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民國文獻辨偽學研究
會員

民國時代是中國文獻辨偽學發展史上一個異常活躍的階段。民國文獻辨偽學是一個頗受學界關注的問題。但是迄今為止,未見有人真正從“文獻辨偽”的角度,解讀這個廣為人知的“文獻辨偽”問題。本書是國內第一部系統研究民國文獻辨偽問題的專著,是作者《清代文獻辨偽學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的姊妹篇。本書在全面回顧研究現狀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多種理論方法,從文獻辨偽與時代變遷、社會發展、文化轉型之間關系的角度,探究民國學人如何如何在文獻辨偽活動中,貫徹其融合古今、中西的“文化自覺”。本書篇章架構和內容,兼顧了人物與事件、專題與個案、縱向與橫向、共性與個性的辯證統一。作者提出,民國時代的文獻辨偽,既非單純的文獻整理問題,也非單純的學術思想問題。再思想上是叛逆與救贖之間的博弈,在理論上是技法和心法之間的糾結,在方法上是證真與證偽之間的彷徨,是一場深遠、發人深思的文化運動,是一次試圖溝通整合古今、彌縫中西而未竟的文化革命。認識這場聲勢浩大的文化運動、評估這場立意高遠的文化“破壞”、接續這條已然斷裂的文化傳統,是一個嚴肅的“世紀命題”,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佟大群 ·圖書檔案 ·21.5萬字

抗戰時期中國圖書館界研究
會員

一、戰前中國圖書館事業狀況。盧溝橋事變前,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迅速。這是以“一會三館”為代表的圖書館界、中央政府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結果。1932年“一·二八”事變中,我國圖書館事業遭受重創,東方圖書館被日軍焚毀,損失書籍50萬冊以上。日本的侵略,尤其文化侵略,暴露了日本的文化野心,也打斷了我國圖書館事業的良好發展勢頭。我國圖書館界提出本位救國,應對危機。二、中國圖書館界的戰時轉型。盧溝橋事變后,我國圖書館界支持全面抗戰政策,展開戰時動員工作:一方面,圖書館界探討圖書館的戰時轉型或設立陣地圖書館等問題;另一方面,以國立、省立、大學圖書館為基干,圖書館界展開珍貴文獻轉移活動。我國圖書館界通過不同平臺,推進戰時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三、戰時圖書館的損毀調查。中華圖書館協會對戰時圖書館的損毀調查十分重視,一則搜集各種關于戰時圖書館損毀的調查報告,公諸于眾。二則請求協會會員或相關人士協助進行圖書館損毀調查。中華圖書館協會從事戰時圖書館損毀調查顯示:日本對我國的文化侵略是有組織有步驟有計劃進行的,是日本全面侵華的內容之一。該項調查向國際社會揭露了日本摧殘我國文化事業的罪行,激勵國人奮起抗戰的民族精神,為戰后向日本文化索賠提供了堅強依據。四、向國際社會征集書籍。為了彌補因日本侵略而造成的書籍缺失,我國圖書館界向國際社會展開征集書籍活動:中華圖書館協會向歐美各國征集書籍。戰時圖書征集委員會于1939年開始征集活動。圖書館界征集的書籍,部分滿足了國內各大學、科研院所對外文書籍的需求,也向國際社會揭露了日本在我國的文化暴行,加強了我國與歐美大國之間的文化合作與交流,客觀上配合了中國政府的國際宣傳。五、推動戰時西部地區圖書館建設。西部地區的圖書館建設,主要包括四川省立圖書館、北平圖書館、中央圖書館、西北圖書館等。中華圖書館協會在西部地區的圖書館建設規劃、圖書館籌備、圖書館維持等方面建言獻策,貢獻良多。西部地區的圖書館建設,適應了戰時文化建設的需要,形成了我國新的文化基地,促進了大后方的文化發展,在文化抗戰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六、籌劃戰后圖書館事業的復興。1943年,旅美學者發表戰后中國圖書館復興設想,拉開了我國圖書館事業復興的大幕。1944年,我國圖書館界正式啟動了戰后圖書館復興工作。我國戰后圖書館復興,對內依靠圖書館界的努力推進,對外尋求美歐大國的支持。圖書館界接受淪陷區的文教機構、接受歐美大國的書籍援助,為民族復興的文化建設創造了良好條件。同時,圖書館界與歐美圖書館界密切合作,積極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創設,使中國文化真正走向世界。結論。戰時圖書館界立足本位工作,支持全面抗戰,區別于軍事抗戰、政治對抗,是一種文化救國,開辟了具有圖書館特色的文化救國模式,值得深入研究。

劉勁松 ·圖書檔案 ·32.6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泽库县| 吴桥县| 特克斯县| 阿拉善盟| 夏邑县| 安岳县| 论坛| 台州市| 宁夏| 玛纳斯县| 涪陵区| 呼伦贝尔市| 剑川县| 剑川县| 泸定县| 定安县| 措勤县| 花莲县| 龙江县| 龙江县| 祁门县| 调兵山市| 屯留县| 迁西县| 麦盖提县| 微博| 东莞市| 花莲市| 舟曲县| 安西县| 东明县| 淮安市| 出国| 遂溪县| 同心县| 平潭县| 清河县| 罗田县| 宁河县| 资阳市| 抚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