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從專家心理學研究出發,以新教師到專家教師這一成長過程為線索,剖析了教師在專業化發展中出現的主要問題與階段性特征,動態性是展現了教師成長的內在原因與實質,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促進新教師成為專家教師的系列化教學理念、觀點與方法,這有助于教育研究者與實踐工作者深入理解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律,有利于在觀念層面上樹立科學的教師人才觀,以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師培養方法與措施。
《“四特”教育系列叢書》編委會編著 ·教育 ·11.6萬字
老師是改變大腦的人,而大腦是學習的器官。顯然,老師對大腦的理解對于他們是否準備好教學工作至關重要。因此,基于腦科學的教育者是那些有意識地將心理學、腦科學和教育學領域的研究應用到教學設計中,并與每個學生共同合作的老師。在教育腦科學領域,有句話常被提及:“關于大腦如何學習,我們在過去十年中所了解的比在過去一百年中要多得多。”如此看來,所有老師難道不都應該是基于腦科學的教育者嗎?
(英)格倫·惠特曼等 ·教育 ·11.3萬字
《“四特”教育系列叢書》編委會編著 ·教育 ·12.3萬字
《“四特”教育系列叢書》編委會編著 ·教育 ·11.7萬字
《“四特”教育系列叢書》編委會編著 ·教育 ·11.2萬字
《“四特”教育系列叢書》編委會編著 ·教育 ·9.4萬字
九位教師的成長自傳,每個教師的成長,“外力”促進優化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還是他們自己從生活中抽身,在影響中成長。
楊勇主編 ·教育 ·10.5萬字
《“四特”教育系列叢書》編委會編著 ·教育 ·8.2萬字
“屠鴨”路漫漫,雅思是每個去英聯邦國家留學的學生心中的一道坎!雅思,想說愛你不容易!6.5分,怎么就這么難考呢?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想要成功屠鴨,那一定要全面了解雅思這場考試到底是什么!這本書由天道教育考試院經驗最豐富的雅思名師撰寫,從雅思考試介紹,考試報名,題型解析和評分標準等對雅思考試進行了深入透徹的解析,同時提供豐富的口語和寫作機經題庫讓你從容備戰雅思。這是每一個備考雅思考試的考生首選參考書,想要“屠鴨”一舉成功,絕不能錯過!
天道教育 ·教育 ·7.4萬字
科技小院是建立在農村生產一線,集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示范推廣于一體的基層科技服務平臺,由研究生和教授常年緊密聯系農業生產一線,解決農業研究與生產應用脫節、農業人才培養與農業生產結合不緊密、農業技術轉化效果差的問題,并在生產一線開展實用技術創新。將科技小院培養模式應用到非洲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中,了解非洲農業生產需求,適應非洲農業生產一線的工作,將中國先進農業技術應用于非洲并進行創新,培養知華、友華、愛華、親華的高素質人才,大范圍的服務非洲地區農業、農村和農民,改善民生條件和水平,推動非洲地方經濟發展。本書描述了非洲留學生在科技小院的成長歷程與故事,記錄了他們扎根農業生產一線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思,通過以科技小院模式培養非洲研究生的新做法,探索了服務非洲農業綠色發展的機制。
郭宇 姜姍編 ·教育 ·7.2萬字
本書全面指導學校如何制定各項科學的管理規劃、如何明確學校長遠的內涵發展目標、如何制定合理的管理計劃和規范管理的每個細節、如何規范管理思想和提升管理理念、如何規范化管理的全過程等內容,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實用性、實踐性和指導性,是大中小學學校領導、教師,在校專業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有關人員進行學校管理和研究的最佳指導讀物,也是各級圖書館珍藏的最佳版本。
李慕楠編著 ·教育 ·8.3萬字
本書在訪談、調查期間,與超過50位國際高中學生家長約談,最終選擇了有代表性的近30位國際高中學生家長。他們分別來自上海、浙江、江蘇、江西、安徽、廣東等地,學生亦來自不同地區的學校。通過對家長的訪談,結合學生的成長案例,最終整理成文。希望這個以中國學生在國際學校成長規劃案例為主體的首次嘗試,可以給中國的家長和學生們呈現出較為立體的參考樣本。
鐘湞 ·教育 ·7.3萬字
本書重點講述我國近30年來自主培養芯片高科技人才的探索之路,共分為4章:第1章講述中國半導體產業開局時的高光時刻及曲折歷程,并呈現為之奮斗的開局者們和建設者們;第2章指出20世紀90年代產業與高校之間脫節嚴重,清華大學等一批高校的科研教師和華為、華大等企業合力,以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大賽(簡稱研電賽)為抓手,探索校企合作共同培養高科技人才的道路;第3章展示全國更多高校、地方政府和產業園區合力聯動,人才培養模式從校企合作拓寬至集政、產、學、研、用之大成;第4章講述中興事件之后,為響應國家需求,研究生創芯大賽從研電賽獨立出來,專門為國家培養芯片人才。本書適合芯片人才培養相關的政府人員、產業人士、高校教師和科研機構的學者,以及立志在芯片領域從業的學生閱讀。
周祖成主編 ·教育 ·9.2萬字
《“四特”教育系列叢書》編委會編著 ·教育 ·8.5萬字
《“四特”教育系列叢書》編委會編著 ·教育 ·11.3萬字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都江堰市向峨鄉近四百名師生被奪去生命。震后,許多國際組織、大學、藝術家、國際人士參與了該校的災后重建工作。從學校重建的第一天起,這里就不斷上演著國際接力的情節,成都、廣州、上海、寧波、九江、美國的多個城市里5000多個孩子為這里創意燒造了藝術墻。本書圍繞著藝術墻這一主題,在中國今天的鄉村語境下,討論學校教育,特別是藝術教育的狀態與策略,分享曾唯斌教授在向峨四年來的試驗與行動。本書呈現這一段歷史,分享這一份愛心。我們可以在書中看到來自世界各志的孩子們的藝術創作,以及作者對鄉村藝術教育進行新的思考。
周鮚主編 ·教育 ·9.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