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海源閣史
會員

清道光年間楊以增在山東聊城建海源閣以儲江南故家舊籍,自明以來以江浙為私家藏書中心的格局始有突破。其與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錢塘丁氏八千卷樓、湖州陸氏皕宋樓,形成鼎立之勢,史稱清末四大藏書樓,而海源閣和鐵琴銅劍樓則又以所藏珍本豐富存續時間長亦得“南瞿北楊”之美譽。本書首先就海源閣形成的背景加以分析,得出清季齊魯大地嗜書風尚與楊氏之善學家風相結合,加之友朋襄助是海源閣出現,并能持續近百年的原因所在。而后,對海源閣楊氏三代的聚書活動內容、過程和特點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又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楊氏海源閣善本典籍之遞藏關系,總結歸納出海源閣善本典籍入藏的兩大基本特征。并就以海源閣為主體的楊氏藏書集合進行了描述,同時再以藏書保護為題,從楊氏四代藏書印的內容、對待藏書謹慎封閉的管理方式等入手探尋楊氏四代在藏書事業上追求完美,希冀家藏世代永保的美好心愿。其后,根據相關的目錄統計分析了海源閣興盛時期書藏的大致規模與結構特征,并對其所藏著名的“四經四史”十三種鎮庫珍本典籍進行了輯錄體的介紹。最后,論述了楊氏對藏書整理的目錄學成果,以及基于保守藏書理念下的藏書對外有限利用,捋清了海源閣藏書散佚的基本過程、去向與大體歸宿。

李云 ·圖書檔案 ·15.5萬字

一個人最后的旅程
會員

《父權制與資本主義》作者、著名學者上野千鶴子轉型力作,挑戰老齡化社會無解困境。本書是繼女性問題之后,上野千鶴子關注的又一個重要的社會領域。與女性一樣,作為龐大的弱勢群體,老年人的生活在經歷了長期的被忽視之后,終于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在這個超老齡化社會中,老年人的晚年是否可以在家中安度?他們與子女的關系究竟如何?社會醫療和保障機構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上野千鶴子通過深入的社會調查和思考,對上述問題提出了獨到見解,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養老規劃方案。她在分析了老后居家看護醫療狀況以及多位臨終者的實際案例后,主張即使沒有親友,或是身患阿爾茨海默癥的老人,也能選擇一個人居家養老臨終,有尊嚴并安心地走完人生后的旅程。本書詳細解答了老年人應該如何實現居家養老,是一本相當實用的晚年居家養老規劃書。本書是寫過希望臨終前能有完善規劃的人的,同時也寫給那些想要讓家人走得安穩舒適的親友們的對于同日本一樣越來越為老齡化問題所困擾的中國來說,這是一部直擊社會痛點并提供解決方案的建設性作品,對于社會機構配套和政府規劃層面,也具有極高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本書附贈上野女士獨家授權的中文版特編手冊,能夠讓無暇細讀的人們在半小時之內領略本書的大意。

(日)上野千鶴子 ·人類學 ·12.4萬字

書卷多情似故人:“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十周年紀事文集
會員

自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我國古籍保護事業取得了豐碩成果。各相關學科領域專家積極規劃設計、獻言獻策,全國古籍保護工作者全力參與、共同努力,為古籍保護事業開創了新局面。至2017年1月,“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即將走過十年歷程,為記錄古籍界同仁的艱辛付出和心路歷程、展示全國古籍保護工作階段性成果,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在“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十周年之際,面向全社會,開展了以“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十周年為題的征文活動,主題圍繞古籍普查、采訪編目、閱覽服務、整理研究、再造出版、保護修復、學習培訓、宣傳推廣、讀書修養、師友雜憶等方面;文體不限,內容以通俗易懂、趣味可讀為佳。截至征文結束,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共收到稿件百余篇。投稿作者除來自圖書館系統外,還涉及博物館、黨政機關、高等院校、古籍修復設備企業以及普通讀者。年齡跨度較大,既有“90后”的年輕學生、從業十數年的中堅力量,也有年逾古稀、為古籍勤勤懇懇奉獻一生的資深前輩。其中,收到來自滿族、蒙古族、彝族、苗族、壯族、侗族、瑤族、仡佬族、毛南族等少數民族作者的來稿,展現了偏遠少數民族地區在采訪、普查、整理特色民族文獻方面發生的事跡。另外,近三成稿件來自地方區、縣級圖書館,一方面反映出地方基層圖書館對我中心活動的熱情響應;另一方面,也展現出基層圖書館人在進行古籍普查、整理編目和日常工作時的艱苦付出,令人感動

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 ·圖書檔案 ·12.5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重庆市| 缙云县| 江川县| 诸暨市| 响水县| 仪陇县| 凤台县| 临沂市| 太白县| 米林县| 农安县| 农安县| 惠安县| 江北区| 左贡县| 科尔| 定襄县| 永新县| 鱼台县| 大关县| 介休市| 宜兴市| 自治县| 信阳市| 彭泽县| 济源市| 嵊州市| 平乡县| 盐津县| 华容县| 宁波市| 南宫市| 镇雄县| 武陟县| 新乐市| 遂昌县| 易门县| 开阳县| 竹山县| 吴堡县| 阿巴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