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匯集了2023年專家學者的《資本論》研究成果,力求促進當代《資本論》的研究。本書收錄了近一年來我國財經院校《資本論》研究方面的相關文章及最新研究成果,計40余篇。這些研究成果緊扣時代主題,不僅深入探討了《資本論》的基本理論、中國式現代化、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新發展格局、分配理論等課題,還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深層次問題、數字經濟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探索,對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全國高等財經院?!顿Y本論》研究會編 ·中國經濟 ·49.4萬字
本書回顧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如今,中國已連續10余年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全球最完善、最大規模的工業體系,是世界制造業、貨物貿易和外匯儲備的第一大國。近年來,中國的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攀升,躋身創新型國家之列。能源、交通運輸、數字經濟等領域快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取得新成效。
葉連松 ·中國經濟 ·49.4萬字
中國的“新供給經濟學”研究群體(作者所在的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和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提出了從供給側發力應對現實挑戰、破解瓶頸制約的一整套認識和建議,力求形成對主流經濟學理論框架的反思,并對為實現從鄧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到習近平表述的“中國夢”現代化目標提供理論支撐。相關認識的切入點,是需要對已有的經濟學成果有“破”有“立”。而引出的基本認識,就是中國為完成十三五“全面小康”決勝階段的任務并乘勢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現代化偉大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緊緊抓住并處理好“理性的供給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命題。
賈康主編 ·中國經濟 ·46.1萬字
本書借鑒西方市民社會理論,在中國商會發展的豐富史料基礎上,就轉型時期的中國商會組織做出了深入探討,對我們認識近代商人社會與商業團體有很好的推進作用,對于修正西方的市民社會理論也有不容忽視的實證意義。全書共16章,除第一章導論外,作者用15章的篇幅全面敘述了近代中國商會組織的興起背景、發展、特征、經濟政治司法等活動,及其遭遇所體現的國家與社會關系的變化,分析了以商會為代表的市民社會在近代中國的特點和作用。
朱英 ·中國經濟 ·45.8萬字
立足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基本要求和國家新時期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規劃目標任務,本書通過分析國內外城鄉發展的宏觀背景,在界定核心概念與研究范疇的前提下,細致檢視了國內外城鄉形態研究的前沿成果,從理論和實踐層面深入剖析并反思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不同制度安排下的城鄉發展歷史及其形態演變過程。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現階段中國城市(區)中心帶動形態、農村內生驅動形態、城鄉關聯互動形態等三種類型的新型城鄉形態,并對其分別以案例形式進行了典型研究。同時,本書對如何以“歷史耐心”實現城鄉區域系統內部結構優化調整、區域城鎮體系完善、城鄉產業鏈結與金融發展、城鄉形態合理化與生態環境系統協調,以及縮小城鄉區域之間和各階層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實現城鄉居民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全面深化改革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針對戶籍制度、土地制度、金融財稅制度、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教育衛生、醫療養老、公共服務均等化、生態發展、社區治理與社會管理創新等方面的系列化對策建議。
李泉 ·中國經濟 ·45.8萬字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中國發展對外貿易的理論思想、戰略和政策措施發生了重大轉變。與此同時,中國發展對外貿易的國內條件發生了重要變化,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明顯提升。在此背景下,《新中國對外貿易制度變遷》按照“制度基礎——理論依據——戰略轉型——體制改革——法律建設——政策創新”的有機聯系,辯證、系統地分析新中國對外貿易制度變遷的脈絡,闡釋新中國對外貿易制度演進的內在邏輯,評價新中國對外貿易制度變遷的效應,探索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創新對外貿易制度的路徑,為中國全面深化對外貿易體制改革,構建和完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并從貿易大國邁向貿易強國提供借鑒和啟示。
鄧敏 李娟 姚星 姜玉梅 劉媛媛等編著 ·中國經濟 ·44.6萬字
該書從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入手,探討了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工業經濟和城鎮化發展的總體趨勢背景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和對貨幣政策的要求,研究了中國GDP結構和消費結構的,分析了在擴大內需中消費和投資的關系,為“貨幣供應機制與未來通貨膨脹風險研究”提供了宏觀經濟的基本背景。同時探討了全球通貨膨脹的趨勢,論證了全球通貨膨脹下落趨勢和菲利普斯曲線的變化,同時,分析了主要發達國家的通貨膨脹走勢和治理通脹的歷史經驗,為探討我國通貨膨脹的未來走勢,提供了國際環境的背景和可借鑒的國際經驗。
王國剛等 ·中國經濟 ·44.3萬字
本書在大歷史視角下審視中國城市及區域經濟的浮沉,以此來尋找它們的發展命脈,觀照其背后的歷史邏輯。這些城市是如何生長的?有怎樣的立足之本?命運轉折的背后,隱藏著什么規律?在當下,需要打造怎樣的“城設”,我們該如何為它們的未來助力……全書分古典的重生、進擊的中堅、向往的未來三部分,全景式描繪了北京、香港、青島、重慶、合肥、長沙等不同類型城市在歷史長河中的發展歷程及在全國經濟地圖中的格局定位和未來趨勢。
王千馬 ·中國經濟 ·42.7萬字
本書是中國經濟增長課題組完成的《中國經濟增長前沿》系列第三部,系統總結了2010~2020年這十年間中國經濟增長的態勢變化和結構演進邏輯特征,探索了“結構性減速”、“新要素供給”理論和中國經濟“增長路徑轉變機制”的理論,聚焦了要素層面的資本形成、勞動供給、人力資本、技術進步,結構層面的工業化、城市化、結構性減速、結構轉型,宏觀和制度層面的財稅激勵和財政平衡、土地財政、貨幣供給、匯率政策等內容,基本涵蓋了經濟增長理論和實證研究的全部領域。
張平 劉霞輝等 ·中國經濟 ·41.8萬字
在新的歷史時期,為適應全面深化改革和國民經濟發展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需要進一步理清產權交易市場發展的基本問題,進一步明確產權交易市場的發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在全行業明確方向,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齊心協力把產權交易市場建設成為真正意義的資本市場,不辜負黨和國家賦予產權交易市場的使命和責任。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集行業之智,聚行業之力,組織開展了《中國產權交易市場的特質屬性、功能定位和支撐體系實證研究》,完成了課題總報告、兩個分課題和十個子課題研究。時值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產權交易市場誕生30周年之際,協會特編撰出版這部理論文獻。本書較為全面地展現了中國產權交易資本市場的基本情況、特質屬性、功能定位和支撐體系,指出了未來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和發展路徑,是一本學習、了解和研究產權交易資本市場和非標準化要素交易市場發展的重要參考書籍。
中國產權協會 ·中國經濟 ·41.7萬字
本書是米塞斯的代表作之一。作品秉持的自由主義立場,從經濟、政治、歷史、法律、科學、文化、婚姻家庭、對外關系等方面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做了全面評論,其中主要對中央計劃經濟體制進行了批評性分析。本書問世于蘇俄在世界上首次嘗試建立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的20世紀20年代初,但迄今為止它仍是全景展示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對立的篇幅宏富的作品。
(奧)路德維?!ゑT·米塞斯 ·中國經濟 ·41.3萬字
對金融化世界的哲學反思,不僅是理論發展所必需,也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所必需。本書是當代中國學者對金融哲學的探討的結晶。它記載著當代中國學者對社會理性反思的心靈的記錄,也是對未來經濟哲學研究的新的輪回的展望。而這個新的輪回,恰逢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具有偉大意義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中國進入“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是中國金融的新時代,也將是中國經濟哲學研究的新時代。
張雄 魯品越主編 ·中國經濟 ·41.1萬字
本研究報告是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FinanceandSecurities,FSI)所長吳曉求教授領銜、FSI研究團隊連續撰寫的第二十三個年份的《中國資本市場研究報告》,曾提交給2019年1月12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的“第二十三屆(2019年度)中國資本市場論壇”,并作為論壇的主題研究報告。本研究報告嘗試在回顧中國金融發展經驗、改革路徑和利弊得失的基礎上,總結中國金融變革與發展的歷史趨勢,刻畫中國未來所要構建的、與大國經濟相匹配的現代金融體系。本研究報告明確提出,現代金融體系是市場主導型的金融體系,具備高度市場化、高科技、開放性、風險分散性的基本特征,能夠充分發揮融資與財富管理、支付清算、金融資源跨時空配置的功能,開放、透明、具有成長性預期的資本市場將成為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基石。與之前歷年的研究報告的體例一致,本研究報告由導論、分論、市場研究三部分組成。其中,導論回顧了中國金融40年的發展與變革。分論一闡述了現代金融體系的基本特征與功能結構,分論二至分論十探討了現代金融體系中的商業銀行、資本市場、貨幣市場等各構成要素的轉型、變革和作用,分論十一至分論十二研究了現代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相互關系和發展路徑上的不確定性。市場研究主要從基本面和技術指標的角度,分析了2018—2019年資本市場的主要特征和變動趨勢。
吳曉求等 ·中國經濟 ·41萬字
《新改革經濟學》以40年改革歷程為背景,以世界經濟的深度調整為切入點,全面分析了轉型換擋期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的趨勢和特征,針對中國進入中高速增長新階段所面臨的新形勢,提出了市場紅利、收入倍增紅利、反腐紅利、生態紅利、創新紅利和城鄉發展一體化化紅利的改革紅利新觀點。本書不論是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經濟模式、改革歷程還是對西方經濟發展經驗、改革經驗等都進行了多方位的了解和比較分析。
連玉明 武建忠 ·中國經濟 ·40.7萬字
中國在過去30年取得了經濟增長的奇跡,其中,有些學者從政府的角度來解析經濟發展之謎,尤其是關注于地方政府在發展中充當的角色以及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博弈過程。然而當我們把目光轉向發展中國家和轉型國家時,不難發現許多國家的政府表現并不令人滿意。為什么中國的地方政府有這么高的激勵去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中國是如何解決地方官員激勵與政府作為問題的?但是,中國的高速經濟增長也導致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如粗放型增長、收入分配不公、地區差異、環境污染、官員腐敗、地方保護主義等等,這些問題如何與官員激勵和政府治理模式聯系在一起呢?本書從地方官員激勵與政府治理視角出發,揭示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所依賴的政經條件和制度基礎,提供了一種關于中國經濟增長的政治經濟學解釋。
周黎安 ·中國經濟 ·40.4萬字
本書圍繞發展低碳經濟與制度安排的關系這一主線展開,對發展低碳經濟中的制度安排的建立及其績效進行了深入系統的分析,為此,本書運用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以三大制度分析視角為切入點,探討了四大低碳經濟的制度問題,分析了發展低碳經濟的五大組織形式及其績效,提出了適合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制度安排的對策建議。
盧現祥 張翼等 ·中國經濟 ·40萬字
“知名學者縱論復興”系列叢書由中外著名學者程恩富教授主編,并得到著名理論家王偉光、朱佳木、陳晉、韓震、辛向陽、胡鞍鋼、李建平、韓喜平等教授的支持,旨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學者的理論智慧。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選擇,將創造新的現代化歷史。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要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既是重大的理論創新,也是恢宏的歷史實踐,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體。目前在理論上對中國式現代化還存在模糊認識或理解偏差,在實踐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因此必須厘清認識、廓清思想迷霧,守正創新、勇毅前行,確保中國式現代化“航船”行穩致遠。
程恩富主編 ·中國經濟 ·39.9萬字
文集收錄了作者從事創建發展中國生態經濟學工作34年來研究發表的部分文章。選編的文章按組織推動方面、研究創建學科理論方面、推動生態經濟學深入民眾、走向世界方面及時間順序排列。大體上反映了中國生態經濟學學科34年來創建發展的具體過程。
王松霈 ·中國經濟 ·39.2萬字
本書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一批知名專家學者配合國家“十三五”規劃的制定,就國家實施“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形成的研究報告集,書中深入分析了未來五年以及更長時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環境、趨勢和問題,提出了未來發展的思路和對策,有利于于我們思考我國在經濟新常態下的發展戰略和發展路徑選擇,更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的精神和戰略部署。
李培林 蔡昉主編 ·中國經濟 ·39萬字
本書是對市場化政府經濟行為的關注和研究。市場化政府經濟行為是以實現政府經濟社會職能為目的和內容、以市場行為為形式的政府經濟行為。此行為作為含有大量私法行為因素的公法行為,適用范圍不斷拓寬,普遍存在在各個領域。法律需要對此給以回應。本書是對經濟法的基本范疇的關注,強化了經濟法的“回應性”特點,也論證了經濟法的“模糊性”特點,并強調在經濟關系復雜化和動態化背景下法律綜合調整的必要性。本書提出了經濟法學向何處去的問題。要面對中國社會的真問題,并與西方經濟法學前沿理論開展建設性的對話。
管斌 ·中國經濟 ·3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