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普拉斯這一冊日記集記錄了她從少女時期到結婚初期的生活。里面有青春洋溢的日子,充滿著少女成長的甜蜜和酸澀。這本日記最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清晰準確地抓住了心緒千結的少女情懷,抓住了由少女成長為女人的動人時刻,像破繭的蝴蝶歷經千辛萬苦,忍受百般疼痛,只為綻放出美麗。這一部成長史,領著我們走進普拉斯的精神世界,讓我們深刻地了解普拉斯的成長歷程和人生軌跡。
(美)西爾維婭·普拉斯 ·外國隨筆 ·22.6萬字
本書是《我的奮斗》系列的第四部,克瑙斯高十八歲,高中畢業后到挪威北端小島霍菲尤教書,想借這份工作存錢從而專心寫作。他向往開放的空間和豪爽的姿態,癡迷音樂,夢想中的獨立生活、能看見極光的小島,一切似乎觸手可及。仿佛身體內放置了小獸的少年,永不會饜足的青春渴望,撞擊在只有兩百多人的小島上。酒精,野心,尷尬的性愛,開始酗酒的父親。北極圈的黑夜特別漫長,成為作家的夢想屢屢受挫。人們如何經歷青春,就將如何走入人生。
(挪威)卡爾·奧韋·克瑙斯高 ·外國隨筆 ·28.2萬字
本書為哈佛經典叢書第二十七卷,其中囊括了諸多近代英國大家膾炙人口的隨筆名篇,內容涉及文學、歷史、哲學等諸多領域。如英國文學史上最早的詩人之一菲利普·錫德尼關于詩歌的論述、與莎士比亞同時代的本·瓊森的作品《論莎士比亞》和《論培根》、史學家托馬斯·巴賓頓·麥考萊的《馬基雅維利》等等。毫不夸張地說,英國散文四百年的發展歷程盡在這十七位作家的二十四篇作品之中。
(英)菲利普·錫德尼等 ·外國隨筆 ·27.1萬字
這本《奧威爾散文集》收錄了喬治·奧威爾的五十一篇文章,時間跨度近二十年,幾乎涵蓋了他的整個寫作生涯。在這些文章中,奧威爾以其生動有力的筆法,表達了對極權政治的厭惡,以及對底層人民的憐憫。此外,他在文學、語言、寫作等方面的論述,也可謂入木三分,發人深省。喬治·奧威爾(GeorgeOrwell,1903-1950),原名艾里克·阿瑟·布萊爾(EricArthurBlair),英國左翼作家、記者。他出生于英屬印度,后依靠自身努力進入伊頓公學。1921年從伊頓公學畢業后,他加入英國在緬甸的殖民警察。1927年,他離職返英,開始長達四年的流浪,深入到社會底層,并于次年開始自己的寫作生涯,給后人留下眾多出色的作品,其中包括《1984》、《動物莊園》等著名的反極權、反烏托邦小說。除這兩本小說以外,他的散文創作也頗有成就。
(英)喬治·奧威爾 ·外國隨筆 ·40.7萬字
本書是國內介紹、分析、評論格拉斯作品最全面的專著。作者將格拉斯的作品分期,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一直到2000年以后的最新作品都被囊括其中,各個時期有整體概況的評介,指出其寫作突出的重點,并以其中一部代表性作品為中心展開討論。50年代的《鐵皮鼓》是用小人物表現大歷史,從而清算第三帝國歷史及歷史中的人性弱點;60年代的《貓與鼠》繼續面對充滿軍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的納粹歷史,著重描寫了個體在集體壓力下的悲慘命運;70年代的《蝸牛日記》在表現第三帝國時期但澤猶太人悲慘命運的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德國現實政治的思考;80年代的《母鼠》表現了人類因為過分崇尚理性和科技的力量,而導致非理性的大爆炸發生,這種由極端理性導致的非理性與納粹歷史中現代性產物的大屠殺極為相似;90年代的《我的世紀》通過歷史進程中不同人物“我”回顧了德國輝煌而恐怖的20世紀百年歷史,猶如用文學手段勾畫的一幅20世紀德國歷史的全景圖加剖面圖;發表于2002年的《蟹行》則通過書寫德國歷史上鮮為人知的“古斯特洛夫號”海難事件及其現實影響,警示了新納粹主義復活的危險,表明和印證了格拉斯歷史循環往復的觀點。
謝瓊 ·外國隨筆 ·21.2萬字
本書考察美國文學(1832-1918)中帝國話語與民族敘事之間的互動與張力,探討作為意識形態表征的美國文學如何反映帝國的政治文化和權力關系。通過分析美國文學作品中的地域想象、表意方式和神話建構,探討帝國話語與民族敘事在美國文學中的呈現方式。美國民族國家的發展史也是民族建構與帝國想象相互交織的歷史,二者之間的張力貫穿始終,使其發展的各階段都攜帶著帝國話語政治的印記,不僅彰顯了美國社會觀念的變化,還反映了美國人的疆土意識、帝國想象和民族身份建構。
王建平 ·外國隨筆 ·20.8萬字
伊·奧多耶夫采娃是20世紀俄羅斯白銀時代著名長壽女作家。她既是白銀時代的詩人,又是這個時代的見證者。本書是一部關于白銀時代僑民文學的回憶錄,講述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流亡巴黎的俄國作家們的難忘聚會、坎坷經歷與濃烈鄉思。這些作家一個個都個性獨特、才華橫溢,如著名詩人葉賽寧、現代舞的創始人鄧肯、著名女詩人茨維塔耶娃、俄羅斯國寶級作家苔菲、作家夫妻吉皮烏斯與梅列日科夫斯基等,令人掩卷難忘;其中作者對諾貝爾獎得主布寧的描寫和刻劃尤為細膩、深刻,展現了他在晚年時期內心的孤獨和深沉。本書以其內容的優美、豐富和精彩,成為俄羅斯“僑民文學”中的優秀代表。
(俄羅斯)伊·奧多耶夫采娃 ·外國隨筆 ·25.4萬字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根據自己親身經歷寫成的一部優秀小說。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所走過的道路,反映了蘇聯第一代革命青年不怕困難、艱苦奮斗、勇于勝利的大無畏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其小說形象超越時空,超越國界,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震動著數代人的心弦。
(蘇)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 ·外國隨筆 ·26.4萬字
《審判·城堡》包含《審判》《城堡》兩部小說。《審判》敘述的是主人公約瑟夫·K在30歲生日那天突然被捕,他自知無罪,找律師申訴,極力加以證明,然而一切努力均屬徒勞,沒有任何人能證明他無罪,法院是藏污納垢的骯臟地方,整個社會如同一張無形的法網籠罩著他,最后被殺死在采石場,這就是官僚制度下司法機構對他的“審判”。《城堡》敘述的是土地測量員K.受命赴某城上任,不料卻受阻于城堡大門外,于是主人公K.同城堡當局圍繞能否進入城堡之事展開了持久煩瑣的拉鋸戰。城堡就位于眼前的一座小山上,可它可望而不可即;它是那樣冷漠、威嚴,像一頭巨獸俯視著K.;它代表了一個龐大的官僚機構,那兒等級森嚴,有數不盡的部門和數不盡的官吏,可又有數不盡的文書塵封在那里,長年累月無人過目,得不到處理。面對這座強大的城堡,K.很無奈,直到最后也沒有進入城堡,也沒有見到城堡當權者。小說自始至終籠罩著一種神秘的、夢魘般的氣氛,寓意深刻,令人回味無窮。
卡夫卡 ·外國隨筆 ·35.9萬字
托馬斯·哈代,英國詩人、小說家。他是橫跨兩個世紀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創作以小說為主,繼承和發揚了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學傳統;晚年以其出色的詩歌開拓了英國20世紀的文學。《遠離塵囂》是他出版的第四部小說,也是他的成名作品。
(英)托馬斯·哈代 ·外國隨筆 ·27.2萬字
本書收入迪倫馬特的全部偵探小說,包括《法官和他的劊子手》《嫌疑》《公正》《諾言》《退休者》。《法官和他的劊子手》講述偵探長貝爾拉赫為追究罪犯加斯特曼的罪行,多年跟蹤,斗智斗勇,然而因為種種原因,狡猾的加斯特曼總是成功脫逃。直到這一次,探長的得力助手施密特被人槍殺,他自己的生命也因為胃病而來日不多,于是他精心設計,讓罪犯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瑞士)弗里德里希·迪倫馬特 ·外國隨筆 ·31.8萬字
在高爾基誕辰150周年之際,選擇出版高爾基自傳體系列,以有助于讀者了解作家,從而更好地了解其作品。其中的《在人間》是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和外祖母討生活的日子。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歷盡坎坷,認識了許多人,讀了許多書,決心“要做一個堅強的人,不要為環境所屈服”。他懷著這樣的堅定信念,離開家鄉奔赴喀山。
(蘇)高爾基 ·外國隨筆 ·21.1萬字
塞利納代表作,1932年一經推出就享譽文壇。通過主人翁幾十年陰暗的人生旅程,暴露出整個世界處處是沉沉的黑夜,被認為是“二十世紀寫得最為真切、最令人心碎的作品”。塞利納對人對己毫不留情的解剖,幻覺史詩式的筆觸,既抒情又俚俗、既雄辯又鄙陋乃至刻毒的語言表達,形成了獨特而鮮明的塞利納風格。塞利納是薩科奇最喜歡的作家。2012年作品進入公版。本書將配上精美插圖,做成收藏本。
(法)路易·費迪南·塞利納 ·外國隨筆 ·30.1萬字
《十日談》(1348—1353)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巨著,作品開頭有個序曲,敘述了在佛羅倫薩瘟疫流行的背景下,十名青年男女在鄉村一所別墅里避難時所發生的事情。十個青年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十天共講了一百個故事,故名《十日談》。每篇故事長短不一,內容包羅萬象,而人文主義思想是貫穿全書的一條主線。
(意)薄伽丘 ·外國隨筆 ·38.7萬字
《一位女士的畫像》以解放黑奴生產力為目標的美國南北戰爭于一八六五年結束,從此開始了經濟高速度發展的重建時期。三十年后,美國的工業總產值即躍居世界首位。這一時期的美國,資本迅速集中,各行業的“大王”們暴斂錢財、揮金如土,官場和商界賄賂公行、腐敗成風,勞苦大眾不甘屈辱而奮起反抗,西部的不毛之地一寸似是遍地黃金……這一幅幅包羅萬象的人生圖畫,為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提供了豐富多采的題材……
(美)亨利·詹姆斯 ·外國隨筆 ·43.3萬字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創作的散文集。《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記錄,描繪了他兩年多時間里的所見、所聞和所思。該書崇尚簡樸生活,熱愛大自然的風光,內容豐厚,意義深遠,語言生動。這次出版采用唯美精致設計風格,針對小資白領人群,精準定位,滿足特定層次讀者的特定審美需求,填補我社外國文學名著在這一方面的空白。
(美)亨利·戴維·梭羅 ·外國隨筆 ·20.4萬字
《枕草子》是日本平安時期才女清少納言的隨筆集,共12卷305段,分為類聚、日記、隨想三大內容。清少納言記述了她在宮中任職期間的所見所聞,涉及地理風貌、草木花鳥、內心情感、生活情趣等,展現出細膩的觀察和雅致的審美。
(日)清少納言 ·外國隨筆 ·20.3萬字
世界三大隨筆之首,貴族時代最無可爭議的西方正典,影響莎士比亞、培根、帕斯卡爾、福樓拜、愛默生、毛姆的寫作源頭。在癲狂與獸性的社會浪潮之中,如何保持理性,避免淪為烏合之眾?任何讀者都能從中找到獲益終身的名言警句。《蒙田隨筆集》是文藝復興后最重要的人文主義作家蒙田留給世人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他1572年開始撰寫一部被稱為“十六世紀各種知識的總匯”的散文隨筆作品。在十六世紀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樣受到現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啟蒙運動以前法國的知識權威和批評家,亦是對各民族文化,特別是西方文化進行冷靜研究的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堪稱一位人類感情冷峻的觀察家。從他的思想和感情來看,人們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個時代出現的一位現代人。他的散文主要是哲學隨筆,因其豐富的思想內涵而聞名于世,被譽為“思想的寶庫”。由馬振騁先生獨立翻譯的《蒙田隨筆全集》曾榮獲首屆傅雷翻譯出版獎,本版《蒙田隨筆》由譯者特為我社選出,可以說三卷“全集”的精華盡入其中,真正稱得上一部選目全面而又精當、譯文上乘考究的蒙田隨筆選本。
(法)蒙田 ·外國隨筆 ·21.9萬字
本書對改革開放以來30年國內的外國文學研究,以個案和問題為中心,分為“作家作品”“文學史與翻譯”“文學理論與概念”“國別文學研究的整體反思”四個板塊,共十五章,每章選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國文學研究中具有典型意義的作家、作品、事件、現象、概念、體裁、問題等進行深度探討。“作家作品”板塊中的文章以所論作家的出生年月為編排順序,依次涉及德國作家萊辛、歌德,英國作家羅斯金,俄國作家契訶夫,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阿拉伯作家紀伯倫,法國作家杜拉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等八位作家。他們在各自國家的文學中都具有很高的代表性,但本項目把他們作為重要個案來考察,則主要是針對他們在我國三十多年研究中的典型意義,目的是對他們在我國的接受、傳播、闡釋、翻譯、誤讀等方面具有中國特色的現象進行反思和總結。
羅芃 ·外國隨筆 ·33.8萬字
這是當代海外著名歷史學家余英時先生歷年來最重要的學術文化隨筆集,結集出版,分為“價值篇”、“文化篇”、“歷史篇”、“士人篇”、“儒學篇”、“讀書篇”、“懷舊篇”和“坐隱篇”、“母校篇”和“自述篇”。
余英時 ·外國隨筆 ·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