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了凡四訓》是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留給子孫的家訓,以畢生學識、經歷與感悟為根基,諄諄講授“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理,闡述了個人修身律己、安身立命之道。袁了凡以畢生所學,融合儒、釋、道三家的思想,形成了一種高超的為人處世哲學,以他本人由信命認命到積德改命的經歷來勉勵世人奮發向上,堪為一部歷久彌新的生活方式手冊。
(明)袁了凡 ·古代隨筆 ·4.5萬字
本書是部自傳體散文。作者沈復以簡潔生動的文筆描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他的婚姻愛情生活、家庭變故、閑情逸趣、山水游記等。文章渾然天成,獨樹一幟,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獨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念、性格氣質和美學品位。讀來有一種“樂而不淫,衰而不傷”的境界,深為后世文人所推崇。
沈復 ·古代隨筆 ·7.7萬字
《浮生六記》為自傳散文體小說,書中記閨房之樂,琴瑟相和、繾綣情深;記閑情雅趣,貧士心性、喜惡愛憎;記人生坎坷,困頓離合、人情世態;記各地浪游,山水名勝、奇聞趣觀。作者以純樸的文筆,記敘大半生的經歷,歡愉與愁苦兩相對照,真切動人。書中描述了他和妻子陳蕓志趣投合,伉儷情深,愿意過一種布衣蔬食的生活,可由于貧困生活的煎熬,終至理想破滅,經歷了生離死別的慘痛。
沈復 ·古代隨筆 ·9.8萬字
《冰鑒》以冰為鑒、明察秋毫,以神為鑒、相骨識人。辦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識人,識人必先觀人。古今中外在觀人、識人、用人方面可以說是有成有敗,為使大家在觀人、識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響,特編輯了此書。本書通過對人體的神骨、情態、剛柔、容貌、須眉、氣色、聲音這七個部位的論述,以達到正確觀人、識人、用人的目的。在這里我們不談論觀人、識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觀人、識人、用人方面能夠獲得厚益。
宋天天 ·古代隨筆 ·11.6萬字
《東京夢華錄》是宋代孟元老的筆記體散記文,創作于宋欽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想了解宋代市民生活以及當時社會發展情況的讀者,本書絕對值得一讀。該著作追述北宋都城東京開封府城市風俗人情,所記大多是宋徽宗崇寧到宣和(公元1102年-1125年)年間北宋都城東京開封的情況,描繪了這一歷史時期居住在東京的上至王公貴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會生活、經濟文化的一部重要的歷史文獻古籍。《東京夢華錄》所記述的,從都城的范圍到皇宮建筑,從官署的處所到城內的街坊,從飲食起居到歲時節令,從歌舞曲藝到婚喪習俗,幾乎無所不包。不僅可以了解當時的民風時尚,同時也能感受到宋代發達的經濟和繁榮的城市生活。《東京夢華錄》一書對徽宗政和、宣和年間汴京的漢族城市社會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有翔實的記載和詳盡的論述,為后人留下了探索那個時代汴京城里各個階層居民生活面貌的大量寶貴資料。自從它于南宋初年在臨安刊行以來,一直為人們所重視。封建社會里的文人墨客,在談到北宋晚期東京掌故時,莫不首引此書。由于其所反映的內容具有很高的社會經濟文化史的價值,該書在近代,尤其引起了中外許多從事各種專史研究的學者專家們的高度重視,他們對此書交相征引利用。人們往往把本書與《清明上河圖》視同姐妹之作,二者對于考察研究北宋城市經濟發展史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東京夢華錄》開創了以筆記描述漢族城市風土人情、掌故名物的新體裁,為以后反映南宋都城臨安的同類著作《都城紀勝》、《夢粱錄》、《武林舊事》、《如夢錄》、《續東京夢華錄》等書所沿用。
孟元老 ·古代隨筆 ·3.6萬字
《中華經典誦讀: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書名最早見于明代萬歷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于萬歷年間。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作者一直未見任何書載,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進行過重訂,很可能是民間創作的結晶。此書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但中心是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
(清)周希陶 ·古代隨筆 ·3.1萬字
《東京夢華錄》成書于1147年,1187年初次出版流傳于世,是北宋遺老孟元老追述宋徽宗崇寧到宣和(1102-1125)年間,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汴梁,今河南開封)的筆記體著作。全書共十卷,翔實地描繪了東京上至貴族、下及百姓的生活全景和都市風貌,涵蓋城市布局、河道街巷、店鋪攤肆、飲食起居、吃喝玩樂、歲時物貨、典章制度、風俗禮儀等,事無巨細,無所不包,是迄今唯一一部全面記載北宋汴京的浮世繪和風情畫,與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相得益彰,堪稱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圖》。對后世研究宋代城市布局、建筑、交通、百業、民俗、貨物、飲食、歲時、地理乃至氣象等,都有很高的價值。
(宋)孟元老著 侯印國譯注 ·古代隨筆 ·13.9萬字
《道德經》僅五千余言,但文約意豐、博大精深,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不僅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且對中華民族的性格鑄成、政治的統一與穩定,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道德經》做為中國歷史上一部完整的哲學著作,被譽為“萬經之王”。
老子 ·古代隨筆 ·13.2萬字
本書是《智囊》的白話精選本。《智囊》是馮夢龍“三言”之外的又一代表作。全書輯錄了從先秦到明朝一千多則智慧故事,上至經國大略,下至市井小智,全部分部別類,每篇都有點評,堪稱中華智慧百科全書。《智囊》甫一問世便風靡一時,備受推崇,四百年來始終暢銷不衰。在競爭激烈,充滿挑戰的當今社會,《智囊》仍然極具借鑒意義,能夠啟發我們走出人生迷茫,生活苦惱,職場困境,令我們茅塞頓開,會心一笑。
(明) 馮夢龍 ·古代隨筆 ·12.4萬字
本書收錄曾氏從年輕至去世前的五十余篇較有代表性的家書,按內容可分為修身、治學、齊家、理財、交友、為政、用人等章。由這些書信,可窺斑見豹地探索曾氏一生之行為思想,從中感受到清朝末年的政治風云變幻和他仕途春風得意背后的感覺。
孫文靜編著 ·古代隨筆 ·7.2萬字
《傅雷家書》中,傅雷和自己的兒子傅聰談論了藝術的真諦與精神的修養,同時又與朋友談學論道。書中所包含的智慧,不只是從學問的研究中來,更是從生活的體驗中來。《傅雷家書》不僅包含了家書最重要的內容,還有著家書之外的才情與學識。
傅雷 ·古代隨筆 ·11.9萬字
《素書》在中國古代修身治國、處世智謀、人生韜略著作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本原文只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的類似“語錄體”的書,被歷代隱士高人、謀臣策士奉為千古不傳的謀略秘籍和成就大事業的不二指南,流傳甚廣,影響極大。該書作者相傳為秦朝末年著名的隱士黃石公,經過多次考驗張良,最終將這本書傳給張良。張良憑借這本書中的韜略原則輔助劉邦成就霸業。該書采取經文寫法,語言高度精練,內涵極其豐富,對人事變化和事物發展的趨勢觀察細微,體會深刻,對如何提高自身的修養、為人處世、理家治國、趨吉避兇、成就大業,總結出一整套法則和經驗。
(漢)黃石公 ·古代隨筆 ·19.9萬字
《浮世雅集》是一套古典散文精選集,套書精心遴選《古文觀止》中流傳不衰的歷代文豪閑雅散文精品,根據內容重新編目,結《微風閑看古人心》《流年急景,守一份深情》《且向山水尋清音》三集,從古人品格氣節、情誼和山水等方面,引領讀者體驗古文之美,感受古人情懷、體會古人雅趣,得一份逃離現實喧囂的古雅。
韓愈 陶淵明 司馬遷等 ·古代隨筆 ·13.1萬字
《菜根譚》是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是囊括五千年中國處世智慧的奇書。作為一部富有漢民族生活倫理思想的著作,采儒、道、佛三家之精髓,以儒道為核心,擁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大道;融處世哲學,生活藝術,審美情趣于一體;它似語錄,卻擁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它似隨筆,卻擁有隨筆所不及的整飭。它是一部文辭優美、含義深邃的讀物,更是一部陶冶人之情操、磨煉人之意志、催人奮發向上的中國文學作品。“咬得菜根者則百事可為”,《菜根譚》以眾多富含哲理的名言警句教予世人。
洪應明 ·古代隨筆 ·14.3萬字
本書是清人沈復追憶生平往事的自傳體散文。作者以時而輕靈、時而深情的筆觸,寫下生平所樂、所快、所愁,情真意切,從不刻意造作,令人讀之心醉,流傳至今,已成經典。本書原文以開明書店民國本為底本,輔以其他數種版本點校,刻求嚴謹。原作共六記,其中《中山記歷》《養生記道》早已佚失,諸多傳本均被考為偽作,收以附錄,另附初版序、跋及沈復年表,僅供參考。
沈復 ·古代隨筆 ·11.3萬字
《顏氏家訓》是南北朝時北齊文學家顏之推的的傳世代表作,顏之推通過記述自己的經歷、思想、學識,目的在于告誡子孫。全書以說理為主,深入淺出,語短意長。
(南北朝)顏之推著 江朝輝編譯 ·古代隨筆 ·7.1萬字
明末旅行家、文學家、地理學家徐霞客放棄科考仕途,一生專以探索名山大川、考察地理風貌為務,其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并細致地記錄沿途見聞感悟,遂成《徐霞客游記》。這是一部兼具文學、史學、地理學價值的宏篇巨著,現存60多萬字。選注者劉虎如本著“欣賞與考證”的原則,擇取徐霞客早期出游時詳細描繪風景因而能引起讀者興趣的篇目和其后期出游所寫的注重考證因而具有地理學價值的篇目,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精編并注釋。選本的注釋內容豐富,既著重于字詞音義的解詁,也側重于人物掌故的詳細闡釋,引證頗多。同時附有劉虎如所作的《序》,詳細介紹徐霞客之生平、家系,分析其在地理方面的發現,并羅列了徐霞客著作的目錄,對讀者閱讀該書,研究徐霞客都有幫助。此次新編承襲該選本,查閱相關文獻,對原文和注文進行了校訂,并在《新編導言》中分析《徐霞客游記》在文學、地理學等方面的特色,希冀能對讀者閱讀本書有所助益。
劉虎如選注 岳海燕校訂 ·古代隨筆 ·7.8萬字
《閑情偶寄》是一部包羅萬象的書,詳細談論了中國人的生活藝術。分詞曲部、演習部和居室部等八個部分。詞曲部論述戲曲結構、音律、語言等問題;演習部主要探討戲曲演唱技術;居室部介紹堆假山、砌墻壁等技術。其他部分談飲食、種花、養生諸問題。其論曲部分,經后人輯錄單行,題名《李笠翁曲話》。
李漁 ·古代隨筆 ·15.5萬字
《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所著昆曲劇本,本書做了全本注釋,重新設計了排版。古今閱讀習慣不同,古戲本上人物出場只寫行當名,有時一出戲會有多人使用同一行當,容易產生歧義,所以本書將人物的指稱從行當名全部換成了人名。本書雖然有部分形式改動,但在文字校注方面誠意考究,以最早的康熙介安堂本為底本,同時參校西園本(乾隆)、嘉慶本、蘭雪堂本(光緒)、暖紅室本(宣統),盡量保留了康熙間刻本的原貌,在個別不通或缺失處參考善本擇優校正。血染扇面畫作桃花,血染江山何處桃源?果麥典藏版《桃花扇》為你講一個傾國之戀的傳奇故事。
(清)孔尚任著 夏清影校注 ·古代隨筆 ·10.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