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對空言說:傳播的觀念史》一書,以廣泛的跨學科的人文視角,向讀者展現了傳播的觀念史,它不僅闡述了傳播觀念的歷史沿革,而且旁征博引,論及歷史、哲學、宗教、文化乃至法學與技術史領域,將傳播的視域追溯至西方思想中那些最根本的問題。即體現了傳播學研究的人文取向,也以一種通俗大眾的表達方式激發了公眾對傳播學的興趣。
(美)約翰·彼得斯 ·戲劇 ·28.4萬字
本書為莎士比亞戲劇典藏系列的一種,本系列為雙語版(英文為英國原版小說),書中配有插畫大師休·湯姆森的鋼筆插畫,并隨書贈送劇場版有聲讀物,純正美語發音。本書為莎士比亞四大喜劇之一,被認為是莎士比亞最優秀的喜劇之一。劇作主要敘述了薇奧拉、奧西諾公爵、奧麗維婭、西巴斯辛幾個相關人物的愛情故事,情節有趣,筆調抒情,曾多次被搬上大銀幕。
(英)莎士比亞 ·戲劇 ·6萬字
本套書為華語世界首部詩體莎士比亞全集。莎士比亞戲劇的原貌是詩劇,是以素詩體(blankverse)為基本形式的詩劇,以詩體譯詩體,盡量使譯文在語氣、語言節奏感上更接近莎劇原貌,是這個版本的最終訴求。“問題/黑色喜劇卷”包含莎士比亞五部作品。《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極大諷刺性的喜劇。《皆大歡喜》是莎士比亞創作的“四大喜劇”之一,故事場景主要發生在遠離塵世的亞登森林中。《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是莎士比亞的悲劇之一。這出戲是參照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并根據中世紀傳奇編寫的。《結局好萬事好》是莎士比亞創作于第二時期的作品,這部作品寫美麗而有才干的女主人公海倫娜如何費盡心機去爭取一個出身高貴、狂妄膚淺的紈绔子弟伯特倫的愛情,并最后得償所愿。《自作自受》寫愛情與婚姻,但卻突出了愚行和社會陰暗面,因而既與同期的悲劇有所呼應,又以喜劇性或辛辣的嘲諷對應著劇中浪漫的情調。
(英)威廉·莎士比亞 ·戲劇 ·27.8萬字
“我要我的名聲。”——“美國戲劇的良心”阿瑟·米勒經典之作,以一出家庭悲劇抓住外來文化者的痛腳。著名翻譯家屠珍、梅紹武夫婦合譯,中文單行本國內首次出版。《橋頭眺望》是阿瑟·米勒于1955年創作的一部兩幕劇。在首演了一年左右之后,該劇先是在倫敦,之后又在巴黎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連續上演達兩年之久。時隔60年之后,由NTLive推出的新版本一舉奪下象征戲劇最高成就的托尼獎的其中兩項大獎——最佳導演和最佳復排戲劇獎,實現了經典劇作的成功回歸。碼頭工人埃迪和妻子貝特麗絲過著清貧的生活,他們將貝姐姐的遺孤凱瑟琳撫養長大。凱瑟琳幾近成年而埃迪仍對她寵愛不減,兩人之間濃厚而頗為特殊的感情讓貝感到不安。貝的兩個意大利親戚馬可與魯道夫偷渡到美國打工,借住在埃迪家中時,個性明快的魯道夫吸引了凱瑟琳的注意,而他們之間的感情卻遭到了埃迪的強烈反對:埃迪不喜歡魯道夫,并且告訴凱瑟琳魯道夫追求她只是為了美國身份。為了阻止他們結婚,埃迪向移民局告發了馬可與魯道夫的偷渡者身份,馬可在憤怒之下找到埃迪,打算復仇。
(美)阿瑟·米勒 ·戲劇 ·5.8萬字
清末,官宦小姐秀米的一生宛若一個迷局,在桃花的掩映下,漸漸展開。秀米的父親陸侃,因鹽課案受牽連罷官歸隱家鄉,然而,恬淡的田園生活沒有頤養他平靜的心性,陸侃得了離奇的瘋病后出走失蹤了,他的病據說和一張桃源圖有關。
洪靖慧 ·戲劇 ·3.6萬字
本書是吳江先生關于京劇方面的文章和劇本選集。吳江先生九歲進入北京戲曲學校學習京劇表演,后從事藝術創作、藝術教育、藝術研究工作,2000年2月調任中國京劇院院長。本書所選入的論文,包括《中國戲曲的哲學精神》《戲曲編劇瑣談》《京劇發展之我見》《戲曲藝術之美》等評論,也包括《仇大姐》《血染木鼓》《盜墓人》等京劇劇本。
吳江 ·戲劇 ·21.1萬字
《陽光下的葡萄干》是美國劇作家洛琳·漢斯貝瑞(LorraineHansberry,1930—1965)的名作,創作于1959年,劇名取自蘭斯頓·休斯(LangstonHughes,1902—1967)的詩《哈萊姆》(Harlem)。作者以反黑人歧視運動為背景,將懷揣夢想的黑人楊格一家,比喻為殘酷日光下曝曬的葡萄干,描述了他們在種族歧視的社會漩渦中相互扶持、堅守夢想的故事。這部被稱為“第一部在舞臺上表現非裔美國人生存現狀”的劇本,在美國有著持續的生命力。同名的電影有兩部。編劇洛琳·漢斯貝瑞,作為著名的黑人女性劇作家,作品被很多觀者運用“女性主義”視角解讀。但在《陽光下的葡萄干》中,北方城市的女性形象不再是傳統南方女性那般受制于男權的壓迫,她們已經實現了人格的獨立,有著更強的視野廣度、并對現代文明有著更高的接受能力。也使得該劇本為女性話語世界增添了新的闡釋。
(美)洛琳·漢斯貝瑞 ·戲劇 ·5.8萬字
南戲是中國最早成熟的戲曲形式,在中國戲曲史與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也吸引了域外學者的關注,南戲也因此得以在域外傳播。本書即以南戲域外傳播為對象,集中探究海外學者對南戲的研究、譯介、改編等*新成果,為國內的相關研究提供了獨特價值的方法和視角。
(加)石峻山等 ·戲劇 ·20.3萬字
《理查三世》是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的作品,描述了理查三世短暫的執政時期,該劇本被認為創作于大約1591年。這部戲劇有時被分類為悲劇(早期的四開本),但是更準確的分類應為歷史劇,如《第一對開本》中作品分類。作品從《亨利六世第三部》展開故事情節,成為從《理查二世》開始的系列歷史劇的結束。該作品是莎士比亞第二長的劇本,僅次于《哈姆雷特》,由于《第一對開本》中收錄的《哈姆雷特》版本短于先前的四開本,因此《理查三世》是其中最長的劇本。劇本的長度通常被認為是一個缺點,因為太長而很少被完整地表演,一些不重要的人物常常被刪減。
(英)莎士比亞 ·戲劇 ·7.9萬字
本書由郭英德、李志遠編纂箋注,搜集、編纂明清戲曲文獻的序跋,凡四千三百余條,全面呈現明清戲曲序跋的完整面貌。本書盡可能準確地查核版本出處,選擇較早較好的版本作為底本,并加校勘、標點,對與戲曲文獻及其序跋撰寫、出版、流傳相關的時間、人物、事件等相關事項,進行細致的箋證,深入細致地考察作者的生平事跡,并附注相關傳記文獻名目。給學界提供豐富詳實的文獻資料,有助于進一步開拓中國古代戲曲文獻、戲曲史與戲曲理論的研究。
郭英德 李志遠纂箋 ·戲劇 ·16.7萬字
《古今名劇合選》是在明末復古主義創作思潮背景下出現的,繼《古名家雜劇》《息機子元人雜劇選》《古雜劇》及《元曲選》之后又一版本的雜劇選集,集自序、選本、評點三者于一體,既體現出編選者孟稱舜獨特的戲曲編選理念和曲學觀,又具有非常珍貴的文獻價值,對元明雜劇版本整理和校勘意義重大。本書首次把《古今名劇合選》作為一個整體加以研究,通過勾勒編選者孟稱舜的生平、交游、創作進而闡釋其曲學思想;結合晚明社會的政治文化背景,深入系統地析論《古今名劇合選》的編選動機與選劇標準;對所選56種劇作進行詳細敘錄;對其中保留的孟稱舜評點進行分類研究;重點通過與元明雜劇選集的比較研究,彰顯《古今名劇合選》所具有的獨特價值。
金艷霞 ·戲劇 ·26.7萬字
本書為第三冊,本套書共分為六冊。悲劇三冊和喜劇三冊,收錄了《哈姆雷特》、《奧瑟羅》、《李爾王》、《麥克白》等11部悲劇和《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皆大歡喜》、《第十二夜》、《溫莎的風流娘兒們》等12部喜劇,均按照莎士比亞寫作時間的先后依次排序。這套書采用朱生豪先生的譯本,久經考驗,值得廣大讀者閱讀收藏!
(英)莎士比亞 ·戲劇 ·17.6萬字
本書注重述評、史論結合,從歷時和共時維度對英語世界的元雜劇研究進行全面系統的梳理和闡釋,突顯了英語世界元雜劇研究在內容和方法上的鮮明特質。主體內容包括“元雜劇在英語世界的傳播”“英語世界的元雜劇研究”“英語世界元雜劇研究的總體特征與價值”三部分。
李安光 ·戲劇 ·24.8萬字
朱生豪(1912年2月2日-1944年12月26日),中國浙江省嘉興人,是中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較早和最多的一人,譯文質量和風格卓具特色,為國內外莎士比亞研究者所公認。朱生豪具有很高的文學素養、英語水平和翻譯能力,1936年春著手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共譯喜劇、悲劇、史劇、雜劇等31種,譯筆流暢,文辭華麗,是莎士比亞作品在我國最經典傳神的譯本。
(英)莎士比亞 ·戲劇 ·46.2萬字
該書收錄了張鴻奎多年來創作的川劇(少部分為京劇和其他劇種)戲劇人物畫和舞臺速寫百余幅,并配以相關解讀文字。張鴻奎的戲畫?“源”于“戲”,?但又不完全是戲。他既忠實于舞臺上的人物造型、服飾道具,但又是在對每出戲內涵意蘊和戲中人物深刻獨到理解基礎的再創造,其高度概括地表現出戲曲人物中最美的動態和神韻。該書具有較高的藝術品位和價值,且對于川劇藝術的普及與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張鴻奎 ·戲劇 ·1.5萬字
1947年秋,上海世界書局出版了朱生豪翻譯的《莎士比亞戲劇全集》共27部戲劇,其中無歷史劇。本套《莎士比亞戲劇全集》即是這27部經典的重現,除根據約定俗成的譯法,將“漢姆萊脫”統一為“哈姆雷特”外,其他人名地名翻譯內容皆為1947年版本重現;在編次方面,本套書依照各劇性質和之后的專家意見,將原作內容重新整理,分為六卷,詳情見書中《莎士比亞戲劇全集》書目。歷時兩年勘誤整理編校,精益求精,最大程度地還原朱生豪先生的譯作全貌。
(英)莎士比亞 ·戲劇 ·19.7萬字
《羅密歐與朱麗葉》為“許淵沖漢譯經典全集”之一,也是莎士比亞著名的悲劇之一,講述的故事為廣大讀者所熟悉:劇情講述兩個世代為仇的意大利貴族家卡普勒家的女兒朱麗葉與蒙太古的兒子羅密歐一見鐘情、執著相愛,秘密結合,卻因為兩個家族的沖突和相互殺戮而導致羅密歐被放逐,朱麗葉在神甫的幫助下服藥假死,以逃避父親為她安排的婚姻,最終雙雙殉情的悲劇故事。
(英)莎士比亞 ·戲劇 ·4.7萬字
本書是由1964年長春電影制片廠出品的經典電影《英雄兒女》改編而成的連環畫,講述了抗美援朝時期,志愿軍某部師政委王文清到前線視察,在戰場上遇到了老戰友王復標之子王成。戰士王成陣亡后,他的妹妹、文工團員王芳在王文清的幫助下堅持戰斗,承擔了宣傳英雄唱英雄的任務。王文清認出王芳就是自己十八年前失散的親生女兒。后來王芳和養父王復標、親生父親王文清在朝鮮戰場上團圓了。
嚴鍇編著 ·戲劇 ·0字
1974年,《習慣的力量》在薩爾茨堡藝術節首演,是托馬斯·伯恩哈德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喜劇。馬戲團老板加里波第為了克服疾病、衰老和平庸混亂的現狀,決定練習大提琴。多年來,在馬戲團巡演之余,加里波第試圖與馬戲團的小丑、馴獸師、雜耍和他那走鋼絲的外孫女一起完整地表演舒伯特的《鱒魚五重奏》,奏出完美的音樂。然而,排練常常由于各種原因不得不中斷,成為全然的災難。年復一年的怪誕演練變成了馬戲團的常規。我們不喜歡這生活,但這生活必須得過;我們都憎恨鱒魚五重奏,但必須去演奏它。
(奧地利)托馬斯·伯恩哈德 ·戲劇 ·4.1萬字
悲劇作家約翰·韋伯斯特所作的《馬爾菲公爵夫人》恐怖而令人心碎。該劇的故事充滿了血腥。寡居的公爵夫人,因與管家秘密結婚,惹怒了她的兄弟斐迪南德公爵及主教。他們讓公爵夫人受盡精神和肉體折磨后將她殺死,并掐死了她的兩個兒子。最后,公爵發瘋,一位曾經參與折磨公爵夫人的仆人幡然悔悟殺死了主教。
(英)約翰·韋伯斯特 ·戲劇 ·5.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