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政府管制評論(2014年第3期)(總第7期)》主要研究政府管制中有關民生的熱點、重點和難點問題,并且提出具體的政策建議,供政府決策部門參考。《政府管制評論(2014年第3期)(總第7期)》主要講述了:中國環境規制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中國政府環境監管職能:歷史、問題與路徑、“中部崛起”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資對環境規制的影響研究資源性產品的“模擬市場”定價方式研究等。
王俊豪主編 ·中國經濟 ·22.8萬字
《新興大國經濟開放戰略: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中國方案》通過系統而深入地研究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及其中國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首先,重新認識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格局問題,深入分析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浪潮碰撞及其根源,根據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和規律,并以國際價值論理論為核心分析貿易投資自由化、全球價值鏈和全球經濟治理問題,從而實現在理論上的完善和突破,因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其次,從大國經濟開放的視角開展研究,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中國方案,不僅研究新興大國責任和作用,分析中國履行大國責任的收益和成本,而且深入研究履行大國責任的路徑,并提出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構建包容均衡的全球價值鏈和構架公平有效的全球治理體系的思路,以及在G20國集團、金磚國家和“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作用的措施。
湯凌霄等 ·中國經濟 ·22.8萬字
本書系統地闡述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新成就,發展階段的新特點、新戰略和新趨勢,以及中國發展與世界的關系。本書是作者在認真學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的基礎上,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等多個角度思想的結晶,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重要思想內涵,更好地分析和把握國內外大勢。可作為“兩學一做”活動參考讀物,也可作為在校大學生、研究生拓展經濟和金融知識的參考讀物,還可供相關領域的企業和政府決策管理人員參考。
石建勛 ·中國經濟 ·22.8萬字
本書緊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以全局性視角科學分析新發展階段的新變化、新特征,圍繞新發展理念內涵的演進深化和時代要求作了深刻揭示,以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主線,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趨勢、發展思路及經濟社會領域若干重大問題作了前瞻性思考,對廣大讀者尤其是黨員干部更好地把握“十四五”時期經濟發展的趨勢,貫徹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書中吸納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精神,以及作者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成果。
張占斌 ·中國經濟 ·22.8萬字
由遼寧省財政科學研究所和遼寧省財政學會主編的《中國財經熱點問題透視2018—2019》,運用相對固定的采編模式,對2018—2019年財經熱點主題進行全方位解讀,共形成20個專題式報告。通過對海量的相關信息進行精心梳理和過濾,提煉權威、主流的判斷,用最簡練的語言為讀者奉上最精彩、最新鮮、最有深度的價值文字。全書以改革為主線,一是涵蓋了新時期促進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如全要素生產率、總部經濟、中高端消費和銀發經濟、區塊鏈經濟、現代供應鏈、文旅產業、特色小鎮、獨角獸企業、商事制度改革、支持民營經濟等;二是緊密跟蹤了財稅領域和金融領域的主要改革舉措,如個人所得稅改革、消費稅改革、減稅降費、科創板和融資擔保等;三是深度分析了新時期中國融入世界經濟的改革舉措,如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港和粵港澳大灣區等。
遼寧省財政科學研究所 遼寧省財政學會 ·中國經濟 ·22.7萬字
本書總結了中國和其他國家、地區經濟發展和改革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提出了一個經濟發展和轉型的一般理論,并以此理論分析了中國在改革和發展過程中所取得的成就、面臨的主要經濟、社會問題,探討了其原因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林毅夫 ·中國經濟 ·22.7萬字
中國為什么能夠在過去的30年里保持經濟的高速增長,從一個貧窮的國家躍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今天面臨的問題是怎么造成的?如何應對這些問題與挑戰?中國怎樣才能實現順利轉型,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國家?這些問題關系到每個公民的福祉,本書將與讀者朋友一同思考,共同為重啟改革議程、創造中國更加美好的未來而努力。
吳敬璉 馬國川 ·中國經濟 ·22.7萬字
在基本科研業務經費專項資金的支持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于2011年初設立了“結構轉型與經濟可持續發展”課題,經過一年來對該問題的反復研究討論,最終形成了10份研究報告,希望在對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經濟發展結構形態變化總結評價的基礎上,借鑒吸收相關國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經驗和慘痛教訓,從而提出以改善需求結構、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積極推進城鎮化、加快推進體制改革等為重點的、邁向高收入國家行列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經濟發展轉型路徑,力求對未來我國的轉型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馬曉河等 ·中國經濟 ·22.7萬字
科學編制“十五五”規劃,確立未來五年發展目標,推動改革與創新,不斷實現預期的宏偉目標具有較大的社會意義。本書系統介紹了“十五五”的痛點難點,規劃理論、規劃架構、規劃前期研究及規劃編制、具體案例、行動方案等。本共二十二章,各章節層次推進,相互銜接,前后呼應。通過理論聯系實際,以模型和案例等方式,首次權威、系統地解讀“十五五”規劃編制模型與編制實踐,預判了我國“十五五”規劃和專項規劃的編制依據、程序、內容、模型、難點、要領及路線圖,試圖給部委和地方“十五五”規劃編制、論證、評估和修訂等,提供規范、權威、前瞻的實踐指南。
吳維海 吳志強 黃寶榮 ·中國經濟 ·22.6萬字
本書以“精準扶貧的頂層設計與具體實踐”為主題,以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典型案例調查為基礎,闡明了精準扶貧頂層設計轉化為具體實踐的豐富過程,揭示了取得的成效、經驗和存在的矛盾與問題,提出了促進精準扶貧的對策建議。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是本研究的邏輯線索,地方政府在頂層設計的指引與規制下所呈現的能動性和實踐創新是本研究的重點,這種能動性和實踐創新所反映的地方政府的行為規律及其對政策制定的啟示是本研究的最終指向。
陸漢文 黃承偉 劉曉山 蔡志海 何家偉 呂方 ·中國經濟 ·22.6萬字
為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進一步保護好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加快綠色金融服務創新促進減排固碳,提升金融改革創新能力,更好的服務于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本書以共同富裕背景下的綠色發展為目標導向,通過金融創新服務鄉村振興和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重點介紹了金融創新與共同富裕、綠色發展與產業融合以及鄉村投融資創新實踐等內容,為綠色金融創新理論和實踐賦能綠色高質量發展和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指導價值。本書可以作為金融機構和政府金融監管部門等機構的參考用書,也可以作為經管類研究生及博士生專題學習的指導用書,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蔣遠勝 吳平主編 ·中國經濟 ·22.6萬字
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戰略、道路必須而且可以創造出占優優勢。占優優勢遠優于比較優勢。具有占優優勢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不管他國采取什么發展模式本國都以它為最優發展模式的模式。它既不是唯GDP論,也不是“贏者拿走一切”,既不是“以鄰為壑”,也不是一方喝湯另一方面吃肉的“雙贏”。它是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框架下基于最大發展機會識別設計出的能夠實現最大發展可能的模式。中國早已有這種模式。未來,它將在更高的生產力基礎上展開。
王今朝 ·中國經濟 ·22.6萬字
本書從經濟空間結構調整、科技的長遠基礎、高端制造、鄉村現代化、中醫藥產業發展、中國生態足跡、廢棄物收集處理數字化、“一帶一路”的持續點、2035經濟愿景、教育作為第一國策等多個領域,展示了中國未來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對于理解當前的中國以及把握趨勢、做好應對,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張國有主編 ·中國經濟 ·22.6萬字
產業自主性,即主要產業被外資控制的情況,直接涉及國家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本書選擇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并進一步選擇汽車、鋼鐵、裝備制造、有色金屬、電子信息以及高技術6個重要行業為研究對象,用外資市場控制度、股權控制度、技術控制度、總資產控制度和固定資產凈值控制度5個指標定量分析了近年來我國三次產業和上述6個行業及其細分行業的外資控制情況和變化趨勢;搜集了相關案例進行剖析;最后提出了防止中國產業外資控制的對策建議。
卜偉 李文興 ·中國經濟 ·22.5萬字
本書圍繞國家新型城鎮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宏觀大局,探究智慧城市在我國的思想起源和發展歷程,分析智慧城市建設對城市產業轉型升級、城鄉一體化發展、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意義,重點研究智慧城市的內涵、評價體系、關鍵技術以及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內容。本書包含智慧城市管理、智慧城市設計與規劃、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安全等主要內容,并對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的典型案例進行了認真梳理和深入分析,以求為更多地區的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借鑒。
李春華 許翃章 薛蘇鵬 ·中國經濟 ·22.5萬字
基于系統論視角,通過理論探討、量化與質性研究并舉,本書者特質行為與VUCA環境不確定性多要素有效性的互動影響展開了系統研究,以闡明VUCA環境要素互動影有效性的作用機制和深層機理。在理論層面梳理分析VUCA環境有效性影響底層邏輯基礎上,基于問卷調查數據,實證研究特質、共享及悖論等新行為對VUCA環境有效性的作用機制以及VUCA環境特質行為有效性的調節機制而通過多案例比較研究的質性方法深入剖析和解構VUCA環境者特質有效性的影響模式及作用機制,后整合前面量化和質性研究的結果,建構VUCA環境下有人格類型特質行為與境的互動及匹配模型而系統化形成VUCA環境有效性作用機制整合模型,為如何更好地應對不確定性能力提升和管理實踐提供思路和依據。
譚樂 蒿坡 ·中國經濟 ·22.5萬字
本書是一本論文集,作者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集中討論了中國城市土地從無償使用到使用權的商品化,城市地租分配及土地管理體制改革;對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育、主體、運行機制做了闡發;對中國國有經濟改革的模式、路徑、實現形式等問題進行了探討。這些討論不僅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相關改革及理論研究特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作者所討論的問題“還在路上”,仍然具有深入挖掘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南嶺 ·中國經濟 ·22.4萬字
40年來,中國經濟所經歷的變化包含了太多引人入勝的故事,不勝枚舉。本書作者以一位經濟學家的視角,回顧了40年來為推動改革做出貢獻的主要人物,以及諸多影響深遠的事件,在改革經歷40年后的今天,有助于讀者更深入理解中國改革的未來。20世紀80年代初,正是中國經濟改革和經濟學家參與改革過程中最為精彩紛呈的歲月,現在已是中國經濟學領軍人物之一的張軍教授,當年正就讀于復旦大學經濟系,他將自己始于此時的觀察、當年親臨火熱一線的回憶,融于《改變中國:經濟學家的改革記述》一書。40年來,兩代經濟學家積極傳播思想、參與政策討論、走進真實世界、推進經濟研究,即便內部仍有分歧,但他們一直在跟著經濟改革和發展的脈搏而進步。作者選取了改革進程中的幾個關鍵時間點,將視線投向了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金融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等改革中最為重要的方面,以回顧和研究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未曾被清晰揭示過的改革內幕。
張軍 ·中國經濟 ·22.4萬字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企業黨的建設切實加強,國資監管體制得到系統性重塑,企業發展方式發生深刻轉變,國企改革向縱深推進,企業科技創新取得重大突破,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報告(2022)》約30萬字,由主報告和20家中央企業分報告構成,遙相呼應、點面結合,全面展示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情況。分報告從多個角度展示中央企業近十年的成績和發展,聚焦安全生產、科技創新、產業布局、深化改革、黨的建設、社會責任等方面,展現中央企業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穩健步伐。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編著 ·中國經濟 ·22.4萬字
技術轉移是科技創新時代下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國家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中較為薄弱的環節。本書結合權威文件及專家的解析,旨在給讀者提供有益的指引和啟示。本書共6章,主要包括認識技術轉移人才體系建設、權威解讀《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權威解讀《技術轉移服務規范》、政府部門技術轉移人才體系建設實務指導、高校技術轉移人才體系建設實務指導和企業技術轉移人才體系建設實務指導等內容。本書適合企業專利管理人員及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閱讀。
楚明超 ·中國經濟 ·22.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