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領跑教育國際化——寧波市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特色品牌尋訪錄》是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傳媒與設計學院推出的一個以專業為依托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品牌工程2016年度實踐作品的結集。本書中的新聞作品對寧波市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特色品牌(項目)進行了尋訪,總結經驗、展示成果,力求為全國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提供成功經驗和先進案例。
劉建民 ·教育 ·8萬字
女性主義是什么?為什么我們需要女性主義?如何用女性主義進行思考?圍繞上述種種問題,日本著名學者上野千鶴子與知名漫畫家田房永子,開始了一場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課堂。她們用幽默的語言、傳神的漫畫,回溯女性主義的發展歷程,暢談母女關系、性、工作、婚戀、育兒等日常生活中的議題,駁斥關于女性的刻板偏見。這堂課不僅開啟了一趟全新的旅程,更告訴我們:女性主義,不僅僅關乎女性,更關乎每個人的日常生活。
(日)上野千鶴子 田房永子 ·人類學 ·6.9萬字
本書聚焦表達權的基本理論問題,特別是表達權“中心”以外的“邊緣”。表達權的“中心”以“街角發言者”經典范式為代表。針對中心概念和元素,本書分別以“內與外”、“政與文”、“質與器”、“舊與新”和“本與變”為主題,考察公共對話外表達的邏輯和正當性基礎、表達權的文化維度、媒介對表達權的影響、互聯網等新技術對經典范式的挑戰以及算法、人工智能對“言論”的突破和顛覆。通過研究“邊緣”,本書希望探索表達權研究地圖中的大片未探明地區,并由此思考挑戰“中心”的可能。
左亦魯 ·社會學 ·13.6萬字
本書以科研團隊評價面臨的問題,特別是影響力評價問題為切入點,以科學社會學、情報學、管理學及績效評價理論為基礎,借鑒國內外科研影響力評價的相關理論和實踐,分析科研團隊的特殊性,構建科研團隊影響力評價的研究體系。本書對科研團隊影響力評價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層面:一是在創新驅動發展的背景下探討科研團隊的地位、功能及作用,即對功能定位及價值導向的研究;二是在多元信息視角下探討科研團隊所期望達到的影響力及其實現程度,即對目標及評價的研究。
王茜 ·社科總論 ·8.5萬字
《高考志愿填報指南:高校簡介及錄取分數線速查(2024年版)》是高考學子不可缺少的志愿填報工具書。書中包括31個省、區、市近三年的657所本科院校不同批次的高考錄取分數線,以及各高校的院校代碼、學校簡介、辦學條件、開設專業、重點學科、收費標準等實用信息。考生和家長可以對所需信息進行對比和分析,根據自身情況準確填報合適且理想的大學,避免因志愿填報不當而出現“高分低就”或“高分撞車”現象。
吳梅俏 余蘭萍 陳紅雨等編 ·教育 ·13萬字
本書內容涉及建立巡回支教點、巡回支教課程管理、親職教育課程、語言游戲等,認為在沒有幼兒園的地方,在社區建立幼兒教育的運行機制,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掘兒童的身體、社交、情感和認知潛能,為未來的學習做準備。家長在兒童早期養育和發展階段中的重要作用不亞于幼兒教師,如何把正規的學前教育活動與課程,通過支教的方式,轉移到家長的行為和態度上,是本書試圖突破的重點。
張俊主編 ·教育 ·17.1萬字
本書是中國科技館為紀念建館30周年,組織人員撰寫的,分為場館建設、展覽展示、教育活動、運行管理、中國特色現代科技館體系、結語以及附錄七個部分,從不同角度總結了中國科技館30年來的發展歷程,為公眾了解中國科技館提供了權威、全面的素材。本書記錄了中國科技館的發展史,承載了幾代科技館人的光榮與夢想。
中國科學技術館 ·社科總論 ·6.1萬字
群際互動的過程隱含了不同規范、習俗和價值取向之間的對話與交融,同時也折射出了不同群體之間由于權力和地位的差別而出現的合作、沖突或博弈,此外還有這些群體所依托的文化在頻繁接觸中所激蕩出來的創意和智慧。本書是《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的第17輯,聚焦于群體心理與行為、群際互動與文化心理、群際親社會行為和群際沖突等議題,通過對群際互動下的親社會行為研究解讀當代中國社會。
楊宜音主編 ·社會學 ·15.8萬字
本輯主題為“新時代的城市與區域規劃”,分為“特約專稿”“國際快線”“規劃研究方法”“空間規劃爭鳴”“經典集萃”“都市圈規劃”“平等規劃探索”“鄉村規劃動態”“研究生論壇”9個欄目,共13篇文章。新時代是中國各行各業奮發前行累積成就的時代,新時代的城市與區域規劃無疑將發揮更強大的科技作用,規劃師也必將能夠在中國新時代的征程中不斷展示規劃決策咨詢的風采。本期主題圍繞新時代的城市與區域規劃,倡導新時代的規劃價值觀,探索規劃理論的新觸角,累積規劃研究的新方法,為新時代的繁榮發展推動城市與區域規劃領域創新。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 ·社科總論 ·15.2萬字
《南大亞太評論》是由南京大學亞太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輯刊。選題內容涵蓋大亞太全區域、次區域以及國別層次上的政治、外交、安全、經濟、社會、歷史、文化諸領域的重大理論與實際問題,兼及相關全球性議題。本書為第六輯,設有特稿、專題、區域國別研究、理論探討、書評五個欄目。立足于國際關系史研究,對近百年來國際體系的變化進行梳理和歷史經驗教訓的學習。
石斌主編 ·社科總論 ·17.4萬字
本書所收錄論文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重點學科宗教與文化研究成果,共收錄17篇文章。本輯分為基礎理論、歷史探微、民族文化以及專題研究四個欄目,圍繞文化人類學、民族史、民族文化等方面進行探討。本書內容涉及學術前沿,史料考述翔實,田野調查扎實,資料豐富,觀點鮮明,具有一定學術參考價值。
何星亮主編 ·民族學 ·19.2萬字
《中國媒體發展研究報告》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推出的前沿問題研究報告,聚焦互聯網時代的媒體發展,使其深深植根于對中國傳播創新的探究,充分發揮智庫功能。為此,本刊試圖與您一道,走進中國傳播實踐的前沿地帶,深切關注其中的熱點、難點、疑點,采用多種研究方法呈現中國傳播實踐,共同為互聯網時代的中國傳播開辟創新路徑。
單波主編 ·新聞傳播 ·12.7萬字
《城鄉社會學評論》為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主辦的學術集刊,旨在搭建平臺、砥礪學術、拓展學術視野,進而促進學術共同體的發展。本書為第一輯,收錄了8篇理論性文章,5篇田野調研報告,就城鄉社會學的理論框架建構、鄉村發展的路徑、大城市郊區鄉村治理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研究。
何雪松 熊萬勝主編 ·社會學 ·16.6萬字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是以漢語言文字教學為基礎的、關涉到多學科的交叉性學科。學科的性質決定其需要語言學理論的支撐和指導,以解釋教學和習得中“是什么”和“為什么”兩個層面的問題。本書運用理論語法的觀點、原理及方法來研究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語法,試圖在尋找理論語法與教學語法的接口方面進行一些有益的嘗試,為打通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屏障做出一些努力。書中介紹和討論的語法理論主要包括:認知語法理論、語言類型學理論、構式理論、配價理論、語義指向理論、標記理論、語體理論等。
郝琳 ·語言文字 ·18.7萬字
西方學術界對謝靈運詩歌的譯介和研究拓寬了謝靈運接受的視野,同時也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以西方學術界的譯介和研究為參照,我們可以反思自身的研究狀況,豐富相關主題的研究。本書立足于此,對英語世界謝靈運詩歌翻譯與研究現狀進行了較為詳盡的梳理,書中既有不同譯本的微觀欣賞與比較,也有不同視角的研究述評,從中我們可以管窺他者眼中的謝靈運,這無疑對我們理解和研究古典文學是有益的。本書獲得了“重慶師范大學博士基金項目”(14XWB015)資助。
黃莉 ·語言文字 ·16.7萬字
本書以中共中央辦公廳2012年4月12日頒布的《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為依據,詳細闡釋了機關常用公文的含義、特點、作用、格式和寫法,每種文書都列舉了最新的或典范的案例以供參考。全書共分上、下二編,上編為公文寫作基礎知識部分,下編為公文寫作實踐部分。
劉曉玲 ·語言文字 ·14.6萬字
閱讀是人類最重要的認知功能之一,研究閱讀的一條重要途徑是眼動追蹤法。本書作者師從世界著名的眼動研究專家KeithRayner教授,在國際一流的眼動實驗室學習,有多年的眼動閱讀研究經驗。本書中,作者把握當前國際眼動閱讀的現狀,結合中文有別于拼音文字的特點,設計實驗,以揭示中文閱讀獨特的認知加工機制。本書是作者多年眼動閱讀研究成果的總結,對讀者了解當前眼動閱讀研究的背景和將來發展的方向都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楊錦綿 ·語言文字 ·14.2萬字
本書是越南漢字資源整理研究的專題性著作。全書分上中下三編,上編越南碑銘文獻用字研究,中編越南碑銘文獻俗字彙編,下編越南碑銘文獻目錄。著者在兩萬多通越南銘文拓片中,按時代編撰文獻目錄,據此搜集整理越南碑銘俗字,拓展越南碑銘文獻用字研究。書稿立足原始文獻,從國際俗字(通用俗字)和國別俗字(變異俗字)視角,考察俗字在越南的移植、受容、變異和衍生,對諸多越南俗字進行了構形和源流闡釋,揭示了域外俗字對於中國文字學研究、大型辭書編撰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何華珍 劉正印等 ·語言文字 ·14.8萬字
《公文寫作高手速成:格式要點+寫作技巧+模板案例》通過“案例+技巧”,從兩條線幫助讀者速成為公文寫作高手!一條是橫向案例線,通過10章專題內容、31種公文類型、45個案例模板、80多個表格、130多個圖解,對法定類公文、計劃體公文、規章類公文、憑證類公文、講話類公文和專用書信等,從基礎知識、格式要點和寫作技巧方面進行了介紹。
蘇航 唐昌斌 ·語言文字 ·9.5萬字
本書匯集了浙江省內外各地初中、高中以及杭州師范大學數十位教師圍繞歷史學科教學為中心的多篇論文。全書分教學設計、高效課堂、課程探究,等八個部分,契合當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育人觀念,對初中、高中和大學歷史學科教學都會有一定的幫助。
丁賢勇 王才友主編 ·教育 ·17.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