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我們時代的神經癥人格》是卡倫·霍妮重要的心理學專著,也是她的代表作。該書多角度分析了現代人的心理和人格。她認為,每個人都生活在各種矛盾和沖突中,而主要的沖突是我們都同時具有“親近人”“對抗人”“逃避人”的沖動。這些沖動如果無法協調好,就會讓我們陷入各種各樣的焦慮和神經癥。這部大師級的著作,用樸實的語言、清晰的邏輯,闡述簡明的哲理,能讓廣大讀者受益匪淺,感受到精神分析導師的真正魅力。
(美)卡倫·霍妮 ·社會心理 ·11.6萬字
在當今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大背景下,心理學工作者該何去何從,如何運用自己的知識為社會服務,如何讓更多的人因為心理學而受益,這是很值得探討的話題。作者根據自己20多年的實踐經驗,把對心理學服務社會的一些思想、理論和技術探索表達出來,匯集成書。本書共分為5個部分:心理學與社會服務、社會心理服務的心態提升探索、本土化社會心理服務模式探索、社會心理服務的人才培養探索、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要點。作者希望通過本書,為決策部門和執行部門提供參考,更好地促進社會心理服務工作的推進。
韋志中 漆德安 林平光 ·社會心理 ·18.3萬字
本書詳盡介紹了異食癖、異裝癖、厭食癥、睡眠障礙、性別認同障礙、強迫癥、抑郁癥等異常心理的原理及表現,可能的形成原因,以及出現此類行為時應如何應對。
康木 ·社會心理 ·9.7萬字
著名精神分析學家、人本主義哲學家弗洛姆的最后一部著作。作者對自己多年來關于資本主義社會所崇拜的人類生存方式的非人道化影響的研究進行了全面總結。弗洛姆區分了兩種不同形式的生存方式,即占有和存在。重“占有”的生存方式的基礎是以利潤為取向的社會,重“存在”的生存方式則會創造性地運用人的力量。他對消費社會的反人道、對人的無意識的操縱,以及為穩定社會經濟制度而進行的蓄意消費刺激,都進行了尖銳的批判,并提出了變革性的綱領見解。
(美)艾里希·弗洛姆 ·社會心理 ·11.6萬字
抵觸工作,但無法下定決心離職專注文學創作,在失業與自我追求之間搖擺不定;向往愛與被愛,卻又在親密關系中踟躕不前,三次訂婚又三次解除婚約,終身未婚;一生幾乎都和父母住在一個屋檐下,卻覺得彼此的關系還不如陌生人,與此同時又渴望得到他們的認可……弗蘭茨·卡夫卡平凡而又矛盾的命運背后,是充斥了無盡孤獨、痛苦和憤懣的內心世界,還有終其一生都未能走出的“永恒少年”困境。理想與現實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不僅困擾著卡夫卡,也困擾著無數當代人。本書結合榮格心理學,深度解讀卡夫卡在不同人生階段面臨的現實問題與內心沖突,以及這些心理層面的壓抑、痛苦與他斐然耀眼的文學成就有何關聯。這些走進內心的分析與探討,將為百年后同樣面臨“卡夫卡困境”的我們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去了解自己的內心,從而化解苦悶,改善生活。
(加)達里爾·夏普 ·社會心理 ·6.2萬字
本書以心理學為切入點,從消費心理、員工管理、宣傳營銷、談判心理等多角度為您解讀如何念好生意經,相信對準備創業的人、身處于商海的人和為讓生意紅火起來而絞盡腦汁的人會有一定的啟發和幫助。
康木 ·社會心理 ·12.4萬字
性犯罪,PUA,財務詐騙,校園霸凌,甚至殺人……提到惡性事件,我們往往覺得離自己很遠,因為我們是守法的好人,但是,犯罪一定是壞人的責任嗎?我們很容易將不良行為歸咎于壞人,但有時好人也會做壞事。作者凱瑟琳·A.桑德森是一位社會心理學家,她對大學校園中的學生行為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她利用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前沿研究,從社會心理學角度指出,我們對他人想法的錯誤假設會在很多方面麻痹我們。事實證明,道德勇氣并非與生俱來。但你可以訓練自己為自己的信念挺身而出,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行為也能帶來巨大的改變。我們為什么要行動,鼓舞人心,并可能改變人生,它揭示了雖然無所作為的沖動根深蒂固,但即使是最猶豫不決的旁觀者也可以學會成為道德先鋒。你的舉手之勞,可以讓別人絕處逢生。
(美)凱瑟琳·A.桑德森 ·社會心理 ·13.7萬字
現代社會,社交活動越來越頻繁,我們都離不開社會交往。人與人的溝通,同時又是心與心的交流。本書巧妙地將心理學和社交技能融為一體,分析了結交朋友、獲得支持、消除敵意、說服他人等多方面的技巧,對生活中有可能出現的種種心理溝通做了具體闡述,并提供了具有實戰效用的解決思路與方法,旨在幫助讀者提升社交能力,用心理學知識武裝自己,在與人溝通交流時更為順利。
春光編著 ·社會心理 ·7.8萬字
本書是一本以“暈輪效應”為核心的心理學趣味讀物。暈輪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桑戴克于20世紀20年代提出,是指在人際知覺中所形成的以點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這種強烈知覺的品質或特點,就像月亮形成的光環一樣,向周圍彌漫、擴散,從而掩蓋了其他品質或特點,所以又被稱之為“光環效應”。暈輪效應在現實生活中表現為:個人在敬仰、愛慕他人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夸大了的社會認知。暈輪效應在愛情和偶像崇拜中最明顯。本書將從愛情、偶像崇拜、權威等方面闡述暈輪效應的本質及其對我們的影響,以及應如何避免“暈輪效應”。
心靜 ·社會心理 ·11萬字
《男人要懂心理學》內容簡介:人際關系很重要,成熟的男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在單位里被上級重視,被下級欽佩,與同事相處融洽;在客戶和朋友圈里受歡迎,被尊重;在女友或老婆面前被關懷。發言有權威。這些都取決于男人能否游刃其間,權衡每個人的心理活動,靈活把握各方面的關系。從容化解各種危機和矛盾。
李錦清 ·社會心理 ·13.3萬字
面對親人、愛人或朋友時,你是否也有莫名的委屈、焦慮和憤怒,想要擺脫對方卻又無法突破感情的束縛,眼睜睜地看著對方站在倫理道德的制高點上對你指手畫腳,你卻無法反抗?這時,你或許已經陷入了情感勒索的陷阱當中。本書作者援引影視作品和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為我們直觀呈現和深入剖析了人際關系中的情感勒索現象。作者從心理學的專業視角出發,發掘情感勒索者與受害者的心理、情感勒索的慣用伎倆和危害,以及擺脫情感勒索的策略,幫助我們發展良性的人際關系,培育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獲得真正輕松而又溫暖的愛。
李娟娟 ·社會心理 ·10.7萬字
你知道如何洞察對方內心的真實想法嗎?你知道如何在社交場合讓自己魅力四射嗎?你知道如何讓自己更受歡迎嗎?怎樣才能擁有更多的朋友?在戀愛、婚姻、家庭、職場中,心理學還能給我們哪些啟示和幫助呢?本書能夠幫您提升心理學素養,強化社交能力,在工作、生活、人際交往乃至戀愛、婚姻中應對問題更加輕松自如,成為人見人愛的社交達人!
王麗晶 ·社會心理 ·10萬字
“心理沖突”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它構成了社會心理學大廈的一根支柱,對態度、習慣、認知、角色、記憶研究等心理學諸多核心領域都很關鍵。本書討論了社會心理學領域的重要理論和研究,有的明確,有的隱晦,包括:戈登·奧爾波特對態度沖突的思考,以及對20世紀50年代美國人的種族態度提出了“內在沖突”的概念;歐內斯特·迪希特在分析香煙市場時,用精神分析理論研究香煙品牌市場營銷和人們吸煙習慣的沖突;利昂·費斯廷格提出認知失調理論,認為這是態度改變的驅動因素;格雷戈里·貝特森嘗試把前后沖突的達界定為心理障礙的潛在先兆,并提出了“雙重束縛”理論;詹姆斯·彭尼貝克關于沖突的記憶和情感表露的研究;弗雷德里克·巴特萊特關于人類記憶的構建、回憶和復述的矛盾點的研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關于服從與矛盾心理的角色行為的研究;……認識到心理沖突的存在,理性思考心理沖突的方方面面,能幫助我們挖掘沖突背后的自動化和無意識的思維過程,更為全面和深入地看待問題,從而放下矛盾和糾結,自信前行。
(英)杰弗里·貝蒂 ·社會心理 ·17.5萬字
在人類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交往占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也可以說,在人的一生,我們就是在與各種人不斷發生連接中度過的,我們在這種交往中收獲成就感、收獲愛情、收獲朋友……但是有時候,因為社交恐懼癥作祟,原本正常的社交卻會發展成為一種“酷刑”,我們緊張不安,我們焦慮彷徨,我們試著遠離人群。社交恐懼癥已經成了“時代病”,它嚴重地影響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我們一定要走出社交恐懼癥的印象,建立健康的社會生活。當然,這也少不了患者自身的配合。因為作為社交恐懼癥人群,你知道自己又多么盼望能跟同學、同事從容地交流,你冷漠的背后,是對正常人際交往的熱烈企盼。所以試著放下心防,試著正視你的社交恐懼癥,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不論你的社交恐懼癥是來自童年的陰影,還是成長中的自卑,請記住,關于社交恐懼癥,最好的療愈,是自我的成長。
吳婉絢 ·社會心理 ·5.4萬字
身體語言,顧名思義,是通過面部表情、身體動作展現出來的語言。面部表情的豐富性就在于它可以展示各種各樣的心理特征,任何一種心理情緒都可以通過一個人的面部表情呈現出來。一個人的眉眼間隱藏著豐富的信息,說話的聲音其實也暗藏秘密。在心理神探的微鏡頭下,動作的每一處細微變化都可以被精確觀察到。搖頭的潛臺詞是什么?點頭就一定表示贊同嗎?每一種動作的背后都有一種心理狀態,翻開本書,你將知道其中的奧秘。
魯芳 ·社會心理 ·12.1萬字
《最妙趣橫生的社會心理學》從一個個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來討論社會心理學的基本道理,打造最有趣的社會心理學趣味讀本,通過對社會心理學問題的趣味解讀,帶你走進妙趣橫生、別出心裁的社會心理學世界。讀者在閱讀的過程當中能夠體會到社會心理學的趣味以及魅力,如果再能夠將其運用到認識世界的過程當中,便可以從小事情中看出大道理,令一個全新的世界在自己眼前展開。一本書,引領你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之門。
趙芳 ·社會心理 ·19.1萬字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是一本通俗的群體心理學知識讀物,致力于用明白曉暢、通俗易懂的語言為讀者講述群體心理學知識,滿足讀者們對群體心理的好奇心,幫助讀者們洞察、了解群體心理,進而從中獲得領導群體或擺脫群體心理控制的啟示。
(法)勒龐 ·社會心理 ·10.1萬字
這個心理學備受關注的時代,我們不僅要認識自己,認識社會,還有認識心理學的現象和規律。只可惜,由于一些錯誤的想法、偏激的觀念,人們常陷入自我構建的陷阱中,看到的世界不是真正的世界,看到的自己也不是真實的自己。本書從身邊的小事入手,愚弄大量案例將心理學現象解析透徹。生活上的煩惱、工作上的不順、同事之間的摩擦、戀人之間的爭執,這些事每個人都會遇到,每個人都會經歷。從這些小事中發現心理學陷阱,探索心理學原理,這便是本書的宗旨之一。
紀如景 ·社會心理 ·13.8萬字
生活總是讓我們面臨道德上的艱難抉擇,它要求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在對與錯、善與惡、利他與利己之間做出抉擇。到底是什么在阻止人們做好事?人們做決策究竟受制于哪些因素?擴而大之,為什么世界會變得充滿痛苦、折磨和謊言,我們如何建造一個親社會環境,建設更美好的社會?……在這些問題的帶動下,作者開始尋找根源。自私與善良作為在我們內心相互較量,它既會平衡成本與收益,也會追求良好的社會形象,還會受制于情緒和情感做出不同決策,甚至在同伴行為或者群體責任擴散的情況下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作者對人類的決策需求做出細致剖析,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人性的弱點、局限,更深入地理解人們為什么采取或拒絕親社會行為,進而提供改變策略,幫助人們構建一個更能激發個體親社會行為的社會環境。
(德)阿明·福爾克 ·社會心理 ·15.3萬字
你在生活中或許經常碰到以下場景:看見未讀消息就想點掉;優惠券快要失效,感覺不用好可惜;要營養就喝含脂牛奶,要健康就喝脫脂牛奶。其實這些生活中看似由你自己做出的選擇,背后都有他人操縱的痕跡。這種利用微小的事物操縱行為的現象,叫作蒼蠅效應。在我們未曾留意的時刻,這些蒼蠅已經無處不在。你現在開始緊張并試著尋找身邊的蒼蠅了嗎?不要害怕,本書正是為此而來。作者已經幫你把所有的蒼蠅都分門別類列出,并提供了現實中的場景供你比對。讀完本書,這些蒼蠅將在你眼中無所遁形。
(荷)伊娃·范登布魯克 (荷)蒂姆·登海耶 ·社會心理 ·12.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