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方象瑛,清初詩人,生于明崇禎五年(1632),卒年不詳。方象瑛字渭仁,號霞莊,浙江遂安(今屬浙江淳安)人。本書以方象瑛文集所存詩歌、散文為基本研究對象,從第一手材料爬梳入手,力求具體而深入地厘清方象瑛的家世、家風、生平、交游等情況。在此基礎上,論述詩文作品的內涵、藝術特征以及在清初文壇的地位。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客觀地呈現出方象瑛個體真實而豐滿的形象,展現出清初文人作家群體的生存狀態、文學創作、文學思想等,為清初文學研究的拓展貢獻綿力。
王成 ·文學理論 ·25.7萬字
本書收錄了1949~2019年中國學者發表的富有原創性和代表性的史詩研究學術批評文章17篇,以點帶面地勾勒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史詩研究的學術歷程和基本概貌。選文的作者均在各自的學術領域對史詩研究貢獻良多,成就為學界所公認。選文既涵蓋了中國各民族史詩研究和域外史詩研究的學術批評成果,也兼顧了不同階段的中國史詩研究學術批評成果,充分展現了中國史詩研究學術批評的領域、類型、層次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云韜主編 ·文學理論 ·25.7萬字
《開明文庫:葉圣陶教你寫得好讀得懂(套裝共3冊)》集合了葉圣陶先生關于閱讀與寫作的三本經典著作,從如何閱讀,到如何鑒賞,再到如何寫作,葉圣陶先生在書里告訴我們,閱讀并不是一目十行,好文章要細細品讀,發現文學之美,寫作也并不單純是堆砌辭藻,而要有自身的立意,學會鑒賞好文章,明白一篇文章的優缺點在哪里,自己想寫好文章也就不難了。
葉圣陶 ·文學理論 ·25.7萬字
科學主義濫觴于中國,肇自近世。甲午戰爭更使構筑科學信仰成為中國人的普遍認知。此后,歷經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揚波,科玄論戰中科學派的續流,及至與機械唯物論的聯姻,科學之念自“器”而“道”,成為統攝百年中國思想領域的科學主義,對20世紀中國文學史觀的建構產生了復雜動態、深層次、全方位的影響。本書運用文獻分析、實證歸納、文本細讀等方法對20世紀具有科學主義表征的中國文學史文本進行了系統化的個案研究,力求考據扎實、史料翔實、看法系統、角度獨到,以期引起學界對科學主義與20世紀中國文學史觀問題的關注。
朱首獻 ·文學理論 ·25.7萬字
好萊塢首屈一指的故事寫作顧問,約翰·特魯比作家工作室創始人。先后在迪士尼、索尼、??怂?、BBC及HBO等多家機構擔任故事寫作顧問和“劇本醫師”,“診斷”過的影視劇本超過1800部。特魯比的劇本寫作與類型創作課程,已吸引全球數萬人上課,學生包括作家、編劇、導演、制片人,諸多好萊塢賣座電影都出自他的學生之手,比如《西雅圖夜未眠》《星球大戰》《怪物史萊克》《猩球崛起》《加勒比海盜》《X戰警》《王牌對王牌》《亞當斯一家》《美食總動員》……多位《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文學獎得主,也是他的學生。《故事寫作大師班》是他30年故事創作與教學經驗的精華,已經暢銷十余年,包含故事寫作的整套秘訣,可以讓創作者精準找到對的方法,寫出引人入勝的好故事。
(美)約翰·特魯比 ·文學理論 ·25.6萬字
《歷代宋詩總集研究》為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成果。該書分上中下三編,比較全面系統地對宋詩總集進行了清理和研究。上編通過對大量宋詩總集的敘錄與考辨,分析、總結出宋詩總集的理論型態、價值意義與編纂語境等;中編通過描述宋詩總集編纂由形成、過渡、繁盛、轉型到集成等五個階段發展與演變的歷史進程,分析每一時段宋詩總集編纂的主要成就、特點以及宋詩總集得以形成的政治、文化、教育、科舉、詩學等生態背景;通過考察重點宋詩總集,探討宋詩總集的編纂與詩社、詩學流派的形成及詩學思潮發展的密切關系;下編通過系列個案研究,剖析重要宋詩總集的編纂緣起、編纂目的、編纂過程、基本內容、采用體例、詩學主張、文獻局限、版刻情況、傳播接受等,以比較不同總集彼此之間的異同得失等。
王友勝 ·文學理論 ·25.6萬字
從身體政治層面來系統化地考察當代文學的發展與流變,為原來的政治、文化、經濟等作為聚焦點的文學研究增加一個新的分析點、觀察點,讓我們對原來被忽視、零散的文學現象有一個新的認識,警惕其中存在可能連續發展的問題,認清我們每個人與“自我”相關聯的身體都是存在于一個特定時空之內,身體并非是一個完全自我的存在,而是受到各種話語權力的操控的,同時通過對身體合理開發與引導,也可以對社會文化的發展產生前導性的效果。這種切身性、貼身性的研究,尤其是對女性主義的身體敘事在中國所遭遇的復雜與吊詭的效果進行剖析,也為我們提供一個檢討、審視中國當代社會從1980年代以來以西方文化為資源或參照系統的身體理論,照顧到中國文化的本土性。
劉傳霞 ·文學理論 ·25.6萬字
本書將美國19世紀經典文學中的旅行敘事作為研究對象,探尋旅行與文學的起源關系、經典文學中旅行敘事的美學特征,全面梳理美國19世紀經典文學中旅行敘事的文化淵源、旅行范式和基本主題,詳盡闡釋詹姆斯、費尼莫、庫柏的“西部旅行”、赫爾曼、麥爾維爾的“大海旅行”、納撒尼爾、霍桑的“黑夜旅行”、沃爾特、惠特曼的“大路旅行”、馬克、吐溫的“大河旅行”和亨利、詹姆斯的“歐洲旅行”等敘事,揭示旅行敘事在美國19世紀經典作家的小說和詩歌中的典型呈現。
田俊武 ·文學理論 ·25.6萬字
弗吉尼亞·伍爾夫不僅是意識流小說的代表性作家,她在小說理論研究上也頗有建樹。本書收集了她的十多篇論文,分別論述作者對奧斯丁,愛略特,康拉德,哈代,勞倫斯,福斯特等人作品的看法。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一些文學論點,如時代變遷論,人物中心論,主觀真實論,突破傳統框子論等,以及她的批評方式,如印象式,透視式,開放式等。尤其是在《一間自己的房間》中,作者以幽默譏諷的筆墨,抨擊了當時男性作家對女性作家的性別歧視,被認為是一篇文學界的女權宣言。
(英)弗吉尼亞·伍爾夫 ·文學理論 ·25.6萬字
本書是美國學者、文學評論家約翰·梅西歷時四年完成的文學史巨著,自20世紀20年代出版后曾一度風靡歐美,梅西因此享譽文壇。本書以時間為主軸,以故事的形式,分別從古代文學、中世紀文學、19世紀之前的歐洲文學、19世紀和當代文學這四個部分進行講述,對幾千年來影響世界的偉大文學家、重要的文學著作及其時代背景進行了細致而深入的描述。作者用生動流暢的文筆,將文學史描繪得如詩如畫。這是一部非常適合普通讀者入門的文學史綱。
(美)約翰·梅西 ·文學理論 ·25.6萬字
本書具體分析《紅樓夢》中的細小的智慧,其中不少智慧具有反而的意義,也即是狡猾之徒和有些人物的陰謀詭計,這親做的目的不是宣揚、或者教唆心腸壞的人善搞陰謀詭計。社會經驗告訴我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薄爸酥海賾鸢賱??!敝挥辛私夂脱芯縿e人的陰謀,我們才能具有預防防暗的智慧,并幫助善良的讀者培養和提高識破、預防和反對、擊敗此類陰謀詭計的智慧。
周錫山 ·文學理論 ·25.6萬字
《西方文學十五講(修訂版)》內容縱橫上下三千年,橫跨歐美兩大洲,從古希臘神話藝術、中世紀的圣經文學和騎士文學、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到近現代的浪漫運動、現實主義文學、現代主義文學、后現代主義文學,涵蓋了西方文學發展的主要思潮及各時期最具經典性的作家和作品,從心靈深層揭示西方文學生生不息的運動。同時注重聯系當代生活現實,開掘西方古典文學的現代性,并與中國文化進行比較闡釋,力求在中西會通、古今會通方面作一些有益的開掘。
徐葆耕 ·文學理論 ·25.6萬字
該書以20世紀90年代以來當代中國文學理論轉型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學科反思這一學案為研究中心,梳理了文學理論學科反思的發生發展過程,對其所涉及的文學理論研究對象、思維方式、價值立場、身份認同、知識構型和未來走向等——系列問題進行了較為深人的討論。作者認為,當代文學理論學科反思以文學理論自身為研究對象,此乃文學理論學科走向自覺的表征,有助于彰顯文學理論知識生產的歷史感。其所建構的反思性文學理論知識形態甚至代表了文學理論的一種發展方向。只是無論如何,我們不可遺忘對“好文學理論”的追問。這一“追問”恐怕既是文學理論學科反思將要持續下去的一個理由,又是“作為學科的文學理論”題中應有之義。
肖明華 ·文學理論 ·25.6萬字
本書稿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新時期文學理論言說者的身份認同研究”(項目批準號為10BZW009),鑒定結果為“良好”。本研究從新時期文學理論言說者身份認同的角度切入,把文論研究與文論言說者研究結合起來,打破了以往文學理論研究就理論談理論的局限,目的是將新時期文學理論言說者置于政治、經濟、消費、媒介、文化等多重因素影響之下,深入探討和剖析這些復雜因素如何形塑和建構了文論言說者的身份認同,也使文學理論產生改變,具有一定的理論啟示價值和意義。
李旭 ·文學理論 ·25.6萬字
《人文》學術輯刊由河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編輯,《人文》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社會效益第一?!度宋摹芬匀宋年P懷為中心,突出學術原創性與新知傳播,注重實證研究,鼓勵綜合創新,力圖融通各學科,探討各種學術思想和歷史文化問題,展示中國思想學術界新成果。《人文》力爭為學術界提供一個優質學術成果發表平臺。文章以學術文章(論文)為主,也發表歡迎思想學術隨筆及其他形式的學術文章。另設“對話”“學林”“札記”“書札”“書評”等欄目,以求多形式、多層面地反映學者們的研究成果。
《人文》編輯部編 ·文學理論 ·25.6萬字
作為一部對中國當代長篇小說廣播傳播進行研究的著作,本書從歷史的和社會的角度梳理了當代長篇小說通過廣播傳播的過程,探討了不同時代背景下廣播小說選題、播講、傳播效果的特點。本書也在廣播媒介的視角下探討聲音對當代長篇小說的“二度創作”以及由此帶來的文體結構、審美內涵、情感表達、藝術風格等方面的變化及表現特點,從而加深對當代長篇小說的理解。本書突破以往研究當代長篇小說傳播時僅僅關注書刊、影視、網絡而忽略了廣播的不足,拓展了當代長篇小說傳播研究的新領域。
劉成勇 ·文學理論 ·25.6萬字
本書分析了中國古代的“藝味”說(以“味”論“藝”的觀點和有關范疇),以“美感”論為中心,較為系統地梳理了中國古代文藝理論批評中的“味”論和有關范疇,具體考察了“味”這一審美范疇的歷史與邏輯的發展過程,并從這一獨特的研究角度,對中國古代的藝術精神和審美理想作了闡述。
陶禮天 ·文學理論 ·25.6萬字
《中華文學史料(第七輯)》結合2019年、2020年兩次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年會的近百篇論文,根據參會作者的意見和論文的質量情況,從中精選了數十篇論文。這些論文,既能體現“中華文學”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又能體現“中華文學史料”研究的廣度與深度,以及中華文學研究的未來方向與可能性。
劉躍進主編 ·文學理論 ·25.5萬字
研究是一種價值預設。對中國晚近三十年散文演變進行追蹤調研,深層的意指,是對晚近三十年中國社會轉型間民生眾相、精神狀態、民族靈魂、人格思想的深度調研,也是對中國當代散文研究相對邊緣化、有限性的某種糾偏?!熬裆鷳B”是作者確認的散文演變場域,并從“精神向度”“精神表意”“精神復歸”“精神多元”“精神守望”“精神碎片”六個維度勘探創作主體即知識分子群體的思想狀態、關聯的社會存在和文化思潮裂變。研究過程中,作者以時段文類史的研究形式,將當代思想史與散文文類史有機融合,并提取與本研究相關的具體散文形態,諸如“新啟蒙”散文與“見證”散文、老作家散文,“多元”散文時期與文化散文、江南園林散文、小女人散文,“非虛構”散文與在場主義散文、思想隨筆、新鄉村散文等;此外,對“標新”的創意散文(如新散文)、地域散文、女性散文也進行了關注,有效建構散文演變與知識分子精神生態之間關聯的邏輯性,由此構成了研究的主要內容。
周紅莉 ·文學理論 ·25.5萬字
本書為有學叢書之一種,主要由16篇論文集結而成,分別為清代文學的特征、分期及歷史地位,科舉陰影中的明清文學生態,清代文學與地域文化,清代詩學史的分期,清代詩文集的類型、特征與文獻價值,清詩話的寫作方式及社會功能,清詩話與小說文獻,清代詩學的研究方法,鄒祗謨生平事跡輯考,葉燮行年考略,葉燮的文學史觀等。
蔣寅 ·文學理論 ·25.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