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李爾王》為“許淵沖漢譯經典全集”之一,也是莎士比亞著名的悲劇之一,講述的故事為廣大讀者所熟悉:李爾王身為不列顛國君,喜聽甘言,并以此判斷三個女兒對他的愛的程度,結果被大女兒和二女兒的甜言蜜語所迷惑,賜予她們領地與權力,小女兒因為不善甘言,雖內心忠孝,卻不被李爾王接受,受冷落并遠嫁他鄉。待李爾王受了兩個女兒的欺騙與虐待無處安身之后,終于分清忠奸,可惜悲劇已經釀成。
(英)莎士比亞 ·戲劇 ·5萬字
這部故事集于1807年在倫敦以兩卷本的形式出版,副標題是“專為年輕人而做”,是世界公認的非常優秀的少年讀物。近兩個多世紀以來,許多卓越的莎士比亞學者、著名的莎劇演員,以及千千萬萬喜愛莎劇的讀者,最早都是通過這部啟蒙性的著作而入門的。它確實是研究莎劇這座寶山與廣大讀者之間的一座寶貴的橋梁。
(英)查爾斯·蘭姆 瑪麗·蘭姆改寫 ·戲劇 ·19.4萬字
博爾赫斯×卡薩雷斯:阿根廷頂級作家聯袂創作電影腳本集,國內首次出版!《市郊人·信徒天堂》是《博爾赫斯全集》中唯一腳本集,首次在國內推出。收錄博爾赫斯與他的摯友、著名阿根廷作家阿道夫·比奧伊·卡薩雷斯于1955年共同創作的兩個電影腳本。《市郊人》是一則十九世紀末的“英雄史詩”,抒寫江湖的快意恩仇;《信徒天堂》是一則浪漫喜劇。這兩個電影腳本在語言和結構上都超出了慣常電影的模式,是博爾赫斯對于新藝術形式的一次嘗試。
(阿根廷)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阿道夫·比奧伊·卡薩雷斯 ·戲劇 ·6.3萬字
“她的一切屬于她,我的一切屬于我。”——“美國戲劇的良心”阿瑟·米勒的精神自白,對股市崩盤、大屠殺、獵巫運動和一代名伶的私人記憶。資深戲劇研究專家郭繼德先生翻譯,中文單行本國內首次出版。當“偉大的美國頭腦”遇上“偉大的美國肉體”,“夢露先生”表示,一個人的時候可以彷徨,同床共枕時要堅定。《墮落之后》是阿瑟·米勒于1964年創作的一部兩幕劇。劇本具有濃厚的自傳色彩,是米勒對與第二任妻子瑪麗蓮·夢露之間一場失敗婚姻的總結和追溯:主人公昆廷是紐約的一名律師,他一邊回顧25年來的人生經歷,包括股市崩盤造成的家庭悲劇,麥卡錫“獵巫”行動下岌岌可危的友誼,以及一段痛苦的婚姻,一邊反思何為道德、何為人性。最終領悟到人類自從亞當犯了原罪、墮落之后,就有了犯罪的本能,只認識到愛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面對生活而無所畏懼。值得注意的是,劇本在敘事形式上大膽創新,以一種非線性的意識流推進劇情,實現了出場人物視角的自由切換。有些西方評論家認為,米勒敢于暴露自己的靈魂而寫出了一部意義深遠的自傳體文獻,堪與奧尼爾的《長夜漫漫路迢迢》相并列而無愧。
(美)阿瑟·米勒 ·戲劇 ·7.3萬字
這是一個愛情故事,這不只是一個愛情故事。《印度:杜拉斯全集7》是《杜拉斯全集》第7卷,以《印度》為名,收錄杜拉斯于1970年代創作的四部有代表性的電影劇本:《印度之歌》《納塔麗·格朗熱》《恒河女子》《卡車》。《印度之歌》是一部奠定杜拉斯電影導演地位的劇作,創作于1973年。故事圍繞法國駐印度大使夫人安娜-瑪麗·斯特雷特和她身邊的三個朋友展開。《納塔麗·格朗熱》是杜拉斯作為電影導演的轉型之作,創作于1973年,同年在杜拉斯的住所里拍成電影。這是一部關于女人的作品,極具古典主義風格。附錄收入的《恒河女子》是《愛》的劇本形式,同年在杜拉斯常住的濱海特魯維爾排成電影。《卡車》創作于1977年,包括電影劇本、拍攝說明以及與米歇爾·波爾特的相關談話。由著名影星熱拉爾·德帕迪約和杜拉斯扮演的兩個角色坐在門窗緊閉的房間里,談話不時切換到卡車繞著巴黎行駛和停下來讓人搭順風車的鏡頭,對一部潛在電影的口頭描述和電影可能形成的圖像交替出現。
瑪格麗特·杜拉斯 ·戲劇 ·12.8萬字
《薩瓦納灣》法國著名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創作的戲劇,講述了舞臺演員瑪德萊娜年輕時在各國紅極一時,老了失去記憶,像幽靈似的住在女兒溺死的海灣附近。每天晚上有一位少婦來看望她,那是她的外孫女,力圖幫助外祖母回憶起她的女兒,也就是自己的母親的舊事。
瑪格麗特·杜拉斯 ·戲劇 ·3.1萬字
《香水》作者聚斯金德處女作,全球最受歡迎的獨幕劇之一,寫給每一個寓居城市孤島的靈魂;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經典劇目。小說描寫了一位不得志的樂隊低音提琴手的內心世界,全劇自始至終由獨白構成:我有一位當官的父親和一位音樂家母親,從小得不到父母的寵愛。父親希望我子承父業做個官員,而不是當什么藝術家。我卻反其道而行之,違背父命當了個樂手,又為了報復母親選擇了樂器中最丑陋、最笨重、最不起眼的低音提琴。在十八年的演奏生涯中,我對與自己朝夕相處的低音提琴生出一種愛恨交加的復雜情感。我既渴望擺脫樂團保守嚴苛、等級分明的秩序,又對未知的前景感到恐懼而固步自封。同時,我暗戀著樂隊里的女歌手薩拉,卻對其望而卻步,倍感痛苦……作者以敏銳的洞察力和細膩的筆觸,刻畫了一個小人物內心的孤寂,以及被群體漠視的失落與無望。
(德)帕特里克·聚斯金德 ·戲劇 ·2.8萬字
《一報還一報》通過兩起奸淫罪的處理,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的戲劇沖突,向人們展示了奸淫罪的法律規定與社會的不協調。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創作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劇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包括《奧瑟羅》、《哈姆萊特》、《李爾王》和《麥克白》,被認為屬于英語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
(英)莎士比亞 ·戲劇 ·3.9萬字
《里爾克全集》根據島嶼出版社1975年版12卷本《里爾克全集》(RainerMairaRilke.S?mtlicheWerkeinzw?lfB?nden)譯出。中文版共11卷。本卷中收入里爾克早期創作的九部劇作,全是敘事體,詩體劇另收在第五卷中。這九部作品,是按照創作時間順序排列的,其中,《在春寒中》《現在和我們臨終時……》《日常生活》都曾在布拉格或維也納公演過。本卷九部戲劇作品(包括一部未完成之作),三部曾在期刊上發表,兩部曾由出版社出版,其余在里爾克生前均未面世。
(奧)萊納·馬利亞·里爾克 ·戲劇 ·11.5萬字
《錯誤的喜劇》講述了一對面貌和形體都十分相象的孿生兄弟,在海上遇難失散后,十八年后同在某異鄉城市出現,造成許多誤會的可笑故事。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創作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劇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包括《奧瑟羅》、《哈姆萊特》、《李爾王》和《麥克白》,被認為屬于英語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
(英)莎士比亞 ·戲劇 ·2.6萬字
在莎士比亞去世400年后,他的作品流傳之廣、影響之深是所有其他經典作家中無人可比的。他創造的英語詞匯、經典名言,改寫整個世界文學史的同時,也影響了數個世代的億萬讀者。《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士比亞的一出著名的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講述了講述了兩位青年男女陷入熱戀,卻因兩個家族的世代仇恨而遭不幸,最后導致兩家和好的故事。本劇在各個年代都頗為流行,并與《哈姆萊特》一道成為最常上演的莎劇……
(英)莎士比亞 ·戲劇 ·5.1萬字
《終成眷屬》是莎士比亞創作于第二時期的作品,美麗能干的女主人公費盡心機去爭取一個出身高貴,但是卻狂妄膚淺的紈绔子弟的愛情,劇中充斥著爾虞我詐、背信棄義。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創作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劇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包括《奧瑟羅》、《哈姆萊特》、《李爾王》和《麥克白》,被認為屬于英語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
(英)莎士比亞 ·戲劇 ·4.2萬字
《奧瑟羅》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是莎士比亞大約于1603年所寫作的,主角奧瑟羅是一位黑皮膚的摩爾人,擔任威尼斯軍的統帥。他聽信部下的讒言,殺死了美麗忠貞的妻子黛絲德莫娜,等到真相大白后,奧瑟羅悔恨交集,終于用刀自盡,追隨愛妻于黃泉下。最早于1604年11月1日在倫敦的WhitehallPalace首演。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創作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劇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包括《奧瑟羅》、《哈姆萊特》、《李爾王》和《麥克白》,被認為屬于英語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
(英)莎士比亞 ·戲劇 ·5.6萬字
需要在舞臺上表現的是境況,而不是性格。法國杰出啟蒙思想家狄德羅戲劇代表作,狄德羅戲劇創作思想之大成。《狄德羅戲劇》是“狄德羅文集”第八卷,收錄狄德羅戲劇代表作三篇——《私生子或道德考驗》《一家之主》和《他是好人?還是惡人?》,以及一篇關于戲劇的談話——《關于的談話》。其中《私生子》講述多華爾的故事,他是一名私生子,受克萊維爾和他姐姐的邀請,到家中小住。在此期間,多華爾深深地愛上了克萊維爾的未婚妻羅薩莉,并為此深受良心的折磨。《關于的談話》則藉由《私生子》男主角多華爾和狄德羅之間的對談和辯論,闡釋了狄德羅的戲劇創作思想。狄德羅提出的“嚴肅劇”——“人不可能永遠不痛苦便快樂,因此喜劇和悲劇之間一定有中間地帶”——主張不再聚焦于神話和歷史傳說,而是從普通人的悲歡離合中獲得生活源泉。
(法)德尼·狄德羅 ·戲劇 ·15.9萬字
本書收錄《納塔麗·格朗熱》與《恒河女子》兩篇。《納塔麗·格朗熱》是杜拉斯1973年創作的電影腳本,同年在杜拉斯的住所里拍成電影。在杜拉斯的作品中,《納塔麗·格朗熱》獨樹一幟,它跳出了杜拉斯心心念念的主題,開始關注社會問題。《恒河女子》是《勞兒之劫》與《副領事》的延續,也是《愛》的劇本形式。同年在杜拉斯常住的濱海特魯維爾排成電影。
瑪格麗特·杜拉斯 ·戲劇 ·6.6萬字
《都是我的兒子》是被譽為“美國戲劇的良心”的著名戲劇家阿瑟·米勒成名作,1947年于百老匯首演并連演328場,獲得托尼獎、紐約劇評界獎等多個獎項。故事刻畫了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的悲劇:在二戰中大發戰爭財、道貌岸然的父親,看似柔弱卻努力維持整個家庭秩序的母親,在戰爭中神秘失蹤的飛行員小兒子,沖動而有正義感的的大兒子……每個人懷著內心的秘密,以謊言維系著平靜的生活。隨著鄰家女孩的到訪和一封信的出現,人們得知了三年前小兒子失蹤的真相,這個看似幸福的家庭在真相被揭開的那一刻面臨分崩離析。作者以富有古希臘悲劇色彩的筆法書寫現代社會中的人性暗礁,揭開寧靜生活表象下的平庸之惡。
(美)阿瑟·米勒 ·戲劇 ·5.7萬字
本書是泰戈爾的戲劇選集,收錄了《花釧女》《犧牲》《摩克多塔拉》《國王》《郵局》《馬麗妮》《南迪妮》等七部戲劇作品。泰戈爾是印度近現代重要的戲劇家,既有豐富的戲劇創作,又有深刻的理論思考,將東西方戲劇詩學熔為一爐而又實現了雙重超越,是東方戲劇詩學現代轉型的范例。本書所選的劇作是泰戈爾不同時期的創作,全面展示了泰戈爾的戲劇思想和創作成就。
(印)泰戈爾 ·戲劇 ·18.9萬字
《白兔記》又稱《劉知遠白兔記》,元代南戲作品,永嘉書會才人編,寫劉知遠與李三娘悲歡離合的故事:劉知遠是五代后漢的開國皇帝,他從一個流浪漢而登上帝位,他的傳奇經歷為民間所樂道。此劇寫他因賭博敗家,落魄流浪,被財主李文奎收留,在李家充當傭工。李文奎見他睡時有蛇穿其七竅,斷定他日后必定大貴,于是將女兒李三娘許配給他。李文奎死后,三娘哥嫂以分家為由,將有瓜精作祟的瓜園分與劉知遠去看守瓜園,欲加害之。李三娘知計,力阻劉知遠守園。劉知遠一身武藝,搶棍而去。知遠戰勝了瓜精,得到了兵書和寶劍,便告別了三娘,去汾州投軍。劉知遠因屢立戰功,受到不次提拔,官至九州安撫,娶岳氏為妻。三娘在家受盡折磨,因勞累過度,在磨房產下一子,因無剪刀,用嘴咬斷臍帶,故取名“咬臍郎”。又托竇公將兒子送給知遠撫養。十五年后,劉知遠命兒子回村探母。咬臍郎一天出外打獵,因追趕一只白兔,與正在井邊汲水的母親相遇。咬臍郎回去報知父親。劉知遠帶兵回沙陀,與李三娘團聚。
(元)永嘉書會才人編 ·戲劇 ·3.7萬字
人生有時如戲,剎那歡天喜地,剎那驚天動地,認真努力,便不會被踢出局。意外有時突然來襲,我們無法選擇命運,卻可以選擇如何面對問題。一個小茶館就是一個大社會,在這里,品的不是茶,而是人生。
老舍 ·戲劇 ·12.3萬字
本書是由1964年長春電影制片廠出品的經典電影《英雄兒女》改編而成的連環畫,講述了抗美援朝時期,志愿軍某部師政委王文清到前線視察,在戰場上遇到了老戰友王復標之子王成。戰士王成陣亡后,他的妹妹、文工團員王芳在王文清的幫助下堅持戰斗,承擔了宣傳英雄唱英雄的任務。王文清認出王芳就是自己十八年前失散的親生女兒。后來王芳和養父王復標、親生父親王文清在朝鮮戰場上團圓了。
嚴鍇編著 ·戲劇 ·0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