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為什么我們會生病?為什么我們會活得糾結、抱怨,不滿足?其實,這些都是大自然的歪風與我們身體內的邪氣勾結起來,將我們的身體和思想扭曲的結果。如何讓自己活得氣順,活得更輕松一點兒?那就要找到與自己生命絕配的天時、地利、人和。《黃帝內經金匱真言》正是一本教你在生老病死的旅途中,如何最快找到所有與你同氣相求的正能量之書。讀了她,能明了生命的真相,從此就能跟身邊的一切建立起美好的關系,托天地之福,當下和未來盡在盈盈一握中。
徐文兵 梁冬 ·中醫養生 ·24.9萬字
一本書教你解決全家人常見健康問題,修訂升級版隨書附贈羅博士開給您全家的救命之方速查速用全彩拉頁。多了解些中醫知識,簡單的問題能自己處理,復雜的問題能向醫生準確描述。書中所述的經方和驗方,全部來源于《神農本草經》《傷寒論》等中醫經典和歷代中醫大家的臨床實踐,代代傳承、救濟天下,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瑰寶。現在,這些經典方劑經知名中醫專家羅大倫篩選梳理并詳細講解,古方今用,不僅能從根上防治那些突發的、經久難愈的心腦血管病、咳喘、鼻炎、痛風等疾病,還能有效地調治皮膚病、痔瘡等難言之隱。其中,本書部分方子由羅博士在北京電視臺《養生堂》欄目分享后,已讓廣大觀眾受益。本書介紹的每一個方子都有非常對癥的具體調治思路和方法,所推薦的每一種藥食同源的藥都能在正規中藥房買到。
羅大倫 ·中醫養生 ·8.1萬字
歷代醫家養生治病,都離不開氣血的調養。如果把人的生命比作一棵樹,那么氣血就是樹根。董建軍主編的《補足氣血百病消》不僅敘述了氣血對人體的重要性,而且從判斷氣血是否充足,調理氣血以保養五臟:養心、調肝、益脾胃、通肺、補腎,疏通經絡、調理膳食、改變生活習慣等方面著手,把最簡單、最實用、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教給廣大讀者,用來調養人體之根本:氣血。
董建軍主編 ·中醫養生 ·8.9萬字
本書詳解刮痧、拔罐的中醫理論基礎,如經絡、穴位的基本知識,全息理論,各種穴位的適應證,并分別介紹了各種刮痧用具、常見疾病的刮痧治療方法、不同體質的刮痧方案、刮痧的注意事項及禁忌證等,拔罐的理論基礎、各種拔罐用具、常見疾病的拔罐方案、拔罐的注意事項及禁忌證等。本書教給你簡便、實用又有效的防病、保健、治療方法,讓你掌握讓潛藏疾病無所遁形的刮痧術,學會扶正人體陽氣,驅除體內寒邪、瘀滯的拔罐法。這些療法簡單易學,療效顯著,不僅適用于生病的人,健康人也可以使用當前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群,更是有必要學習一下這些療法。現在,你只需一步一步跟著本書的講解,就可以進行自我診斷和保健。無論有無醫學基礎,都可以輕松入門。為自己、為家人解急時之需,療身體之疾。
楊克新編著 ·中醫養生 ·15.1萬字
本書共十一章,從歷史淵源出發,介紹了柑普緣起,柑皮和普洱茶,柑普茶,生曬柑普茶的應用,柑普茶與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抑郁癥的養生防病關系,以及柑普茶的價值、選購和存儲等知識,主要供大眾,由其是茶飲行業、茶療行業、中醫藥保健行業從業人員參考閱讀。
賀振泉等主編 ·中醫養生 ·7萬字
林致遠編著的這本《大國醫全書》廣泛收集數千年來歷代大國醫積累下來的治病良方,涉及呼吸科、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各科的常見疾病,以及一些慢性病和疑難雜癥;匯集大國醫的養生保健精華,包括飲食、養心、鍛煉、經絡等各種養生方式。
林致遠 ·中醫養生 ·17.5萬字
《徒手祛百病·女性篇:經絡通的女人老得慢》是中醫經絡養生專家路新宇老師專門為女性精心打造的一本經絡養顏祛病健康書,內容包括自我經絡體檢、自我塑顏祛皺、排毒凈膚、瘦身美體、調理各種常見病的經絡調理方法。幫助當下女性盡快擺脫疾病的困擾和衰老的惶恐,擁有健康的自信,同時收獲美麗和年輕。
路新宇 ·中醫養生 ·5.7萬字
可通過本書了解清朝時的中醫藥現狀、領略封建大家族的飲食特點與嗜好,知曉明清時期的飲食文化。
胡獻國 鄭海青 ·中醫養生 ·19.9萬字
本書詳細介紹了家庭按摩常用經絡和穴位,以及按摩要領和操作手法,以及各種常見病的按摩手法等。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簡便易行。北、廣東多地開辦門診,積累了二十年的行醫體驗和臨證心悟,在全國各地都擁有高知名度的“粉絲”,醫名頗著。
李杰 ·中醫養生 ·7.5萬字
人體中的經絡聯系了人體中臟器與臟器,使人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經絡出現問題人體就會生病。這本《人體經絡使用手冊》就人體14條經絡進行介紹,正對每條經脈的特點給出相應的疏通方法,這些方法包括:按摩、拍打、拔罐、艾灸、刮痧、瑜伽、氣功、食療。本書采用圖解形式,不僅將每個經絡穴位展示出來,還提供相應的取穴技巧,方便讀者疏通經脈。
健康中國名家論壇編委會 ·中醫養生 ·7.5萬字
民間秘方,是指光大的勞動人民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一些針對疾病的方法,而且很有效果。
滿江 易磊 ·中醫養生 ·13.2萬字
針灸對于養生而言,不僅方法簡便,療效確切,且無痛苦,多能手到病自除。正是基于針灸養生的實用性、操作的便捷性以及治療的有效性,還有就是人們對于養生的困惑,編者們潛心于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精心整理了本書,帶你踏上針灸養生的神奇之旅。
李杰 王信惠編著 ·中醫養生 ·6.8萬字
本書為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科主任醫師張京春博士作品。張京春為北京中醫藥學會宮廷醫學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近年致力于中國宮廷醫學的研究,曾出版《中國宮廷醫學醫籍精要》。本書立足于中國宮廷醫學,深入挖掘中國宮廷養生保健瑰寶,而成此書。全書分為藥食養生篇(茶飲、藥膳、膏方)、美容養身篇(養面、養發、養體、足療)、功法健體篇(保健氣功、灸療、按摩推拿)、文化潤心篇(儒釋道、琴棋書畫、戲曲、建筑、服飾、節令習俗),深入介紹了中國宮廷養生保健的具體內容。
張京春主編 ·中醫養生 ·23.9萬字
按摩,是中國古代醫學中最特殊的一種治療保健方式,是古人經過千年實踐的沉淀和積累總結出的治療保健方法。本書選取了十四經絡中的一百多個穴位,并介紹了每個穴位的療效和按摩手法,這樣就幾乎涵蓋了所有常見疾病的穴位療法。按摩,是中國古代醫學中最特殊的一種治療保健方式,是古人經過千年實踐的沉淀和積累總結出的治療保健方法。雖然千年的時間將它不斷幻化,顯得高深莫測,但按摩門并不難,只要愿意花費一時間,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掌握它,并在每天的練習與療養中不斷的熟練。本書選取了十四經絡中的一百多個穴位,并介紹了每個穴位的療效和按摩手法,這樣就幾乎涵蓋了所有常見疾病的穴位療法
黃中全 ·中醫養生 ·16.7萬字
不讀《黃帝內經前傳》,就不知道我們的祖宗到底是誰,對中華文明的貢獻是什么。讀《黃帝內經前傳》,知道《黃帝內經》的前世今生,我們才知道自己的祖宗有多偉大,漸漸明白自己是誰?從哪里來?將要到哪里去,由此,我們才可能數典不忘祖。著名中醫專家徐文兵老師為你系統講述黃帝之前的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到底指的是誰,代表人物都有哪些,對中華文明的貢獻是什么……作為一個人來講,知道《黃帝內經》的淵源演變,就能盡早地“保性命之真”——第一,知道自己的天命;第二,明白如何保天命。
徐文兵 ·中醫養生 ·14.6萬字
本書從日常生活的各個角度說明肝臟的重要性,描述肝臟將要出問題的一些預警信號,告訴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傷肝的一些習慣。最重要的是詳細的告訴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怎樣通過居家調養、心理調適、運動保健、穴位按摩、日常飲食等簡便實用的方法來養肝護肝,以及男女護肝方和四季保肝法,并從中西醫角度對五種常見肝臟疾病進行分析。
李卉 王偉岸主編 ·中醫養生 ·12.1萬字
本書整理中醫典籍與民間驗證有效的傳統療法,結合作者多年醫療實踐總結,針對孩子常見身體問題,如發燒、鼻炎、濕疹、貧血等,幫助家長及時判斷孩子身體狀況,對癥調理,輕松守護孩子身體健康,提供放心、經濟的居家調理方案。既見效、又放心、還省錢。書中偏方絕大部分采用常見食材或常用藥,容易購買或獲取,制作方法也簡便易行,適合家庭日常保健的需要,可以作為家庭診療的常備手冊。針對同種癥狀提供1-3種解決方案,滿足不同生活場景與不同孩子體質需求。專業把關,放心有效。多名主任醫師聯合打造,所有偏方通過嚴格審核。精選千年古籍醫學智慧,參考真實病例。
馬小麗 周海娟 李春雪 ·中醫養生 ·8.6萬字
大道至簡,我們的手和前臂分布著許多的穴位。本書的“穴方組成”推拿方法,就是用簡單的穴位,花最少的時間,解決復雜的問題。本書所授推拿方法和食療方法適合孕婦、中老年人、年輕人的保健調理。較之先前出版的著作,本書新增了板門穴雙補法、脾土穴雙補法、大腸穴雙補法、小腸穴雙補法、肺金穴雙補法、天河水穴清瀉法,在各自所屬的經絡里起著調解寒熱的作用,幫助人體恢復陰平陽秘。
張宇 李春英 ·中醫養生 ·5.6萬字
這套書包括《虛胖》+《抗炎》+《祛濕》3冊。主要講述三個養生方向:改善虛胖體質、緩解慢性炎癥、祛除體內濕氣。這是滿足現代人急需的養生指南,身體虛損、發炎多病、濕氣纏身是日常生活的常見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都會成為疾病的誘因。這套書條理清晰地介紹了虛胖、抗炎、祛濕的理論,幫助讀者了解自己的體質,更附有實操性日常食譜,幫助讀者順時、對癥、有效養生。
翟煦等主編 ·中醫養生 ·24.1萬字
經常艾灸,可提升人體陽氣,使氣血更充足,從而達到消除身體不適和預防、輔助治療疾病的作用。本書針對上班族常見的身體不適,提出利用每天睡前15分鐘,艾灸特定穴位來改善身體狀況,預防疾病。全書包括如何迅速上手,艾灸十大名穴,上班族常見毛病家庭艾灸方法三個部分。
李志剛 ·中醫養生 ·3.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