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作者繼《唐詩句法修辭研究》之后又一部探討唐詩修辭藝術的專著。對唐詩修辭的構成、特色、規律、成就和創新等進行了較為系統、深入的研究。研究框架具有獨創性,既有對調和音律、選配詞語、擇煉句式等微觀修辭的讀解,又有對謀篇布局、凝煉風格等宏觀修辭的論評;既有對修辭系統、修辭表現等的創造性描述,又有對審美效應、詩學根源等的跨學科闡釋;既注重點面的結合,又用心于多層面的貫通。具有視野開闊,分析細致,闡發精當,用例典型,可讀性強等特點。
段曹林 ·語言文字 ·18.3萬字
本書以“長”“寬”“高”等近三百個漢語空間量標指的歷時演變為研究對象,側重討論能與數量短語組合的度量名詞的意義和用法演變,也涉及到距離單位詞“日行”、距離標指“去”“距”“離”“隔”等詞的意義和用法演變。本書以描寫為主,著重描寫了空間量標指詞的語義域演變過程、其在動態句與靜態句中的意義演變過程、從低維到高維語義的演變過程、音節形式的演變過程、組合與聚合關系的演變過程,以及時長表距離式的發生發展過程等。
劉永華 ·語言文字 ·18.9萬字
《語言面面觀》一書從語言的產生、語言的本質與演變、大語言觀、語言與人類、語言與社會、語言與文化、語言與自我、語言的未來八大方面全面闡釋了語言的一般性知識,更多地是從人類語言的文化意義角度進行了研究和思考。
李中元 ·語言文字 ·8.3萬字
現代語言學理論與中國語言學的關系,是我國語言學研究歷久彌新的話題。本書指出,引進、結合和創新的過程,、就是中國現代語言學研究主要知識系統逐步成形、發展和成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日漸自覺與熟練地利用普適性的理論、概念和方法描寫與解釋漢語現象,探索漢語與其它語言之間的共性以及漢語自身的特點。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尤其關注現有理論和方法無法說明的漢語現象,以此為基礎,努力超越現存的理論框架,提出更準確、更全面、從而更具有普遍意義的新的理論和概念,以漢語現象為依據在理論語言學研究領域里發出我們自己的聲音。本書收錄10篇論文,其討論范圍覆蓋了現代語言學主要理論、方法和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句法、語義、語用、話語篇章、社會語言學、翻譯研究和對外漢語教學,側重闡明普通語言學理論和方法同中國語言學研究的密切關系。
陳平 ·語言文字 ·15.2萬字
這是一本介紹人名文化的小書。主要對漢族人名進行系統而通俗的文化闡釋,包括人名與語言、人名與文化、人名與文藝、人名系統、人名用典、人名例話、取名方法、人名規范等方面。文后附有百家姓、容易讀錯的姓氏、取名備選字庫等。本書對了解人名中的文化因素、避免取名方面的一些弊病,有一定參考價值。
譚汝為 ·語言文字 ·11.9萬字
在日復一日近乎單調的工作中,在雷同的工作場景下,面對較為單一的評價模式,文字工作者要如何保持寫作熱情,持續精進,體現出獨有的價值?作者胡森林擁有20年豐富的文字工作經驗,這本書是他對公文寫作的一次系統思考,闡釋了寫作者在職場上的行穩致遠之道。作者借助故事與對話的形式,將公文寫作課生動地融入工作場景中,一一破解公文寫作難題,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公文寫作背后的156條要義。這本書以寫作者、寫作過程、文本三大具體視角切入,從寫作的素養到行文的技巧,再到文本的打磨,一步步深入公文寫作的內核,使讀者在輕松閱讀中掌握寫作心法。對所有公文寫作者來說,這本書讓寫公文不再是一個苦差事,幫助寫作者修煉寫作內功,以高站位和大格局寫出文章的氣脈,從寫作中獲得成就感和價值感,實現職場能力的躍升。
胡森林 ·語言文字 ·15萬字
本書是“第三屆漢語語匯學學術研討會”(2011,杭州)論文集,收入論文多篇。論文內容涉及語匯學理論、成語、諺語、慣用語研究,以及語匯學辭書的編纂、語匯學教學等方面的研究。
溫端政 吳建生 徐頌列 ·語言文字 ·14.9萬字
本書是塞爾把言語行為理論與文學理論研究交織在一起的集中體現,它不僅收入了塞爾對于言語行為理論具有重要推進意義的經典篇章,而且還包含著與文學理論研究具有密切關系的經典論文,無論對更深入地理解言語行為理論還是對文學理論研究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參考意義。
(美)約翰·R.塞爾 ·語言文字 ·11.5萬字
語法、修辭、邏輯都是有益于寫作的基本知識,這三者的結合是重多語言學家和邏輯學家都想實現的愿望。基于此,本書做了些嘗試,把邏輯、語法和修辭結合起來研究。這樣,從邏輯方面說,既可以把邏輯應用于語言來研究,也可以從語言概括出邏輯來研究;既可以用傳統邏輯方法,也可以用現代邏輯方法來研究;還可以從不同學科中結合語言表達的實際,尋找結合點,進行規律性的探索。
李衍華 ·語言文字 ·19.8萬字
本書以全新的視角實踐了“會展與英語一體化、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理念,充分體現了高職高專會展英語“以實踐為核心、以英語為主線、以會展為背景”的教學模式,重點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交際能力。本書包括會議和展覽兩大部分,每部分由8個單元組成,共計16個單元。內容包括:會議準備、會議選址、會議預訂、會議接待與登記、會議室布置及會議設施、開幕式和閉幕式、會議餐飲服務、會后觀光、展會特性確認、貿易展、展會策劃、展會營銷推廣、展會邀請、展品介紹、展品物流運輸、展會風險管理,涵蓋了會展服務與管理的主要內容。每個單元內容包括:背景知識、熱身活動、示范對話、實用句型、實踐實訓項目等。
孫志民 陳穎 李世平 吳殿龍 ·語言文字 ·8.4萬字
本書主要采用認知語言學和語法化的理論方法,從來源上把漢語名量詞分為三類,即“名詞來源的名量詞”“動詞來源的名量詞”和“復雜來源的名量詞”,通過對漢語名量詞的語法化過程的個案研究,豐富并細化了漢語名量詞的來源類型。同時,在個案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漢藏語系語言名量詞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名量詞的“轉喻生成與隱喻-轉喻擴展”的形成機制。從這一機制出發,認為所謂名詞量詞的“雙向選擇”機制,是名量詞的轉喻生成與隱喻-轉喻擴展模式投射到現代漢語這個共時平面的結果。
李計偉 ·語言文字 ·19.7萬字
《漢語音韻學常識》字數也不多,1958年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重版,是唐作藩先生一本普及音韻學常識的著作。本書為我們介紹了許多音韻學的基本問題,內容涵蓋了音韻的基本概念、古音學、今音學等韻。如什么是音韻學、為什么要學習音韻學、音韻學的基本概念、字音和音標等等。語言淺顯易懂,將晦澀難懂的絕學深入淺出地娓娓道來,深受讀者歡迎。曾多次重印。
唐作藩 ·語言文字 ·4萬字
以費舍爾和皮爾士等為代表的語言學家認為語言和所指代的事物之間存在象似性,體現在語言的發音、詞的表意、句法的結構和順序、以及文學文本中。該書對這些語言學家這方面的研究和他們關于符號和符號的象似性的論述等進行梳理和介紹,并且通過舉例子的方法對英漢字形、字義中的象似性做了對比分析。最后還通過分析文本《李爾王》、《長生殿》和《詠水仙》,以實例表明了象似性在文學文本中的體現。
侯斌 馮曉花 楊智慧 ·語言文字 ·16.4萬字
林紓是近代文學翻譯史上的先驅人物,開創了文學翻譯的局面,使外國文學的翻譯成為自覺。本研究從費爾克拉夫話語分析框架的視角,對林譯小說做一個以接受語境和譯者文化取向為導向的研究。研究從費氏所構建的三個向度,即文本向度、話語實踐向度和社會實踐向度,描述林紓翻譯的獨特文體形態,解析林紓與合作者翻譯過程中的是是非非,理清譯入語社會文化對譯者的種種制約,展示林譯對譯入語社會的貢獻,以此來獲得對林譯話語各層面的認識。林譯所以能受到晚清讀者的青睞,從而對中國文學現代轉型產生巨大影響,從話語系統的角度來看,主要原因在于譯者對翻譯文體的周密考慮,口譯筆述合譯方式的靈活運用,擬譯文本的用心選擇,以及在翻譯過程中對翻譯規范的自覺遵循。這些因素在當時特定的社會文化語境下的共同作用,促進了林譯的順利流通和廣泛消費,形成了中國近代文學史、翻譯史上一道獨特的景觀。
楊麗華 ·語言文字 ·14.4萬字
該書系統地梳理了相關理論,厘清了相關理論的適用范圍,指出現有理論的不足并從理論研究的角度建構了“可擴展的評價理論模型”(EAT),揭示了詞匯評價與結構評價的差異,解決了前人研究中將詞匯和結構分離的研究模式問題。并采用不同視角來研究英語詞匯語法的評價功能,在新的理論框架下對主位化評述結構的評價功能進行細致研究,并歸納了英語主位化評述結構評價功能的特點,同時詳細描述了主位化評述結構的評價功能在語篇中的實現并對其動因進行了合理的解釋。
邵春 ·語言文字 ·10.8萬字
《空間運動事件的表達:基于語言類型學和習得角度的研究(英文版)》從語言類型學和一語習得兩個角度對于英漢語中成人及兒童如何表達自動及使動性運動事件進行了大規模實證性研究,旨在回答兩個問題:第一,從空間語言類型學來看,漢語究竟屬于什么類型的語言;第二,在兒童習得本族語的過程中,什么因素起的作用相對更大,是普遍性的認知特征還是語言獨特性因素。
紀瑛琳 ·語言文字 ·7.8萬字
本書綜合運用認知語言學、配價語法、三個平面語法等相關語言學理論知識,在窮盡調查兩百余部古籍的基礎上,從共時和歷時相結合的角度對中古漢語比較類形容詞謂語句進行了詳盡考察。除緒論外,本書共分五章,主要從六個方面進行研究,即比較項、比較點、謂語形容詞、級次狀語、量性補語、句式類型。本書的主要特點有:將句法成分與句式類型綜合起來研究;將平比句分為異同比與相似比兩種類型;注重歷時研究;注重理論闡釋;數據統計工作細致扎實。
陳明富 ·語言文字 ·18.9萬字
“邏輯漢語”是在現代漢語的基礎上,以語法為單位、邏輯為準繩創建起來的。邏輯漢語的特點是遣詞造句講求邏輯的嚴謹縝密性,其詞類劃分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使得規則化、科學化的中文分詞書寫成為可能,也為中文計算機智能化中合理地分詞鋪平了道路。本書系統介紹了邏輯漢語的語法體系,規則明了,簡明實用,可以作為漢語教學以及中文信息化研究的參考資料。
蒙鋼 ·語言文字 ·14.3萬字
寫作,是互聯網時代的全新社交方式,也是現代職人的重要競爭力。除了新媒體運營,項目方案、求職評優、工作匯報,都需要寫作技能,寫作表達已經上升成為每一個職場人的“基礎技能”,甚至“核心技能”。最會寫作的金融大叔、百萬訂閱號操盤者Spenser首創“注意力寫作”法則,親授寫作的場景意識、用戶思維、預期管理等實操方法論,深度分享如何積累寫作素材、培養寫作習慣,歸納寫出好文章、講述好故事的通識性原則。讓寫作幫助你釋放個人能量和才華,成就個人品牌,實現身份逆襲,最終獲得影響力和商業價值。
Spenser ·語言文字 ·10.6萬字
本書在現代漢語史的框架下,按作者對當代漢語發展線索及研究內容的劃分,分為普通話和港臺地區“國語”兩部分,從詞法和句法兩個方面,選擇若干最能代表當代漢語語法及其發展的現象進行了專題研究。在共時的深入描寫中結合了歷時的專題考察,在全面的定性分析中結合了細致的定量分析。書中既致力于問題的解決,同時也注重理論及方法的探討;既著眼于微觀層次的語法現象,同時也關注宏觀層面的整體研究及其可持續發展。本書總體而言是相關研究中深入而有特點的一部,堪稱當代漢語語法研究的總結、提高之作。
刁晏斌 ·語言文字 ·19.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