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研究大理白族傳統婚俗文化變遷,旨在揭示白族傳統婚俗文化對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當代價值。本書從多學科視角剖析大理白族傳統婚俗文化的功能,從觀念、程序、禮儀、功能四個維度,考察其現代變遷狀況。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變遷的實際,分析其變遷的原因。結合傳統婚俗文化變遷對民族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建設的影響,提出傳承、創新建議,以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融入白族民眾的民俗生活,實現民族科學、和諧發展。
楊慶毓 ·民族學 ·18.7萬字
在黔湘桂交界的三省坡及其周邊居住著三個土著族群,他們自稱為草苗、那溪人和本地人。因地處偏僻,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外人對其不甚了解,更無人對其進行過調查研究,所以他們的語言文化一直鮮為人知。從上世紀90年代起至今,筆者在南開大學、貴州大學、吉首大學、貴州民族大學和貴州師范學院的支持和國家社科基金的資助下,先后對上述三個族群進行了十余次的田野調查,終于揭開了其語言文化的神秘面紗。
石林 ·民族學 ·7萬字
俄羅斯猶太自治州與中國黑龍江省隔江相望,在跨境基礎設施建設、經貿投資、人文等領域與我國沿邊省區有著務實合作,是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中邊境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分九個章節,對俄羅斯猶太自治州概況進行描述,內容涵蓋自然資源狀況、人口分布狀況、交通狀況、教育水平、科技水平、工農業發展、政治制度等方面。在介紹人文歷史基本情況的同時,多角度地論述了近年來猶太自治州經濟、社會文化、對外交往等領域的新情況、新變化和新特點。
程紅澤 ·民族學 ·14.7萬字
自20世紀后期以來,伴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的全球時代的到來,興起于西方的自由的多元文化主義思潮開始風靡世界,民族主義的吶喊與躁動再度高漲。在地方族裔民族主義的催生與動員下,多民族(或多族群)國家內的少數民族(或族群)的民族(或族群)認同得以強化,相應地可能弱化國家認同,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受到嚴重威脅。于是,“民族認同”問題不僅成為當今國際政治十分敏感的話題,也是學術界與理論界倍加關注的主題。但是,縱觀當今學術界關于“民族認同”問題的研究,基于馬克思主義視角的考察卻十分罕見,或者僅僅是散見于與西方民族理論的比較視野中的一般論述,系統地全面地進行分析并得出富有洞見的觀點的著述更是鳳毛麟角。為此,本書選擇了“馬克思主義視野的‘民族認同’問題研究”這一題域,嘗試著梳理關于“民族認同”問題研究中的主要理論觀點,并應用到對于中國的“中華民族認同”的歷史考察與現實分析中,總結得出關于加強“中華民族認同”的若干思考,供理論界與學術界參考。
陳茂榮 ·民族學 ·18.4萬字
2014年,同濟大學社會學系與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啟動了“社區研究與社區規劃”課題,從社區健康、社會融合、社區認同、城市更新等角度,對上海市居住型社區進行研究。本書匯集、呈現了第一階段的調查研究成果,為進一步推動社會學與城市規劃學科交叉打下堅實的基礎。
朱偉玨 ·民族學 ·19.1萬字
新疆是中國西部重要的少數民族聚居區,中國民族政策中有關平等、優先、特殊的政策在新疆少數民族教育中得到具體實踐。該書系統地梳理了新疆的雙語教育、教育優惠政策、國家認同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的實施背景、實踐過程和社會效果,并對新疆高等教育“民漢一體化教學”和“多元一體公民教育”開展了前瞻性的探討。該書對于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民族政策中的相關教育政策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和理論意義。
祖力亞提·司馬義 ·民族學 ·17.3萬字
“國民性”為一個國家的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群體社會心理和社會行為的傾向與特征。本書從倫理學的視角出發,系統地研究“他者”視野中中國國民的深層心理意識和復雜性格特征,以及形成這些特征的自然、社會、文化等因素。全書將18世紀西方中國國民性思想分為“頌華派”和“貶華派”兩大部分,以歷史的、邏輯的順序依次對其展開具體透析和理論評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對18世紀西方的中國人形象所做的第一次全面、體系化的構建,為今天人的現代化和社會的現代化提供有益的借鑒。
陳叢蘭 ·民族學 ·17.5萬字
本書詳細地描寫了東巴文獻中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量詞、數詞、副詞、助詞和連詞八類詞的東巴文記錄情況。在各類詞性調查研究中,我們根據語義的不同和音節的多少,又將每一類詞性分成若干小類,分別對其文字記錄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探求各自的記錄特點。比如,在動詞的記錄調查研究中,我們描寫動作動詞、心理動詞、使令動詞、趨向動詞、存現動詞和能愿動詞的文字記錄情況。根據音節數多少的不同,又描寫了單音節、雙音節和多音節動詞的文字記錄情況。各類詞性的文字記錄描寫主要包括無文字記錄和有文字記錄兩方面的內容。在描寫的同時,該書也全面進行各類詞性記錄情況的比較和不同版本記錄情況的比較。研究表明東巴文是一種正向成熟文字過渡的意音文字,文獻中各類詞性在文字的記錄中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東巴文字體系在記錄語言的發展中并不平衡。對于學術研究而言,該書將為比較文字學和普通文字學,尤其為原始文字的研究提供數據和材料,也將為以后的東巴文獻各類詞性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參考。對于一般的讀者而言,將為愛好東巴文的讀者提供一個可讀性較強的讀本。
黃思賢 ·民族學 ·12.1萬字
《壯族布洛陀文化的當代重構及其實踐理性》主要采取解構—重構的內容表述思路和田野表述—理論分析的分析思路,將田野調查與文獻研究相結合,對布洛陀文化重構歷程、重構的主要方式,以及重構行為的內在邏輯進行詳細分析。本書為作者中南民族大學的博士論文。
劉婷 ·民族學 ·18.9萬字
本書是在作者主持并組織課題組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13BJY038)《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現狀、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的結項成果基礎上進一步凝結修改而成的。課題組在查閱國內外大量有關文獻研究資料、系統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圍繞我國少數民族地區(主要指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有關問題,通過大量的發放問卷、田野調查等方式,深入基層,深入農牧戶家中,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同時借助數理統計和計量經濟學分析法,從多維視角對造成差距的原因、影響因素和效應進行理論詮釋以及動態和靜態分析,進而提出縮小少數民族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對策建議。“收入差距過大、貧富分化”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最為突出的問題之一。我國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分布地區卻占全國總面積的50-60%,并且主要分布在我國的陸地邊境地區和西部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東西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差距呈現不斷拉大趨勢,其中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問題更是不容忽視。如果任由這種態勢發展下去,可能會帶來更多的社會問題,導致社會動蕩和不和諧。因此,縮小少數民族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防止收入分配兩極分化導致社會問題,關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峻峰 峻峰 ·民族學 ·18.1萬字
《新疆雙語教育工作專題研究》是作者精心為廣大讀者朋友們編寫而成的此書,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書中更多的知識,從而提升讀者自身的知識水平,可以更好的學到所學不到的知識。我們就新疆和平解放以來,加強漢語教學和雙語教學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加以整理。
武金峰等 ·民族學 ·18.3萬字
三社聯動,指在社區治理中,以社區、社會組織、專業社工為載體,推動多方共同參與。“三社聯動”是我國城鄉社區治理探索的創新性實踐,是近年來基層社會治理的主推方式。本書以民族地區“三社聯動”機制在城市社區治理中的實施運用為主線展開研究,以內蒙古B市典型的社區建設實踐為具體研究對象,基于比較視野,分析欠發達民族地區在“三社聯動”建設環境和資源條件下的特殊性,并在借鑒發達地區城市社區“三社聯動”普遍原則和通用做法的基礎上,探索如何讓民族地區“三社”有序地“聯起來”、協調地“動起來”、持續地“火起來”的機制建設路徑,以更好地實現社區自治和滿足社區居民服務需要。
王曉東 ·民族學 ·12.2萬字
本書對云南省文山縣170個苗族村作了實地問卷調查,以對當前苗族農業困境的現狀進行整體把握的基礎上,探析了苗族農業發展困境背后的傳統路徑依賴及其解決之道。通過苗族內部和國家政策兩方面的共同努力,使其成為破解苗族農業困境與路徑依賴的內生變量,從根本上改變苗族經濟社會的落后狀況。
陳宗福 ·民族學 ·10.5萬字
本書通過對西藏地區基本醫療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現狀、發展、問題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通過大量的資料收集和實地問卷調查,較詳盡、系統地了解了西藏農牧區婦女目前的教育狀況,經過研究分析對當前西藏農牧區婦女教育的主要特點進行了歸納與闡述,就西藏農牧區婦女已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較為具體的解決措施,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為提高西藏地區基本醫療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保障城鄉居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和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嘎強瓊達 ·民族學 ·8萬字
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邊疆少數民族村社的治理問題,是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以傈僳族村社治理為主要研究內容,選取云南省武定縣老木壩村為個案,具體分析傈僳族村社的治理主體、治理過程和治理效能等問題,進而提出增強傈僳族村社治理能力,提升傈僳族村社治理效能的路徑。本書對于傈僳族村社治理的研究,既有助于傈僳族村社發展,也是邊疆少數民族村社治理研究的重要理論探索。
張健 魯建彪 ·民族學 ·14.9萬字
本書根據我國人口老齡化三個階段的特征,創造性地提出人口老齡化與養老服務體系協調發展的判定模型,闡明了其對應關系,并得到了國內外數據的實證檢驗;同時基于不同階段的福利發展水平,建立了社會養老服務目標模式,少數民族社會養老服務以“普惠、公平、共享、可持續”為基本理念,以“整體規劃、統籌兼顧、漸進調整、逐步統一”為改革的整體目標,戰略重點是推進城鄉一體化,重視農村養老保障體系改革,縮小城鄉福利差距。
武萍等 ·民族學 ·12.8萬字
本書是國內首部關于柏柏爾人問題研究的專門著述,書中參考了豐富的外文文獻,其中包括阿拉伯文文獻,并形成了獨立的學術見解。通過本書,讀者可了解阿爾及利亞柏柏爾主義的根源、表現、特征與發展趨勢,亦可了解阿爾及利亞的民族國家構建和政治發展。本書對于阿爾及利亞的歷史、文化和政治研究均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黃慧 ·民族學 ·16.6萬字
本書主要以南伊珞巴民族鄉珞巴婦女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回顧、入戶問卷調查和深入訪談對比民主改革之前和之后婦女在政治、經濟、家庭、婚姻以及社會活動中的地位,并采取統計分析的方法從人類學、社會學和民族學研究視角對珞巴族婦女在社會變遷中婚姻家庭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地位進行描述、總結,從而對整個珞巴地區的女性生存現狀做出一定的探察。
次仁央宗 ·民族學 ·5.2萬字
該書是一本文化人類學方面的經典著作,而且也頗具可讀性。該書從歐洲人對大象的認知作為一個例子,開始探討歐洲人如何通過大象建構對異域文化如非洲的想象。作者接著又擴展到歐洲人對其他民族之間的這種認知歷史中,如通過馬卡拉形象探討了對印度大陸的認識歷程,通過裝飾花紋對西亞文化的認識,以及還有對美洲原住民和中國的認識歷史等等。
(英)格拉夫特·E.史密斯(G.Elliot Smith) ·民族學 ·6.8萬字
《中國山地民族研究集刊》是全國第一家以“山地民族研究”為核心主題的學術集刊,秉持“學術為本,追求卓越”的學術理念,突出“本土化,國際化,跨學科”的辦刊特色,確立“貴州經驗,中國實踐,面向世界”的學術定位,旨在為廣大學界同仁提供一個發表學術成果、交流學術思想的平臺,以期推動中國山地民族經驗走向世界,推動中國的學術真正融入世界學術主流。
納日碧力戈 龍宇曉 ·民族學 ·17.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