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永不停歇的時鐘:機器、生命動能與現代科學的形成

人和機器、物質和靈魂之間的關系,幾百年來爭論不休。17世紀是翻天覆地的思想大變革時代,機械論作為現代科學的核心范式得以確立,整個宇宙被看作一臺機器,包括動物和人類,但仍將其動力和精神歸于上帝之手。然而,更為反叛的科學家和哲學家,則認為生命機器具有內在動能。現代生命科學就在這兩種矛盾的機械論中兵分兩岔。笛卡兒、玻意耳繼承了前人衣缽,堅持經典機械論,萊布尼茨、拉馬克創造性發展了主動機械論,達爾文的進化論在被動和主動模型之間搖擺不定。由此還催生了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說,薛定諤則用顛覆性的量子力學解釋生命體能從“秩序生秩序”。機械論接連引發了控制論、目的論、進化論以及認知科學、進化心理學、人工智能等理論和學科的形成,在社會文化環境的聯動下,鋪展成一幅氣勢磅礴、方興未艾的現代科學圖景。杰西卡·里斯金擁有哲學、歷史學和科學研究背景,她用生動而思辨的文筆,原創性地將一手資料、學界往來通信和文獻檔案熔融一爐,順著生命本源問題的脈絡,展開這場“長達四個世紀的爭論”。理解現代科學的歷史,對于思考當下、想象未來具有重要意義。

(美)杰西卡·里斯金 ·社科總論 ·29.7萬字

邁向橄欖型社會

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人們重新審視人類社會面臨的挑戰。疫情暴露了經濟體系存在的缺陷,比如產業鏈的脆弱性,也引發了對人和自然關系的反思,加大了綠色轉型的動力。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得益于科技進步,凸顯了知識和創新的重要性。這場公共衛生危機對經濟的影響是非對稱性的,低收入群體受到的沖擊更大,全球范圍內貧富分化問題更加受到重視。疫后世界面臨的不僅是重啟,也有如何重構、如何建立一個更好的社會的挑戰。中國處在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的五個關鍵詞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意味著經濟政策不僅追求效率,也重視公平,以促進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這本書從橄欖型社會的目標與內涵、收入分配現狀、市場機制、公共政策、投資含義等多個視角,探討未來發展的路徑和可能面臨的挑戰。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關鍵是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目標是構建“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社會。一定程度的不平等是人類社會的自然現象,不可避免。問題是如果收入分配呈現金字塔型,則超出了社會能夠容忍的程度。人類社會的歷史顯示,貧富分化既非不可控制,不平等的下降也不會自動發生,關鍵還是看公共政策的選擇。

中金研究院 中金公司研究部著 ·社會學 ·28.5萬字

群體性孤獨:為什么我們對科技期待更多,對彼此卻不能更親密?

《群體性孤獨》將電子文化的兩大趨勢在過去15年中的新變化、新發展進行了新的闡釋,將焦點集中在年輕的“電子土著”身上,這一代人的成長伴隨著手機和智能電子玩具。如今的我們既缺乏安全感、卻又渴望親密關系,因此才求助于科技,以尋找一種既可以讓我們處于某種人際關系中、又可以自我保護的方法。作者認為在互聯網時代,如果我們既要享受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又要擺脫信息技術導致的孤獨,就必須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一方面,我們要學會獨處,體會獨處帶給人們的好處;另一方面,朋友、親人要更多地坐在一起,面對面談話、討論。你是否也熟悉這樣的場景: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電腦和手機;朋友聚會,不是敘舊,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課堂上,老師在講,學生在網上聊天;會議中,別人在報告,聽眾在收發信息。所有這些現象都可以歸結為“群體性孤獨”——我們似乎在一起,但實際上活在自己的“氣泡”中。我們期待他人少,期待技術多。不間斷的聯系,是否讓人類陷入了更深的孤獨?麻省理工學院社會學教授雪莉·特克爾為了研究人與機器人之間的互動,15年來深入兩家養老院,對200多人進行了實地研究;為了研究人們的網上互動,與7家中學合作,收集了450名中學生的一手研究資料。她通過研究發現,信息技術在給人們帶來溝通便利的同時,也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弱化,有些人甚至因此而喪失了面對面交流的能力。特克爾認為,人們發短信、發郵件,上社交網站,玩電子游戲,從形式上看人們之間的聯系似乎更輕松、更密切,但實際上卻更焦慮、更孤單。

(美)雪莉·特克爾 ·社科總論 ·27.4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远县| 满城县| 城市| 晋中市| 西和县| 清流县| 金平| 昌乐县| 乐至县| 淮滨县| 长顺县| 新巴尔虎左旗| 庄浪县| 望都县| 慈溪市| 遂川县| 卢湾区| 双牌县| 广汉市| 墨玉县| 鲜城| 闽清县| 宁波市| 青川县| 湄潭县| 潢川县| 临湘市| 桦川县| 津南区| 甘肃省| 桐梓县| 庆安县| 松江区| 东丰县| 金秀| 尼勒克县| 马公市| 达日县| 景洪市| 莱阳市| 大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