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以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指引,本書以經濟發展新理念為研究視角,結合廣東實踐,對新常態下廣東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價值。書中共分為八個章節,包括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經濟發展新常態、市場配置作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三農”工作、新型城市化等,對于深入剖析經濟發展新理念、推進廣東經濟體制改革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 廣東行政學院 ·社科總論 ·18.2萬字
本書對科學數據出版的發展歷史進行了回顧總結,重點梳理了2016—2020年科學數據出版在不同學科領域的發展趨勢、期刊和出版商的數據政策、不同國家的科學數據出版實踐等方面的態勢,分析了科學數據出版變化情況;同時,從論文和專利引用角度展示了科學數據出版的工作成效。此外,本書以中國的科學數據出版與共享實踐為例進行典型案例分析,并對科學數據出版建設提出建議。本書適合科研人員、學術期刊編輯、科研管理人員,以及其他與科學數據生產、管理、共享工作相關的人員閱讀參考。
周園春等 ·社科總論 ·3.1萬字
本書內容來自第三屆人工智能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探討適合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的治理體系,分享各個國家、地區,以及政、產、學、研各界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最佳實踐,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參與人工智能治理的進程。本書根據3個主論壇和5個專題論壇的內容,共分為42講,涵蓋如下主題:人工智能引領韌性治理與未來科技、人工智能治理技術、元宇宙助力高質量發展與可持續未來、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與治理、人工智能及其對未來工作的影響、正視人工智能引發的性別歧視、人工智能倫理標準、人工智能助力發展中國家。本書適合人工智能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企業和組織領導者,以及對人工智能治理感興趣的公眾閱讀。
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 ·社科總論 ·12.7萬字
《大學》和《中庸》是深入理解儒家管理思想及其發展脈絡的兩篇基礎文獻。《論語》中提出的管理之道、管理模式及管理者的素質要求,在《大學》和《中庸》里,不僅得到進一步闡明,而且從“人性”假設、德性與德行的關系、自我管理經由家庭管理達到正式組織管理的內在機制、“迂回式”管理的具體實施途徑等方面,得以深化和發展。本書秉承《論語》管理思想的基本邏輯,對《大學》和《中庸》進行管理釋義,以期更全面地揭示儒家管理思想的豐富內涵及其對現代管理的啟發意義。關于《大學》和《中庸》的管理解讀,不僅有助于更準確地理解《論語》的管理思想價值,也有利于更切實地反思現代管理實踐的文化淵源及其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創造性轉化。本書可作為企業、政府和各類非營利組織的管理者閱讀參考讀物,也可作為MBA、EMBA、MPA及其他管理專業學習者的相關課程用書。
張鋼 ·社科總論 ·19.2萬字
讀者朋友一定會想象我學習和工作起來像個高效率的機器人,然而,事實與你的想象可遠著呢。在許多方面,我可能比你們要慵懶得多。實際上,我的缺點反而成為一種有利因素,正是懶惰以及偶爾缺乏自律的缺點驅使我尋找提高效率的方法。
(加)斯科特·揚 ·社科總論 ·3.3萬字
這本書對當代組織里的成員經歷進行了描畫,在許多情形下,他們中的每個人都必須為了在工作中展現他們的“自我”而進行奮斗。我描寫了溫和激進派如何在保持信譽的同時引發變革,描述了他們如何維持他們的雙重追求和雙重身份,以及他們用來緩慢而持續地引起變化的平平常常的,有時是平淡無奇的過程。我希望那些渴望一個不一樣組織的人能夠以一種新的方式來考慮他們的努力,并且采取一套新的行動策略。我還希望,在讀完這本書以后,面對著我所描述的那種緊張狀態的人能夠覺得不那么孤獨,更加堅信他們能夠通過堅持不懈的、日復一日的行動,為其他人帶來變化。
(美)黛布拉·E.邁耶森(Debra E. Meyerson) ·社科總論 ·14.6萬字
本書既有廣博的視野,又有具體的方法工具,從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沿革入手,以獨特的歷史觀和科學觀、深邃而敏銳的思考力,引導讀者認知組織、人才和領導力領域正在從工業紀元向數字紀元變遷。本書闡述了將敏捷思維運用于組織,培養組織的敏捷基因的方式、方法,即構建數字生態中的自適應組織、發揮每個人的潛能,特別是塑造數字領導力。
林光明 ·社科總論 ·15.9萬字
本書從宏觀角度分析了現代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立意高遠,觀點新穎。書中,作者提出了“E文明”的概念。E文明也可以叫石油工業化文明,指20世紀之后,以化石燃料為動力的、全球互聯的超能量級大工業社會。作者從文明的形態和運作模式,文明發展的能量來源,社會復雜化、地域時空和文明系統的反饋環以及人類對文明和自然界的管理等方面,深入探討了前工業社會文明和E文明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20世紀之前的人類文明是循環的,原材料采集、生產加工過程和廢棄物排放基本都可以在當地完成,文明發展的動力是當代能源,材料取之于自然,最終也回歸自然,經濟體量受自然資源限制,人類對自然界干預較少。而E文明是線性的,人們在一端輸入巨量原材料,在另一端提取產品并排放廢棄物。原材料不再局限于當地,而是來自地球另一面;能源也不再局限于此時,我們開采出了百萬年前的化石能源,排放的廢棄物也會影響到遙遠未來的子孫后代。E文明是失控的,追求效率,崇拜進步,無休止地、越來越快地擴大經濟規模;人類肆意改造河流、湖泊、山川、海洋、大氣和生物圈,成為整顆星球的主宰。E文明是一種極端的發展模式,正在迅速掏空我們的地球。為了人類的未來,我們必須改變E文明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清潔能源,讓人類社會重歸循環。唯有如此,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讓文明綿延,并且繼續輝煌。
(加)達林·夸爾曼 ·社科總論 ·16.9萬字
這部被視為科學史分水嶺的名著,是20世紀學術史上具影響的著作之一。它引發了一場認識論的大變革,掀起了世界性的閱讀熱潮,至今不衰。其影響不限于科學史、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等相關領域,而且延伸到社會學、文化人類學、文學史、藝術史、政治學、宗教學等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甚至在社會公眾領域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書中首倡的“范式轉換”,如今已成為人類認識世界過程中具有指導意義的概念。本書初版于1962年,本版是芝加哥大學出版社為慶祝該書問世五十周年而作,增加了加拿大哲學家伊恩·哈金(IanHacking)教授所寫的導讀。青年翻譯家張卜天教授精心翻譯了新的中譯本。
(美)托馬斯·庫恩 ·社科總論 ·16.5萬字
《科學的社會功能》是“科學學”領域的奠基之作,具有廣泛的影響力,指引年輕學子理解科學的社會功能,進而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科學,以及科學的價值與意義。在書中,貝爾納詳細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的種種弊端。面對這些頑疾,貝爾納指出,只有建立更加先進、合理的社會體制,才能使社會與科學良性互動,終實現科學為人類福祉服務的理想。本書重點選取貝爾納精華思想和代表性觀點,聚焦科學的歷史、現狀與危機,改革、出路與未來。在廣闊的歷史文化視野下,充分解讀科學與社會的互動關系,廓清科學發展的障礙,將科學引向正確的發展道路。
(英)J.D.貝爾納 ·社科總論 ·9.6萬字
《現代社會及其問題》收錄北大社科類通識核心課相關內容,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從經濟、政治、法律和社會等角度深入思考我們置身其中的現代社會,了解不同學科認識現代社會的方法,批判性地反思現代社會面臨的問題,把握未來社會的發展走向,建構美好的未來社會。
“通識聯播”編輯部 ·社科總論 ·19.9萬字
本書講述當下中國的國家大戰略“一帶一路”,從歷史出發講述古代絲綢之路的起源和發展,而引出建設現代絲綢之路。利用翔實的資料分析了“一帶一路”戰略在國內外的環境,闡述了“一帶一路”的優勢和面臨的挑戰以及對中國和世界的重大意義。
馮維江 徐秀軍 ·社科總論 ·14.2萬字
全面提升智庫的智力資本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關鍵所在近現代歷史上,任何國家的崛起都必然伴隨著思想的崛起。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正在探索一條史無前例發展道路的社會主義國家來說,思想的崛起意義更加重大。當前,中國在大國快速發展過程中的知識和智力儲備顯然不足,亟須加強以智庫發展為核心的智力資本構建。本書圍繞提升中國智庫核心競爭力這一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對中國智庫發展的歷史淵源與傳統、美國智庫的智力資本、美國涉華智庫的研究動態、英國智庫的發展模式、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關鍵問題、中國大學智庫建設等進行了系統研究,并對中國智庫發展的現狀與問題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政策建議。
王莉麗 ·社科總論 ·14.9萬字
貝克萊用聯想來解釋人們關于現實世界事物的知識,這種知識本質上是簡單觀念(心理元素)的結構或復合,由人的聯想把它們結合到一起。貝克萊還用這種聯想的概念來解釋深度知覺。在他的《視覺新論》中,他研究了人們在只有兩個維度的視網膜上如何知覺到深處的第三維度的問題。他認為,人們知覺到深處的第三維度是由于經驗的結果,即視覺印象與觸覺和運動覺聯合起來的結果。運動覺則是眼睛在不同距離注視對象時由于適應動作而發生的動作,或者是在走向或離開所看到的對象時由于身體運動而發生的。換句話說,走向物體或伸手拿物體的連續感覺經驗與眼肌感覺形成聯想,便產生了深度知覺。因此,深度知覺不是一種簡單的感覺經驗,而是一種必須經過學習才能得到的觀念聯合。這是一次用感覺的聯合解釋純心理過程。這樣貝克萊繼續發展了經驗主義中的聯想主義傳統。
(英)貝克萊 ·社科總論 ·5.8萬字
《中國公共政策評論》是中山大學行政管理研究中心社會保障與社會政策研究所、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定期出版的一份專業性學術出版物,每年出版兩卷。本刊的編輯方針是:推廣政策科學的概念和理論,以關注中國公共與社會問題的解決為依歸,既重視理論發展,又關注實際問題,集學術性、應用性和批判性于一體,探索中國的公共政策理論和規律,推動中國公共政策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提升公共政策的品質和公共治理的質量。
岳經綸 朱亞鵬主編 ·社科總論 ·16.7萬字
《曹操集》分為詩集、文集、孫子注、附錄四個部分,是曹操著述及相關資料搜集得比較齊備的本子。該書是以丁福保《漢魏六朝名家集》本《魏武帝集》為底本,稍加整理和補充而成的。增加的《孫子注》,取自《孫子十家注》。附錄則有《三國志》魏武本紀(含裴松之注)、江耦所編《曹操年表》以及節錄自姚振宗《三國藝文志》的《曹操著作考》。
曹操 ·社科總論 ·9.3萬字
從拿破侖皇帝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漫長的19世紀戛然而止。自詡人類文明中心的歐洲即將掀起一場席卷天下的腥風血雨,幾千萬鮮活的生命歸于塵土。若干曾經不可一世的帝國,很快會淹沒在煉獄的血海里,灰飛煙滅。這個正在經歷劇變的世界,對中國又意味著什么呢?從1898年到1913年,流亡海外的康有為周游列國,行程遍及五大洲四大洋。他目睹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最后輝煌,奧匈帝國的搖搖欲墜,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衰敗與自我救贖,精心描述與解讀“萬國競爭”之世,評點列強治法之得失,為中國與世界探尋出路。
章永樂 ·社科總論 ·17.3萬字
《文化科學:故事、社群、知識與革新的自然歷史》是由何道寬翻譯自約翰·哈特利、賈森·波茨著的CulturalScience-ANaturalHistoryofStories,Demes,KnowledgeandInnovation。本書批判繼承進化論和文化研究,試圖嫁接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以實現新的綜合。該書的核心理念是一個兩階段模式:文化造就群體,群體創造知識,知識在沖突的群體邊界上強勁增長。它把文化研究、語義學、符號學、復雜理論和進化論、社會學、人類學、認識論哲學融為一爐,令人耳目一新。在這本雄心勃勃、說服力強的書里,哈特利和波茨向我們展示了行為科學和文化研究統一的愿景,粉碎了傳統學科的疆界。“文化科學”是“新文化經濟學”和“新文化研究”的全新路徑,有諸多特殊的命題。“文化科學”實際上是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的調和,是文化的“現代綜合”。
(澳)約翰·哈特利 賈森·波茨 ·社科總論 ·18.5萬字
本書是一部組織行為學知識讀本,力求從經典思想、前沿知識點、相關學科知識點等多元化視角立體呈現符合VUCA時代特征要求的組織行為學關鍵知識點體系。首先介紹了組織行為學中的重點基礎詞匯,幫助讀者建立學科基礎知識體系,然后基于“個體—群體—組織”的邏輯框架,分章節介紹各板塊專業詞匯,囊括了國內外組織行為學的基礎性概念術語和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實踐觀點。對應詞匯包含英文翻譯、中文釋義,以期在符合本地化讀者中文閱讀習慣的同時,也能注重翻譯英文的精確性和嚴謹性。此外,中文釋義標明來源書籍或權威期刊,讀者可以據此進一步深入學習相關理論和應用。
陳紅主編 ·社科總論 ·13.2萬字
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援非信托基金項目于2012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并于次年啟動,旨在通過信息通信技術(ICT)提升非洲項目國家重點教師教育與培訓機構的能力,以提高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教師教育水平,縮小教育質量差距。本書以此為契機,對國際社會對非洲教育援助的手段演進、中國對非洲教育援助與合作的戰略性問題和制度化等方面進行了實證分析和比較研究,以期在全球治理進程中為中國教育援非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提供借鑒。
薛蓮 ·社科總論 ·15.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