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社會轉型期的農民工家庭為研究對象,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運用關系取向的社會交換視角,就農民工夫妻外出流動對性別關系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闡釋。研究發現,無論是夫妻一方流動還是夫妻共同流動,兩性之間的性別關系都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具體而言,無論是平等的夫妻關系還是不平等的夫妻關系,流動后都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
羅小鋒 ·社會學 ·23.5萬字
本書基于華北農村的田野調研,揭示現代性進村背景下農民家庭轉型的機制與后果。作者提出“功能性家庭”這一概念,試圖闡述以下兩個問題:一是通過農村老年人危機理解家庭轉型的動力、機制和路徑;二是從家庭轉型中資源、政治和倫理三個維度理解老年人危機的生成邏輯。
李永萍 ·社會學 ·21.9萬字
本書以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勞動者跨國流動為背景,以跨國勞動者社會保障權益保護為主線,在概要介紹社會保障國際合作的興起與發展以及典型國家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對中國社會保障國際合作問題進行了系統全面的研究,以期為中國社會保障國際合作機制的構建與完善提供學理依據和改進建議。
謝勇才 ·社會學 ·20.6萬字
《城市史研究》創刊于1988年,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城市史研究專業刊物,由天津社會科學院、天津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2012年中國城市史研究會會成立后,正式成為該會會刊。作為城市史研究的品牌和陣地,《城市史研究》已經得到國內外同行學界的廣泛認可,在各大圖書館和高校研究基地均有收錄,刊物文章多次被轉載和引用,2012年被收錄入中國期刊網,并在人大復印資料《歷史文摘》專題轉載。
張利民 ·社會學 ·21.2萬字
本書研究的主題是在新媒體傳播語境下輿論對于司法審判的影響。作者從敘事理論角度入手研究輿論審判現象,在歸納出新媒體涉案輿論的敘事特點之后,對國內外新媒體輿論審判現象的相關解決方案進行比較分析,并針對我國目前的新媒體輿論審判現象給出了建議。
余素青 ·社會學 ·24.4萬字
本書是《中國女性文化》第21輯,主要從女性文學在場研究、女性精神與自然生態、新作名篇解讀、女性經驗與生命故事、人類意識與生態關懷、海外生存與生命體驗等方面,聚焦女性研究的前沿問題,探討女性生存與精神的實踐經驗,發現女性在現實生活中的精神價值,并且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融前沿性、思想性、學術性、精神性與可讀性為一體。
王紅旗 ·社會學 ·20.4萬字
本書使用醫學人類學和醫學社會學案例分析方法,深度解讀一系列影響公民健康的社會文化現象。本書強調的公民健康是公民健康權,公民健康權牽涉公民的健康意識、民族文化的差異、醫療制度的變遷、衛生政策的波動、社會分層的限制以及健康問題的地域化與生物醫學全球化的互動。本書通過對16個案例的慎思和具體分析,將四種社會理論轉化成審視公民健康的透鏡,目的是將有關宏大理論的思考貫穿于對真實世界復雜性和關鍵細節的反思之中。
景軍 ·社會學 ·23.2萬字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講,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熟人社會”成為人們描述中國鄉村社會性質的經典理論模型。然而,當前中國鄉村社會性質已經發生了顯著變遷,亟須多維度揭示、深描、解釋這種變遷,并從理論上進行提煉、概括。本書以“從熟人社會到半熟人社會”這一判斷為總綱,構建了一個綜合性的“社會—結構—文化—價值”的分析框架,并從風土民俗、階層分化、人際關系、價值觀念、鄉村治理五個方面分20個專題深入探討轉型期鄉村社會性質的變遷。
陳柏峰 ·社會學 ·30.3萬字
本書中的每個故事都承載著一個厚重的生命,閱讀這些故事,仿佛是在與作者對話。閱讀他們的生命故事,我們不僅看到了公益人在投入災后重建過程中體現的人性中最光輝的一面,也看到了真實的人在現實中面臨的危險、迷惑、困頓及掙扎。他們的故事讓我們體悟人生的意義、存在的底蘊及為人的價值,理解人們在社會巨變之際、在危險和不確定的人生中、在災難面前仍能實踐的道德生活是什么,一種超越地域性并能引導我們生活的價值觀是什么。
古學斌 ·社會學 ·23萬字
青少年社會工作就是一種以青少年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它根據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特征,以青少年的需要為起點,通過運用專業社會工作的各種價值、理念、方法和技巧,促進青少年健康的成長、自由的發展,幫助他達成一種良好的社會適應狀態。本書探討了青少年各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需求,討論青少年社會工作的基本內容,各種理論和方法,結合我國青少年社會工作的具體現狀和相關政策,研究青少年社會工作的規律,探索中國青少年工作專業化建設的道路。
陸士楨 王玥 ·社會學 ·30.8萬字
本書立足于生物技術發展的現實,對其代表性技術類別進行理論反思,深化生物技術與社會的互動研究,探尋生物技術的復雜德性。辯證地分析生物技術的內在特性和品格以及它所蘊含的風險與挑戰,論述如何對其做好風險防控和價值導引。在對生物技術道德反思的基礎上,訴求責任倫理和敬畏生命等理念,重塑生物技術態度,幫助人們走出生物技術恐懼的陰影,創設適宜的技術生長空間,實現生物技術與人類社會的協同發展。
劉科 ·社會學 ·23.6萬字
本書總報告鎖定于“互聯網+公益”這一時代議題,理解和解讀了這一令人激動的全新的公益世界圖景;分報告對法律援助、鏡頭下的公益、臨終關懷、留守兒童問題、問題青少年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典型案例則選取了“國際獅子會如何做大做強”、“自然之友的故事”“羅爾事件”、美麗鄉村項目、善品公社項目等幾個真實案例進行研究分析;大事記對近一年第三部門重大事件進行了記錄和評價。
康曉光 馮利 ·社會學 ·25.3萬字
本書詳細介紹了社區的概念和功能,社區社會工作的內涵目標、歷史演進、理論基礎、價值體系、介入模式、方法技巧,以及社區社會工作在中國的社區照顧、社區服務等領域的本土化實踐探索。為增加本書對于實務工作的指導價值,第二版增加了“社區社會工作的介入模式”與“社區社會工作的主要技巧”兩章。此外,結合我國社區建設、社會工作與社會保障的新進展,第二版增加了關于“社區工作者”與“社區治理”的介紹,并對相關內容進行了修改,對數據進行了更新。
易艷陽 周沛 ·社會學 ·23.2萬字
本書在系統梳理國內外有關家庭抗逆力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不同罕見病兒童家庭的風險因素和保護要素,總結出影響中國家庭抗逆力的三大系統和多個因子,歸納出五種不同的家庭類型。中國家庭抗逆力的主要動力來自家庭內部精英人物和家庭本身的組織結構、行為方式等的調整;主要阻礙除了個體人格特質、家庭結構與關系之外,還有資源和制度的制約。本書建構了罕見病家庭抗逆力模型,提出了增強中國家庭抗逆力的政策選擇和社會工作服務模式。
紀文曉 ·社會學 ·22.4萬字
本書為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主辦的集刊,以中國非營利事業和社會組織為研究對象。本卷以“政社關系”研究為重點,在社區沖突、支持型組織與實務型非營利組織互動關系、社會工作者職業認同與組織認同對職業流動影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政府組織的文化交流機制等領域,進行深入的觀察、研究和案例分析。
王名主編 ·社會學 ·22.8萬字
《馬坡林舍的女孩》是由王金玲主編的“性別與生活口述史叢書”的一本,這套叢書以性別為視角,通過對訪談資料的記錄研究生活的歷史和變遷及其對個體生活與命運的影響。本書共收集了11個人的生活史,她們都是浙江省林業廳職工的女兒,吃、穿、住、行、學、勞動、游戲與玩具、青春期、父母兄弟姐妹及其他親屬或鄰居等多個方面對她們的生活進行長時段的記錄。從女性的視角反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人們的生活變遷。
高雪玉 郭婧雅 王金玲 陳敏 郭立新 ·社會學 ·32.7萬字
本書從感覺、情感、心態、體驗等無法量化的概念入手,研究中國人在社會轉型、體制改革、經濟發展、觀念變遷的宏觀背景下如何應對全球化、現代化,如何定義個體與國家、個體與全球化的關系,如何順應潮流而又創造潮流。總體而言,社會心態雖然難以測量,但并不是毫無規律可循,同時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社會發展,尤其是人們的權利意識、價值觀念以及現代網絡技術發展催生出的嶄新的大眾輿論行為,影響著全社會的穩定。
周曉虹等 ·社會學 ·35.6萬字
本書是有關養老服務管理的教材,主要介紹了養老服務管理的相關內容,包括養老服務管理的定義及其與我國老齡化社會之間的聯系,養老服務管理相關的政策法規,養老服務計劃,養老服務組織、人才、信息化、質量管理,我國及發達國家的養老服務實踐,等等。本書詳細介紹了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相關內容,不僅介紹了我國養老事業的發展進程,還研究了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養老服務管理的發展現狀,對我國養老服務管理的發展具有借鑒意義。
白玫 沙勇 周建芳 ·社會學 ·28.6萬字
農民工的創業行為,表達和反映了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發展進程中社會階層結構的變化。本書從社會流動角度透視社會結構轉型中農民工的創業行為,以構建合理的社會階層結構為目標,通過對農民工創業行為的分析和對影響創業各因素的探索,構建符合農民工創業需求的社會支持體系,以期找到促進農民工成功創業的連續性和系統性的創業機制。
黃建新 ·社會學 ·21.8萬字
本書分為兩部分,前面4章主要是回溯學派的歷史演變,而后面4章致力于澄清學派對社會學學科的理論貢獻。作者希望通過本研究能夠向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個全景式、整體性、具有內在關聯的芝加哥學派圖景,讓人們不僅對芝加哥學派的誕生、發展與演變的“歷史”有一個基本的認識,而且讓人們還能夠深刻理解芝加哥學派在理論上為后人留下的遺產。
何雨 ·社會學 ·29.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