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莎士比亞去世400年后,他的作品流傳之廣、影響之深是所有其他經典作家中無人可比的。他創造的英語詞匯、經典名言,改寫整個世界文學史的同時,也影響了數個世代的億萬讀者。《李爾王》是莎士比亞的一出著名的悲劇。《李爾王》講述了年事已高的國王李爾王退位后,被只會花言巧語的大女兒和二女兒趕到荒郊野外,成為法蘭西皇后的三女兒率軍救父,卻反被殺死,李爾王傷心過度,死在了小女兒身旁的故事……
(英)莎士比亞 ·戲劇 ·5.8萬字
《詩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中國文學與詩學審美的源頭,也是理解中華傳統文化精神與氣味的起點。本書為《詩經》做詳解通釋,先以闡明讀詩基本方法的緒論為引領,再收錄《詩經》全文,每首詩下又包含原文、詩旨、注音、詞義、章句解說、舊注考辨、文學賞析等內容,注釋詳盡,可供不同層次和需求的讀者用作閱讀、學習與檢索的參考書籍。《詩經》存世悠久,注釋版本眾多,前人講解中多有分歧之處。本書作者王靜芝教授在20世紀下半葉臺灣學術界及教育界聲望卓著,曾長期任教于輔仁大學,歷任中國文學系主任、中文研究所所長。他精研經史典籍數十載,以傳習經典、續通文脈為己任,將畢生治詩的成果集于此書,“字注句解,貫串全章,單義簡釋,力求明快”,以望為“初學及自修者”提供一個簡明平易的門徑,一窺經典之基與詩史之美,是幫助今日讀者與學人領會《詩經》全貌的經典之作。
王靜芝 ·古詩詞 ·17.4萬字
“農村可以出作家,但不大可能出經濟學家。”而本書則是經濟學家張維迎教授如何從農村的土壤中長出來的一則紀實。敬重教書先生的母親、愛栽樹的父親、將學生看作孩子的中學老師、作為保護人的大學同學、經濟學啟蒙恩師、諾獎得主、亦師亦友的不記名導師……他們不僅滋養了作者的品格,也影響了作者經濟學思想的形成,讓我們從中看到作者經濟學本質的由來。“從‘畫家’到‘油漆匠’”的發小、“一心想當村主任”的小學同學、想做學問卻進入商界的好友、“當官為辦事”的公社書記、作為陜北文化活字典的“非典型官員”、掛面書記和柳青作品收藏家……他們的成長經歷也影響了作者作為經濟學家的所思所想。這是一個經濟學家的長成故事,也是一個時代的經濟生態寫照。
張維迎 ·紀實文學 ·12.4萬字
二〇〇〇年十二月十日,日本愛知縣發生了一起女童死亡案。一對年輕父母將年僅三歲的女兒真奈放進紙箱近二十天,在此期間真奈幾乎沒有任何進食,最終餓死。此時他們還有一個一歲半的兒子,而母親雅美還懷有身孕。這起案件震驚了整個日本社會。杉山春是一名紀實文學寫作者,也是一個男孩的母親。她歷時三年半,多次采訪涉案父母及其家屬、兒童保護組織與醫院等多方人士,搜集法庭審判資料,最終詳盡客觀地還原了案件的全貌,深刻揭示出其背后個人的與社會的種種深層原因,也發出疑問:為什么被指責、被定罪的總是母親?本書是一部聚焦日本“育兒放棄”社會現象的紀實力作。真奈之死絕非特殊個案,它是三代女性生存處境的集中投射,是現代社會育兒環境引發的悲劇。在這本書中,你會讀到,當一個女孩成為母親,她可能會遭遇到的一切。它也折射出在結構性性別不平等的社會,每一個女兒、每一個母親內心最真實而隱秘的痛苦。
(日)杉山春 ·紀實文學 ·12.2萬字
這是一本阿爾茨海默照護者回憶錄,年過七旬的語言學家誠懇地書寫個人經歷,記錄了伴侶患病后,從無話不談、文質彬彬的大學教授變得一語不發、失智失能的過程。作為二十四小時的貼身照護者,她在被愛人遺忘和照護重擔的雙重打擊下,一度失去睡眠,也失去自我。從“不敢生病”到“接納脆弱”,作者通過洞察自己和病人的處境,并從親人、朋友和社會機構方面獲得支持,最終走出孤獨,為自己和伴侶找到了新生活的秩序。她希望借由這本書,與每一位正在或即將照護所愛之人的讀者分享自己的感悟:卸下愛的枷鎖,才能拾起愛的能力;照顧病人,更要照顧自己。
鄭秋豫 ·現當代隨筆 ·7.6萬字
《芝草無根》以貴州鄉村生活的在數字時代的變化為主題,以潤物細無聲的日常生活書寫手法,展現了中國在跨越式發展中不同于西方社會的鄉村生活現代化過程。《芝草無根》也以細膩的筆觸,揭示了貴州鄉村的艱難發展歷程,正是人們內心深處從未泯滅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勵和驅動著人們走出大山。村民自發組織起來,籌勞籌資修路、通電,讓大山里的人能夠走出去拼搏,獲得更好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然而,人們走出大山的結果,也帶來鄉村的人口流失和生活凋敝,這就形成了一個難解的議題:鄉村收縮和鄉村振興何以能夠共存?或許數字技術能夠為大山里的年輕人提供新的機遇,讓他們不需要走出大山就能夠實現人生的夢想和價值。《芝草無根》就像書名所寓意的,展示了在鄉村發展的過程中個人如何不斷突破各種先天限制,而且讓我們看到了國家力量、市場力量和技術力量的相互融合共同助力鄉村振興的可能。對于中國式現代化來說,鄉村振興是一個長期的大戰略,關乎著數以億計的老百姓的生活,需要更多社會學者的持續關注和深入調查研究,提供更為豐富的案例和經驗,助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鄉村現代化之路。
田豐 張書琬 ·紀實文學 ·13.6萬字
“文化并不創造人,而人創造文化。”“我已做出了選擇,將不再為我的女性氣質而感到歉疚。”2012年,阿迪契應TED演講之邀,作了一次關于女性主義的演講,迅速風靡世界。《我們都應該做女性主義者》即是該演講內容的修訂版。女性主義者是不快樂的人?憎恨男人的人?不喜歡涂唇彩和穿高跟鞋的人?阿迪契從自身經驗出發,糾正了“女性主義者”這個詞所承載的某些成見;她用女性主義的視角切入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講述女性所遭遇的普遍困境;她借用在尼日利亞和美國親歷、見證的一系列小故事,點出了文化中的性別偏見,啟發人們一起為建設性別更平等的未來而努力。
(尼日利亞)奇瑪曼達·恩戈茲·阿迪契 ·名家作品 ·1.2萬字
這是一本文學理論著作。作者以二十部經典文學作品為例,帶領讀者從公元前的史詩一路看到當代小說,揭開這些使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的驚人創新力:荷馬的《伊利亞特》是如何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萌生勇氣的?深陷喪子之痛的莎士比亞是如何以《哈姆雷特》開創全新的療傷模式并幫助觀眾克服逃避心理和罪惡感的夢魘呢?作者試圖通過本書闡釋文學的發明可以觸發讀者全新的思考模式,還根據不同的主題提出相應的閱讀建議。年輕讀者可以從本書中了解到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出版價值。
(美)安格斯·弗萊徹 ·文學理論 ·26.7萬字
在莎士比亞去世400年后,他的作品流傳之廣、影響之深是所有其他經典作家中無人可比的。他創造的英語詞匯、經典名言,改寫整個世界文學史的同時,也影響了數個世代的億萬讀者。《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極大諷刺性的喜劇。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為了幫助好友巴薩尼奧成婚,向猶太人高利貸者夏洛克借了三千金幣。夏洛克因為安東尼奧借給別人錢不要利息,影響了他的生意,又侮辱過他,所以借機報復,在借約上寫下若三個月期滿還不上錢,就從安東尼奧身上割下一磅肉抵債。安東尼奧因船失事,不能如期還錢,夏洛克就提起公訴,要安東尼奧履行借約……
(英)莎士比亞 ·戲劇 ·4.5萬字
如今的時間危機并非加速。加速的時代早已過去。目前我們認為的加速,只是時間渙散的癥狀之一。今日的時間危機源于一種導致各類時間障礙和錯誤感知的時間紊亂。時間缺乏有序的節奏,陷入失調狀態。這種紊亂讓時間仿佛在飛馳。這種時間紊亂并非強制加速的結果,其首要原因是時間的原子化,這也是為什么人們感覺時間的流逝比以往快得多。時間渙散導致人們不可能去經驗何為持存。沒什么能讓時間駐足。生命不再被嵌入能創建持存的秩序體或坐標系中。本書通過回顧歷史提請人們注意,必須換一種方式理解日常生活,以避免陷入時間危機。作者緬懷的并非“講述的時間”。講述的終結,或故事的終結,并不一定意味著時間上的空白。它有可能開啟一種無關神學和目的論的、散發自己獨特香氣的生命時間。它的前提是讓“沉思的生活”復蘇。
(德)韓炳哲 ·文集 ·6.7萬字
布爾喬亞,或曰中產階級,曾被描繪成現代人生活乃至思想變革的標桿。如今,布爾喬亞的人格化身似乎面臨著全球化地斷裂、衰退和萎縮。中產的幻象正籠罩于時代的焦慮中。面對身份認同和意識形態的錯亂,人們不禁會問:究竟何為布爾喬亞?布爾喬亞原初的“理想”是什么?布爾喬亞是隨著現代社會興起而形成的一個重要社會階層,也體現著一種文化、格調和趣味,不僅深刻地影響了歐美歷史進程,而且也為歐美文學留下了獨特的韻律與節奏。《布爾喬亞:在歷史和文學之間》是研究這一問題的力作。作者按時間脈絡,從分析布爾喬亞在18世紀的自我理解,到19世紀的嚴肅小說、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保守主義霸權、歐洲半邊緣地區的資產階級,以及易卜生時代布爾喬亞生活的自我批判,描繪了布爾喬亞文化的興衰,并以批判的眼光,輔之以對歷史的敏銳理解,剖析了布爾喬亞衰弱背后的結構性矛盾。
(意)弗朗哥?·?莫萊蒂 ·文學理論 ·15萬字
《羅馬日記》是美國著名小說家、普利策文學獎得主裘帕·拉希莉用意大利語書寫的最新隨筆集,一共二十三篇文章,記錄了她學習用另一種語言進行表達、尋找一種“新的聲音”的漫長過程。這不是一本枯燥的語言學習筆記,而是一位小說家開拓新領域的心靈啟示錄——語言的、文化的、自我意識的。創作者在某個時刻感到有必要改變路徑:這是一種瘋狂的沖動,它可能意味著放棄自己作為表達者原有的特性與標志;這也是大膽的縱身一躍,收獲的是創作與人生更豐富的可能性。
(美)裘帕·拉希莉 ·外國隨筆 ·5.3萬字
每個人的觀點中總有偏見的部分,能夠流傳開的偏見常常集合了聽者的認同,時間久了就成了頑固不化的標簽。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種,韓國輝選擇了旅行。人生,于許多人而言,是場鏖戰,于他而言,卻是一場有趣的游戲,一次有趣的旅行。這是他的一部誠意之作,記錄了他走過的路,去過的城市,見過的人,有趣的事。倫敦的慢、牛津的遠、巴黎的擠、北京的好、上海的洋、東京的淚、曼谷的笑……他打破關于城市和國家的一個個謠言,嬉笑怒罵間,戳破世界的假面給你看。在他看來,生活就像一次漫長的“出走”,也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頭上的北斗和腳下的道路。保持對世界好奇心和偏見,才是對待生活的正確打開方式。
韓國輝 左小祖咒繪 ·現當代隨筆 ·9.3萬字
本書是巫鴻先生對76載個人歷史的首部追憶。他突破一般回憶錄式的寫作,呈現給讀者的既不是真實的往昔本身,也不是小說式的全然虛構,而是一種創造性的經驗重構與想象,一種更為自由和開放的“記憶寫作”。他以幻想的手法呈現絕處逢生后,遇見克孜爾石窟壁畫飛天像的悸動和夢魘;又以冷靜克制的筆調,從北朝“蟬冠菩薩”像被盜與尋回的前前后后中,臧否個人、國寶、文物、傳統文化之間錯綜復雜又虔誠寧靜的連結。他書寫青少年時對古城北京的生活記憶,也袒露對書的偷窺,以及與保姆或私密、或讓人沮喪、難堪的個人故事。湛藍天空下,在青中帶紫的密歇根湖畔,他再會動蕩年代后重獲學習時光的自己,感悟師友、忘年交們對學術超越政治、人格信守獨立的追求。當下的經驗沖撞往昔的記憶,“在那一刻,我們感到自己都是瘋人院的幸存者,但許多人沒有我們這樣的好運氣。”
(美)巫鴻 ·外國隨筆 ·10.8萬字
《我將敢于親吻你》收錄了阿根廷女詩人阿方斯娜?斯托爾妮的30首情詩。阿方斯娜的詩歌是最突出的“現代女性主義”聲音的代表,因為她明確表達了女性愛欲的覺醒,頌揚女性承認和表達自己的欲望,拒絕兩千年的枷鎖對女性情感和身體的壓制。除了對愛欲覺醒的頌揚,阿方斯娜的情詩中還有愛情的篤定、天真、全情投入,“投入愛中的時候,對自己的靈魂有了重新的認知”,更有對愛情的卑微與驕傲、恐懼與神圣的雙重解讀,全力表達愛付出愛,亦要求對方將自己作為并肩而立的平等存在,以完全的、對等的愛回應,拒絕讓女人無限趨同于男人,而是解放自己的思想和身體,有權表達所思所想,有權爭取所需所求,讓女性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被放大、被認可、被尊重。
(阿根廷)阿方斯娜·斯托爾妮 ·外國詩歌 ·1.2萬字
她是作家、“美國當代雨果”,也是一個幫助阿爾茨海默病丈夫尋求安樂死的女人。從阿爾茨海默病到安樂死,從失憶失智失能的生活到體面的離去,一個人要跨越多少醫療、法律和倫理的難關,一個家庭要經歷多少次抉擇、哭泣和告別?以凝練之筆,埃米·布盧姆記錄這段鮮有人走過的路途,講述她如何竭盡全力為丈夫尋找無痛、合法、有尊嚴的生命終結方式,并最終在瑞士實現他的愿望。書寫愛與失去,也書寫生死沉思,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回憶錄。
(美)埃米·布盧姆 ·紀實文學 ·9萬字
本書收錄了萊維畢生的詩歌作品,共91首。在本書中,萊維用詩歌的形式再一次為大屠殺寫下了屬于他的證詞。曾有人說“證詞”不具有美學意義,但萊維的詩歌打破了這一成見,它們既是深刻的證詞,也充滿了文字藝術之美。《巴黎評論》對萊維的詩歌如是評價:“他的詩歌擊敗了西奧多·阿多諾的宣言——‘在奧斯維辛之后寫詩是野蠻的’。”“萊維作品”系列還包括《被淹沒與被拯救的》《他人的行當》《這就是奧斯維辛:1945—1986年的證據》《扳手》《休戰》《若非此時,何時?》《緩刑時刻》《記憶之聲:萊維訪談錄1961—1987》《與你們交談的我:萊維、泰西奧談話錄》等。
(意)普里莫·萊維 ·外國隨筆 ·2.1萬字
2017年,孫曉迪懷著對獨立書店的美好想象,在沈陽創辦了離河書店。開了沒兩個月,她就發現一切都跟她想的不一樣。她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最大的問題是掙不到錢。在這本書里,孫曉迪毫不遮掩地講述了開書店這件事帶給她的痛苦與憤怒。她痛罵跟書店搶資源的電商平臺,嘲諷走進書店的各種奇葩顧客,也勸說過很多想開書店的人,讓他們離書店遠一點。不開書店的人不會知道:書店并不是美好無垢的桃花源,只是一樁塵世中的凡俗生意。疫情三年,離河書店生死飄搖,幾乎每個月都在倒閉的邊緣掙扎。是陪伴離河書店一路走來的忠實顧客們給予的支持與溫暖,讓孫曉迪幾番猶豫,還是頑強地把書店開了下去。“不開書店的理由有一萬個,但只有一個,也能讓我堅持開下去。喜歡書店的人還有很多,他們需要我,需要我的離河書店,那我就陪著他們把書店永遠開下去。”
孫曉迪 ·紀實文學 ·8.9萬字
這部俄羅斯古代英雄史詩成書于1185~1187年,著者不詳。全詩由序詩、中心部分和結尾組成,以12世紀羅斯王公伊戈爾一次失敗的遠征為史實依據。《伊戈爾出征記》是俄羅斯古代文學史上一部宏偉著作——一部為我們闡明古代俄羅斯文化和在古代羅斯發生的事件的作品,被譽為英雄主義史詩。史詩成書的時代,正是俄羅斯大地上公國林立,相互攻擊、殘殺的時代。主人公伊戈爾為消除公國的外患——盤據在黑海沿岸的波洛夫人,率遠征軍進行征伐。在伊戈爾身上,兼有著為自己民族抗御外敵的英雄氣概和追求個人榮譽、輕率行動的性格特征。伊戈爾的遠征失敗了,他先是成了敵人的階下囚,后來終于逃回了祖國。史詩最后借基輔大公之口道出了這部作品的要旨:團結起來,為祖國和民族,為伊戈爾的失敗復仇。作品在敘述英雄業績時充溢著愛國主義精神和濃郁的抒情氣氛。在作者筆下,俄羅斯大地上的山川風物都具有靈性。作品大量使用了象征、比喻等修辭手法,顯示出對于民歌的繼承關系,對后代詩人產生了巨大影響。
(俄羅斯)佚名 ·外國隨筆 ·1.3萬字
我們所處的現代世界,是一個審美力削弱的時代嗎?木心是以世界精神為體的中國作家。中國文學在他的風格中獲得了極豐富的世界性內涵。有一個悖論,木心對我們現在的文學狀態是“例外”,在世界性美學中卻是“常態”。……世上有各種拱門,或彰顯帝國的榮耀,或慶祝勝利、象征凱旋,或支撐起恢弘的宗教建筑,以堅固優雅的彎度,升至神圣之頂點。思想、藝術,因兩種反力的相互作用而達均衡穩固,是隱形的拱門:民族和世界、東方和西方、現代與古典、新創與傳承、激情中的反諷、雌雄同體的想象力。現代藝術的一半是稍縱即逝的當下,另一半是不變的永恒,波德萊爾如是說。而木心有句:“如拱門之半,我危弱欲傾;如拱門之另半,你危弱欲傾;兩半密合而成拱門,年華似水穿流,地震,海嘯,拱門屹立不動……要知你的強梁在于我,皆因我的強梁在于你啊。”木心通常不肯談自己,所以,童明這一部文學批評集《拱門》,也可視為木心與童明將近30年的“老友對話折射集”,彌足珍貴。
(美)童明 ·文學評論 ·8.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