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郎咸平說,中國經濟開始陷入全面衰退;中國經濟要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擺脫不掉通脹這個瘟神;我們無法實現產業升級,只能產業轉移;我們距離香港式的樓市崩盤只差半步;國企根本不賺錢,國企拒絕改革;我們的金融系統催生了高利貸;所謂保本的理財產品,其背后是風險極高的房地產;國有四大銀行有可能重蹈日本覆轍;所謂國際板,是國資委的另外一個孩子“紅籌股”回來圈錢了。
郎咸平 孫晉 ·中國經濟 ·18.1萬字
產能過剩、資本過剩、模式過剩……過剩成為全球趨勢,經濟發展如何找到“新大陸”?中國經濟陷入“冰火兩重天”,讓人如墜云霧,其復雜性是有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抄合圍”的綜合結果,是歷史“積病”的積勞成疾,是改革操之過急后的亂象疊加,也是超大國體背后的“眾口難調”。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發展的突圍點在哪里,其未來又在哪里?只有改革落地、創新理念,才能破解中國經濟復雜局勢。2017年正值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時期。“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等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引領著經濟發展的方向。同時科技產業、電影產業、體育產業等新興產業的火爆,能否將中國經濟推回快車道,讓人充滿期待。
王德培 ·中國經濟 ·19.7萬字
“新世界”正在猛烈地撞擊“舊世界”,而我們恰好身處新舊世界交替的夾縫里。新力量對傳統經濟不斷沖擊:不只是圍棋,就連華爾街都在人工智能面前節節敗退;生命經濟揭開篇章,挑戰“上帝制造生命”的恩典;共享經濟、區塊鏈、區域聯動等都猶如龍卷風般橫掃而過……中國經濟經歷了2017的新舊交替,迎來大變局時代,本書從人工智能、生命經濟、共享經濟、區塊鏈、二次城市化、地緣經濟為廣大系統呈現中國經濟在2018年的新起點、新變化。
王德培 ·中國經濟 ·18.3萬字
本書是作者近年來研究中國經濟變革史的集大成著作,對中國歷史上十數次的重大經濟變法的種種措施和實踐作了系統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變,坦陳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總括了中國式改革的歷史脈絡,又剖析了隱藏在歷代經濟變革中的內在邏輯與規律。辯駁得失,以史為鑒,實不失為一部簡明的“中國經濟史”。
吳曉波 ·中國經濟 ·15萬字
為什么我們的收入這么低。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后,我們的收入和其他國家相比差距越來越大了,我們工作不努力嗎?我們不夠節儉嗎?都不是;為什么我們什么東西都比美國貴。美國人實在太幸福了,人均年收入四萬美元,我們呢?才幾千美元,而且美國幾乎什么都比中國便宜;為什么我們的蔬菜價格這么貴。這已經不僅僅是大蒜和綠豆的問題了,而是一般蔬菜價格也像股價一樣大幅度的變動,搞得這些小菜販子賣菜像玩股票一樣。
郎咸平 ·中國經濟 ·13.1萬字
本書是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蘭小歡多年教學與研究內容的凝練,將經濟學原理與中國經濟發展的實踐有機融合,以地方政府投融資為主線,深入淺出地論述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廣泛采納各領域學者全新研究成果。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解釋微觀機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務、收支、土地融資和開發、投資和債務等;下篇解釋這些微觀行為與宏觀現象的聯系,包括城市化和工業化、房價、地區差異、債務風險、國內經濟結構失衡、國際貿易沖突等。最后一章通過對中國政治經濟體系的論述,作者簡明地刻畫了地方政府進行經濟治理的基本方式,指出中國政府通過深度介入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逐步推動了市場機制的建立和完善。
蘭小歡 ·中國經濟 ·18萬字
這是一部戰略主義作品。本書以世界經濟視野為基礎,從“大經濟”的角度,全書由幾十個有機連貫的“中國之問”一氣呵成,幾乎涵蓋了中國經濟基本面、政治與經濟的決定關系、經濟國防、崛起模式等幾大方面差不多所有關系到中國發展前途的戰略性問題。讀者從每一節中都能感受到強烈的中國發展脈搏:世界處在什么時代?持續三十多年的中國奇跡是否面臨拐點?世界留給中國的戰略機遇期還有多久?中國是持續崛起還是走向崩盤?哈耶克主義是拯救中國的良方嗎?廣東模式和重慶模式誰更代表著未來的方向,“大政府”是通往奴役之路,還是幸福之路?中國如何才能在世界大格局中實現突圍?
高連奎 ·中國經濟 ·18.5萬字
本書涵蓋了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近年來所主張、研究主要觀念,書中論點涉及市場、法治、改革、未來發展等重要領域,列出了作者長期思考的影響社會的二十四個重大理念。本書沒有專業的經濟學術語,而是用簡單形象的類比說明經濟現象,解決實際問題,是中國改革最前沿的一流經濟學家為普通讀者撰寫的經濟學讀物,也是獲取正確的經濟觀念、理解中國經濟和世界格局的第一手資料。張維迎教授在八十年代即提出價格雙軌制并長期堅持自由市場理論,對中國社會改革和社會觀念的影響有目共睹,他的許多觀點和預言已被事實所證明,他在本書中所提出的極具預見性的理念,相信也會為我們如何改變現實、面對未來提供重要的參考。
張維迎 ·中國經濟 ·11.3萬字
中國當下經濟到底怎么了,大家眾說紛紜,官員、企業家和老百姓大多一片迷茫。郎咸平教授在本書中明確告訴各位讀者:中國經濟蕭條已經到來,這就是我們今天面臨的慘狀。蕭條也意味著希望,如果沒有“次貨危機”,美國經濟就不會像今天這樣健康。郎咸平教授經過認真研究和分析認為:政府推動的所謂調整結構,轉型升級,其實都是偽命題。政府需要做的是管好自己那只好動的“手”,營造好的營商環境,才該是應該做的。今天的蕭條,就是政府造成的。要走出蕭條,政府也必須束縛自己那只好動的“手”。郎咸平教授在本書總結道:只有砸碎束縛中國經濟發展的十大枷鎖,中國改革的的新紅利才能實現,中國經濟才有走出蕭條的希望。
郎咸平 馬行空 ·中國經濟 ·13.5萬字
從“習李新政”到18屆三中全會,本屆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勇氣與決心來推進改革,對此,一向直言不諱的郎咸平將作何評判?三中全會的《決定》長達60條,郎咸平如何用自己發明的8張圖簡明生動地為讀者進行闡釋?對于改革攻堅戰從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到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大考,以及改革突破口金融開放和上海自貿區的嘗試,郎咸平這次又有什么話要說?面對重重阻力,中國究竟能否真正實現“二次創業”,改革如何再出發?請看《郎咸平說:改革如何再出發》全新解讀。
郎咸平 ·中國經濟 ·10.7萬字
雖然人們將爆發的危機命名為美國次貸危機、美債危機、歐債危機,可為什么中國的經濟同樣那么艱難?如果說,中國經濟下滑的重要原因在于外部環境的惡化,那為什么中國的股價下跌得比美國和歐洲的大部分國家都要嚴重呢?作者認為,這一輪經濟危機的實質在于創新的停滯。創新停滯導致生產力增長乏力,社會支出大于社會產出,主權債務如雪球般越滾越大。而政府基于社會和經濟穩定的訴求,在錯誤思想的指導下,釋放流動性,制造通脹。“貨幣把戲只能收到表面的一時之效,從長遠看它肯定會讓國家陷入更深重的災難。”政府對解決危機的一次次拖延,使危機積蓄力量,蓄勢待發。
韓和元 ·中國經濟 ·16.3萬字
“吳曉波細說商業史”系列圖書為全數字系列產品,是對《激蕩三十年》《跌蕩一百年》《浩蕩兩千年》的補充。該系列整理了吳曉波近年來所寫作的文章,了解中國百年商業的風雨歷程,再現那些可歌可泣的歷史商人,探尋中國商業百年變遷,深入中國商人企業家精神內核。
吳曉波 ·中國經濟 ·17.6萬字
在本書中,郎咸平教授談興甚濃,興致盎然,語言大膽詼諧,而且看問題一針見血,直達事件最真實層面。從3.14事件中CNN對中國的詆毀、到汶川大地震的眾志成城;從大眾對奧運經濟的過度期盼到奧運禮儀的中華風采;還有海峽兩岸對臺灣現狀的真實解讀,功夫熊貓凸顯的文化融合以及諸葛亮能否成為優秀的企業家;郎教授都做了最真切的解讀,全部都是在電視、平面媒體上聞所未聞的觀點,這是在郎教授對東西兩種文化體系透徹理解的基礎上并且從社會民眾中的普遍的小細節中展示出大事件的根本趨勢,令讀者有醍醐灌頂的痛快淋漓之感。
郎咸平 ·中國經濟 ·13.5萬字
中美貿易摩擦尚未停息,香港暴亂行為持續升級,第四次金融危機逐漸展開,信息文明進入高級階段,數字貨幣走上歷史舞臺,產業領域面臨大洗牌……“放眼世界,我們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抬頭黑天鵝漫天遨游,低頭灰犀牛滿地撒野”,不確定的外部環境讓人備感焦灼,對中國經濟走勢的認知也愈發迷茫。本書旨在對2020年的中國經濟進行深入解析和預測,探討究竟是誰開啟了破碎化的序幕,指出中美貿易沖突既是終極也是過程,提出中國“三個世界”觀點,帶領讀者穿越重重迷霧,尋找中國經濟新亮點。
王德培 ·中國經濟 ·18.9萬字
2009年以來,我國的各項經濟指標出現回暖跡象,股市上漲、樓市熱銷、車市火暴,這是否說明我國經濟已經回暖?郎咸平教授對蕭條時期的各種獨特現場進行深入剖析,揭示市場回暖背后的真相與亮點,指出我國經濟的真正危機并非金融危機,而是制造業危機。在此基礎上,郎咸平教授指出,蕭條時期并不意味著毫無機會。通過對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各領域的逐一解讀,為讀者找出投資機會。并最終得出結論,只有“第四駕馬車”——產業鏈高效整合才能真正拉動中國經濟。
郎咸平 ·中國經濟 ·10.1萬字
吹捧中國模式,如今成為國內外的一種時髦,一種潮流。吹捧者的動機紛繁多樣,然不管其動機如何,“樹欲靜而風不止”,如果中國本身不能自持,那么這些真真假假的吹捧就將使我們失去清醒的頭腦,悠悠然,飄飄然,偏移本來設定好的航向。如此,則“吹捧”就變為了“捧殺”。中國拒絕“捧殺”。中國唯有拒絕“捧殺”,潛心內修,擺脫種種脆弱,方可成就真正的大國。這也理應是大勢所趨。
舒泰峰 ·中國經濟 ·19.5萬字
原以為新冠疫情只是一場可以速戰速決的“遭遇戰”,卻沒想到在全球蔓延,成為影響世界經濟最大的那只黑天鵝,加劇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復雜程度。疫情有多長?衰退有多深?全球經濟走向成謎。美國脫鉤中國,網絡將世界互聯,脫鉤與互聯,誰將代表未來?全球集體“放水”,世界經濟下探……逆全球化趨勢下,中國開啟內外雙循環政策,經濟安全島權重逐漸上升。新冠疫情開啟不確定性未來,復式危機全面爆發,但危機與機遇并存。本書旨在對疫情后的世界和中國經濟進行全面剖析,并預測中國經濟2021的走勢,帶領讀者走出后疫情時代迷局,把握機遇,開拓未來發展新局!
王德培 ·中國經濟 ·20萬字
本書是中國問題專家鄭永年立足國情、前瞻趨勢之作。十八大繪就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藍圖,兩年多的時間里,取得了很多成效,也出現了新的問題,比如經濟進入新常態,增速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再低一些;運動式反腐,不斷揪出大老虎,如何制度化,從而預防和遏制腐敗,避免“亡黨亡國”?目前的改革遇到了哪些新的風險?“一帶一路”這個新戰略的經濟邏輯是什么,怎么有助于中國崛起?中國如何處理和周邊國家的關系,美國重返亞洲,是在孤立中國嗎?本書就是試圖通過分析和回答這些新挑戰、新矛盾、新力量出現的原因、目前的情勢,以及應對的策略,對我們無法確定的未來給予更多的指導。
鄭永年 ·中國經濟 ·18.6萬字
在現代經濟社會中,黑天鵝事件層出不窮。短期看,中國經濟中有四大風險:房地產、企業轉型、地方債務、高通脹。長期看,有以數字化制造及新能源、新材料的應用以及計算機網絡為特征的第三次工業革命、遠程教育……黑天鵝在各個領域不斷地出現,不斷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如何避免黑天鵝出現及其造成的重大損失?如何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尋找機會?如何應對與防范黑天鵝事件帶來的風險?這是每個執政者、企業家、學者和公眾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這也是本書作者要告訴讀者的主題。
湯敏 ·中國經濟 ·18.5萬字
為何政府殫精竭慮地維穩經濟,政策出了一籮筐,卻仍拉不住經濟增速下滑的勢頭?中國經濟接下來究竟是繼續下陷還是會迎來破局?面對低迷的中國經濟,世界經濟格局又將如何變幻?2016年是中國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供給側改革、“一帶一路”、產業轉型升級……利好政策頻出,這一年似乎充滿了轉折與機遇。在經濟低谷的磨礪下,中國經濟終將在計劃與市場的有效磨合以及由此帶來的變革中破局。
王德培 ·中國經濟 ·17.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