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從文學史的角度,搜集、整理了澳門1980—1984年大量珍貴的與澳門文學相關的報刊、詩詞、小說等,文稿編排以年、月、日進行劃分,中間穿插作者及其作品的介紹,資料詳細、分門別類,具有很強的資料性和很高的學術質量,為澳門文學研究提供了非常詳盡的第一手資料。此書的出版,是為澳門文學的歷史發展立一存照,也是為將來澳門文學文獻資料的整理,為澳門文學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線索。
朱壽桐主編 梁笑梅等編撰 ·文學理論 ·38.3萬字
周邦彥其人其詞,歷來是詞學研究的“顯學”之一,在詞史上具有集其大成、承前啟后的崇高地位。近代詞學大家鄭文焯、王國維等更是將周邦彥擬諸“詞中老杜”,足見其人在詞史上地位之崇。《詞中老杜周邦彥研究》一書分別從周邦彥詞作編年、詞集的整理傳播與文學評價、思想意趣、詞學法度與審美規范、藝術風格創新與哲學意義、詞史定位與影響等向度切入,梳理了兩宋詞學詞風的發展流變,探究詞體與其他文體(特別是詩歌)、哲學思潮的關系,進而論述清代及近代闡釋經典的理論建構、治詞方法的現代轉型,為周邦彥與其詞的研究提供一個更加多維、開闊、立體的視野。
孫虹 孫龍飛 ·文學理論 ·32.1萬字
本書從四個重要的科幻作家群體——女性、大男孩、邊緣人、現代化進程中的落伍者及其作品,從中探查他們各自的科幻文學展現,研究各類作家給科幻的整體帶去了什么特性。綜合考察、探索科幻文學的本性到底應該怎樣,對科幻文學領域一些尚未深入研究的問題作出提示。作者研究認為,科幻文學無論從思想性、情感性、行動性和文本構造方式上,都具有獨特的特征。科幻作家在作品中呈現通過認知系統內的實驗去面對社會的方式,為未來的社會發展帶去了有價值的思考和體驗。而科幻所創造的想象的社會產品、科幻所營造的種種想象的圖景,給人類以鼓勵和警示。深入研究科幻文學對主流文化的反抗過程和反抗方式,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當代社會的文化多樣性。
吳巖 ·文學理論 ·20.9萬字
書院是中國教育史上極具特色的一種制度,對文化發展關系甚巨,并且影響到東亞、東南亞的不少國家。凡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的人,都不能忽視書院所起的重要作用。“中國書院文化建設叢書”包括5種,由鄧洪波教授擔任主編,從書院歷史、書院教育、書院經費、書院精神、書院建筑等方面總結傳統書院精華,探討書院千年來弦歌不絕的原因,解讀新時代下書院的時代價值和文化教育使命。《價值追求:書院精神初探》梳理書院在千余年的發展歷程中所積淀的文化精神,介紹了自由講學、追求真理、躬行實踐等書院精神,并以朱張會講、王夫之、左宗棠等歷史事件以及人物為例,進行生動詮釋。?
鄧洪波 曾歡歡 ·文學理論 ·15萬字
本書依據魯迅創作實際與魯迅研究學術史,將“黑暗”作為一個能集中揭示魯迅人生、思想、審美觀念與藝術個性的核心概念,對其精神結構與文學創作進行了研究。
王海燕 ·文學理論 ·25.2萬字
敘事人稱是敘事學研究中的一個基本問題。第一人稱復數“我們”是小說敘事中較為少見的一種敘事人稱,具有非自然性、非常見性、非可靠性等特征。近十年來,西方敘事學界基于西方小說中的第一人稱復數“我們”敘事展開了積極的探討,其中尤里·馬格林、蘇珊·S.蘭瑟、布萊恩·理查森、阿米特·馬庫斯等人的研究成果尤為突出。中國現當代小說中同樣也存在著這種敘事人稱。梳理中國近百年來文學場域中的人稱使用情況可以發現:詩歌與文學論文中的第一人稱復數“我們”更大程度上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影響,而小說領域中的“我們”則是在文學創新中衍生出的一種特定區域或空間中的集體主義表達,它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王美紅 ·文學理論 ·17.4萬字
本書是一部系統研究結構主義詩歌的著作。首先闡述了詩歌的內結構和外結構的特征,提出了詩歌是一種能夠自我調節、有中心、有層次,而且具有普遍永恒性的文學門類。其次,重點分析了詩歌結構的十四種形態,提出了在結構作用下,每一首詩都成為一個完整自足的藝術整體的觀點。本書認為,詩人情感的變化是構成詩歌內結構的主要元素,因為詩人的自我審美情感作為一種“媒介”,將詩歌語言的審美信息傳達給讀者。此外,該書把詩歌創作的各種技法歸入詩的外結構來考察,認為詩歌的各種審美技巧對于確定詩歌的主題意義作出了貢獻。不管這些技法是靜態的還是動態的;瞬間的還是永恒的,都是詩歌結構實體的有機組成部分。本書還采用文本細讀的方法,以近百位中外詩人的作品為案例展開分析,試圖證明書中所論的合理性。
李騫 ·文學理論 ·15.4萬字
《中國詩歌研究史》(清代卷)全面梳理了20世紀清代詩歌研究的成就。全書分清詩研究、清詞研究兩編,以時代為序,分別考察了清初、清中期、晚清近代詩歌研究和清前期、清后期詞研究和清代女性詞人研究。全書比較全面地反映了20世紀清代詩歌研究的歷史,對于當下的清代詩歌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王小舒 ·文學理論 ·18.3萬字
本書為“十三五”規劃項目,全書通過對傳世文獻的深入研究,追溯了君子文化的起源和流脈,如實還原了萌芽時期君子的原型,闡發了君子文化內涵和精髓,全面展現了中華民族的集體基因,對于當代君子人格的塑造和君子精神的延續具有重要價值。書后附有與君子文化相關的研究著作和論文目錄,進一步豐富了全書的內容。
王云路 ·文學理論 ·35.2萬字
《東大教授世界文學講義5》是“東大教授世界文學講義”系列的第四冊,該書是東京大學文學教授、日本著名文學評論家沼野充義的世界文學課講義。內容為作者沼野充義與23位當代知名作家、學者(來自日本、美國、中國、波蘭、保加利亞等國)的文學對談構成。該系列書為東京大學文藝理論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讀目,也是東大文學專業學生基礎讀本。本冊內容收入了日本人氣作家川上弘美、小野正嗣,保加利亞作家茨維塔娜,烏克蘭翻譯家烏亞切斯拉維,捷克翻譯家艾盧西皮埃塔的對話內容。話題圍繞“從世界到日本”和“從日本到世界”兩個主題,探討了如何將日本文學介紹給世界各國,以及如何閱讀世界不同國家的文學。
(日)沼野充義編著 ·文學理論 ·14.9萬字
本書在價值論觀照下,重新審視了文學翻譯及文學翻譯批評的性質與特征,深入探討了文學翻譯批評的主體、客體、類型、目的、原則和標準以及評價體系與方法等相關問題,對如何全面系統地評判文學翻譯的各類價值作了詳細解析。
張志強 劉國兵 ·文學理論 ·10.9萬字
“鄴下風流”與“竹林風度”,既體現在建安七子與竹林七賢的人生履歷上,又體現在他們的文學書寫之中。人們對建安時期“五言騰踴”的原因多有探尋,對正始詩賦的特點也多有探索。本書即是對這兩個文學群體的歷史描述,并追問建安、正始文學興盛的原因和動力以及由此產生的歷史新貌。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胡大雷 ·文學理論 ·22萬字
文學地理學學科理論中,核心的有兩個方面:一是學科的概念范疇;二是學科的基本理念。與這兩方面息息相關的首要問題則是學科的性質、任務和特點。只有把學科的性質、任務和特點討論清楚了,其他的理論問題才有方向。本文從文學地理學的學科性質與任務角度討論它的文學與文化面相,并提出學科理論的立足點問題。
曾大興 夏漢寧 劉川鄂主編 ·文學理論 ·25.8萬字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日本文學經歷了由自然發生到深受漢文學影響,再到恢復本國文學傳統,最后到大力吸收西方文學理念和文學手法的發展歷程。《日本文學》以時間順序編寫,從遠古時代到近代,詳細介紹口頭文學到文字文學發展,敘述了從神話、傳說、原始歌謠、和歌、漢詩、物語、日記、隨筆、連歌、俳句、通俗小說到近代小說。文學形態從初期近古文學的二元性,到中期文學逐步走向多樣化、庶民化和大眾化,從而產生了豐富多姿的文學形態。在其文學發展的進程中,日本始終堅持兼收并蓄,大力吸收優秀的外來文學和文化,使得日本文學在世界文學中一直占得重要的一席。
唐月梅 ·文學理論 ·5.2萬字
本書在明治時期漢學發展變化考察的基礎上,對明治詩話與漢詩中的“中國韻味”和“日本特色”進行整體觀照,挖掘明治漢詩文與中國文化的內在關聯,結合明治時期的時代風潮,剖析日本文人漢詩文創作時的文化心態和創作風格。主要內容包括明治漢詩文壇的發展階段,中日文人之間的漢詩文交流,明治詩話的內容、特征與成因,以及明治時期不同階段漢詩文的不同風格等幾個方面,進而揭示明治詩話和漢詩文在明治文學史上的地位與作用。
閆朝華 ·文學理論 ·24.3萬字
繼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學領域名家輩出,但其中為杰出者當推雅克·拉康,因為拉康將弗洛伊德創建的精神分析學進行了革命性的改造。然而意味深長的是,拉康實施這種革命性改造的指導方針卻是“回到弗洛伊德”。當然,“回到弗洛伊德”絕不是要重復弗洛伊德,而是要回到弗洛伊德為精神分析學規定的正確方向上。借助文學批評是拉康建構其精神分析學理論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他不是要用精神分析學去解釋文學現象,也不是要用文學現象去佐證精神分析學理論,而是要借助文學批評去發展精神分析學。正因為此,拉康的精神分析學為文學和文化批評打開了更加廣闊的境域。
馬元龍 ·文學理論 ·24.8萬字
本書立足百余年來日中兩國學術興替流變的基本事實,在日中文化比較視閾下,系統考察了日本宋詩研究的歷史進程與基本內容,以宋代重要詩人與日本主要宋詩研究者為考察點和綰接線索,全面展現了日本學者宋詩研究的重要成就、學術創見、獨特的學術思路與取向及其局限與不足。本書提出,日本學者從“他者”的角度,對研究對象持有新鮮立異的見解,在多視點上為深化與拓展宋詩研究的深廣度做出了貢獻,在國際學術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有其顯著的獨特性與穩固的重鎮地位。
邱美瓊 胡建次 ·文學理論 ·32.1萬字
本書系統論述了近代文化保守主義學術流派的文論成就,梳理了“中體西用派”、國粹派、東方文化派、學衡派、現代新儒家作為學術共同體的譜系,論及文論范疇和命題五十余個,涉及張之洞、沈曾植、陳衍、辜鴻銘、章太炎、劉師培、黃節、黃侃、梁啟超、章士釗、吳宓、胡先骕、湯用彤、陳寅恪、熊十力、馬一浮、梁漱溟、錢穆、方東美、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等近現代人物數十位。立論平正,資料翔實,史論結合,為建設中國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話語體系提供參考,為近代學術史、文學史研究提供參考。
王守雪 ·文學理論 ·26.6萬字
本書注重禮樂精神對諸子時代文化階層直接而深刻的影響,立足傳世文獻,并充分利用簡帛文獻,部分還原了周代禮樂儀式流程。通過微觀再現“演詩”藝術形態系統闡釋了“文言”與“意象”、“樂言情”與“詩言志”、“演詩”與“樂德”觀、“經世致用”等有著內在聯系的儒家文藝思想命題,同時適當關注了道家文藝思想、美學思想,探討了“不言”“真德”“大美”等重要命題,從而較為全面地呈現了諸子時代文藝思想的整體架構。
楊雋 ·文學理論 ·22萬字
本書圍繞著“傳奇”的核心概念,爬梳剔抉,窮原竟委,得出了“傳奇敘事作為一種特殊的中國敘事話語及傳統”,“已經了中國古代小說本身,早已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各種體類、各個階段難以擺脫的一種敘事模式”。這個看似尋常的看法,其實并不尋常,它蘊含了極其豐富的內容,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把學界眾說紛紜的看法廓清了,把人們猶疑不決的看法確定了。這一研究,實際上是為中國小說在敘事傳統上尋找根脈,讓人們看到“傳奇”在中國小說發展之中的血脈流貫我以為,這一研究所得,委實是中國小說敘事模式與傳統研究方面的一個重大收獲。
張文東 王東 ·文學理論 ·26.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