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運用區域經濟學、海洋經濟學和理論經濟學等學科方法對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一系列關鍵性問題作了系統研究,探討了藍色經濟區建設的定位、思路、目標、途徑以及著眼點、制高點、重點、難點等問題,以求從理論上回答這些問題,從實踐上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為掌握第一手數據與資料,課題主持人和成員還深入一些企業,開展實地調查與深度訪談,了解海洋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具體問題,使研究成果更具有針對性。
王慶金 馬偉 侯英津 田善武 ·區域 ·11.9萬字
本書提出南海經濟圈這一新的圈層結構,并針對此目標對象開展深入研究,是滿足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實施所需要的新路徑的理論研究內容;同時,開創性開展南海經濟圈建設相關內容的研究,包括南海海洋一體化開發,環南海主航道國家之間的產業一體化、貿易一體化、金融一體化等,均為前人甚少或未開展研究之領域;最后,針對最新時局發展,探討了緩解南海爭端、促進共同建設的路徑。本書研究后提出中美南海博弈背景下南海經濟圈建設的路徑。
龔三樂 ·區域 ·19.3萬字
本書是鄭州市軟科學研究項目(12PRKXF656,20131177)結項研究成果。得到了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支持計劃(2013-CXTD-08)和河南省高等學校優秀社科學者支持計劃(2014-YXXZ-32)的資助。作者嘗試提出鄭州開放創新雙驅動戰略的理論框架,確定戰略目標、思路、發展路徑,構建戰略實施體系,并為戰略實施提出若干對策和建議,力求準確地把握了開放和創新以及開放創新雙驅動戰略的本質特性及其作用規律,全面反映了鄭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和現實需求,并在理論和實踐上尋求新的突破。
王延榮等 ·區域 ·15.3萬字
本書結合青海省區域經濟發展實際,對生產要素與區域經濟發展、區域產業發展、區域城鎮化與統籌城鄉發展、縣域經濟與鄉村振興發展、區域綠色發展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等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并提出對策,旨在為我國區域特色經濟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借鑒。
丁生喜等 ·區域 ·11.8萬字
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是當前重大的理論與實踐課題。本書對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內涵、機理和路徑進行了創新性的分析探討,并以桃溪流域生態經濟區規劃為例,探索推廣“永春模式”,提出要立足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打造自然、文化與區位等多元融合生態優勢;通過生態產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制度化“四化融合”發展路徑,依托生態經濟公共服務平臺,將生態優勢持續轉化為本地與周邊地區的產業競爭和生活品質等經濟優勢。
孫久文 傅毅明 鄭志剛 李佩潔 付曉東 文余 ·區域 ·11.6萬字
本書講述了成都高新區30年的成長史,中國歷史大背景下的高新區發展史,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風云變幻。書中融入作者多年對國家、地區、企業的解讀與認識,從一個個新鮮別致的角度切入,試圖展現一幅從管束轉向開放的歷史畫卷,一群不屈不撓、開拓創新、突破變革的時代人物群像。30年很短,如今回頭,渾然不覺。30年很長,在歷史的細節中,成都高新區篳路藍縷、砥礪前行。從一個高新區的發展歷程管窺一段國家波瀾壯闊的改革進程,讀來令人驚嘆,令人振奮。
中共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作委員會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區域 ·15.3萬字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要求,切實把全區黨員干部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實踐上來,中共重慶市涪陵區委黨校組織部分理論工作者編寫《涪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研究》一書。該書緊緊圍繞中央關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精神,結合涪陵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措施、戰略支撐、重要基礎、內在要求、制度保障和必要條件等方面進行深入闡釋。全書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具有較強的理論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涪陵區廣大黨員干部學習掌握中央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精神實質,進一步增強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自覺性,以及推動涪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踐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王載銘 倪春華 顏曉梅 ·區域 ·12.1萬字
本書通過對珠江—西江經濟帶的調研,走訪調查了珠江—西江經濟帶沿線的廣東、廣西11個城市,旨在通過一系列理論以及調研數據成果,探究珠江—西江經濟帶驅動創新發展的現狀、問題、動力機制及實現路徑等內容,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產業轉型升級提供豐富的理論,為東部、西部協調發展建立典型示范,為珠江—西江經濟帶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提供基礎數據和技術支持,為珠江—西江經濟帶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決策和咨詢服務。
蔣團標 廉超 張海豐等 ·區域 ·20.1萬字
本書在梳理循環經濟、共生理論等相關原理的基礎上,界定基于產業共生的園區循環經濟的內涵,探索基于產業共生的園區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理論框架,包括模式的動力機制、形成機理、演進機理,以及模式類型劃分和模式評價體系;并總結國內外典型模式,從自主共生模式、復合共生模式、嵌套共生模式、虛擬共生模式,以及產業共生模式的生態環境保障、資金措施保障等方面探索基于產業共生的園區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并提出完善產業共生模式的對策建議。
王元亮 ·區域 ·11.4萬字
《雄安新區發展研究報告(第五卷)》收錄了本次論壇與會專家學者的學術思考和研究論文。本書將由五部分組成,第一章是“大歷史觀:推動區域文化產業協同創新”,對新形勢下中國城市創新發展與區域文化協同作出高瞻遠矚的分析和研判;第二章是“國際視野下的文化產業創新”,探討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國際趨勢與前沿問題;第三章是“數字創意時代的文化消費”,集中討論數字信息時代文化消費的新趨勢、新業態、新格局和新要求;第四章是“城市更新中的文化策略”,主要探討新時期中國新區建設、舊城更新、智慧新城、特色小鎮等城市建
范周 ·區域 ·35.6萬字
本年度報告從理論范式、組織推進、互聯互通、產能合作、經濟走廊、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國際合作機制等方面梳理了“一帶一路”建設的代表性進展,并提出設置“差異化戰略支點”,以支點輻射周邊,由支點聯結成網絡,繼而在不同地區展開差異化、定制化建設的系統性推進方式。
王頌吉 馬莉莉 李僑敏 ·區域 ·21.3萬字
近年來,深圳市堅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印發《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打造健康中國“深圳樣板”的實施意見》,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為戰略主題,以提高市民健康水平為核心目標,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在健全公共衛生體系、筑起疫病防控堅固防線、構建重大疾病防治模式等方面先行示范,積極打造健康中國的“深圳樣本”。基于健康產業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本報告從全球健康產業發展概況、我國健康產業概況、深圳健康產業總體發展分析、健康產業熱點領域分析、重點企業分析等方面,研究健康產業發展的規律性,以期為我國其他地區同行業的發展提供參考與借鑒。
深圳市健康產業發展促進會 深圳市保健協會編 ·區域 ·15.4萬字
在強調頂層設計的當今時代,依靠政策試點或試驗區的辦法已經不能滿足于政策研究和政策制定的需要,有必要探索政策模擬的方法,對區域發展政策效果進行事先的科學判斷。本書詳細介紹了區域發展政策模擬的模型方法和應用案例。模型部分側重介紹了投入產出模型、可計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和數理規劃模型等方法,應用部分側重介紹了擴大內需政策和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經濟效應模擬、低碳發展和環境政策的區域響應模擬等案例。
石敏俊 ·區域 ·21.7萬字
本書針對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培育和發展大都市圈的文件,結合湖南長株潭目前的發展成績和特色,提出“長株潭已形成大都市區”并建議在此基礎上拓展至圈層城市醴陵、湘鄉、寧鄉,形成以醴、湘、寧為支點,相關縣城和建制鎮為環節的大都市圈層,并最終定位為“世界級智造產業集群”和“智慧城市群”,書中大篇幅描繪和細化了各個地方的發展成績和特色,包括各個地方產業優勢的形成歷史以及龍頭企業。
張萍編著 ·區域 ·24.3萬字
長江經濟帶建設是我國新時期與一路一帶、京津冀協同發展并列的三大國家發展戰略之一。而城市在長江經濟帶占據著核心戰略地位,城市協同發展能力直接關系到長江經濟帶建設目標的實現。為此,本報告在借鑒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和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構建了基于增長極、可持續發展理論,由科技創新、經濟發展、交流服務、生態保護四大領域16個指標構成的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并借助統計數據以及Stata、SPSS、ArcGIS軟件和自然斷裂點分析、可靠性檢驗等分析方法,對長江經濟帶11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協同發展能力進行了計算和分析。
曾剛 王豐龍等 ·區域 ·5.8萬字
我國陸路邊境地區的經濟發展長期處于滯后狀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和公私產品供需不充分的問題相互掣肘,是造成我國邊地各種社會矛盾的原因之一。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興邊富民行動“十三五”規劃》,促進了我國邊境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提升了邊民的生活水平。本書希望在“結構紅利假說”下,通過測度我國邊境區域的技術進步效應和結構變遷效應,從理論模型、實證方法和代表區域案例三個角度測算產業結構變遷對邊境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得到邊境區域產業結構變遷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呈現何種趨勢特征,為當前的邊地政策開展加以審視和思考,為之后陸地邊地的發展策略提供參考。
王周博 胡文靜等 ·區域 ·10.5萬字
伴隨豐裕社會的來臨,中國內地的絕對性、發展性貧困問題得到有效克服,相對性、結構性貧困問題卻逐漸凸顯。與傳統社會的貧困相比,豐裕社會的貧困的表現形式更加多樣、致貧原因更加復雜、扶貧難度更大。豐裕社會的貧困問題在形式上以相對性貧困為主,在分布上體現為集中性貧困,在性質上屬于結構性貧困,在扶貧策略上側重存量式扶貧。本書以香港為例深入探究豐裕社會的貧困問題及其治理模式,希冀為廓清和解決豐裕社會的貧困問題做些拋磚引玉的工作。
劉敏 ·區域 ·13.1萬字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審議了《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要“促進社科院和黨校行政學院智庫創新發展”,“地方社科院、黨校行政學院要著力為地方黨委和政府決策服務,有條件的要為中央有關部門提供決策咨詢服務”。為更好地發揮黨校的智庫職能,配合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的召開,并為全會決策提供參考,浙江省委黨校圍繞“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一全會主題,組織專門課題調研組開展專項研究,深入探討制約浙江省創新和轉型發展的關鍵因素,提出促進我省創新和轉型發展的對策建議。本書即是對上述專項研究成果的整理。
徐明華 陳錦其等 ·區域 ·13.1萬字
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是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如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升企業開辦便利度,提高監管和服務效率,是我國各級政府的關注重點。深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多年來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并取得一項又一項改革成果,為全國層面的制度創新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和借鑒。本書通過理論和案例相結合的方式,詳細闡述了深圳自2010年以來對商事制度改革進行的各項探索、對未來的思考和展望,既是總結,也是開始,勉勵我們不斷開拓創新。
李忠主編 ·區域 ·23.4萬字
本書分四篇,第一篇市場環境篇,包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江蘇制造的目標與任務、國家產業鏈重構與江蘇服務型制造戰略機遇、”互聯網”與江蘇服務型制造發展新模式。第二篇為市場結構篇,包括工程機械行業、軌道交通行業、汽車行業、船舶行業、專用設備行業、醫療器械行業、電子行業等。第三篇為市場績效篇,包括“中國制造2019”與江蘇服務型制造業轉型升級、“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政策與江蘇服務型制造業戰略定位。第四篇為政策建議篇。
宣燁主編 ·區域 ·1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