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注重述評、史論結合,從歷時和共時維度對英語世界的元雜劇研究進行全面系統的梳理和闡釋,突顯了英語世界元雜劇研究在內容和方法上的鮮明特質。主體內容包括“元雜劇在英語世界的傳播”“英語世界的元雜劇研究”“英語世界元雜劇研究的總體特征與價值”三部分。
李安光 ·戲劇 ·24.8萬字
《遺珠偶拾:中國現代文學史札記》內容包括:“人心必有所馮依……”——關于現代文學的傳統、吳汝綸序嚴譯《天演論》、王國維《(紅樓夢)評論》之評論、看章太炎如何罵人、吳稚暉的“瞎嚼蛆”、章士釗的邏輯文、梁啟超的腰子陳獨秀的強硬邏輯、重讀《嘗試集》、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魯迅。
郜元寶 ·現當代隨筆 ·31.8萬字
本書是一部長篇小說,小說以20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為背景,全書通過男主人公吳天鞋和女主人公卓美麗(溫州人)的跑鞋經歷,演繹了“溫州模式”的五字真經:“闖”“民”“創”“商”“放”。記述了主人公帶領一批年輕人從鞋業營銷人到鞋業制造人的創業故事。
魯斌 ·現當代隨筆 ·41.2萬字
本著作對泰戈爾梵愛和諧思想的內涵、形成過程、文化淵源,以及在我國現代早期的傳播生態進行了詳盡闡釋和系統梳理,重點分析論證了泰戈爾梵愛和諧思想對我國現代早期新詩生態在意象選擇、主題表達、小詩萌生發展和思想內容方面的深刻影響,深入論述了我國現代早期新詩接受泰戈爾梵愛和諧思想的路徑、哲學基礎和文化歷史語境。
戴前倫 ·外國詩歌 ·30萬字
本書是我社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推出的系列圖書之一。全書精選了63位元帥、將軍的66篇散文和隨筆。這些作品,有記述著名戰役的,有回憶戰爭歲月的,也有抒發思鄉、懷念親人之情的,具有較強的文學性和藝術感染力。所選作品均在全國性報刊公開發表過,曾在讀者中產生了良好的影響,能讓讀者從另一個角度了解波瀾壯闊、大氣磅礴的中國革命歷程,領略人民軍隊將帥們的風采,感受他們的才華和人格魅力。
李殿仁 吳紀學 馬厚寅主編 ·紀實文學 ·31.9萬字
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的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傳奇性人物。本書精選了《后花園》《呼蘭河傳》《生死場》《馬伯樂》《王阿嫂的死》《小城三月》等蕭紅最為經典的小說作品。蕭紅以其作品中悲喜交雜的情感基調、剛柔并濟的語言風格以及獨特的寫作視角的運用和對行文結構的處理,在文學史上獨樹一幟。其作品以抒情筆調抒寫著自我主觀感受;散文化的小說結構;重文化風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寫,不在人物性格的刻畫上浪費筆墨;故事情節斷斷續續,然而意味深長;童年趣事,妙趣橫生。
蕭紅 ·文集 ·32.9萬字
本書以中國古代文學作為切入點,聚焦傳統文化,解讀中國思想與文學之美。內容包括了世、家、情、理、人等幾個古今中外共同的文化主題。通過對《西廂記》《說苑》《東周列國志》《顏氏家訓》《世說新語》以及《金瓶梅》幾部古代文學作品進行重新解讀,引導大家對其進行深入的賞析與理解。
吳定海主編 ·文學評論 ·33.6萬字
本書是作家雪漠“一帶一路”文化游系列的第二部,繼《匈奴的子孫》考察河西走廊一帶之后,路線向南,集中對甘南藏區及周邊文化進行田野調查和歷史勾陳。全書分為“大地的記憶”“當下的腳步”上下兩篇,以圖文并茂的文化筆記的形式,書寫來自田野的歷史記憶,感受地方文化的滾燙溫度,見證了土地的苦樂、泥土的酸辛、文化的復雜、時代的變動,定格了一個變化的西部、變化的中國。
雪漠 ·現當代隨筆 ·20.8萬字
精選了鄭逸梅寫人物、談掌故、品藝事、話圖書的文章上百余篇,擷英采華,變成這部鄭逸梅美文類編。共分人物編、書話編、掌故編、藝事編四輯。所選皆為鄭文精粹,而又以類相從,可以和而觀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編在手,盡享快樂閱讀的陶然之感。
鄭逸梅 ·文集 ·22.1萬字
本書為喬秋遠的文集匯編。喬秋遠,本名喬周冕,1909年生,祖籍河南省偃師縣夾溝鄉,于1938年赴延安,從一介書生成長為我國早期的戰地記者,主要負責報道八路軍抗日的戰況和敵后抗日根據地人民的日常生活。1942年調到新華日報華北版,任新華社華北分社編輯。1942年在山西遼縣犧牲。本書收錄了喬秋遠留下的日記、家信、詩文、懷念文章等,還有20余幅老照片,圖文并茂地還原了這名早期的新華社記者所走過的雖短暫但是富有意義的人生道路,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出版價值。
喬秋遠 ·現當代隨筆 ·30.4萬字
《十九世紀文學主流》是充滿詩意與激情的文學史,一部里程碑式的巨著。高屋建瓴、大氣磅礴,生動講述了作家的生平故事,對作品有體貼入微的感悟分析,活現了十九世紀上半葉歐洲文壇的恢宏歷史,尤其是浪漫主義文學狂飆突進的青春樂章。本書雖分六卷,但每卷獨立成章。本卷講“青年德意志”,作者總結道:“這一群作家中并沒有第一流的詩歌方面的偉大人物,而只有一個高水平的人,這就是海涅。這一群作家沒有留下什么真正偉大的作品,他們起的作用多半是否定的、蕩滌的、毀滅的和除舊布新的。他們的強大在于他們的懷疑,他們對奴性的仇恨和他們的個人主義。”
(丹麥)勃蘭兌斯 ·文學理論 ·27.2萬字
本書為第十七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年會第七分會場交流論文集,內容為:綜合軌道交通體系學術沙龍,由鐵道學會組織,共112篇論文。以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軌道交通規劃、綠色軌道交通建造技術為主要研討內容,探討了建設科學合理的城市軌道交通網的和方法,以期提升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整體水平,引導城市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促進軌道交通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鐵道學會 ·文集 ·43.7萬字
本書的邏輯起點建立在對人類歷史長河中男權中心文化統治下女性歷史境遇和文學境遇的認識上。在充分吸收借鑒四十年來女性文學與文化研究優秀成果的基礎上,以全球化語境與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為背景,聚焦19世紀末至21世紀初(1895—2020年)120多年來中國婦女解放思潮與中國現當代女性文學之間互為因果、互為依存、互動發展的緊密關系和發展態勢,梳理百年來各個時期婦女解放的思想脈絡,并對各時期重要節點遞次演進中的女性文學所反映的中國女性的命運軌跡、解放意愿、價值訴求及其解放路徑和存在的困境進行考察,探尋中國近現代女性寫作的軌跡;同時通過發掘文本中潛藏的女性視角、女性聲音和解放訴求,進而梳理呈現民族國家由近代向現代演進的過程中,中國婦女不斷掙脫鎖鏈獲得解放,以“半邊天”的氣度與實績,在中華女性發展史上譜寫的璀璨奪目的歷史華章。
馬超 張學敏 ·文學理論 ·32.2萬字
本書是楊耕教授的第一部學術隨筆集,反映了作者幾十年來對哲學、文化的不斷省思。全書共包括“哲學遐思”“文化斷想”“讀書札記”“思想對話”和“學術演講”五篇,但并不拘于體例所限。“哲學遐思”中包含文化斷想,“文化斷想”蘊含哲學遐思,“讀書札記”“思想對話”中既有哲學遐思,又有文化斷想,而“學術演講”更是“哲學遐思”“文化斷想”“讀書札記”“思想對話”的結晶。作為隨筆集錄,本書是思想的斷章和靈感的火花,在短小的篇幅中融鑄了作者深厚的哲學研究積淀,體現了小品文隨性靈活的特點,又不失哲學研究的厚重嚴謹。讀罷余韻繚繞,令人掩卷深思。
楊耕 ·現當代隨筆 ·26.7萬字
張汝釗,中國近代杰出女詩人、社會活動家,最后皈依佛門,成為近代中國天臺宗一大名僧。曾因出版《綠天簃詩詞集》,名震文壇。何建明在20世紀末撰文評說張汝釗“的確稱得上是近代中國佛學史上的一位碩學宏儒”。《般若花》收錄的是張汝釗1928—1935年關于佛學思考的作品;《煙水集》收錄的是1935—1953年的作品。這些作品體裁主要為散文、詩偈。本書編者在作者原著的基礎上增加了注解,對文中所涉人物、名詞等加以解釋,對于人們了解張汝釗及其思想具有借鑒意義。
張立法等 ·文集 ·27.7萬字
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說部叢書》規模宏大,作品有324編之多,時間從1903年至1924年長達22年之久,是清末民初諸多《說部叢書》中的佼佼者,體現了小說界革命的巨大實績。本書首次對商務版《說部叢書》324編作品展開全面而系統的敘錄,這是頗富創新性的研究工作。本書分英國、法國、美國、俄日以及其他國家與地區對每部作品的作者(著者與譯者)、諸種版本、章節目錄(全錄或摘錄)、序跋(全錄或摘錄),以及其他相關文獻如評述、作品廣告等信息展開敘錄,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
付建舟 ·文學理論 ·27.4萬字
漢語史上有兩本天書,《易經》和《紅樓夢》。重新發現“紅樓”,重新發現“中國”……《紅樓夢》的問世,既標記著對以往歷史的顛覆,又標記著一種人文精神的崛起。中國歷史文化的全息性,得以在《紅樓夢》里獲得淋漓盡致的呈現。李劼此著問世已有二十年,僅在大陸就出過好幾版,本版今擴至十六章,增訂內容是近年在美國西部伯克利大學所作的一次演講長文,即《紅樓夢》與西方文藝復興經典之間的對稱性,從而補足了此前未曾充分展開的想法。從一定意義上說,既解讀了《紅樓夢》,又解讀了中國文化及其作為參照的西方文化之背景。
李劼 ·文學評論 ·25.6萬字
人類學領域迄今最富爭議的私人日記。作為20世紀最重要的人類學家之一,馬林諾夫斯基生前的日記在1967年出版后,引發了持續近二十年的爭議。本書主要有兩部分組成,分別是馬林諾夫斯基在1914-1915年間和1917-1918年間的兩本日記。在日記中,他記錄了自己在田野調查中的各種經歷,作為一本從未打算發表的私人日記,他的記錄簡單明了,是一份珍貴的歷史記錄,從中我們可以窺到新幾內亞土著在當時的實際生活狀況、以及馬林諾夫斯基作為普通人較為陰暗的一面和他對于個人人生、事業和感情的思考。
(英)勃洛尼斯拉夫·馬林諾夫斯基著 余昕校 ·文學理論 ·21.1萬字
本書是湖北省教育工會委員會和湖北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心聯合舉辦的“我與我的書”征文活動的結晶,匯集了獲得一等獎的部分佳作,共120篇。是我們的教師讀書、思考、寫作的見證,應該說是教師們熱愛教育、熱愛讀書、熱愛學生的心靈之杰作。
王祖琴 ·文學理論 ·31.8萬字
“老舍作品名家插圖系列”之一,《二馬》《牛天賜傳》均為老舍早期小說代表作品,配有著名畫家丁聰插圖若干幅,圖文并茂,相得益彰。
老舍 ·現當代隨筆 ·24.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