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這是一個脫節的時代。這個世界出毛病了。它已經破敗不堪,但它的破敗已不再重要。不論是年老還是年輕--人們已不再以那種方式考慮它。這個世界有各種各樣的年代。我們缺少衡量的尺度。我們不再了解那破敗,我們在歷史的進程中不再像考慮某個單一的年代那樣考慮它。這既不是成熟,也不是危機,甚至也不是痛苦,而是別的某個東西。那即將發生的事恰是年代本身的遭遇,它給予了歷史的目的論次序以致命的一擊。
李零 ·現當代隨筆 ·20.4萬字
本套裝共2冊,分別為《我喜歡人生快活的樣子》《隨心隨意去生活》。《我喜歡人生快活的樣子》一書是知名作家、美食家、生活家蔡瀾書寫人生態度的散文隨筆集。本書談讀書、交友、飲食、茶道、旅行、情感、婚姻、家庭、花鳥等主題,涉及人生意義、生活情趣、情感培養、養生休閑等諸多內容。《隨心隨意去生活》一書是知名作家、美食家、生活家蔡瀾書寫生活方式的散文隨筆集。
蔡瀾 ·現當代隨筆 ·20.4萬字
《風過荊山》主要以鄂西北山區為背景,充分展示莽莽荊山的雄渾、博大、深厚與莊嚴。表達對象以這里的峻嶺川峽、溝壑溪流、霧云飛瀑等風物為主,兼寫村莊里的樹、草、牛羊、莊稼、泥塘、鳥雀、屋舍等等自然景觀。同時,以深情的筆觸描述此地的家鄉父老等風土人情,展現他們勤勞、樸實、狹隘、堅毅、敦厚,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生活,粗茶淡飯喜樂苦愁的家園守候,給人一種久違的親切和溫暖。故鄉是作者的靈魂家園,是作者精神深扎的根部,更是作者最熟悉、最豐富的生活源泉。多年來,作者一直執著地蹲守在那片土地上,用腳步、用筆墨去追尋鄉村的過去與現在,孜孜以求,默默耕耘,作品先后刊發在《散文選刊》《福建文學》《長江叢刊》《文學教育》《漢水》及湖北日報、中國教師報等報刊,2020年作者加入湖北省作家協會,2022年1月,著名作家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曉蘇教授在家鄉保康為作者舉辦“魏群夫作品研討會”,取得較好反響。
魏群夫 ·現當代隨筆 ·20.4萬字
本書收錄了作者的散文《沖浪者的樂趣》、《陽光燦爛的日子》、《友情頌》、《往事斷憶》等約80余篇。
李國文 ·現當代隨筆 ·20.3萬字
家庭經濟的拮據并不能阻止一個優秀青年的成長反而會給他帶來更多的鍛煉和考驗,這樣的歷練造就了一批批志向遠大的優秀人才,他們學習刻苦,工作努力,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與勤奮肯干,改變著人生的命運,詮釋著奮斗的深層含義。
楊愛民主編 ·現當代隨筆 ·20.3萬字
本文集收錄了浙江大學生物系和原杭州大學生物系的老教師及校友們所撰寫的回憶文章,記錄浙江大學生物系發展的一小段相關歷史(1952-1998),簡要地回顧了由竺可楨校長與貝時璋先生等老一輩教育家、科學家所倡導的浙江大學生物系的治學、辦學理念與“求是精神”。通過貝時璋先生的兩位學生:浙江師范學院生物系主仼江希明教授與原杭州大學生物系主任陳士怡教授,以及眾多浙江大學校友的努力,在不同時期得以繼續傳承和發揚。
毛樹堅 ·現當代隨筆 ·20.3萬字
本書是一本學者隨筆集,分“魯迅篇”和“群星篇”兩部分。作者以其對中國現代文壇的高度了解,將其中較有價值和趣味的掌故逸聞梳理成文。史料可靠,行文生動,既可供專業人士評鑒賞讀,也可作為普通讀者增添知識、休閑陶冶的讀物。
陳漱渝 ·現當代隨筆 ·20.3萬字
作品為散文集,包括:第一輯“故土情懷”(每個人都有故土情懷,因為故土養育了人們,故土還給人們留下許多深刻的回憶)、第二輯“鹿城走筆”(包頭是作者第二故鄉,多年來作者一直都在否定自己是包頭人,但在許多的時空里,尤其當作者離開包頭身處另外的地方和另外的人群時,身心似乎又必須以包頭人自居)、第三輯“燈下人語”(“燈下兩人語,花傍一壺挈。語默雖萬端,妙契同一澈。”用明朝這首古詩形容本輯最合適不過)。
吳昊 ·現當代隨筆 ·20.2萬字
“雅”與“俗”,是中國美學史上一對既古老又彌新的范疇。《雅論與雅俗之辨》從“雅者正也”的審美意識出發,考察了中國美學雅論與雅俗之爭的文化淵源,闡述高雅、典雅、和雅、清雅和古雅等雅境的審美內涵與審美特征,同時還對我國先秦至清代的雅俗審美意識的歷史軌跡進行系統而深入的探討,旁征博引,觀點鮮明,充分展示了雅俗審美意識的立體面貌。
曹順慶 李天道 ·現當代隨筆 ·20.2萬字
作為心靈散文集,讓讀者在很舒服的享受中,學會照顧好自己的心靈,明白靜思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忙碌中只有安靜下來才會有沉淀,才會總結出經驗,讓工作生活變得輕松。全書分為幾章,每章有若干話題。書中把道理娓娓道來,讓人倍感親切;大量的生活真實故事,讓人感同身受。
馬志國 ·現當代隨筆 ·20.2萬字
本書選擇30位作家的人生切片,深入勘探他們的寫作機杼,以優美的,充滿感情的散文筆法,從怎么讀到如何寫,勾勒出30堂世界文學閱讀與寫作課。閱讀是一種人生隱修,寫作是一種終身能力,而一本本文學名著的誕生無疑具有啟示錄性質。作者是文學博士,又是著名媒體人。本書的一個重要特色是從文學體驗出發,帶著“寫作”的問題意識去“閱讀”,并結合世界各地的文學游歷,重在拆解作家之奇、文學之美、寫作之謎。附每位文學家手繪肖像插圖。
肖同慶 ·現當代隨筆 ·20.2萬字
本書為徐迅散文年編第三卷,收入了作者1985到1999年創作的一百余篇散文隨筆,其中以有寫景、憶人、讀書、追懷往事、懷念故鄉為主題的作品,以及為他人撰寫的序言及書評文字。文字清新溫暖、樸素清新,寫景的趣味盎然,抒懷的深刻雋永,導向積極,記錄與友人交往的文字可見作者親切真摯的為人。
徐迅 ·現當代隨筆 ·20.2萬字
該書共20萬字,分為《山水寫意》和《鄉梓風情》兩部分,由保康籍著名軍旅作家陳可非作序。全書描述了保康山水的美麗與妖嬈,記錄下人們奮發進取的過程與成果,展現了當下保康,尤其鄉村生活的快樂與幸福。其中,“山水寫意”表現了保康山水、田園風光和旅游勝景,“鄉梓風情”在新舊對比中書寫出保康今與昔的巨大變化,歌頌當下山鄉生活的幸福。
喻金剛 ·現當代隨筆 ·20.2萬字
本書為國家一級作家和谷先生文集,共14卷本,收錄了作者在不同時期公開發表的重要作品,分為散文、詩歌、紀實、傳記、小說、劇作、文論若干分卷。其中包括了原版于陜西人民出版社的《原野集》《市長張鐵民》《和谷詩選》《1983安康大水災》,作家出版社的《柳公權傳》《還鄉》,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遠行人獨語》《國風》,上海文藝出版社的《無憂樹》,百花文藝出版社的《野生地》等,反映了作者四十多載文學寫作收獲之概貌。
和谷 ·現當代隨筆 ·20.2萬字
《當前文化現象與文學熱點》的寫作,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那時在講授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及作家作品的過程中,曾不止一次地為不能很好地展開對當下文學熱點問題的探討而感到苦惱;聽課的學生呢,他們也對只關注恒定的文學經典而不關注當前鮮活的文學現狀的教學感到不滿。這樣的教與學之間的共同訴求,就不期而然地激發了我編寫《當前文化現象與文學熱點》的強烈欲望。于是,我就開始動手編寫講義,并很快地增開了這門新課。如今,一晃十幾年過去了,期間,這門課程隨著高校整體課程體系翻來覆去的不斷調整,也經歷了從選修課、研究生學位課,到通識課等多次的調整,并在內容和體例上有不少變化;但有一點始終沒有變化也不大主張變化,那就是強調關心現實,參與當下,努力拓寬原有課程體系的內涵和外延,使之充分地凸顯現當代文學的獨特優勢和個性魅力。
吳秀明 ·現當代隨筆 ·20.1萬字
《立足原點》分為七章,即“立足原點”“學涉社會”“走進百師”“師專風采”“百院趣事”“學無止境”“鞭策激勵”,按主題和時間順序編排,既自成一體,又可單獨成篇;每章均收入7至10篇文章,加上序和跋,一共66篇。同時,另附師長和文友對上部散文集評價的4篇文章,合計70篇。
凌紹崇 ·現當代隨筆 ·20.1萬字
本書通過一個個傳奇人物生命中最鮮活的記憶,牽引出青島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百余年的滄桑蛻變,有城市精神的堅守,異國文明的侵襲;百余位歷史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有攪動時局的政客,風雪閑情的文人;百余座城市記憶地標,有膠州灣的海浪,棧橋的黃昏,八大關的紅瓦綠樹……透過記憶的網,舊照片捕捉歷史曾經的表情,是平靜,是喜悅,抑或是沉重……
李明 ·現當代隨筆 ·20.1萬字
《重返八十年代》選取洪子誠、李陀、程光煒、王堯、李楊等人撰寫的14篇研究80年代文學的文章,雕刻集體歷史與個人記憶的肌理,對80年代有一個前沿、多面而深入的展示。“80年代”不僅是個人記憶,也逐漸成為重要的學術研究對象。
洪子誠 ·現當代隨筆 ·20.1萬字
作家韓文友的散文集,在“我”的江山雪水溫里,鄉情似天心明月直指人心。時鐘緩慢轉動,記憶穿越遺忘而登場,確證生命存在的過往故事。故鄉先于意義進入文本,韓文友其文情感滿載到了超負荷程度,細節瑣屑而豐沛,故鄉與詩意等值。萬物美好,我在中央。作家對雪水溫的熱愛,如同他掌心里的月光,令人痛惜。他在歸鄉的路上越走越遠,在捍衛素樸與本真的途中,卻一意孤行地奔向繁華與虛妄。這滿目江山唯一做到的,是勸慰一位迎面走來的異鄉人,如何在午后光陰里與孤獨共處,即便薄涼環抱,心如草木,向暖而生。
韓文友 ·現當代隨筆 ·20.1萬字
本書為徐迅散文年編第四卷,收入了作者1985到2000年創作的一百余篇散文隨筆,其中以有寫景、憶人、讀書、追懷往事、懷念故鄉為主題的作品,以及為他人撰寫的序言及書評文字。文字清新溫暖、樸素清新,寫景的趣味盎然,抒懷的深刻雋永,導向積極,記錄與友人交往的文字可見作者親切真摯的為人。
徐迅 ·現當代隨筆 ·20.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