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唐詩對語法修辭方法的運用為研究對象,從詞法修辭、句法修辭、篇法修辭三個方面對唐詩語法修辭方法的運用進行系統描寫和多維解釋,并選取了《詩經》、《楚辭》、新詩三個不同時代的詩歌語法修辭作為參照,在共時考察的基礎上對唐詩語法修辭的繼承、成就和影響也做了概要的梳理,最后概括總結了唐詩語法修辭方法的基本原則、構成體系、運用特點和規律等。對于當今語法學界一直在尋找對漢語語法、漢語詩歌語法的科學解釋,本書的出版也能提供有益的啟示。
段曹林 ·文學理論 ·19.6萬字
新世紀以來,文學新聞、敘事新聞、長報道、非虛構寫作等概念相繼出現,其內涵有所差別又大同小異。2005年,紐約大學教授羅伯特·博因頓(RobertS.Boynton)把新新聞主義的最新表現形式稱為“新新新聞主義”。可以說,新新聞主義寫作運動曲折前行。今天,新新聞主義寫作理念、風格與技巧被傳統媒體如報紙、雜志以及新媒體廣泛采用,成為媒體間“講故事”競爭的重要技藝。特別是近年來,新媒體超越傳統媒體成為新聞傳播的主要平臺,但其快速、便捷傳播新聞信息的優勢有帶來“速朽”與“易碎”的先天缺陷。在此背景下,新舊媒體都重建新新聞主義寫作的傳統。在這種背景下,重新回顧新新聞主義的發展過程與寫作理念,對媒體“講好故事”,提升內容生產能力,加強競爭優勢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本書分訪談的是活躍在寫作一線的著名非虛構作家,所有書籍都是通力合作的成果,本書更是如此。我特此向在百忙之中參加訪談的所有作家表示感謝。本書關軍、遲宇宙、衛毅、柴春芽、張贊波、陳徒手、南香紅、楊海軍、周華誠、易小荷、范承剛、王天挺、楊瀟、葉偉民、田毅20等作家整個過程中都給予熱心的支持。
劉蒙之 張煥敏 ·文學理論 ·19.6萬字
自20世紀新時期農民進城謀生為社會主潮以來,以農民工為主要描寫對象的打工文學應運而生。文學創作“無非是在空間的改變中尋找悲哀與歡樂,尋找種種主題與種種美學趣味”,任何故事也必須在一定的空間發生,因此,本書主要立足于空間敘事的角度,對新時期以來的打工文學進行研究。主要包括探究打工文學的“打工作家”與“主流作家”不同的創作心理空間特性,分析打工文學中“城市”“農村”“城中村”等空間表征,研究農民工的形象及生存心態以及打工者如何通過“心靈空間”“他者文化空間”及“身體空間”等空間的建構實現身份認同與心靈寄托,探討不同空間下所呈現的“還鄉”敘事差異等。
劉麗娟 ·文學理論 ·19.6萬字
在孕育東北文學的諸多報章中,《滿洲報》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是東北歷史上一份有重要影響的報紙。在《滿洲報》諸多的文學史料中,小說創作尤其值得關注。《滿洲報》的小說家新老并存,有受傳統文化浸潤的舊式文人,也有受新思潮熏陶的新派作家。《滿洲報》刊載的小說面對現實、反映現實,描寫了舊時代東北地區民眾的生存狀態,反映了特殊時期的世相人情和民族文化心態。從文學史研究角度,《滿洲報》小說勾勒出東北小說發展的原生態圖景,見證了東北近現代新舊小說交融發展的歷史變遷,對了解東北地區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學活動面貌有著積極的意義。
趙寰宇 ·文學理論 ·19.6萬字
這是我國第一部用中文寫的古代日本文論史專著,論述時間在公元721——1945年,分古代中世、近世、近代三階段,每階段按先后分門別類,著力于日本各時期代表性文論家及文論著作之梳理、評價和譯介。本書擬為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所屬的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研究生教學之用,故論述力求要而不繁,簡明扼要。
靳明全 ·文學理論 ·19.5萬字
中國現代小說“文體互滲”現象主要呈現為詩意化和寫實化兩類范型。詩意化形象往往與“內傾型”人格的生命形態相關聯,昭示了主體人格對于“詩性”生命形態的體驗與守望;寫實化形象往往與“外傾型”人格和意識形態高蹈的社會生活相關聯,折射了主體人格逐漸趨向現實人生的境遇,彰顯了“合理性”旨歸。本書首次系統化探討了中國現代小說“文體互滲”現象與生命“詩性”、“合理性”等精神文化內涵的“互文性”問題,具有獨特的文體學價值和文學史意義。即它不但表征了小說的“雜”文學特質,而且從學理上豐富了文學文體學和文化文體學的價值內涵,把前者的審美形式價值與后者的文化形態價值有效地連綴在一起,凸顯了小說文體的文化審美特征及其意義,再者,以此可以建構一種全新的基于小說“本體性”維度上的現代小說述史樣式,超越了純粹的人物述史或主題述史模式。
王愛軍 ·文學理論 ·19.5萬字
本書分十個章節,講述了新疆中泰集團自1958年的校辦工廠開始建業,60年來歷經坎坷、百折不撓的發展歷程,謳歌了改革開放給企業帶來的巨大變化,展現了近20年來取得的突出成果。
胥建華主編 ·文學理論 ·19.5萬字
《中外文論》主要收錄學會年會參會學者所提交的會議交流論文,也接受會員及從事文藝理論研究的國內外學者的平時投稿,學術論文、譯文、評述、書評及有價值的研究資料等均可。本書收錄了西方文藝理論中國化研究、東西方跨文化美學、西方基礎文論研究、詩學與人學、譯文五部分,另加兩則附錄。
高建平主編 ·文學理論 ·19.5萬字
《中國文學常識》是鄭振鐸所作《文學大綱》中講中國文學的篇章合集,系統而完整地總結了中國文學知識點。從《詩經》、楚辭再到明清小說,中國首位專門整理和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學者鄭振鐸從中國文學的源頭一直講到現代,介紹了文學史上所有不朽的作品,又運用舉例說明、圖表對比、分類列舉等方式清晰展現中國文學知識點。《中國文學常識》從中國文學發展的源頭講到現代的文學改革,把涵蓋世界文學的《文學大綱》中的中國文學部分摘選出來,形成一部完整的中國文學史。以作家和作品為主要研究對象,展現各個時代文學的特色和風格。文后附文學史大事年表的形式,梳理本書內容,幫助讀者直觀地掌握中國文學史脈絡,構建中國文化系統認知!
鄭振鐸 ·文學理論 ·19.5萬字
多年來國家意識形態自我建構的特殊需要和過多人的參與,使魯迅研究日益顯現其發展的窘相。在關于魯迅寫作的眾多言說之中,該書作者獨辟蹊徑,將其對魯迅寫作的思考置于中國文學現代化(或世界化)進程中現代作家對于本土民間文化資源的對待態度之大背景下,從魯迅寫作的民俗興趣發生、民俗文化對于魯迅寫作理論的影響、魯迅對于民俗文化的主體措置、魯迅民俗文化表現的寫作意義等八個方面,對魯迅的寫作和民俗文化的關系進行了較為全面和系統的論述。書的寫作材料豐富,結構謹嚴,分析細致,論證有力,以流暢且極富質感的文字表述從一個特殊的角度,為人們理解魯迅寫作并及中國現代文學的現代性發生發展,甚至民族國家現代作家現代性參與的復雜性等話題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啟示。
王元忠 ·文學理論 ·19.5萬字
《白銀時代俄羅斯文學研究》是一本記敘俄羅斯文學在白銀時代出現的一些流派以及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全書分為八章,介紹了流派風采,集群精神,個性姿態,抒情風韻等內容。
周啟超 ·文學理論 ·19.5萬字
本書采用新時期中國底層文學敘事研究的本土視角,以中國學人的學術立場,在底層文學敘事研究的框架下,系統追溯以英國民謠和詩人喬叟、布萊克、華茲華斯為代表的英國詩歌底層敘事傳統。本書選取當代英國詩人托尼·哈里森、卡羅爾·安·達菲、謝默斯·希尼、西蒙·阿米蒂奇的代表作品為研究文本,采用福柯話語理論、文化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后殖民主義、空間理論等多重批評方法,從階級、性別、種族、文化、空間等多重維度,對哈里森的工人階級、達菲的女性和移民、希尼的鄉村、阿米蒂奇的城市底層敘事的對象、內容、主題、主體和策略展開了深入、系統的研究,揭示了作品所蘊含的現實主義思想和人文主義精神內涵,展現了當代英國詩人以文學話語力量介入社會問題的勇氣和擔當。該著述是在當代英國詩歌研究領域中探索“中學西用、中西視角融通”的一次有益嘗試。
梁曉冬等 ·文學理論 ·19.5萬字
本書聚焦于俄國形式主義的敘事理論,特別是小說理論,是國內第一次系統研究該內容的嘗試和探索。主要包括俄國形式主義和后俄國形式主義兩個時期,以前者為主,代表人物有什克洛夫斯基、艾亨鮑姆、托馬舍夫斯基、雅克布遜和蒂尼亞諾夫等。具體而言,該研究主要集中于學派關于敘事作品的本事與情節、形式與功能、時間與空間、主人公與敘述人以及文學史等理論展開研究,考查學派敘事理論體系的建構、歷史演變與發展規律。與此同時,探究俄國形式主義敘事理論在同時代學界的回響,以及其對20世紀西方敘事理論的影響與啟示。并將學派的敘事理論與主要代表人物的文學創作結合研究,在此基礎上重新反思俄國形式主義敘事理論的建構。
楊燕 ·文學理論 ·19.5萬字
歷史想象即詩人對歷史的詩意想象。唐代詩人成功運用歷史想象的技巧,將歷史因素轉化為詩意要素,形成了唐代歷史詩歌的繁榮。本書從接受想象與創作想象兩個層面,勾勒出唐代歷史詩歌的藝術特征,探討作為歷史知識接受主體的唐代詩人,想象歷史情境,理解歷史意義,形成理解并解釋的歷史意識的過程;探討作為詩歌創作主體的唐代詩人,把接受并理解的歷史知識和歷史意識融注于心,將歷史材料醞釀加工,創造出詩歌歷史意象的過程。
張彥 ·文學理論 ·19.5萬字
易代之際的吳中文人,在應彰顯個人本色、抒情寫意的時期,他們卻關注社會現實、抨擊時政;在應為新政權搖旗吶喊的時期,他們卻向往自由,追求散漫無拘。本書以此思路為主導,全景展現了吳中文人在元政權、張士誠政權、明政權三個政權更迭中的共時性和歷時性特點。在研究思路上,本書采用文學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以文人心態為中介,打通社會文化變遷與文學思想的關聯。
周海濤 ·文學理論 ·19.5萬字
本書以中國現當代文學中有代表性的小說文本為對象,采用以社會性別理論和女性主義敘事學為主導的批評方法,對中國現當代小說敘事與性別的關系進行探討,意圖打通文學研究中內部研究與外部研究的通道,從而把握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創作特點,并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創作和理論有所助益。
降紅燕 ·文學理論 ·19.5萬字
本書是對西方經典《哈姆雷特》的一個闡釋和疏解。在原文細讀的基礎上,作者嘗試以札記和詩話形式,結合中西典籍,于雙重文化視域下觀照哈姆雷特這一人類永恒鏡象所臨對的犧牲、自我認識、復仇、生死等生命問題,深入解析了哈姆雷特的性格和存在境遇以及二者沖突形成的個體命運。
張沛 ·文學理論 ·19.5萬字
本書收錄了作者最新的學術論文:主體為對部分當代文學史料的鉤沉,曾發表于《現代中文學刊》《文學評論》等刊物,采用材料與注釋并置的形式,材料包括重要講話稿、會議記錄等,注釋補充了相關的歷史背景、文學事件、人物關系等,使得不熟悉當年材料的學生及研究者可以獲得更全面的理解;另外的文章為對于當代文學史寫作及教學的探討。
洪子誠 ·文學理論 ·19.5萬字
本書以中國現代散文藝術的本體論、流變論和傳媒論為論述框架,運用歷史主義和現代傳媒的理論與方法,在古今貫通、中西融合、對照考辨的視界中,從現代性藝術品格、體式結構、美學特質等方面,對中國現代散文藝術的特質、形成與建構進行合理有效的分析與闡釋。本書在借助原始資料文獻還原現代散文的歷史建構的基礎上,注重將現代傳媒理論引入散文藝術研究,對現代傳媒與現代散文藝術之間深隱復雜的內在聯系,以及不同時代、不同類型的具有典型性的文學報刊對散文藝術建構的不同影響,進行了細致的爬梳與考辨,統合性地發掘中國現代散文藝術的現代性、歷史性、民族性與本土性品格。
王金勝 ·文學理論 ·19.4萬字
《中國文學史綱要》勾勒了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文學史實、重要作家、重要文學流派、重要文學成就,編著者均為著名文學史家。與一般中國文學史詳細敘說的寫法不同,綱要旨在簡明扼要地對文學史作系統概述,突出文學史上的重點現象,便于讀者掌握,是中國文學史最好的入門書。本書是四冊中的第二冊,為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學綱要。
袁行霈 ·文學理論 ·19.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