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述評形式介紹國外研究界學術刊物本年度在英語語言學、英語文學、翻譯、文化、英語教育與二語習得等方面的最新學術研究動態與研究成果。述評文章均選自相關領域權威期刊,如JournalofLinguistics,CognitiveLinguistics,等。重在述評,務求及時、準確、全面地把握國外研究界在上述各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以期為國內英語學界搭建一座與當代國外英語語言文學研究前沿接軌的學術橋梁。
張旭春 ·語言文字 ·17萬字
公文寫作概述、行政公文、事務公文、公關公文、經濟公文、法律公文、商務公文、傳播應用文8個常用公文應用方向、100多個精細化公文分類詳列于此。既包括公文的一系列基本知識,又含有寫作技巧與文件處理的操作方法;既有機關及事業單位使用的各種通用公文,又有各級機關公務人員使用的文書、社會商務人士的必備公文寫作技巧。
譚小芳 焦盈鑫編著 ·語言文字 ·10.3萬字
本書是中央電視臺“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指定參賽參考用書。本書能幫助參賽選手充分了解中央電視臺“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做好參賽準備。本書系統介紹了中央電視臺“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的過去和現在,說明了2017年度大賽的各項要求。在書中你可以看到2016年度大賽播出平臺樂視教育的網站相關信息,你會看到2016年度大賽全國總決賽的現場實錄,可以真實地感受到大賽的現場氣氛。與往年的賽事有重大不同的是,今年的“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從國外原版引進了基于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CEFR)的測評系統,引進了具有高信度和科學、系統的大賽題庫。同時,開發了從報名到總決賽的大賽APP手機應用程序。本書較為詳細地介紹了這一測評系統,介紹了今年大賽的比賽規則、評分標準和備戰攻略,介紹了大賽APP手機應用程序,載錄了全部引進的官方題庫。在今年的這本參賽手冊中,由大賽組委會特別增加了針對各階段的比賽指導以及對往屆比賽選手得失的經驗和教訓總結。
《決勝“希望之星”》圖書編委會 ·語言文字 ·8.9萬字
全書從選題策略、寫作準備、篇頭寫作、框架設計、行文組織、篇尾寫作、投稿發表和認知錦囊等八個模塊,對社科學術論文的寫作與發表問題進行拆解分析,洞察底層邏輯,提供解決方案。這本書里沒有論文寫作與發表的所謂捷徑,卻可以輕松上手、即學即用。
老踏 ·語言文字 ·10.5萬字
本書是研究漢代士人與漢代文學諸多問題的學術專著。全書以“災異屢現與文本記述”“諸子頻出與文章撰著”“士人流動與文學自覺”與“士風異動與文風變遷”為專題,探討了漢代士人在政治、學術、思想等領域的活動以及這些活動所引發的災異書寫、政論書寫、流動書寫與心靈書寫。士人既是各類文本書寫的發起者,同時也以自身的文學活動卷起了漢代政治、學術、思想等領域的風云,向后人展示了一代士人的文學世界。
楊霞 ·語言文字 ·16.1萬字
本書主要采用語料庫對比的方法,利用BCC語料庫中的微博語料和科技語料對學界現有語體特征標記研究成果進行驗證,歸納出了一批能夠有效區分正式語體和非正式語體的特征標記。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比外國留學生和漢語母語者書面語語料庫,發現外國留學生書面語總體上存在口語化有余、典雅度不足的問題;然后通過對不同水平、不同國別留學生漢語書面語體習得情況進行比較,發現留學生漢語書面語體的習得總體上在口語化程度與典雅度上呈對應關系,但也存在部分“語體習得不匹配現象”。
汲傳波 ·語言文字 ·11.2萬字
我們如何理解語言?我們又如何創造意義?我們的所看所想如何影響我們對事物的理解?如果說我們一直在創建意義,那么什么才是意義之源?這些認知語言學領域的核心問題正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意義》想要回答的問題。作者本杰明·伯根教授是國際認知語言學權威、具身模擬理論研究的領軍人物之一,師從于“認知語言學之父”喬治·萊考夫。他在書中運用經過巧妙設計的相互關聯的實驗,提綱挈領地描述了一種新興的語言認知理論——具身模擬理論,指出我們人性的本質、我們思考以及使用語言的能力是我們的身體與大腦合作的結果。不僅證明了人類賴以生存的是意義,而且展示了這意義背后的機理。《我們賴以生存的意義》行文立論嚴謹,講解清晰,描述生動,特別是關于北極熊、會飛的豬、黃色卡車司機帽等實驗案例的分析令人印象深刻。本書的問世不僅進一步了推動語言學和認知科學跨學科研究的發展,對語言教學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英)本杰明·伯根 ·語言文字 ·18.3萬字
《文獻語言學》為學術集刊,每年兩輯。主要欄目有:經典重刊、原創報道、學術綜述、爭鳴書評、青年論壇。本刊著重刊發原創性研究作品,主要包括文獻語言學理論與方法、漢字與漢字史、訓詁與詞匯史、音韻與語音史、語法與語法史、方俗語與方言史、語文與語言學史等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也刊登學術熱點與重點的研究綜述、有重要影響的學術著作的書評、重要論題的純學術爭鳴或商榷性文章,并刊布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文獻語言學研究資料。本刊更強調扶持年輕學者。
華學誠主編 ·語言文字 ·25.9萬字
托福詞匯數量繁多,難度偏大。為了幫助各位讀者積累符合自己水平的單詞,我們對托福詞匯做了嚴格的分級和歸類,以適應廣大英語語言學習者的學習規律和復習過程。本書所收集的詞匯主要有三大來源:1.TPO聽、說、讀、寫中值得記憶的高頻詞匯;2.已經出現過的托福真題中值得記憶的核心詞匯;3.圍繞主題展開的有效口語表達詞匯和TPO核心短語。對于以上詞匯,本書將它們主要分為3大類:基礎類(LevelA)、強化類(LevelB,LevelC)。各類詞匯嚴格按照單詞的難度以及出現頻率來編排,所有詞匯的注解、例句均來自托福真題,并且安排三輪復習計劃,保證托福核心詞匯在35天內記完,讓你的托福復習更有針對性、更有計劃性。
Testcrackers團隊主編 ·語言文字 ·22.5萬字
本書從搭配知識體系的角度出發,通過中介語語料分析以及搭配理解測試系統地考查了語際、語內、語外多維因素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搭配知識習得機制的影響。并在理論上構建了搭配知識體系相關因素的靜態關系模型以及動態影響機制模型。將詞語搭配看作概念、符號等各個層面的聯結關系,從聯結的角度解釋了搭配知識習得過程中如何構建起概念與概念、符號與符號、概念與符號的多維聯結關系,并分析了各因素在搭配知識體系不同層面、搭配習得不同階段以及搭配加工不同環節中所起的作用。
李梅秀 ·語言文字 ·14.5萬字
《甘肅方言詞匯》提供了甘肅省的蘭州、紅古、永登、榆中、白銀、靖遠、天水、秦安、甘谷、武山、張家川、武威、民勤、古浪、永昌、張掖、山丹、平涼、涇川、靈臺、酒泉、敦煌、慶陽、環縣、正寧、鎮原、定西、通渭、隴西、臨洮、漳縣、隴南、文縣、宕昌、康縣、西和、臨夏市、臨夏縣、合作、舟曲、臨潭等41個方言點的詞匯材料,并列出北京話詞匯以資比較。方言詞匯為41個點的430條詞語的對照表,每條詞語,依據各方言音系,用國際音標標音。本書比較完整地反映了甘肅漢語方言的詞匯差別,是甘肅方言研究、普通話教學、公安刑偵言語識別與鑒定的重要參考資料。
雒鵬主編 ·語言文字 ·2.6萬字
普通話難字1000粵語人士學習普通話,對掌握普通話詞匯和表達方式上的困難,完全不下于語音的學習。由于粵語使用習慣的影響,學習者在說普通話時,需要大量的語言轉換,為心目中的方言詞語尋找一個普通話的對應說法。例如“我好驚行雷”,“驚”要轉換成“害怕”,“行雷”要轉換成“打雷”,這樣一個過程,往往遇到很大的障礙。相信這是很多普通話學習者的共同苦惱。普通話作為一種口語,有很多日常溝通極常用的表達方式,如客氣話“哪里哪里”、“打擾了”、表示程度的“挺(不錯)”、表示同意的“可不是”等,然而,香港由于沒有普通話的社會實踐基礎,也就是沒有賴以養成語感的環境,我們要掌握這些用語顯得分外吃力。本書針對學習者的這種需要,介紹最常見的普通話口語詞匯和表達方式,并采用粵普對照的方式列出例句,幫助學習者減低轉換語言時的困難。本書選詞的特點,是以日常應用范圍作基礎,精選出200多條慣用詞語和句型,不求全濫收,以期能切合學習者的實際需要。等,要在深造階段始能涉及,本書則不作收錄。
張勵妍 周立編著 ·語言文字 ·0字
《漢語語法學》初版是為了紀念馬建忠《馬氏文通》出版100周年,由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組織撰寫的。本書的立足點是現代漢語的現狀,討論的是現代漢語共同語的語法事實。在講“普-方-古”大三角研究的時候,才聯系到一些古代近代漢語語法現象和一些現代漢語方言的語法現象。修訂本分導言、小句、小句構件、小句聯結、研究論等部分。
邢福義 ·語言文字 ·32萬字
《漢語大詞典》是一部具有權威性的大型漢語語文詞典。本書是對該詞典的專門研究,由六部分構成:一、引言;二、《漢語大詞典》特點簡論;三、《漢語大詞典》訂補;四、《漢語大詞典》未收詞語例釋;五、關于《漢語大詞典》修訂的理論探討;六、結語。書中指出《大詞典》在立目、釋義、書證等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提出訂補意見,訂正條目和補收詞語總計約2000條;并在詞典學理論指導下,對《大詞典》作了深入考察和專題研究,提出數十條修訂完善《大詞典》的策略和建議。
李申 王本靈 ·語言文字 ·38.4萬字
本書作者在研究漢字的過程中,常常被漢字最初的美麗形態所打動而深感震撼。這本書從個人的視角精選了102個最能展現古代家國情懷的漢字,不僅詳細講解了每一個漢字字形的演變,而且由漢字字形入手,講解了與此漢字有關的古代社會的君臣、軍事、律法、德行、生死,帶領讀者回到歷史現場,尋找中國文化的根。
許暉 ·語言文字 ·12.9萬字
本書以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城市文學為研究對象,立足馬克思主義人性論,歸納出消費文化影響下“人與城”的四種新型關系,探究不同關系場域中人的“在”與“如何在”矛盾。從敘事的價值邏輯把脈城市文學的美學難題,推動建構契合中國式現代化語境的城市文學批評話語。
曹丙燕 ·語言文字 ·21.2萬字
本書共分7章。第1章重點介紹了新媒體與自媒體的區別與聯系、主流自媒體寫作平臺及變現途徑,引導讀者全面認識新媒體寫作平臺的營銷價值;第2章介紹了簡書的運營技巧和手法,讓讀者不僅了解簡書的基礎操作,也能學到具體的實戰策略;第3章介紹了頭條的運營技巧和策略,便于讀者學到頭條的基礎操作及具體的實戰策略;第4章重點介紹了大魚號和企鵝媒體平臺基礎操作及運營策略;第5章重點介紹了搜狐自媒體和百度百家號基礎操作及運營策略;第6章重點介紹了豆瓣和知乎基礎操作和實戰策略;第7章介紹了領英專欄的寫作技巧及具體的運營措施。
哈默 ·語言文字 ·9.8萬字
《國際漢語教育史研究》由世界漢語教育史研究學會創辦,于2020年正式創刊,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在此之前,已由商務印書館分別出版了兩輯試刊(《國際漢語教育史研究》,2017,2019)。研究學刊的創辦將進一步推動世界范圍內對各國漢語教育史的文獻發掘整理和研究進展,開辟一個展示本領域研究動態與最新成果的學術陣地。目前設立歷史研究、文獻整理、教材研究、語法研究、詞匯研究、語音研究、詞典研究、國別漢語教育史等欄目。計劃每年出版兩輯。
張西平主編 ·語言文字 ·15.7萬字
本書將東漢以前文獻中出現的全部漢字(包括異體字)提取出來,標注上古音,是郭錫良先生上古音研究最新成果的集中反映。書稿分四部分:字表、諧聲表、韻表、說明。字表部分按開合四等詳細列出每部所有字,注以國際音標、現代漢語拼音,部分字有簡單訓釋;諧聲表詳列聲符和代表字,以及單字;韻表部分則窮盡形地詳列《詩經》《楚辭》的韻譜和合韻譜;說明部分則對一些學界有爭議的字的歸屬,一些例外字進行說解,并采用統計學的方法將各字在《詩經》《楚辭》的出現頻次予以說明。后附索引,方便讀者檢索。本書作為《文獻語言學(第八輯)》專刊初版于2018年,2020年作為單行本出版。本次,我們依據郭先生在單行本上所做的手校(主要涉及變更個別字的韻部歸屬、開合等第,補充完善訓釋及切語,修改了音標和字形訛誤等等),改訂原版,復校文字,并加入雷瑭洵等同志所做《部首索引》,出版此增訂本。
郭錫良編著 雷瑭洵參訂 ·語言文字 ·7.8萬字
本書將英語中的長、難句進行系統的剖析講解,梳理了英語的句法結構,使英語學習者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對英語長難句結構的分析解讀能力有質的提升,為閱讀、翻譯、寫作乃至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蔣軍虎 ·語言文字 ·15.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