煉丹術的流派、理論以及在醫藥、化學等領域的意外貢獻。閱讀這本書,仿佛穿越時空,見證煉丹術在歷史舞臺上的起起落落,感受古代帝王對長生的狂熱與執著,收獲知識與思考。
順衍 ·逸聞野史 ·14.1萬字
從無人機到衛星,從導彈防御系統到網絡戰,以色列在將新技術應用于現代戰場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獨霸中東:以色列的軍事強國密碼》為我們展示了這個僅有800多萬人口的小國是如何長期身處戰爭環境而不斷適應戰爭形式的變化,并成為21世紀的新型強國的。當然,以色列的“強”并不在體量,而在創新和效率上?作為21世紀探索戰爭模式的先鋒,面對不斷變化的戰場,以色列研發出許多新型武器,并通過改裝手段保持原有武器的有效性、延續性和致命性。雖然世界各國都在應對同樣的挑戰,但許多國家紛紛學習以色列的經驗,尤其是在武器制造方面。可以說,以色列已成為全世界的武器研發實驗室。路漫漫其修遠兮。在摸著石頭過河的艱難探索中,中國逐漸從計劃經濟的舊體制中突圍,前景已經依稀可見。
(以色列)雅科夫·卡茨 (以色列)阿米爾·鮑伯特 ·世界史 ·15.7萬字
本書記事上承西周,下迄春秋末年,以列國紛爭為中心線索,分門別類論述經濟、政治、制度等情況,并揭示其變遷的進程,是一部記載春秋時代歷史的斷代史,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童書業 ·中國史 ·14.5萬字
文史大家金性堯在注詩之余熟讀明史,深諳明代掌故。此部作品是其有關于明史的隨筆結集,包含讀史札記、閑談文化掌故、解讀歷史迷思、重大歷史事件背后的故事,以及點評著名歷史人物等諸多方面。《爐邊話明史:社會變局與歷史迷思》不同于一般歷史類作品,并非編年史、大歷史,而是在史海中擷取一些小掌故,編綴而成。金性堯功力深厚,深入淺出,評史論人議事時,文史結合,常有獨見。
金性堯 ·隨筆 ·11萬字
《廣州傳》以豐富詳實的史料、通俗明快的語言,娓娓講述了廣州這座城市從新石器時代到1949年間,從“化外之地”變成外貿重鎮、幾經毀滅又重獲繁榮的跌宕歷史。全書以朝代為劃分,四條線索穿插書寫。一是城市形態的變化,比如廣州這座城是怎樣從無到有,它的城池、建筑、街道是怎樣建起來的。二是生活形態,尤其是衣、食、住、行、玩的變化,以及民間的各種習俗、節慶。三是經濟形態的變化:廣州是靠什么發起來的?不是靠工業、農業,而是靠商業,尤其是對外貿易。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外貿史上,都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四是文化形態的變化,包括廣州的文化、教育、宗教、民間藝術與工藝等。
葉曙明 ·地方史志 ·42萬字
本書收錄魏晉南北朝史方面的論著十余篇,論題集中于門閥政治的緣起、發展、特征以及魏晉南北朝時代在政治制度上的獨特現象,外編收錄書評兩篇及祝先生的學術自述。
祝總斌 ·史學理論 ·26.1萬字
秦人原本是生活在“西垂”的弱小部落,經過數百年的曲折歷程,逐漸在西部壯大、崛起,成為西方霸主,進而統一六國。秦人曾八次遷都,從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首都秦邑到最后的國都咸陽,進行了獲取空間、東向爭霸、戰略進取的艱苦努力。作者沿著秦人的遷徙軌跡,尋找留存在地面上的秦人線索,發現民間風俗和文化中殘留的秦人蹤跡,在對地理的尋訪、考察、辨析中,發現秦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最終統一六國的偶然與必然。
聶作平 ·隨筆 ·15.6萬字
《資治通鑒》從戰國寫到五代十國,生動展現了16個朝代1300多年歷史中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說是中國政治和文化遺產的“大數據”和“案例集”。本冊講述了隋亡唐興之間的事件,公元589年隋軍南下擊潰陳軍,俘獲陳后主陳叔寶。隋文帝楊堅在國內一面鎮壓地方叛亂,一面招撫突厥。宮廷內,晉王楊廣用計使楊堅廢黜太子楊勇,并在楊堅病逝后,順利即位。楊廣登基后,數次出游,開鑿永濟渠,三征高麗,耗費國力,最終引起叛亂。楊玄感、李密、李淵等先后反隋。最終隋恭帝禪位,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翻開本書,從隋亡唐興的歷史變革中,學會如何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華杉 ·普及讀物 ·19.2萬字
由中東史著名專家王鐵錚教授主持編寫的《非洲阿拉伯國家通史》是我國學者撰寫的第一部比較全面反映非洲阿拉伯國家自古迄今的通史著作。其中《摩洛哥史》由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林松業副研究員撰寫,是中國學者撰寫的第一部較完備的摩洛哥通史。全書共10章,作者按照從古至今的時間順序分別介紹了上古時期的摩洛哥、中古時期的摩洛哥、阿拉維王朝的建立與早期統治、歐洲列強對近代摩洛哥的爭奪、淪為“保護國”的現代摩洛哥、摩洛哥民族獨立國家的建立、延續至今的摩洛哥阿拉維王朝等;作者在歷史發展的敘述中,分析了摩洛哥的政治、經濟、外交、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特點。
王鐵錚主編 ·世界史 ·28.9萬字
《中國近代史》開篇從地理、自然環境出發,先概述了我國及周邊各民族人民的生存情況和生活特征,又從物產、思想、文學、科學、美術等方面對近代之前的中國歷史進行了梳理。《中國近代史》一書記述的歷史從鴉片戰爭開始,涵蓋鴉片戰爭、太平天國、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民國以來狀況等幾大主題,為中國近代史架構了基本的敘述輪廓。書中史料豐富,作者描寫生動,給人以讀章回小說的閱讀酣暢之感。
陳恭祿 ·中國史 ·60.5萬字
近年來,“記憶”已成為歷史研究領域的核心概念。“記憶”一詞既代表著一個新的、獨特的研究領域,又代表著一種嶄新的途徑,借之可以將歷史概念化,成為更普遍的探索領域。本書針對關于記憶的各種探討和理論,提供了容易進入又發人深思的引介,所涉及的主題凝聚著歷史學家的普遍關切。全書關注記憶在所謂歷史過程中的角色,考察了個體與集體之間、作為遺存的記憶與作為重構的記憶之間,以及記憶與歷史作為各種回顧性知識形式之間的關聯。
(英國)杰弗里·丘比特 ·史學理論 ·18.9萬字
本書以民國空軍的誕生、發展到最終告別歷史舞臺為主線,以其歷史功能的變遷為輔線,把這支軍隊置于20世紀前期中國大變亂、大變革的歷史大背景下,從軍事現代化和軍隊國家化的角度,全面介紹了民國陸軍的前世今生,講述了它的輝煌與罪惡,同時為讀者展現了那個時代恢弘的歷史畫卷。
姜根金 ·專業史 ·20.8萬字
本書為《劍橋古代史》的第十四卷,翔實記載了425年至600年間古代羅馬帝國這一歷史主題,著眼于新的世界的誕生,本書的范圍拓展到不列顛、北歐、美索不達米亞、伊朗內陸地區、格魯吉亞等更為廣闊的范圍。
(英)埃弗里爾·卡梅隆等 ·世界史 ·97萬字
一部輕松好看的真實三國故事。小故事連綴大故事,歷史規律貫穿其中,細節處生動,壯闊處恢宏,讓讀《三國演義》覺得疲憊、看三國史論覺得繁瑣的讀者們,在輕松有趣中領略一部不走偏門、敘事透徹的三國史。歷史方家寫三國,寫規律,寫探微;熱血作者寫三國,寫戰紀,寫陣仗。而本書重在寫三國,寫人性,寫情懷,能讓讀者為曹老板的志氣而嘆惜,為諸葛丞相的心懷而傾慕,為周公瑾的炫亮而驚艷,為陸大都督的悲涼而心疼……總之,用一句概括就是:輕松說故事,深入挖人性。
劉雅茹 ·普及讀物 ·17.2萬字
崇禎通寶是中國最為復雜的年號錢之一。本書是第一部介紹崇禎通寶錢的著作,采用高清掃描圖,涵括了幾乎所見全部的崇禎通寶品種和版別。本書主體部分為總論和錢譜兩部分。總論通過考證史料和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從鑄行區域、版別和體系研究、金相分析各方面詳盡地介紹了崇禎通寶;錢譜部分以省份劃分為主,依次展示了豐富的崇禎通寶錢圖片,并對崇禎通寶按各品種版別的多寡珍稀程度做了等級評定,供讀者參考。
張林杰 ·中國史 ·8.8萬字
《戰國史料編年輯證》為我國著名歷史學家楊寬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本書按年編輯史料,上接《左傳》之終年,下迄秦之滅六國與統一,即起于周貞定王元年(公元前468年),止于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將原來分散雜亂、年代錯誤、真偽混淆的史料,作編年的整理和考訂,使成有條不紊、真偽分明的史實文獻。每年史料著重闡明當年之大事,包括縱橫家所記縱橫權變之掌故、游說辭與書信等。廣泛采用各類古籍及近人研究成果,取材宏富,考辨精密,具有非常高的學術價值。
楊寬 ·中國史 ·83.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