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民主與領袖》是白璧德新人文主義思想的最終完成之作。本書對現代狀況下“民主何以可能”以及“人性何以可能”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究,通過分析政治思想的類型,對比盧梭與柏克、歐洲與亞洲的不同之處等,表明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案是實現人文化成。白璧德之新人文主義旨在探求內在生活的真理,其要義在于“適度”,即均衡與溫文,而要實現此種適度,需培養謙卑、自立的品格及批判精神。
歐文·白璧德 ·作品集 ·20.6萬字
孟德斯鳩除了流傳于世的《論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羅馬盛衰原因論》這三部長篇作品以外,還撰寫了很多文章,有的在他生前已經發表,有的在他身后方被發現;此外,孟德斯鳩還留下了諸如《隨想錄》《隨筆》那樣內容豐富的筆記,這些由于語言原因而鮮為中國讀者所知的著作,對于了解、認識和研究孟德斯鳩,都是極好的手材料。本書所選篇目,曾轉請法國孟德斯鳩研究會會長、里昂師范大學的伏比拉克教授過目并獲得首肯。本書編譯的宗旨是較為全面地展現孟德斯鳩的學術面貌,因此,既收入了不少政治、法律、經濟和方面的文章,也收進了幾篇不妨稱之為小說的故事,甚至還收進了幾篇純屬自然科學的論文;安排在本書的兩首詩雖不足以證明孟德斯鳩是個詩人,卻可以讓大家知道他也寫過詩。
(法)孟德斯鳩 ·作品集 ·24.1萬字
本書分為四冊《西方的起源》《帝國的興衰》《自由的黎明》《現代的誕生》,為讀者提供西方人文經典閱讀的必要知識,挑選在社會文化變革之際顯示思想力量的文本,進行深入淺出的導讀,引導出更為廣闊深入的思考。所涉經典貫串三千年西方思想演變史,從影響西方世界最為深遠的古希臘,一路走過羅馬帝國的興衰、早期基督教的興起,穿過并不完全黑暗的中世紀、璀璨豐富的文藝復興,最終抵達我們生活的現代。通過本書,可以與柏拉圖、但丁、莎士比亞、盧梭等七十余位人類歷史上的智者,《奧德賽》《理想國》《堂吉訶德》等九十余部西方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展開對話。作者認為,人文經典閱讀貴在自己獨立的思考,閱讀是必須的準備,思考才是真正目標。
徐賁 ·作品集 ·154萬字
本書囊括50本心理學領域的書籍和數百種相關觀念,時間跨越一世紀,介紹極吸引人的心理學問題。作者提及的每一本著作都附有格言、理論重點、評論及專家小傳,同時提供與該理論相關的人物和運動脈絡。從弗洛伊德、榮格、阿德勒等古典大師,到當前仍在影響世人的科學家如卡尼曼、塞利格曼、薩克斯,本書通通收錄。《50:偉大的心理學書》希望可以引領讀者進入心理學的世界,覺察自我,了解本性,改善人際關系,提升生活質量。
(英)湯姆·巴特勒-鮑登 ·作品集 ·22萬字
《孟德斯鳩文集》第四卷收錄《孟德斯鳩論中國》和《隨想錄(選編)》,孟德斯鳩對中國很有興趣,他通過與幾位傳教士的交往,從他們那里獲得了很多有關中國的信息,因此在孟氏的著作中,多處可見對于中國的論述。《孟德斯鳩論中國》,收錄了散見于《論法的精神》《歐洲游記》《隨想錄》《地理》《隨筆》等著作中有關中國的論述,通過這些論述,今天的讀者可以了解到18世紀最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對于中國的觀感。本書已出版單行本,現作為《孟德斯鳩文集》第四卷出版精裝本。《隨想錄》是孟德斯鳩的隨筆記錄,內容較為零散,涉及戲劇、書信等諸多內容,數量龐大,文集收錄了《隨想錄》選摘。
(法)孟德斯鳩 ·作品集 ·26.5萬字
《孟德斯鳩文集》第二卷收錄《論法的精神》下冊,該書是18世紀上半葉杰出的啟蒙思想家,近代資產階級政治與法理學思想體系的主要奠基人,近代歷史學派的創始人之一孟德斯鳩(C·L·Montesquieu,1689-1755)的最主要著作。被稱為"是亞里士多德以后第一本綜合性的政治學著作;是到他的時代為止的最進步的政治理論書"。該書所倡導的法制、政治自由和權力分立是對神學和封建專制的有力抨擊,成為此后資產階級大革命的政治綱領。特別是為孟氏所第一次正式提出的分權與制衡理論,對近代以來的資產階級政治實踐和政治思想產生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經過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實踐,已經成為資產階級國家構建民主制度和政權體制的組織原則。孟氏所集中討論的不是具體的法律規范本身,而是法的精神,即法律符合人類理性的必然性和規律性。所以,孟氏把法律置于決定地位,認為只有法律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權利,而專制則是對人性的蔑視和對自由的踐踏。他進而深入探討了自由賴以存在的體制條件,并借此找到恢復自由的基本手段──三權分立,以權力制約權力,防止權力濫用。主張憲法統率下權力分立與制衡的政治制度。使法律、自由與憲法結合起來,奠定了憲政理論的基本框架,這也是孟氏對政治理論最杰出的貢獻。
(法)孟德斯鳩 ·作品集 ·30.9萬字
第六次產業革命就是建立農業型的知識密集產業。農業型的產業是指像傳統農業一樣,以太陽光為直接能源,靠地面上(或海洋里的)植物的光合作用為基礎,來進行產品生產的生產體系。知識密集型產業,是把所有的科學技術都用在生產上,靠高度的科學技術的生產。有關第六次產業革命的建設內容包括5方面,分別為:農產業、林產業、草產業、海產業、沙產業。本書以錢學森辦公室整理、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的《錢學森書信》《錢學森書信補編》、《錢學森文集》為主要資料來源,還從其他出版物中收錄了部分材料,最后共選取書信497封,文章79篇。
錢學森第六次產業革命研究學習組 ·作品集 ·63.5萬字
《復調世界》精選來自不同學科的學者回應時代問題的文章,抽絲剝繭、娓娓道來,期望呈現世界的多樣性和理解世界的多種方式。全書分作“人的境況”“重建連接”“在世界中”“經歷未來”四篇,連綴起22位學者的視野,他們關心思想的交鋒和磨礪,更關心學術和現實的連接。“人的境況”篇里,人類學家為我們描述和應對這個焦慮的時代提供豐富的詞匯,提示解決的方案;傳播學學者闡釋向身體敞開能如何顛覆我們對傳播的看法;技術哲學家讓我們發現殘障人、普通人和技術如何相互影響、彼此重塑。“重新連接”篇里,哲學家在這個科技至上的世界里,呼吁復興訪問自然的博物之學,聲音研究者提醒我們在視覺霸權的時代反思聽覺文化,人類學者啟發我們如何通過動物理解人類。“在世界中”篇里,社會學家指出現代性是一種對時間的理解方式,歷史學家借助田野調查的方法呈現“活著的歷史”,美術史家以實驗藝術的視角,表達在地的藝術實踐和全球化的張力。“經歷未來”篇里,生命科學家回顧了人類對大腦探索方式的變革,哲學家從存在主義的角度剖析游戲世代,考古學家以未來考古學的角度看我們的當下。
《信睿周報》編輯部 ·作品集 ·14.5萬字
本書是羅爾斯、阿隆和福柯三位大師講稿的合集。羅爾斯在《正義與批評》中梳理了其思想發展過程以及政治哲學是如何與社會和自身和解的。《自由與平等》是雷蒙·阿隆的講稿,他提出了對自由、平等、公民身份和權力的質疑。《偉大的異鄉人》收錄了福柯一系列關于文學的發言稿,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與文學復雜而充滿批判的關系。
(美)約翰·羅爾斯等 ·作品集 ·14.1萬字
本套書包含《文人的底氣》《追尋失去的傳統》《民國商人:1912-1949》《金融的原理:陳光甫言論集》《歷史深處的誤會》《主角與配角》《偶像的黃昏》《發現廿八都(增訂版)》共8部作品。《追尋失去的傳統》主要研究20世紀上半葉中國知識分子爭取言論自由,研究“文人論政”的傳統及中國百年言論史。言論自由,乃文明社會的基本尺度之一,是世界的公法,人類進步的象征。《金融的原理:陳光甫言論集》本書回溯中國最優秀的銀行家,被譽為“中國的摩根”陳光甫的傳奇經歷,并深入史料研究,集結了自1915年至1948年期間其在各場合所發表的言論,更不失為對當代金融業從業者、企業家的一種鞭策和指引。《民國商人:1912-1949》潛心研究十余年,首部編年體民國商業史巨作!在那個復雜動蕩年代里,商業的萌芽風云飄揚。可是就在這短短半個世紀里,時代的揮旗者為中國近代工商業作出了巨大的成就:創立中國企業家精神的本土傳統,引入西方先進的科學管理方法,推動了中國現代化進程,打造了一個近乎奇跡的民族工商業繁榮時代!他們雖敵不過歷史的洪流,但卻為我們留下了一些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與傳統。追尋中國現代工商業文明的起源,觸摸時代處境與命運、抗爭與妥協,必讀!
傅國涌 ·作品集 ·134萬字
《學術家園》是《人民政協報》的品牌周刊,很好地體現了政協“學者云集,名家薈萃”的構成特點。今年是《人民政協報》創刊四十周年,報社對《學術家園》周刊歷年所刊發的學術價值較高的文章進行了甄選,匯成此書,以為紀念。所選文章內容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主,涵蓋了文、史、哲、藝等各個領域。作者主要來自歷屆全國政協委員和民主黨派人士中的專家學者,如戴逸、吳小如、周汝昌、王蒙、李學勤、張豈之、傅璇琮、金開誠、葉秀山、袁行霈、徐萍芳、張立文、葛兆光、鄭欣淼、陳來、莫礪鋒、康震、傅道彬等。
張立偉 王相偉主編 ·作品集 ·26.4萬字
《身為女性的選擇》:圍繞女性關注的親密關系、婚戀、獨立等議題,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與心理學家信田小夜子,開始了一場女性主義的尖銳問答。《素食者》:為了逃避來自丈夫、家庭、社會和人群的暴力,她決定變成一棵樹。《82年的金智英》:金智英,1982年4月1日生于首爾。成長于公務員家庭,一家六口人住在三十三平的房子里。她就是那種你每天都會迎面遇到的普通女孩。《植物妻子》:短篇集,關注“底層”人群,每個主人公都像在“沒有希望的世界里像孤兒一樣”流浪。《把日子過明白》:本書是龍飛律師寫給廣大女性的“清醒之書”。分享了女性必須掌握的法律知識和經驗,幫助女性利用正確有效的手段保護自己。《好的婚姻,要守護財產和愛》:本書根據《民法典》及其司法解釋做了升級修訂,以通俗精準的語言提出“重塑婚姻安全”的核心概念,系統地教你婚前自保法則,讓復雜法律問題可視化。
龍飛律師等 ·作品集 ·63.1萬字
《社會科學方法論文集》以嚴謹的邏輯結構探討了社會科學領域中的諸多論題,是社會科學方法論領域重要的著作。本書主要由以下七篇論文構成:《社會科學認識與社會政策認識的“客觀性”》《文化科學邏輯領域的批判研究》《社會學與經濟學的“價值無涉”的意義》《社會學基本概念》《邊際效用理論與“心理物理學基本定律”》《“能量學的”文化理論》《正當支配的三個純粹類型》,同時編入了趙鼎新撰寫的導讀文章《伴隨我成長的韋伯》及閻克文撰寫的譯者說明。
(德)馬克斯·韋伯 ·作品集 ·23.4萬字
1983文化部成立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成員包括謝稚柳、啟功、徐邦達、楊仁愷、劉九庵、傅熹年、謝辰生。同時,中宣部下發文件要求各地有關部門都在各自的職能范圍內給予支持。巡回鑒定工作自1983年至1990年6月,前后歷時8年,遍及25個省、市、自治區,121個市縣,208個書畫收藏單位及部分私人的收藏。這次鑒定工作,“對中國大陸保存的古代書畫基本上摸清了家底,是中國文物保護史上的一次空前壯舉,是一項歷史性的重大基礎工程”。《傅熹年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工作筆記》,就是傅熹年先生參加全國古代書畫巡回鑒定期間的工作筆記。《筆記》按照鑒定組的歷程,以鑒定日期為序,著錄內容有:作者、作品名稱、材質、題記、題跋、款識、收藏、著錄、鑒定意見等。尤為獨特的是傅熹年先生開創性地將古建筑學引入書畫鑒定中。
傅熹年著 李經國 林銳整理 ·作品集 ·99.4萬字
《遠采諸鄰》是“復旦文史講堂”的第九輯,記錄了海內外著名學者歐立德(MarkC.Elliott)、博達偉(DavidPorter)、田海(BarendterHaar)、羅柏松(JamesRobson)、夫馬進、陶德民和鄭培凱共七位學者在復旦文史研究院舉辦的八場講演,內容涉及新清史、比較文學、人類學、宗教史、醫療史、中西交通及戲曲史等多個領域,這不僅體現了各領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同時具有一定的可讀性。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 ·作品集 ·15.6萬字
套裝包括:《周國平論哲學:做自己的朋友》《周國平致家長:做不焦慮的父母》《周國平致教師:點亮孩子的心靈》《周國平論閱讀:做大師的學生》。
周國平 ·作品集 ·66萬字
本書共分六編,內容包括:政府與市場關系、政府管理與條塊關系、民營經濟發展與地方政府改革、城鎮化的進程和模式選擇、管理中的制度建設、管理創新與協調發展。
馬力宏 ·作品集 ·22.6萬字
文集為十卷本,匯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復東北工業,制定和實施“一五”計劃,赴蘇談判156項工程,國民經濟調整,建立新中國物資管理體制,改革開放期間國民經濟管理,企業整頓和改革,制定《企業法》,開創職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開拓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創建民間經濟類社團,建設中國企業家隊伍,以及擔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工作中的理論著作和文章。
袁寶華 ·作品集 ·34.7萬字
袁寶華 ·作品集 ·19.9萬字
袁寶華 ·作品集 ·38.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