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錢鍾書研究文庫”叢書之一。《石語》系錢鍾書于1932年陰歷除夕與陳衍(石遺)的一次談話記述。內容為對當時一些文苑翹楚、詩壇名流的文品、人品、性情、愛好的直言不諱的評騭,也不乏對這些學者、文人道德的臧否鑒衡。由于各種原因,直到20世紀末才得以影印面世。因為全篇錢先生用文言寫下,加上時隔多年,當時的文壇翹楚、詩界健將對于當下的一般讀者來講,已十分陌生。為此,香港作家林行止建議劉衍文教授寫寫《石語》,于是有了本書稿。
劉衍文 ·文學評論 ·17.2萬字
本書主要對《史記》中的女性人物形象進行解讀評述。主體部分分八個專題,分別介紹司馬遷筆下的政治權力女性、深明大義的平民母親、勇于追求的傳奇女子、果敢剛烈的俠義女杰、見識卓遠的睿智女性、宮廷傾軋的悲劇女性、靈魂扭曲的上層貴婦、世故庸俗的市井女性,此外還介紹司馬遷女性觀、《史記》女性人物對后世文化影響。
張蘇榕 ·文學評論 ·17.2萬字
中國一流作家和知名學者罕見聯手,為你嚴選中國現當代文學不朽經典,十大生命主題百部經典名作。從文學看人生,洞見經典,體悟人生。從魯迅的《吶喊》、沈從文的《邊城》、張愛玲的《半生緣》,到當代耳熟能詳的《白鹿原》《長恨歌》《平凡的世界》……每部作品有名師們的獨特解讀,只有通曉“每一部作品講了什么”,才能更好地讀透它們。
陳思和 郜元寶 張新穎 ·文學評論 ·36.1萬字
根據“地理學一新地理學”、“文化地理學一新文化地理學”以及“文學地理學一新文學地理學”的歷史與學理邏輯,本書首次明確提出“新文學地理學”的新命題,以創建“新文學地理學”體系為學術宗旨,以“版圖復原·場景還原·精神探原”的“三原”論為理論引領,以概念界說、學科定位、理論建構與方法整合為四大支柱,最終融合為“歷史回顧”、“學科理論”、“空間動力”、“研究路徑”、“學術關聯”五大板塊。全書重點圍繞“還原一重構一超越一回歸”四大環節展開系統論述,力圖在“古今一中西”以及學理維度上實現新的突破與超越,集中體現了國際視野、本土情懷、時代精神與理論創新的有機統一,對于推進文學地理學的學科建設以及文學研究的跨界交融與創新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
梅新林 葛永海 ·文學評論 ·100萬字
巴什拉一貫將夢想和詩的意境滲透于思想中,在本書中他進一步將現象學方法引用到想象及詩學中來。他強調想象和形象的認識論價值,認為他們是開拓未來的:任何一次意識領悟都是一次意識的增長,一次光明的增長,一次心理連貫性的加強。巴什拉在研究中采用了當代精神分析的成果,然而,他的思想更接近榮格的深層心理學,為了深入探索人類的心靈,他進入到人類幽遠的童年時代,即遠在科學出現以前感性與理性合一的年代。他思考煉金術,思考古代哲學思想中鮮為人知的各個方面:比如陰陽二元性的學說,關于宇宙基本元素水、火、氣與土的物質想象。巴什拉筆下陰柔陽剛的“阿尼瑪”和“阿尼姆斯”,引導我們領略魅力無窮的夢想的詩學。
(法)加斯東·巴什拉 ·文學評論 ·13萬字
華杉先生精研《論語》30多年,綜合了朱熹、王陽明、張居正等先賢的經典闡釋,用429篇輕松暢快的解讀文章,帶你回到2500年前孔子講道理、講故事的教學現場,平白如話,親切有味,讀起來毫不費勁。本書在著力講透《論語》原意的同時,對于人們因為2500多年的語言和時代隔閱造成的普遍誤讀、誤解,作了正本清源式的詳解分析。在此基礎上,作者華杉對全書進行修訂,引文、篇日標題、標點符號等全面更新!翻開本書,無比順暢地逐字逐句讀懂《論語》原文,切身體會兩千五百多年來,中國人得以修身養性、安身立命的智慧箴言。
華杉 ·文學評論 ·44.7萬字
樂府學是與詩經學、楚辭學、詞學、曲學并列的古代文學專門之學。《樂府學》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國家一級學會“樂府學會”主辦,研究對象遠涉先秦,近及當代,研究領域涉及音樂學、文學、文獻學、考古學、民俗學等多個學科,在樂府文獻、禮樂制度、音樂形態、名家名作、樂府詩歌的制作與時代關系、海內外相關學術動態等方面都有研究。
吳相洲 ·文學評論 ·25.3萬字
此書是葉嘉瑩在哈佛大學時所撰,也是作者學術研究的重大轉折點。中國近代學術大師王國維先生以自沉湖水了結了自己的一生,這一令人驚愕的舉動留給后人頗多疑惑。正當五十一歲盛年的他,何以在學術研究如日中天的輝煌時刻,遽爾輕生?早期致力于西方哲學和文學研究的他又何以在治學后期轉而做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的考證研究?對于這兩個令人百思難解的疑問本書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解答。同時,本書還對其以《人間詞話》為代表的文學批評做出了恰切的評價。
葉嘉瑩 ·文學評論 ·22.2萬字
《中國古典小說的世界——深圳學人·南書房夜話第四季》是由深圳市社會科學院、深圳圖書館聯合舉辦的品牌學術沙龍“深圳學人·南書房夜話第三季”二十期活動中的精彩內容修訂整編而成。主要內容是將中國古典小說中的代表作品:《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四部名著進行講析與解讀,引導讀者進入古典文學的世界。
張驍儒主編 ·文學評論 ·36.5萬字
一個是古代清新情詩貴公子,一個是民國浪漫愛情一哥,雖然兩人所處的時代不同,但他們的出生的背景、對愛情的看法、深入骨子的浪漫、結局命運都有相似之處,但兩人也有他們獨有的個人特色。當徐志摩遇見納蘭容若會說些什么呢?他們會成為哥們還是相看兩相厭呢?本書給你講述納蘭容若和徐志摩的傳奇的一生,從他們的詩詞來解析他們的對于愛情、友情的看法和處理方式,對生活、對未來、對理想的不同態度,從徐志摩新月派詩歌和納蘭容若有鮮明特點的詞進行碰撞,來講述他們的相似之處和獨有的魅力。
曾入龍 ·文學評論 ·10.8萬字
郭宏安先生是著名的翻譯家、作家,其翻譯的《惡之花》《鼠疫》等被國內外國文學讀者奉為圭臬,他也曾在全國各大高等院校、學術機構舉辦過近百場講座。本書收錄其關于法國文學多年來講演的精華,包括有“蒙田和他的《隨筆集》”“談談巴爾扎克”等共計10篇,充分展現了郭宏安先生的思想火花和人生智慧。
郭宏安 ·文學評論 ·16.7萬字
孟郊(751—814年),字東野,開中唐一代詩風的大詩人,與韓愈并為“韓孟詩派”領袖。常與賈島合稱“郊島”,有“郊寒島瘦”之說。孟郊詩里名句眾多,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盡長安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但他寫詩主要不靠巧對、機心,他的風格來自他瘦硬、沉潛的精魂,歸根結底,來自他磨難重重又不屈不撓的人生。他獨具一格的藝術氣息,使人一見就能識別。一千多年過去,詩歌風派的一波波巨浪,淘去了許多詩人的面影,但淘不掉孟郊的聲音和風貌。韓愈曾表示,愿做孟郊的“小跟班”:“吾愿身為云,東野變為龍,四方上下逐東野。”
戴建業 ·文學評論 ·12萬字
本書是河北大學文學院韓田鹿教授撰寫的《聊齋志異》的學術隨筆著作。作者多個角度、深入淺出地探討了《聊齋志異》刻畫的狐仙鬼魅世界,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寄寓的情懷和《聊齋志異》對當時社會的批判和折射。書稿既有宏觀的整體觀照,又有經典篇章的會心解讀。文筆老練,行文自然,是比較上乘的普及讀物,非常有助于普通讀者走進《聊齋志異》。韓田鹿教授曾在“百家講壇”講授過《三言二拍》《大話西游》《明清小說》等課程,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韓田鹿 ·文學評論 ·13.3萬字
唐詩宋詞,在青史中輪番轉唱,被傳承了千年。一首首古詩,一闋闋美詞,字字含情、句句吟愛,它們或奔放或熱烈或婉約或柔情繾綣,醉人亦醉心。《待我相思放下,許你浪跡天涯》以優美婉約的文字賞析或解讀中國的古典詩詞。品讀湮沒在歷史長河中的凄美愛情故事,領略那千糾萬纏的情思,那痛斷肝腸的離愁。對詩歌的真情感悟,如一泓碧溪緩緩流進人們的心田。
柳如眉 ·文學評論 ·11萬字
《大學》是論述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相傳為春秋戰國時期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本書則是作者以普通人的視角,對《大學》進行的解讀。作者從一位普通百姓的視角,重新注析解讀了《大學》,用簡單易懂的話語講明了在修身養性和治國平天下上的哲學思想,從而達到互動交流的目的,共抵至境。本書的編撰體例包括原文、注析、人物簡介、譯文、歷代論引和札記等部分,旨在方便讀者閱讀,達到聯系現實、學以致用、提高修養的目的。
(戰國)曾參原著 劉強編著 ·文學評論 ·9萬字
本書所選篇目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當代文學史上具有一定影響或者某一方面的代表性作品,反映了70年來我國當代文學發展的歷史軌跡和創作概貌。篇目以小說、詩歌、散文和戲劇為序分單元編排,同一單元作品則按發表時間先后為序。本書在每篇作品后面均附有800—1000字的解析,以幫助讀者閱讀理解。因篇幅所限,部分中、長篇小說和戲劇以存目形式出現。
賈麗萍主編 ·文學評論 ·71.2萬字
本書以中唐詩人張籍、王建的創作為基本研究資料,借鑒和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對“張籍、王建體”的淵源及內涵詳細考論,對張籍、王建的詩歌創作、貢獻及影響予以全面深入的研究。
于展東 ·文學評論 ·18萬字
劉夢溪在紅樓夢研究方面著力較多,已出版多本有影響的紅樓著作。《紅樓夢的兒女真情》對《紅樓夢》的定位是“中國的愛情寶典”,它從愛的角度出發,分35節對寶黛及相關人物的情感進行解析,對“愛情”這一永恒的主題進行闡釋,對今日男女也頗有啟示。
劉夢溪 ·文學評論 ·11.9萬字
本書是武漢大學教授吳根友在對清代著名文人畫家鄭板橋的人生與作品進行研究后創作的文化隨筆。全書共分為九章,分別從鄭板橋的生平、詩詞、書法、繪畫、篆刻、士人理想及對后世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而富有創新性的研究,全面展現了鄭板橋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他對文學、藝術的卓越追求,體現了他對中國傳統士人文化與士人風骨的繼承與創新,能為后人了解、研究鄭板橋提供有益的參考。
吳根友 ·文學評論 ·14.4萬字
這是蔣勛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數十次閱讀《紅樓夢》后的心血之作。無關紅學,不涉及考證,作者從青春與美的角度出發,帶領讀者逐字逐句細讀小說本身,梳理《紅樓夢》中的人物與情感,探尋書中表達的繁華的幻滅、逝去的哀傷,講述青春的孤獨、寂寞與彷徨。這是一個生命對其余生命的叩問與聆聽。跟蔣勛讀《紅樓夢》,仿佛是在閱讀自己的一生。蔣勛說:我是把《紅樓夢》當“佛經”來讀的,因為處處都是慈悲,也處處都是覺悟。
蔣勛 ·文學評論 ·16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