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有關清代學術的第一部專著。它系統評述了明末至梁啟超以來200多年中國學術思想發展的概況,就有清一代的哲學、經學、史學、等自然科學進行了全面論列,把每一時代的學術作為思潮進行總的歷史考察,探討起因,分析點,剖析衰落之根源,并對各個時代、各學科的代表人物及著作詳盡闡述。《儒家哲學》是1927年梁啟超在清華大學的講義,其中全面論述了儒家哲學的內涵、沿革、代表人物和研究方法。
梁啟超 ·文學理論 ·11.3萬字
修身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內容,是一個人實現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前提與基礎。本書從“修身為本”這一中國文化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入手,緊緊圍繞“要做事,先做人”這一中國做人處世的基本原則,論述了人為什么要修身,指出修身是人與動物區別的根本標志,即欲“辨人禽”,須“明人倫”。人怎樣修身?以“反求諸己”為核心,向人們展示諸名如“克己復禮”“改過遷善”等種種修身之法。修身目的在于“修己安人”乃至“修己以安百姓”,而成就君子人格,期于圣賢是修身的最高目標。本書深入淺出,語言通曉流暢,故事生動活潑,充滿哲理智慧,讀之使人受益。本書是“中華傳統文化文化社區(鄉村)文明讀本”系列之一。
曾凡朝 ·文學理論 ·11.3萬字
全書共分十章,從文學類型研究的方法談起,依次進行了對奇幻文類的定義,對與奇幻相鄰的文類(怪誕與奇跡)進行了界定,對與奇幻結構特征相似的文類(詩歌與諷喻)進行了區分,并對奇幻話語及奇幻主題進行了分析。
茲維坦·托多羅夫 ·文學理論 ·11.2萬字
是什么決定了小說的生死?在創作8本小說的過程中,作者找到了答案:結構,以及由結構決定的故事的節奏。只有深刻理解故事結構,寫作者才能把握好各類情節的出場順序和時機,對故事的節奏操縱自如。作者結合三幕結構、劇情痛點等概念,詳細說明了故事運行的原理和情節安排的方法,并通過對《傲慢與偏見》等4部案例作品的深入解讀,展示了故事結構和情節塑造的多種可能性。只要掌控好故事的節奏,就可以調動故事的所有潛能,讓讀者的心隨著小說的節奏起跳。
(美)凱蒂·維蘭德 ·文學理論 ·11.2萬字
小說投稿被拒卻不明所以;初次創作小說,想尋求過來人的經驗指導,但市面上的寫作書浩如煙海,不知該如何選擇;條條款款過于死板,想要愉快地學習寫作……如果你也遇到過上述情況,或許這本書可以讓你的小說創作之路豁然開朗。與大部分寫作書籍不同,本書在指導小說寫作上另辟蹊徑,展現的是編輯的“眼中釘”——200個具有代表性的糟糕小說片段。讀者通過閱讀這些片段和辛辣幽默的點評,可以明確知道哪些內容會毀了小說,哪些地方可以刪去,哪些點子看似絕妙卻只是孤芳自賞……學會避開創作的雷區、誤區,寫出足以出版的優秀小說。
(美)霍華德·米特爾馬克等 ·文學理論 ·11.2萬字
喬治·奧威爾不但是最著名的反極權小說作者,還是著名的英語文體家、第一流的散文家以及頭腦清醒且目光犀利的文學評論家。《英國式謀殺的衰落》以談文論藝為主,收入《狄更斯》、《托爾斯泰與莎士比亞》等名篇和《魯德亞德·吉卜林》等備受爭議的文論,加上《為英國式烹調辯》一類輕松的小品文,比較全面地體現了奧威爾作為文學評論家的風采。
喬治·奧威爾 ·文學理論 ·11.1萬字
美國文壇怪杰安布羅斯·比爾斯,以辭典形式為世間萬物正名定義,顛覆你我看待萬事萬物的根源態度。呈現一條始終在讀者意料之外的思維通道,對于人性、人生、社會、哲學等問題進行了無限有趣自由的革新思考,信息量巨大,引爆機械庸常的日常生活的活力和自由。以尖銳之辭,精準刺穿人性中羞于暴露、難以正視的的弱點和陰影:以魔鬼之姿,向流行文化與消費主義的機械簡單宣戰,不斷革新和創造;以辛辣思維,開拓詞語的智慧空間,消解意義,擁抱無限趣味。顛覆一切固有概念的萬物辭典,一部拒絕深刻卻始終深刻的智慧精品。
(美)安布羅斯·比爾斯 ·文學理論 ·11.1萬字
德·曼,米勒、哈特曼與布魯姆四位美國解構批評家,常被稱為“耶魯學派”,其學術理路既相通,又不乏差異和個性。他們關于文類、文學、批評、理論、修辭、敘事、閱讀、文學史、意義、倫理、政治等重大問題皆有獨到思考,對文學研究領域產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響。本書深入探究了解構批評家們這些極富洞見的理論觀點與批評實踐。
郭偉 ·文學理論 ·11.1萬字
本書運用漢語修辭學的理論與方法,展現了蘇軾散文修辭的風貌,探討了蘇軾散文修辭的動因,梳理了蘇軾散文修辭對前人的繼承與創新及對后世的影響。緒論部分概述了蘇軾散文修辭研究的現狀,介紹了本課題研究的方法等。前三章從語音修辭、詞匯修辭、句法修辭、辭格運用和篇章修辭等多個角度和層面對蘇軾散文修辭的風貌、成因及成就進行考察。后四章聯系蘇軾散文的題材、體裁等,探討了蘇軾散文在修辭手法和體裁樣式兩個方面對前代散文修辭的繼承與創新,并做了蘇軾散文修辭對后世影響的專題研究。結論部分簡述了蘇軾散文修辭在古代散文修辭史上的地位、貢獻與影響。
謝晴 ·文學理論 ·11萬字
英國19世紀中產階級日益壯大的語境中,本書以若干具有典型意義的小說文本為中心,考察“趣味”概念在19世紀英國文學中的發展軌跡,尤其關注上述階級焦慮與其他社會意識形態(如科學、音樂、美學等)之間的對話,以發現在這個特殊的社會轉型期,中產階級是如何獲得自身的文化認同并成為英國19世紀文化觀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我國,有關“趣味”話題的討論早已成為大眾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并且與公共文化建設息息相關。因此,就把握當下我國社會的情感結構,推進公共文化建設而言,我們有必要了解19世紀英國文學中涉及“趣味”的討論及其發展軌跡,并以此為借鑒。
何暢 ·文學理論 ·11萬字
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最新修訂文雅詞幽,饋贈珍藏首選書香。《當時只道是尋常:納蘭詞的情意寫真(新訂版)》“納蘭容若”,只這四個字便是一闋絕妙好詞。唇齒之間流轉,芳香馥郁所以,從一開始命運就埋下伏筆,安靜蟄伏在人生里靜候結果開花的一天——他被人記取,不因他是權榴之子,不因他是康熙的寵臣近侍,而因他是橫絕一代的詞人。
安意如 ·文學理論 ·11萬字
本書福柯對法國文學家雷蒙魯塞爾作品中的隱喻、沉默、雙關進行細致的解讀。雷蒙魯塞爾是法國詩人、小說家、劇作家,是法國另一位大文豪普魯斯特的同時代人,并與后者有過交往。他對20世紀法國文學影響重大,包括超現實主義運動的安德烈布勒東、烏力波的喬治佩雷克、新小說派阿蘭羅伯—格里耶。魯塞爾的作品里總是充滿了語言游戲。他在世時名聲不大,作品不被好評。1933年,他被發現死于下榻的賓館房間。通過對雷蒙魯塞爾作品的解讀,福柯為我們揭示了語言與死亡的關系。他認為,文學的真正任務,不是表現或者反映“物”的現實性,而是要展現其閃光和擴散的過程,創造出一個語言急于進入的“空白”。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從反方向上來觀看文學,也就是采用雷蒙魯塞爾的方法,我們就會發現語言其實根本什么也沒有表達,語言只是讓自己始終保持成一個“洞”罷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語言被判處了“死刑”,是語言本身判處了自己的死刑。魯塞爾不僅揭示了語言的“空”,而且揭示了語言所說的“物”的“空”。在福柯的心目中,雷蒙魯塞爾的文學創作的核心就在于此,他發明了語言機器,但這部機器沒有任何秘密,只有一種語言試圖維系的、試圖解開的或重新確立的,或無限重復的與死亡之間的關系。
米歇爾·福柯 ·文學理論 ·11萬字
本書聚焦英國后現代主義形式實驗大師朱利安·巴恩斯早、中、后期新歷史小說的敘事藝術,探究不同階段歷史主題的發展變化。本書指出,在早、中期作品中,他以反寫實的美學實驗展現出多元不定的歷史,引導讀者擺脫傳統單一線性歷史觀的束縛,揭示接近客觀歷史真相之難;但在后期作品中,他憑借細致入微的寫實描寫,真實再現客觀歷史事件,以特有的方式解答了如何接近歷史真相的問題,進而超越了后現代主義歷史極端相對論。
趙勝杰 ·文學理論 ·11萬字
美蘇冷戰以蘇聯瓦解美國的勝利告終。美國之戰勝蘇聯更重要的原因是文化創新。本書重點研究高等教育寫作訓練體系轉變與文學文化產業發展之間的關系,把美國戰后創意寫作學科發展史作為作為理解戰后美國文學線索,解讀創意寫作的奧秘。來自于愛荷華寫作工坊和斯坦福大學以及其他大量不斷成長中的超過350個創意寫作工坊的大量實例,匯成一部文學史巨著,讓您開卷有益。
馬克·麥克格爾 ·文學理論 ·10.9萬字
對聯是漢語所具有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堪稱中國文化的一種代表性產品,是集語言、文學、書法、裝裱、小木作等各種形式于一身的藝術,是中華文化當之無愧的瑰寶。對聯由來已久,盛于明清。按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春節要張貼春聯,結婚要張貼喜聯,為老人慶壽要上壽聯,哀悼逝者要出挽聯,亭、橋、樓、閣、宮殿、祠堂、寺廟、商店、居室等都要有對聯張掛裝飾。可以說,對聯與我們中國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是我們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標志。本書對于楹聯的產生與發展,類型與特點,寫法與避忌,均作了介紹,既講基本知識,又教讀者如何去寫,并設專章介紹各種征聯活動的出題、參賽、評選等。作者在書中列舉了大量古今楹聯實例,并結合自己的創作實踐,系統而又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有關楹聯的知識。內容豐富翔實,敘述口語化,文筆生動,既可作為了解對聯知識的入門書,更可作為撰寫對聯的實操手冊。
白化文 ·文學理論 ·10.9萬字
本書在價值論觀照下,重新審視了文學翻譯及文學翻譯批評的性質與特征,深入探討了文學翻譯批評的主體、客體、類型、目的、原則和標準以及評價體系與方法等相關問題,對如何全面系統地評判文學翻譯的各類價值作了詳細解析。
張志強 劉國兵 ·文學理論 ·10.9萬字
這是一本精彩的世界童書創作者訪談錄。本書通過采訪11位入選“愛閱童書100”書目的童書創作者,揭秘優秀童書背后的故事,剖析創作者的創作理念和兒童文學觀。視角新穎、挖掘深入的提問與蘊藏智慧和獨特思考的回答,帶領讀者親近作者、理解作品。本書也為讀者全面了解當下的童書創作和出版生態,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人文視角。
王欣婷 ·文學理論 ·10.9萬字
《東大教授世界文學講義3》是“東大教授世界文學講義”系列的第三冊,該書是東京大學文學教授、日本著名文學評論家沼野充義的世界文學課講義。內容為作者沼野充義與23位當代知名作家、學者(來自日本、美國、中國、波蘭、保加利亞等國)的文學對談構成。該系列書為東京大學文藝理論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讀目,也是東大文學專業學生基礎讀本。本冊內容收入了日本人氣作家加賀乙彥、日本著名詩人谷川俊太郎、日本川端康成文學獎獲獎作家辻原登、知名中國籍旅日詩人田原和美國人氣作家羅杰·裴費斯的對話內容。
(日)沼野充義編著 ·文學理論 ·10.9萬字
關鍵詞研究不只是一種研究方法,而是一種思想方式,可以說一個關鍵詞就意味著一種思想觀念。但這種思想觀念不只是思想本身,它與歷史、時代、文化、傳統、體驗等等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中國現代文學的“啟蒙”“科學”“人文主義”這三個關鍵詞,既具有代表性而又能融匯中西古今,它們貌似來自異域,但實際上浸潤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汁液。就其邏輯關系而言,“啟蒙”是總論(政治、人文),后兩者是分論,“科學”是從科學、文化角度來說,“人文主義”是從人性、個體來探討。這三個關鍵詞有一條貫穿的紅線,就是都有著被遮蔽(西方遮蔽)下的傳統文化精神的底蘊,即中國現代作家如士大夫一樣的精英意識以及積極入世、經世致用的實用理性,因為說到底傳統不是“斷裂”,而是“生長”。
黎保榮 ·文學理論 ·10.9萬字
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和主干,在東亞乃至人類文化發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本書以儒學發展史為線索,系統地探討了儒學起源、儒學的本質、原始儒學、兩漢經學、宋明理學乃至當代新儒學,客觀地展示了儒學兩千多年的興衰變化。從推陳出新、薪火相傳的角度,對儒家價值觀、處世方法進行較為系統地說明,論述了儒家文化對于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所發揮的作用。作者以樸實的文風將儒學這一“生命的學問”娓娓道來,深入淺出,詳略得當。本書是“中華傳統文化文化社區(鄉村)文明讀本”系列之一。
武寧 ·文學理論 ·10.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