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唐詩一百零一夜》仿照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以故事結撰101首唐詩,生動鮮活地展示了唐詩名篇的寫作因緣與唐代詩人的生命氣象。書中收錄了72位詩人的佳作,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時代順序和詩歌發展邏輯歸為四輯,通過講述詩人生平際遇、交游唱和,及詩作背景與情境,讓唐詩故事回到歷史現場,展現了唐代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詩人幽微的內心世界。
彭元鶴 ·古詩詞 ·14萬字
如何綜合評價美國現代主義詩人伊茲拉·龐德?他是詩人還是罪人?如何把握他在文學、藝術、經濟、政治,東方、西方,歷史、現實間游走跨界的內在驅動?本書關注作為“詩人”的龐德,也直面作為“罪人”的龐德。無論如何,如此矛盾的轉向與身份真實而長久地系于其一身。他與20世紀初西方現代視覺藝術的互動,特別是為英國旋渦主義藝術進行理論建樹時提出的關鍵詞ENERGY(力/能量)為本書提供了靈感與起點。于是,從龐德與西方現代視覺藝術、龐德與中國、龐德與意大利法西斯主義三方面話題展開,本書通過展現這位“旋渦中的美國詩人”一生連貫而持續的對“力”的追尋,把握一種相對確定而穩固的思想內核,從他的詩歌創作、詩學思想和現實行動的關聯中抽繹出內在邏輯,從而嘗試達成對其全面綜合式的研究。
魏琳 ·文學理論 ·16.1萬字
本書采用接受美學、解釋學等方法研究羅蘭·巴特文論在中國的接受史。羅蘭·巴特文論在中國的接受經歷了四個階段,分別構成了他的四張面孔:20世紀80年代初的“形式主義者”,20世紀80年代末的結構主義者,20世紀90年代的后結構主義者,21世紀的大眾文化批評家。巴特文論在中國的接受史展現了中國當代文論發展史的一個側影。本書力求通過研究巴特文論在中國的接受史,為相關領域的學者借鑒西方文論提供參考性建議。
文玲 ·文學理論 ·15.8萬字
1991年1月,在云南、西藏交界的卡瓦格博雪山,發生了一場震驚中國與日本的“梅里山難”,是目前人類登山史上的第二大山難。因當日參與登頂計劃的十七名成員全員殞命冰峰,山難真相至今無解。作者郭凈自1998年起持續關注山難事件。書中,作者結合自己十幾年田野調查中對登山幸存者、遇難者家屬、地方山民等的采訪,以及各界研究“梅里山難”的資料,對事件進行深入分析,程度地還原了山難全貌。相較于客觀事實,作者更注重經歷者的個人體驗。書中,“登山者”“山民”“冰川本身”“登山愛好者”“遇難者家屬”等均被傾聽、記錄。通過對身處不同文化下人們對同一事件認知的理解,文化與文化獲得溝通的可能。作者期望通過對這場山難的研究,能夠探尋人與自然、文化與文化之間沖突和溝通的秘密,追問自由旅行的意義和它帶來的后果。并借此努力,去撞擊阻礙人們相互理解的頑石;以尊重事實的敘述,告慰那些被雪山收留的生命。
郭凈 ·紀實文學 ·12.9萬字
這本書是重度抑郁癥患者左燈對自己經歷過的抗抑郁過程的全程直播。2017年9月下旬,由于某些原因的觸動,左燈的抑郁癥被誘發。在經歷了病發、懷疑、確診、病重、自殺、送醫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的事件以后,左燈被送進精神病院,可謂踏上了“人生新征程”。在這本書中,左燈記錄了自己在精神病院經歷的一切。通過她的文字,我們可以切膚體會到,抑郁癥患者的真實感受。
左燈 ·現當代隨筆 ·14.2萬字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共500余年的民歌和朝廟樂章,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據傳孔子曾對其作過整理,現存詩共305首。《詩經》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風俗、文藝等諸多方面,廣泛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被譽為“中國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詩經》對我國的歷史文化發揮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
孔丘 ·古詩詞 ·17萬字
豐子愷先生是現代著名文學家、漫畫家、翻譯家和藝術教育家。他的散文,無論是二十世紀早期的創作,還是二、三十年代及晚年的創作,都是“小中見大,弦外有余音”。豐子愷的散文題材十分開闊,有從普通小事抒發對人生的思考,寫出富有人生哲理的感悟,比如《翦網》《漸》;有體現人世間真善美的,如《大賬簿》《阿難》;有描寫童真童趣的兒童生活的,如《兒女》《從孩子得到的啟示》《華瞻的日記》。豐子愷是現代文學中的一個富礦,隨著時間推移,他作品中的藝術價值愈得到彰顯。
豐子愷 ·名家作品 ·16.2萬字
《托妮·莫里森與新黑人》是一本探討托妮·莫里森如何在后黑人藝術、后黑人和后種族話語權的背景下探索新黑人概念,以及新黑人價值觀多樣性的學術專著。該書追溯了“黑人是新黑人”這一概念的歷史發展進程,并將其與非裔美國黑人美學全面地聯系起來——包括黑人藝術運動、黑人權力運動、“黑即是美”以及后黑人、后奧巴馬等思想流派。通過詮釋當代關于黑色肌膚的概念以及種族間的巨大流動性,作者加里奧·阿赫塔爾認為莫里森的新黑人概念以身份的流動性、交叉性為基本特征,超越了任何固定的黑人主體性定義或概念,新黑人概念的提出為性別、種族、種族流動性和身份建構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
(巴基斯坦)加里奧·阿赫塔爾 ·名家作品 ·9.8萬字
本書從歷史敘事、上海文化、思想史、社團研究等角度,系統論述了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自由主義文學思潮在上海的發展、流變和星散的過程,聚焦這段時期胡適、徐志摩、梁實秋、林語堂、沈從文等自由主義作家的創作及生存環境,呈現了現代知識分子與文化場域之間的依存關系,從而拓展了現代上海文學研究的新空間。
蔣進國 ·文學理論 ·13.9萬字
這是一個創造生命奇跡的真實故事。在紐約世貿中心附近,有一個美籍華裔家庭,隨著1977年4月小兒子康培的出生,這個非常幸福的家庭便每天都要和死亡打交道。康培是“法洛四聯癥”患者,此癥在醫學史上沒有一例活過兩周歲。但是康培至今還活著,他不斷地寫科幻故事,還以自己的經歷和感悟,熱情輔導和援助很多感覺自己活得很痛苦的朋友。然而,康培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身殘志堅人士,也不是生而崇高。他的生活,有悲歡糾葛,有情愛糾纏,也有著和幾只狗狗不可思議的生死交情。康培的父親康海山是當今美國社會強大的中產階級的一員,也是一個隨命運節拍幡然頓悟的自然之子,那種悲喜間心靜如水,生死之間來去如歸的精神之境,都來得自然而富有張力。在康家采訪期間,作者從一個突兀的采訪者,變成某種生活的參與者;從陌生的寫作者,被裹挾、融入其中并成為一些生命的共存者。當讀者一邊輕松地、饒有興趣地“跟著康培混”,也可以一邊窺見美國華人某些真實的生態和生機。
楊道立 ·紀實文學 ·11.7萬字
本書分為作家與作品兩個部分。上編為作家部分,主要對江左樵子、呂熊、王猷定、王煒、嚴首升、賀貽孫等6位代表作家,在生卒年、遺民身份、是否為小說作者等懸疑問題上進行了詳細考證。同時,本書還對王猷定、王煒二位作家的年譜進行了簡編。下編為作品部分,主要對《樵史通俗演義》《梼杌閑評》《女仙外史》《諾皋廣志》《闡義》及李闖小說等代表作品,在創作特色、遺民意識、人物形象、嬗變規律、傳播接受等方面進行了論述。它們自成體系,以個案形式展現了清初遺民小說的整體面貌。
楊劍兵 ·文學理論 ·17.3萬字
1980-2010年代是中國兒窗文學迅速成長和發展的30年,這一時期兒童文學在內容和形式上更加豐富和成熟,并在創作上發生了巨大的觀念性轉變。本書對兒童文學童年敘事的考察放在了1980-2010年代中國社會的歷史文化語境之中,以兒童文學童年敘事的不同發展階段為線索,以不同階段作家的精神視野和作家對兒童主體的建構以及對文學對話關系的建構為中心,從歷史、文化和美學等角度考察和審視了1980年代前期、1980年代中后期、1990年代和新世紀初至當下這四個時期的中國兒童文學創作情況,呈現不同時期兒童文學中童年敘事的差異,分析不同話語對作家建構兒童主體的影響,尋找不同時期兒童文學對話關系變化的線索與軌跡。
何家歡 ·文學理論 ·13.7萬字
這是一本獨具風格的文集,內容涉及生活感悟、人物小記、讀書感受、影視評論和詩歌等。生活感悟以小見大,以“風的歌詞”抒發少年的理想,“旋轉上升的音符”隱喻年少的孤獨。人物小記,平淡且富有張力,街頭賣藝老人的寂寥與憂傷,外公的紅豆餅伴隨童年的味道,樸實像桂花一樣的爺爺,對父親入木三分的心理描寫,都體現作者對親人的深深感念和陌生者的人文關懷。
鐘林哲(Linzhe Zhong) ·現當代隨筆 ·5.4萬字
明清小說評點的興盛標志著小說閱讀的自覺,小說閱讀與傳統經史的閱讀不同,小說本身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小說閱讀在本質上可稱之為是一種審美活動。本書對明清小說評點的研究圍繞閱讀審美經驗展開,認為對閱讀審美經驗的探討構成了明清小說評點中最具有核心意義和價值的理論。評點者在對文本的閱讀過程中,以閱讀審美經驗為核心,一方面從讀者的角度分析了閱讀過程中審美經驗的生成機制,并試圖建立一種理想的閱讀范式;另一方面則探討了文本與讀者審美經驗的互動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完成了小說藝術理論的構建。
張春燕 ·文學理論 ·19.7萬字
我們經常背誦古詩詞,但你知道藏在古詩詞里的動植物的那些秘密嗎?比如,“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這句詩里的葵是向日葵嗎?“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描寫的是春天的景象,那燕子為什么“年年春天來這里”,鴛鴦又為何總是成對活動呢?還有我們總是討厭“枯藤老樹昏鴉”中的烏鴉,烏鴉出現真的是不詳的征兆嗎?《古詩詞里的動物植物》這本書就帶你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全書不僅有通俗易懂的古詩詞賞析,還趣味講解詩詞中提到的動物的生活習性、植物的生長習性,而且引經據典,生動道出動植物背后的傳統文化典故。全書還配有動植物的精美手繪彩圖,圖文并茂,讓讀者能更好地了解這些動植物知識。這本書把傳統文化知識與科普知識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將枯燥的知識變得靈活而生動!
石潤宏 ·古詩詞 ·7.4萬字
《吶喊》是魯迅最負盛名的小說集之一,收錄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說十四篇。主要有《狂人日記》、《孔乙己》、《藥》、《阿Q正傳》、《故鄉》等。表現了辛亥革命前后的社會思想狀況,對封建主義封建和國民性進行了批判。此次出版新版新課標版,配有趙延年等插圖多幅。
魯迅 ·名家作品 ·9萬字
本書以隨筆的形式,分三個部分,向讀者介紹了作者在工作、旅行、生活中的所見、所感和所想。文筆平實、親切,把一位女性作家的人生歷程娓娓道來。誠如作者所言:微思、微念、微言、微行,甚至微文,那些每時每刻都發生著的平凡、瑣碎、細小,如隨風搖曳的萬千柳絲,述說著世間生動、豐饒的樣子。
龔莉 ·現當代隨筆 ·17.5萬字
加減乘除是成語嗎?阿貓阿狗是成語嗎?置之死地而后生是成語嗎?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是成語嗎?是的,這些都是成語。成語是約定俗成的固定用語。成語是在歷史中產生的,不同時代的成語反映著不同時代的歷史風貌。《順著歷史學成語》是蒙曼老師專門給中小學生量身打造的成語課。按照從先秦至元明清的歷史發展順序,緊貼課本,串講100+重點成語。探尋成語的由來,講透成語背后的典故,理清成語的含義及用法。讓孩子學會舉一反三,活學歷史,活用成語。
蒙曼 ·古詩詞 ·6.7萬字
角谷美智子退休后出版的首部書評集,是她以“書迷”身份出具的一份私人藏書錄,推薦書籍上百本,題材內容包羅萬象。包含文學經典、暢銷小說、詩集、歷史政治、大眾社科、戲劇研究、名人傳記、演講集回憶錄、兒童文學等多種體裁,都是有質量保障的文壇佳作,為讀者提供了一份可以參考閱讀的權威書單。
(美)角谷美智子 ·文學評論 ·13.2萬字
本書為個人創作的以古典詩詞為體裁、以現代生活為題材的詩詞集,按照時間順序分為十卷。作者所關注的,大部分是個人生活所見所聞,在此基礎上抒發情感,總體上呈現出對生活的熱愛,尤其是抒發了對黨和國家的擁護之情。
郝秀普 ·現當代詩 ·7.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