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明清以降,中國的城市發(fā)展進入新的階段。汴京、臨安、北京、金陵、蘇州等歷史名城,一方面見證了中國近代化與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一方面更挾其豐沛的政治、社會與文化動能,深深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形態(tài),也在文學的創(chuàng)作與接受中有著或隱或顯的表現(xiàn)。胡曉真進入文本細部論述文學與城市生活的交織,帶領讀者走入“虛幻實境”,感受空間與創(chuàng)作的虛實辯證、相輔相成之妙。
胡曉真 ·文學評論 ·14.6萬字
《懸崖邊的樹》是王德威教授關于現(xiàn)當代華語作家、批評家的創(chuàng)作實踐的精選集。作者縱橫華語文學世界,連接“古典”與“今典”,感恩追憶前輩學者治學與創(chuàng)作的人生,在海外華語文學與中國主體文學的平等對話中,探索中文書寫的可能性發(fā)展。
(美)王德威 ·文學評論 ·14.6萬字
本書為《我與世界掙扎久:楊照日本文學十講》系列第7冊,楊照談村上春樹。生命中有一口井,總有一天我們會掉下去。掉入井中,慌亂、失序、哀涼。然而,在眾多陷入井中掙扎著的人之間,村上春樹創(chuàng)造了一種主人公,他們總有一種力量:具備勇氣,理直氣壯地堅決活下去。從《挪威的森林》“我可以感覺到所謂責任這東西”的小林綠,到《海邊的卡夫卡》“要做全世界最強悍的十五歲少年”的田村,到《1Q84》的青豆和天吾,毅然將自己從噩夢中解救出來……他們身上流著一樣的血液,就算注定要掉進井里,都不會輕易放棄活著的責任。不管這責任看來多么不吸引人。村上春樹不止寫出了我們的懦弱,還有我們想要呼喚的勇氣對象。
楊照 ·文學評論 ·14.6萬字
《望春風》出版后,引發(fā)的對鄉(xiāng)村文明衰落或城市化興起的困惑與憂慮,余波猶在。2018年至2020年,格非在清華大學中文系“小說敘事研究”課上,將這些問題帶入現(xiàn)代小說史的脈絡中思考,從19世紀中期以來的小說家里精選出三個案例,討論一百多年來社會、歷史和文化觀念的變革,由此形成這卷生動的文學講稿——《文明的邊界》。本書聚焦奧地利作家羅伯特?穆齊爾、日本作家志賀直哉與美國作家麥爾維爾。從《沒有個性的人》、《暗夜行路》至《白鯨》,格非帶讀者穿梭于文學的森林,去拜訪這三位不安的現(xiàn)代隱士。對現(xiàn)代文明進程的強烈質(zhì)疑和反思,是19世紀以來所有偉大小說的共同特征。這卷文學講稿,以傳統(tǒng)自然過渡到現(xiàn)代文明的居間者之視角,發(fā)出叩問:究竟什么是現(xiàn)代文明的邊界?它到底要將我們帶向何方?
格非 ·文學評論 ·14.4萬字
余華將這部《文學或者音樂》稱作他的個人閱讀之書,和聲之書。所收錄的28篇文章,記錄了余華三十年的個人閱聽史,他對經(jīng)典巨作的一次次沉潛,一遍遍重讀與回響,都被濃縮在330頁的字里行間。在這里,他以“寫小說者”的敏銳和同感力,反復叩問,引領我們走近博爾赫斯、??思{、卡夫卡、契訶夫、馬爾克斯、肖斯塔科維奇、柴可夫斯基等巨匠大師,條分縷析他們的敘事技巧,抵達他們創(chuàng)作中的秘密所在,而這些經(jīng)典作品也正是在不懈的閱讀和解讀中,煥發(fā)出歷久彌新的生命力。無論共鳴也好,反駁也好,這些繽紛時刻的來臨,都激蕩出閱讀和原典之間的應力。打開書,一趟文學與音樂經(jīng)典的啟蒙之旅由此啟程。
余華 ·文學評論 ·14.2萬字
漢代辭賦家枚乘以《七發(fā)》寫七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教授田曉菲披沙揀金,同以《七發(fā)》為題,解讀陶淵明、蕭綱、謝靈運、湯顯祖、郁達夫等七位作家及其經(jīng)典作品,兼顧不同題材,連接不同時代——從詩歌、戲曲到小說,從六朝文學至現(xiàn)代文學,精華迭出,識見深邃。
田曉菲 ·文學評論 ·14.1萬字
世界文學領域資深專家、作家、南京大學余斌教授結(jié)合他多年教學、閱讀、寫作成果,精研譯林版世界名著選目,創(chuàng)作了《譯林世界名著講義》。本書選取世界文學史中最具“宗師”地位的作家及其最具“原型”意義的作品,以幽默活潑的文字深入淺出地解讀《堂吉訶德》《包法利夫人》《了不起的蓋茨比》《麥田里的守望者》等世界文學發(fā)展史中的巔峰之作,探究作家其人逸聞,解碼作品風格精髓,另附名家點評、中譯本出版小史,令讀者輕松入門,徜徉名著之林,領略閱讀之樂。著名作家葉兆言、劉亮程誠意推薦!
余斌 ·文學評論 ·13.5萬字
本書包括對作者林海聽濤的作品《冠軍教父》比較全面的介紹及評論,以及對作者安靜的九喬其作品《我在紅樓修文物》進行了文學方面評論,作者對兩部作品分別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并且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了評論剖析。
桫欏 ·文學評論 ·10.2萬字
《城市是件花衣裳》是有中國“蘇珊·桑塔格”之稱的張小虹教授在“戀物”方面的思考精華。“戀物”是二十世紀風靡一時的文化思潮。在“戀物”的視界下,張愛玲、魯迅、金庸等名家名作以新鮮而有趣的面目呈現(xiàn)于讀者面前。
張小虹 ·文學評論 ·10.1萬字
我們所處的現(xiàn)代世界,是一個審美力削弱的時代嗎?木心是以世界精神為體的中國作家。中國文學在他的風格中獲得了極豐富的世界性內(nèi)涵。有一個悖論,木心對我們現(xiàn)在的文學狀態(tài)是“例外”,在世界性美學中卻是“常態(tài)”。……世上有各種拱門,或彰顯帝國的榮耀,或慶祝勝利、象征凱旋,或支撐起恢弘的宗教建筑,以堅固優(yōu)雅的彎度,升至神圣之頂點。思想、藝術,因兩種反力的相互作用而達均衡穩(wěn)固,是隱形的拱門:民族和世界、東方和西方、現(xiàn)代與古典、新創(chuàng)與傳承、激情中的反諷、雌雄同體的想象力?,F(xiàn)代藝術的一半是稍縱即逝的當下,另一半是不變的永恒,波德萊爾如是說。而木心有句:“如拱門之半,我危弱欲傾;如拱門之另半,你危弱欲傾;兩半密合而成拱門,年華似水穿流,地震,海嘯,拱門屹立不動……要知你的強梁在于我,皆因我的強梁在于你啊?!蹦拘耐ǔ2豢险勛约海?,童明這一部文學批評集《拱門》,也可視為木心與童明將近30年的“老友對話折射集”,彌足珍貴。
(美)童明 ·文學評論 ·8.9萬字
本書共計12篇網(wǎng)絡文學評論研究類作品,內(nèi)容包括網(wǎng)絡現(xiàn)實題材寫作的理論與實踐考察、激發(fā)網(wǎng)絡作家自發(fā)寫作與自我約束的內(nèi)在動力、網(wǎng)絡文學批評的有效性原則、新文藝群體批評的媒介語境與主體建構、網(wǎng)絡文學理論評論要引導提升創(chuàng)作質(zhì)量等。
桫欏 ·文學評論 ·8.6萬字
20世紀文學旗手,也是各自時代掉隊的人?!敖?jīng)典領讀人”楊照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系列:以文學,傾聽他們的掙扎與回答。本冊“經(jīng)典領讀人”楊照ד浪漫”一詞的創(chuàng)譯者夏目漱石:人世不易,走到哪里都是艱難的。我們有可能在人情世故的拘束之外,去建構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嗎?從《我是貓》到未盡遺作《明暗》,夏目漱石在短短的十余年間,創(chuàng)作了15部中長篇小說,每部作品風格特質(zhì)不同,卻都是關于“人情”與“非人情”的角力、對抗。這也點出了一個時代的集體困惑。明治維新之后,高速西化的“現(xiàn)代”并未給日本帶來預期的自由,傳統(tǒng)的人情倫理規(guī)范仍全面籠罩著個體生活。久而久之,人沒有了自我,離開了社會角色就無從行為,也不知道自己是誰、身在哪里。于是,決心對抗潮流的漱石,用一個個擁有“非人情”特質(zhì)的主角說明:不存在既定的疆界,沒有所謂的“正?!?。人有選擇的自由和潛能,這個時代的標準答案,只能自己去面對、去決定。
楊照 ·文學評論 ·8.4萬字
《詩歌的秘密花園》是一本關于20世紀現(xiàn)代詩名作的鑒賞讀本。編著者雷格以詩人、譯者、評論家三合一的身份,精心甄選葉芝、里爾克、艾略特、博爾赫斯、希尼、辛波斯卡等15位20世紀世界級偉大詩人,以文本精讀的方式,獨家原創(chuàng)15首名篇詳解和45首佳作點評。專業(yè)的評論視角與鮮活易讀的賞鑒文字相得益彰,講透現(xiàn)代詩的讀法,為讀者開啟領略現(xiàn)代詩非凡魅力的獨有路徑,借此也得以窺見20世紀西方現(xiàn)代詩的概貌。
雷格 ·文學評論 ·8.1萬字
20世紀文學旗手,也是各自時代掉隊的人。“經(jīng)典領讀人”楊照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系列:以文學,傾聽他們的掙扎與回答。本冊“經(jīng)典領讀人”楊照ד正視人間的狠厲文豪”芥川龍之介:夢想或期待實現(xiàn)了,不見得都是好事,有可能是災難一場。芥川龍之介是日本近代作家中,最具世界性的一位。從超越傳統(tǒng)的《羅生門》,到展現(xiàn)藝術魔性的《地獄變》,及《河童》《齒輪》等遠離日常的瘋狂書寫,讀他的作品,有如置身人性迷宮,站在理所當然的對面,去探索理性和感官都到達不了,卻是現(xiàn)代生活不得不面對、處理的混亂與茫然。他反復在作品中呈現(xiàn)的,是被“人情義理”深深滲透的人們,如何徹底混淆了自我的外在與內(nèi)在。很多時候人們根本弄不清楚什么是自己真正的感受、想法,什么是配合外界其他人期待做出的表現(xiàn)。只有在少數(shù)靈光乍現(xiàn)的時刻,人突然洞見了他人復雜的心理運作,或突然了解了自己的幽微心思。而那些靈光乍現(xiàn)的時刻,就是芥川認為小說要捕捉、應該捕捉的。
楊照 ·文學評論 ·8.1萬字
小說家白先勇與藝術家奚淞——一位歷經(jīng)身世浮沉、家國變遷;一位修佛數(shù)十載,深諳佛理。一對相識半世紀的老友,聯(lián)手暢談《紅樓夢》,深度探索古典巨著中隱藏的謎題。細膩解讀紅樓故事,從絳珠仙草報恩本質(zhì)、寶玉出家真相、風月寶鑒的愛欲與死亡、大觀園與母系社會、太虛幻境的象征意義,延伸出民族集體潛意識、儒釋道三家思想、佛學內(nèi)涵哲理,二位老師結(jié)合多年的人生閱歷與修行體悟,糅以文學與美學評析,穿透表層文字,剖析紅樓中的幽微意象與隱喻,以獨特的視角詮釋角色眾生相,道破紅樓主旨。在書中,圍繞《紅樓夢》第一個登場又最后一個離場的角色——英蓮,奚淞憑借精到的洞察,提出前所未聞的新解,解讀英蓮這條“草蛇灰線”對整部紅樓的重大意義,揭示文本背后的隱秘真相。此外,本書還附有“紅樓夢神話結(jié)構示意圖”,由奚淞老師親筆繪制。隨著二位作者對談的展開,一筆一線,逐次搭建出《紅樓夢》上層綿密的神話結(jié)構,撥開繁華表象,深入背面潛藏的“明心見性”心靈世界。這是一場“觸及靈魂”的對談,完整詮釋了這出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夢幻劇,創(chuàng)造出一個如夢如幻的紅樓舞臺。
白先勇 奚淞 ·文學評論 ·7.5萬字
20世紀文學旗手,也是各自時代掉隊的人?!敖?jīng)典領讀人”楊照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系列:以文學,傾聽他們的掙扎與回答。本冊“經(jīng)典領讀人”楊照ד文壇異數(shù)的浪蕩子”太宰治:一個騷動、無法被歸入框架的靈魂,該如何安放?首屆“芥川賞”,26歲的太宰治入圍決選,卻遭到評委川端康成的反對:“這不像是一個過著像樣生活的作者寫出來的作品。”太宰治反唇相譏:“養(yǎng)養(yǎng)鳥、看看舞踏,難道就叫‘像樣的生活’嗎?”這位“不像樣”的作家,曾三度殉情、五次自殺,種種浪蕩行跡可以在絕筆之作《人間失格》中找到對應。而《人間失格》真正探索的,卻不是一個人如何失去做人的資格,它更迫使我們反身凝視包括自己在內(nèi)的“人間”:我們生命中究竟要追求什么,又要去向何處?太宰治一以貫之的貢獻,是刺穿我們的舒適保護層,挖掘出我們不熟悉的人的經(jīng)驗與感受,使我們有機會檢討,是不是缺乏對于人的多元與復雜的足夠認識,以至于自我中心地將和自己不一樣的人的現(xiàn)象,當作壞的、糟的、黑暗的。黑暗不只是黑暗,黑暗可能比光明更有內(nèi)容、更豐富。愿意承認這點,我們才開始真正認識人。——楊照。
楊照 ·文學評論 ·7.4萬字
著名學者陳引馳教授憑借多年來道家研究之心得,擇取《莊子》中深富智慧、極具啟示意義的段落百句,精心選釋。以貼近現(xiàn)實的視角與深入淺出的文字,對莊子精義加以闡述引申,將經(jīng)典中的智慧引入現(xiàn)實生活,使讀者得以輕松進入莊子的精神世界,準確把握中華先賢的思想表達,進而尋找到經(jīng)典與內(nèi)在生命的共鳴。
陳引馳 ·文學評論 ·6.1萬字
網(wǎng)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wǎng)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滬網(wǎng)文 (2023) 3296-228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wǎng)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