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如果我們打算待在狹小而安全的界限之內,利用科學來獲取知識,不想踏足模糊的猜測與無用的假設的領域,那么,我們所有必須做的事情就是留心這些我們能夠接觸到的現象,把我們自己限制在思考它們的范圍內。從這些思考中得出的每個結論肯定都是不成熟的,因為在這些我們能夠明確觀察到的現象背后,另有一些我們只能隱約看到的現象,還有一些則是我們看不到的現象。
(法)勒龐 ·經典著作 ·9.9萬字
《烏合之眾》作者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自1894年始寫下一系列社會心理學著作,以本書最為著名;在社會心理學領域已有的著作中,影響深遠的也是這本并不很厚的《烏合之眾》。作者論述在傳統社會因素毀滅、工業時代巨變的基礎上,“群體的時代”已經到來。書中極為精致地描述了集體心態,對人們理解集體行為的作用以及對社會心理學的思考發揮了巨大影響。《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在西方已印至第29版,其觀點新穎,語言生動,是群體行為的研究者不可不讀的佳作。
(法)勒龐 ·經典著作 ·15.7萬字
提到群體心理學,就必然會提到《烏合之眾》。該書于1895年首次出版,以顛覆性的視角,分析了自工業時代到來后群體心理的產生、種類、特點及影響,為人們勾畫出了群體心理的生動畫卷。書中的很多觀點,在其出版后的一百余年中被不斷驗證,弗洛伊德、榮格、托克維爾等心理學大師,和羅斯福、丘吉爾、戴高樂等政治家都深受該書影響。《烏合之眾》至今已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不僅成為了群體心理學的代表作,更堪稱整個心理學領域的杰出經典。
(法)古斯塔夫·勒龐 ·經典著作 ·8.7萬字
屠格涅夫說:“人的心靈是一座幽暗的森林。”本書的這些小故事,帶領您走進神奇的心靈小徑,讓您輕松認識種種心理現象,從這些哲思般的故事中得到精彩且經典的啟示,跟著本書的內容走進您的內心深處,讓您更清晰地認識自己。請在一個個故事中滌蕩您的心靈,保持心理的健康,發掘內心的潛能,為成功做好充分的準備。
可欣 ·經典著作 ·10.8萬字
《心理學與生活》是心理學導論類教材的典范之作,半個多世紀以來,在全世界心理學界一直享有盛譽。相比于第19版,第20版有了大幅的修訂,新增了近120個貫穿全書的“研究特寫”專欄,新增或修訂了“生活中的心理學”與“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維”兩個專欄的主題或內容,更新了數萬字正文內容和數百篇參考文獻,以反映心理學領域日新月異的發展成果。同時,譯者團隊和編輯團隊以更高更嚴苛的標準,對譯文進行了精心翻譯和編校。由于原書部頭比較大,為了方便讀者攜帶和閱讀,更好地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我們將全書分拆為4冊出版,分別對應原書第1~5章、第6~9章、第10~13章和第14~16章。
(美)理查德·格里格 ·經典著作 ·18萬字
《我們內心的沖突》是卡倫·霍妮的一部重建人生自信心理學著作。霍妮在本書中對現代人內心沖突的研究與分類,涵蓋了所有的人格類型,不管是哪個階層、年齡和職業的人,都可以在書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重要的是,她不僅從心理學層面幫助你分析問題,讓你看清自己,還從心理治療的角度提出行之有效的辦法。作為新弗洛伊德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卡倫·霍妮相信,人都有成長的愿望,會一直愿意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因此,她認為,只要改變了產生沖突的條件,就能真正解決它們。而只有解決了沖突,我們才能變得更加健全、完整和成熟,發現生活的意義和內在的安寧。
(美)卡倫·霍妮 ·經典著作 ·12.2萬字
《我們內心的沖突》討論了人內心的主要的沖突類型和它們的各種表現形式,分析并歸納了各種相互矛盾的態度和傾向,指出了被這些沖突所擾之人旨在解決沖突的努力結果怎樣導致失敗并陷入惡性循環,提出了解決這些沖突的切實可行的建議和設想。本書的主旨是為了推動心理分析的發展。它的內容主要來自于對病人和自身的的心理分析的經驗總結。本書對致力于提高我們的理論和治療方法的精神分析工作者有所幫助。
(美)卡倫·霍尼 ·經典著作 ·11.9萬字
本書是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的情感心理學名作,收錄了弗洛伊德寫于1915—1920年的四篇重要文章,分別是《哀悼與憂郁》《當下對于戰爭和死亡的看法》《論無常》《超越快感原則》。其中《當下對于戰爭和死亡的看法》為第一次譯成中文。在弗洛伊德看來,人類最深的本質包含著一些本能沖動,這種本能沖動是“愛恨交織”的。這種沖動不僅可以解釋我們的憂郁癥、我們對死亡的態度,甚至可以解釋戰爭的起因。而身處文明社會的我們,對待這種原始沖動的正確做法就是進行“哀悼”。只有順利地完成哀悼的工作,我們才能坦然地面對生命中的死亡和失去,才能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平共處。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經典著作 ·6.6萬字
本書是個體心理學經典之作《自卑與超越》的全新譯本。個體心理學研究的是個體賦予世界與自己的意義是什么,個體的目標是什么,個體行為的動力是什么,以及個體解決生活困難的方法是什么。書中根據大量實例,深入剖析每個人心中的自卑情結,從職業、社交、婚姻、家庭、教育等多個領域闡明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義的真諦,探尋個人生活風格與生命意義的深層關聯,幫助讀者發掘行為動機與生命價值。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經典著作 ·15.6萬字
本書中榮格介紹了共時性的理念,擯棄掉圍繞在令人吃驚,但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些互相關聯的事件周圍的幻想和迷信,它們只是“有意義的巧合”。榮格還介紹了使人困惑的實驗:他引用了J.B.Rhine的研究以支持自己的論點。Rhine對意念力實驗的統計分析使榮格找到了實驗者對卡片上號碼的猜測與卡片上實際號碼之間的關系,并分析了建立在統計基礎上的深層心理與外部事件的關系,拓展了心理學研究的視野。
(瑞士)榮格 ·經典著作 ·7.1萬字
在書中,他結合自己多年為兒童進行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經歷,通過大量親自診療的案例,全面且細致地剖析了每一種問題兒童產生的根源:追求卓越、自卑感、社會興趣、對性別角色的認識、獨生子女、在兄弟姐妹中的排行、青春期與性教育、家庭環境與親子沖突、師生關系、社會影響……針對這些根源,阿德勒為教師和家長提出了中肯的教育建議。本書既可為兒童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學工作者提供參考,又可為普通讀者提供豐富的教育案例和有價值的教育啟示。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經典著作 ·13.1萬字
我們為什么會由愛生恨?恐怖主義和群體偏見有何共同之處?如何理解歷史上的大屠殺與大規模戰爭?人類內心的“怪物”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失控的?我們如何激發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今天的世界仍然充滿暴力、沖突與危險,從個體到集體,從人際沖突到民族仇恨、國家戰爭,在各種形式和規模的沖突與暴力背后,有一個共性的心理認知框架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性中的矛盾與沖突。一代心理學巨匠、世界著名精神病學家阿倫·貝克在這本書中提出了一種革命性的洞見。貝克先生站在人類認知發生與發展的視角,探討了憤怒是怎樣形成又為何會失控的問題,立意深遠地分析了當群體被仇恨與憤怒裹挾時會產生的暴力、沖突乃至戰爭,并結合心理學中認知行為療法的理論與經驗,給出了個人和集體減少沖突、暴力、仇恨的解決方案。這本書不僅囊括個人案例的認知側寫,還通過對宏觀歷史事件的旁征博引,為我們譜寫了一部“匹夫之怒”如何上升至戰火紛飛的心理史詩,幫助我們發現并善用人性中光明與善良的一面,放大理性思考的力量,給自己、他人以及世界更多寬容,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美)阿倫·貝克 ·經典著作 ·19.9萬字
《自卑與超越》從個體心理學觀點出發,通過教育、家庭、婚姻、倫理、社交等多個領域,以大量實例為基礎,深入解析個體生命中的一系列自卑、不足情結,并提供了克服自卑心理,從而化自卑為動力并不斷超越自己的有效途徑,為人們正確面對缺陷,正確對待職業、理解生活和社會提供了正能量。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經典著作 ·13.4萬字
《悲劇的誕生》是弗里德里希·尼采的靠前部較為系統的哲學和美學著作,他在書中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這一對重要概念,借此為切入口,以獨特的視角和睿智的語言,重新闡釋古希臘文化,進而探討藝術的起源、本質和功能乃至人生的意義。《悲劇的誕生》是讀者理解尼采美學和哲學的入門書。
(德)弗里德里希·尼采 ·經典著作 ·8.9萬字
本書是闡釋弗洛伊德在人性與人類行為動機方面主要研究理論的扛鼎之作。在書中,弗洛伊德運用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結合自己對病例的分析研究,在性的問題上得出了自己的一套系統學說。他在研究性的問題時,將其劃分成性的對象、性的目的、性的表現方式等方面,由此道出了自己對性變態、幼兒性欲和青春期性欲的變化的獨到看法,開辟了全新的性學研究領域。本書關于在校加強兒童的性知識、性觀念的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作者讀到的見解。在翻譯的過程中,字斟句酌,不但保留了弗洛伊德原汁原味的思想理論的基礎,而且翻譯出來的作品也適合讀者閱讀的口味。同時,書中附錄的作者生平簡介以及“無意識”理論部分,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其思想。在書中就男性在愛情中選擇對象的原則和性無能、處女的禁忌給予了鞭辟入里的心理學詮釋。《性學三論與愛情心理學》解讀了性變態、幼兒性欲、男性選擇對象的原則、性無能等人們關注的話題,為憂心的家長們提供了一流的性啟蒙教材,同時也對那些對性感到迷茫和無助的人們,提供了一些有用的答案。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經典著作 ·15.5萬字
弗洛伊德繼《夢的解析》后又一部驚世駭俗之作,為進一步論證和充實釋夢理論,弗洛伊德撰寫了這本案例分析。時至今日,杜拉的案例依然是精神分析史上的極為重要的案例,弗洛伊德對杜拉的夢的分析,依然是釋夢領域不可多得的實踐范本。一個房子著火。我父親站在我的床邊把我叫醒。我迅速穿上衣服。我母親想要把她的珠寶盒搶救出來,但父親說:“我可不愿意讓自己和兩個孩子因為你的珠寶盒而被燒死。”我們急忙跑下樓去,一跑出去,我就醒了。杜拉周期性反復出現的夢喚起了弗洛伊德的好奇心,弗洛伊德對這個夢的天才解析不僅剖析了杜拉不為人知、甚至連她自己都不知道的夢境語言,還為我們破譯了精神冰山與心靈深處的密碼。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經典著作 ·9.1萬字
《精神分析新論》是弗洛伊德經典名著《精神分析引論》的續篇,發表于《精神分析引論》出版的十五年后,繼承了前一部作品的章節序號,是對《引論》的延續和補充。在《精神分析新論》中,弗洛伊德對諸如夢、焦慮等概念進一步深化,并對一些新的主題,如女性問題、精神分析的定位取向等作了闡述。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nd,1856—1939),奧地利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藝術理論家、哲學家。他是精神分析學的創立者,他所提出的“無意識”、“自我”、“本我”、“超我”、“力比多”等概念,至今仍有廣泛的應用與討論。作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其理論框架與研究方式深刻影響了后世的心理學……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經典著作 ·11.9萬字
《夢的解析》的出版,像火炬一樣照亮了人類深層的心理活動,揭示了許多隱藏于心理深層的奧秘。該書不但為人類潛意識的學說奠定了牢固的基礎,而且也建立了人類認識自己的新里程碑。該書包含了許多對文學、神話、教育等領域具有啟示性的觀點,引導了整個二十世紀的人類文明。有史以來,它第2次科學地告訴人們:人為什么會做夢?人為什么會做奇奇怪怪的夢?夢意味著什么,訴說著什么?夢將我們引向何方?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經典著作 ·18.5萬字
這是一部寫于19世紀末的心理學作品,卻對20世紀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乃至當今的社會政治現狀,有著驚人的預見性。它被譽為“改變世界的20本書”之一,影響了弗洛伊德、羅斯福、丘吉爾、戴高樂等諸多知名人物,已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在這本篇幅不大的小書中,勒龐以基于直覺的敏銳洞察力,揭示出群體的成因和種種特征。他指出,當個體進入群體之中,他原有的個性消失,占主導地位的是群體的思想與情感。群體的心理機制迥異于個體,在其驅使下,群體會做出種種從理性來看不可思議的行為。勒龐鞭辟入里的分析,為人們理解當代政治、社會和組織管理提供了一把鑰匙,是群體行為研究者不可不讀的佳作。
(法)古斯塔夫·勒龐 ·經典著作 ·8.8萬字
遺忘是怎么發生的?口誤、筆誤的背后又是什么?《弗洛伊德: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病理學》是一本從精神分析視角解釋日常生活事件的重要著作。弗洛伊德通過舉例,從分析遺忘、口誤、筆誤、失誤行為等現象入手,說明了潛意識如何瞞過意識的監控,在日常生活中發揮作用,為我們理解看似異常的日常行為現象提供了一個精神分析化的工具。
(奧)弗洛伊德 ·經典著作 ·12.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