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主要從經濟層面回顧整個平成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們這代人度過了50~80歲的人生,而且與上一代人共同推動了平成時代的發展。對于昭和時代的經濟人物,大部分人我只在書上了解過,見過面的人屈指可數。但是,平成時代的大部分經濟人物都與我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書并不是單純分析數據和羅列資料,而是真實記述發生在我身邊的事。
(日)野口悠紀雄 ·經濟史 ·9.3萬字
理解商業世界,要從哪里開始?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從私人書房的上千本商業經典中,精心挑選出50部代表性作品,逐一重讀,帶你用一本書的時間,理解近300年來的經濟理論迭代、商業發展脈絡。同時,也為擁有不同理論基礎和閱讀愛好的讀者,提供了誠意滿滿的寶藏書單。本書的解讀將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你可能聽過這本書,卻不一定知道它出版的那一年,美國發布《獨立宣言》,歷史在大跨度的勾連中散發出迷人的氣息。然后是馬克思、韋伯、哈耶克、弗里德曼、薩繆爾森、德魯克……現代經濟學和管理學的脈絡將在他們及其著作中漸漸清晰起來,終而構成人類商業文明的新格局。與重新定義商業的天才思想者相呼應的,是實踐在一線的企業家。他們就像自己給自己打針的病人,對商業呈現出更為微觀而生動的理解。最后,中國問題的復雜性:為什么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擁有古老文明的中國,而在一場長達百年的追趕式現代化運動中,我們又是如何曲折前行的。所有這些一往無前的思想家和實踐者,如浩蕩時空中的火花和油鹽。而他們的鋒芒創見,構成了商業發展的恢弘圖景。
吳曉波 ·經濟史 ·14.4萬字
《貿易戰》追溯世界貿易的發展史,從兩千年前的海洋貿易開始講起,講述了貿易戰的最初歷史和發展過程,以及由貿易引發的戰爭和貿易摩擦,并總結了貿易戰與貿易沖突的根源和發展形式,同時分析了發生貿易戰的背后原因。
金圣榮 ·經濟史 ·14.7萬字
野口悠紀雄在書中追憶,其人生的最初影像始于1945年東京大空襲中的恐怖經歷,他這一代人親歷和參與了戰后日本經濟發展的整個過程。他們曾為高速發展的無限風光而豪情滿懷,也曾因經濟失速后的衰落蕭條而五味雜陳。他們中有很多人因時代的變幻而飽受命運的捉弄,或者被無情地湮沒在時代的洪流之中。本書論述經濟發展歷程及其深層機制的同時,還穿插介紹了野口悠紀雄本人及其好友、同事的大量真實經歷,為讀者還原出一幅幅生動、立體的戰后日本社會經濟圖景。相信無論是野口悠紀雄對經濟問題冷峻犀利的剖析,還是他對往昔經歷滿含深情的回望,都會為讀者帶來不同凡響的閱讀體驗。
(日)野口悠紀雄 ·經濟史 ·12.3萬字
“爬得越高,摔得越慘。”一個投機商品的價格上漲到一定高度時,市場便會越來越熱,但交易者們很可能面臨慘淡的結果——突然下跌。從17紀的郁金香泡沫到今天比特幣的飆升,本書講述了人類商品交易史上一樁樁驚心動魄的事件。亨特兄弟的白銀帝國、投機者布萊恩的傳奇、剛果的銅礦交易、血鉆的傳說、石油危機、各種加密貨幣的神秘登場、氣候變化引發的金融大戰、電氣化和數字化趨勢大發展產生的新投機活動……這些交易者在投機時的決策思路和心路歷程,就是一部資本的博弈史,也是人們了解商品交易內幕的指導書。
(德)托斯滕·丹寧 ·經濟史 ·12萬字
國家為什么會有貧富之分?牛津大學教授羅伯特C.艾倫探究了地理、全球化、技術進步、經濟政策和制度之間的交互作用,并揭示出這些因素以何種方式決定了世界的貧富格局。他旁征博引,鑒古知今,借助大量的史料分析了影響經濟增長的各大要素,闡釋了為什么我們的世界一直處于不均衡之中。
(英)羅伯特·C.艾倫 ·經濟史 ·8.7萬字
以無與倫比的智慧和幽默,世界知名經濟學家約翰·肯尼思·加爾布雷思追溯了自17世紀以來的重大投機事件,敘述了歷史上著名的金融狂熱、泡沫與崩盤,從郁金香狂熱到南海泡沫,再到1929年大牛市與崩盤、20世紀80年代的垃圾債券、1987年被他準確預測到的股災。作者透過金融史上繁榮與崩盤的交替,揭示投資者狂熱的機理,以及理智的人在追逐利潤時的魯莽行為,而人們對金融事件記憶的“出奇短暫”創造了市場崩潰的條件。他總結了投機事件的共同特征,識別這些跡象并理解其本質,將可能從金融災難中解救自己,把握國家與我們自己的金融命運。本書極具洞察力地揭示了投機情緒的群體心理,市場和周期的本質。當人們能完全理解這些時,將處于市場的有利位置。
(加)約翰·肯尼思·加爾布雷思 ·經濟史 ·3.6萬字
本書由馬克斯·韋伯在慕尼黑大學開設的“普通社會經濟史概論”講座筆記整理而成,是一部高瞻遠矚的簡明經濟通史,具有獨一無二的價值,對當代資本主義發展做了全面而透徹的歷史分析:本書第一部分講的是農業組織和農業共產主義形態,涵蓋了家庭、氏族、部落、莊園等一步步的發展形態;第二部分講了前資本主義時代工礦業的興起與發展過程;第三部分分析了前資本主義時代商業的出現與發展;第四部分講的是現代資本主義的演變和壯大。內容由淺入深,從歐洲地區原始的農業組織形態、家庭、氏族、村落、莊園制等等方面講起,結合豐富具體的文獻資料、插畫,解析從原始社會到現代社會的歷史、經濟、宗教等各個領域的產生與發展,又分析了歐洲各個時期的經濟形態,最終以自己的觀點闡釋近代資本主義如何一步步的壯大。
(德)馬克斯·韋伯 ·經濟史 ·17.4萬字
《世界經濟簡史》一書是由德國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所著。全書論述了原始的農業組織形態、家庭、氏族、村落、莊園制,以及前資本主義各個時期的經濟形態,最終落腳到試圖解釋近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整本書,作者遵循了由工業到商業再到金融貨幣的論述順序,用大量篇幅論述了資本主義之所以發生在西方,不僅僅是因為地中海具有優越的地理環境,還因為其具備了內在動力——資本主義精神。全書內容翔實,資料豐富,涉及從原始社會至現代社會的歷史、經濟、宗教等各個方面。
(德)馬克斯·韋伯 ·經濟史 ·17.6萬字
在數百年的美國商業歷史發展進程中,“平等競爭”和“勝者為王”猶如一對交織的矛盾,難分難解。在商業領域,平等競爭的理念深入人心,所以才有了屬于普通人的逆襲傳奇。但他們中的一些人往往采用了并不光彩的手段。許多商人敢于鋌而走險,突破種種商業法規,違背西方宗教思想,有的甚至從事罪惡至極的黑奴貿易。從農業、工業到服務業,是怎樣的演進規律造就了世界強國的輝煌商業歷史,推動了美國獨特的企業家精神的形成?資本和冒險家共同掀起了創業和投資的財富浪潮,在經濟危機中力挽狂瀾,美國由此誕生了一批超級富豪,此后的財富新貴更是層出不窮,其背后的邏輯到底是什么?本書回望400余年的美國商業史,從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下的企業入手,重點指寫美國企業與企業家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行動,充分展現其順應時代潮流的財富變遷,有助于讀者從浩瀚的商業歷史與擁抱變革的品質中,領悟財富的真義。
陳潤 王健平 ·經濟史 ·17.5萬字
現代金融的主角是中央銀行。四百年來,中央銀行從無到有,由弱到強,從最早的瑞典央行到英格蘭銀行,再到美聯儲與歐洲央行,這只逐漸顯形的“貨幣之手”制造與救贖了數次金融危機,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追問:金融危機如何形成?如何避免下一次?中央銀行是否應該發揮“最后貸款人”作用?誰來監管市場監管者?數字金融時代,我們如何在金融的歷史舞臺上和諧“共舞”?青年經濟學者徐瑾立足于金融常識,通過一系列財經事件和人物,描繪了17世紀以來的中央銀行和經濟發展的交融互動。這種縱橫交錯離不開其滋生的土壤以及背景,從中亦可一窺金融歷史的進化之旅,甚至國家文明興衰失敗的暗涌脈絡。她以其宏大的視野、細膩的筆觸帶我們穿梭于四百年金融史中,感受真實世界經濟的律動,解讀金融的本質。
徐瑾 ·經濟史 ·18.7萬字
英國作為首個實現現代化、工業化的國家,擁有眾多影響世界的科學發現和發明,并在第一時間將其投人商業應用,通過產業化來改變人類的生活。在推動世界商業前進的道路上,英國誕生了如英國石油公司、匯豐銀行、樂購、沃達豐、葛蘭素史克等無數優秀企業。即便是在今天,英國經濟似乎已不復往日輝煌,但英國的商業地位余威猶存,對世界的影響力始終延續。一個小小島國,人口不過數千萬,為何會率先闖進現代文明的大門,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在被趕超之后,在世人皆不看好的情況下,為什么還對重塑“日不落帝國的經濟奇跡”矢志不移?回望英國近500年波瀾壯闊的商業史,本書將告訴你:崇尚冒險、熱衷創新的企業家精神如何助推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又將帶領英國走上一條怎樣的工業復興之路;彼此制衡、互相成就的共生式政商關系,為英國書寫商業輝煌積蓄了怎樣的底氣,又將如何引領脫歐的英國走上一段新的旅程。
陳潤 王晶 ·經濟史 ·15.9萬字
世界億萬生靈中,獨有人類能夠過上衣食無憂的富足生活。人類的經濟繁榮因何而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人口轉型如何發生?全球發展水平又為何相差如此懸殊?古往今來,無數有識之士力圖探究這背后的原因,嘗試解答增長之謎的終極問題。本書作者將利用獨創的“統一增長”框架,帶領我們回溯智人走出非洲以來的人類發展史。作者認為,地理因素、遷徙進程影響著各個社會的文化和制度,并作用于人口規模、人口結構與技術進步之間的“巨型歷史齒輪”,最終決定了各個社會和國家跨入現代文明的時機和方式,形成了當今世界的發展格局。歷史的影響深遠悠長,未來卻不是命中注定。歷史齒輪將繼續運轉,因地制宜地采納合適的政策措施和價值觀,將幫助實現人類的普遍繁榮。
(以)奧戴德·蓋勒 ·經濟史 ·12.5萬字
本書講述了從工業革命時期到2020年疫情期間,英國的經濟和政治如何相互作用的故事。皮爾、格萊斯頓、艾德禮和撒切爾等少數政治家成功地塑造了經濟,但被經濟影響的遠不止政治。19世紀40年代的皮爾和科布登關于經濟開放與主權之間的平衡的爭論在英國退歐后重新出現。自2010年以來,政府赤字的規模一直主導著政治,但自維多利亞時期起,對國家債務規模的擔憂幾乎是這個國家的后遺癥。在勞合·喬治和阿斯奎斯的時代,對職業培訓失敗的擔憂和對德國制造業正在蓬勃發展的偏執是很常見的,現代社會對新技術對就業和不平等的影響的擔憂至少可以追溯到斯溫上尉和內德·盧德。隨著經濟從新冠疫情帶來的衰退中復蘇,英國也開啟了脫歐后的新未來,理解過去對了解未來可能如何發展至關重要。
(英)鄧肯·韋爾登 ·經濟史 ·17.9萬字
《世界經濟通史》是德國經濟學家、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的代表作,內容是在慕尼黑大學所作的一系列講演的筆記匯編,闡述了他畢生關注的課題——資本主義的興起。全書分別考察了前資本主義的農業、工礦業、商業及現代資本主義興起的經濟導因與文化根源,探討典型的日耳曼定居制度的傳布、演變及其內容,也將日耳曼農村組織與蘇格蘭敞地制度、俄羅斯米爾(村社)土地制度、中國的井田制、印度的村落等做了比較研究,揭示了國家和民族發展和崛起的原因,闡釋對資本主義的全局性思考和宏觀解析。被譽為“研究資本主義理論方面的經典讀本”。
(德)馬克斯·韋伯 ·經濟史 ·18.2萬字
通天人之際,達古今之變。一部二十四史,帝王將相讀出來的,往往是爾虞我詐和經略權變,而在經濟學家的眼中,卻是很多當代經濟理論的預演。本書從經濟學、金融學的角度來看歷史,展現了一個同樣驚心動魄而又別開生面的視角。當今世界是一個風云變幻的世界,有歐債危機,次貸危機,乃至于希臘,這個危機深重的國家至今還在和歐盟撓撓不已,其實這些都已經在我們的歷史中預演過了。我們做的,就是要把這些歷史中的瑰寶尋來,擦去表面的塵土,讓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的理論交相輝映。東西兩漢煌煌四百余年,明君賢臣輩出,文治武功均可稱道。可知其在貨幣理論上的大膽實踐,卻讓今人嘆為觀止?諸葛亮萬世臣表,文武全才,可知在另一個戰場:國家經濟方面,也不遑多讓?北魏孝文帝遷都的計劃中,又潛藏著什么博弈論的道理?為什么有些人先反對而后同意?這些疑問,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答案。
汪凌燕 汪通 ·經濟史 ·19.8萬字
本書的作者凱恩斯是國家干預理論的創始人,他創立的宏觀經濟學提出了有效需求、非自愿失業、流動性偏好三大理論,也被稱為凱恩斯主義,該理論成為20世紀30年代西方國家解決經濟蕭條問題的主要理論依據和政策良方。由北京大學晏智杰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圣經譯叢”是華夏出版社經濟學類叢書的知名品牌。自2005年1月將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與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和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等三部劃時代的巨著同時首批推出以來,它們高水平、高質量的翻譯使它們在同類書中脫穎而出,成為各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和研究者采用最多的書。為回饋廣大讀者,現在特別推出“西方經濟學圣經譯叢”超值白金版。
(英)約翰·梅娜德·凱恩斯 ·經濟史 ·19萬字
那些在經濟思想史上留下名字、被一代代讀者閱讀、影響億萬人生活的經濟學大師,究竟是怎樣一群人?他們是擁有超強大腦、為榮譽而生的天才,還是跟你我一樣,雖砥礪奮進,仍會失意彷徨?他們是課本上的一個名字、一張臉、一句話,還是跟你我一樣,是會呼吸、有心跳的人?他們在道德上可以俯視我們嗎,還是跟你我也一樣,介于魔鬼和天使之間?這本《經濟學江湖事》將經濟學大師放置在廣闊的社會時代背景下,無論是配第、斯密、凱恩斯,還是哈耶克、熊彼特、弗里德曼,都被還原為活色生香、有血有肉、愛恨交織的活生生的人。我們試圖將課本中刻板僵硬的人和理論生動交織起來,以全新方式介紹經濟思想的傳承演變。每一位經濟學大師不再是砂礫一樣安靜孤立的存在,不再是課堂上的生卒年月和理論觀點,而是在歷史長河中順流激蕩或逆流而上的勇者,是在經濟學殿堂中跨越時空彼此握手或激烈爭論的動態鮮活的存在。我們展示經濟學大師彼此人生的交織和穿越時空的相會,再現觀點的尖銳交鋒和思想的發展流轉。我們在浩瀚的經濟思想海洋中遨游,抽絲剝繭般尋找某個觀點發展的脈絡,在漫天文字中讀到經濟學家的八卦,也在無數的學術爭論中,找尋經濟學大俠之間的恩怨情仇。
徐秋慧 ·經濟史 ·10.1萬字
這是一套充滿故事感的經濟學普及讀物。在這套書里,作者選取了我們生活中司空見慣,卻在世界經濟運行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發明,例如留聲機、空調、奶粉、條形碼、自行車、股票期權、區塊鏈等,講述它們從出現到在全球得到應用的過程中,對世界經濟的塑造作用。這些發明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其全球化的背后貫穿的是經濟運行的邏輯,讀者可以通過它們讀懂當今復雜的世界經濟是如何被塑造的。同《臥底經濟學》一樣,作者一如既往地富有洞察力與幽默感,本套用新奇的視角與故事感,讓讀者看懂“看不見的手”的選擇及世界經濟運行的邏輯。
(英)蒂姆·哈福德 ·經濟史 ·14.6萬字
這是一部視角獨特的百年紅色金融發展啟示錄,編著者以人民幣的發展為主線,勾勒出中國現當代社會經濟金融的發展與變遷。主要講述人民幣的由來、人民幣崛起背后的邏輯,以及人民幣作為大國貨幣走向國際舞臺中央的進程和未來道路。書中系統梳理了人民幣從邊區貨幣發展為主權貨幣,實現人民幣國際化以及試水數字化的過程;分別討論紅色貨幣、計劃貨幣、市場貨幣、國際貨幣、數字貨幣等主題;延伸討論了資本市場變革、人民幣財富市場的演變、世界貨幣主導權較量,以及全球貨幣體系的演進等內容。
袁滿編著 ·經濟史 ·17.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