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浙江要順利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兩個高水平”建設,必須始終堅持創新引領,圍繞體制機制變革全面推進經濟、社會、文化、生態轉型升級。總結分析轉型發展的國際經驗與教訓,進一步營造浙江體制機制新優勢,加快動力轉換與提升。進一步推進開放強省,加快現代產業培育建立現代產業體系。進一步優化浙江大都市區集聚功能、推進縣域城市化向都市區經濟轉型。面對新工業革命,大力推進智能制造,推進自主創新和協同創新,全面推進互聯網應用創新。
聶獻忠 ·中國經濟 ·20.6萬字
本書橫向比較歐盟、美國和亞洲等國家和地區個人信息保護的園園、理念、原則、方法及其演變,從中總結出了一些共同的原則和做法,并嘗試梳理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的問題,立法和保護現狀,提出我國保護個人信息的立法和政策建議。本書為上海新金融研究院課題《個人信息保護問題國際比較研究及啟示》的研究成果。
個人信息保護課題組 ·理論 ·40.2萬字
本書包括國際貿易理論和實務兩大部分,1~4章為理論部分,按照理論-政策-措施-問題的思路編排,5~12章為實務部分,主要按照合同的條款進行編排,以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為中心,闡述了國際貨物交易的條件和過程、進出口合同履行、出口單證實務,以及與貿易相關的國際慣例和法規。本書主要適用于高等院校國際貿易專業及開設本課程的各專業教學,也可以作為有志于從事國際貿易行業人員的自學資料。
任金秀 ·部門經濟 ·24.1萬字
本書內容由前言和四篇五十四章組成,收錄了課題組近幾年來關于中國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與景氣動態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從中國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若干綜合性問題研究入手,結合中國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中若干專題問題研究報告,以及中國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景氣動態測評報告,對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若干基礎前沿理論與實證研究。在中國,有關中小企業發展研究的著述很多,但以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與提升動態景氣度對策研究為重點,基于中小企業動態景氣數據的采集與評價,通過一系列調研咨詢報告及實證研究報告展開全面系統深入分析,同時提供全方位參考價值的論著并不多見。
池仁勇 劉道學 池仁勇等 ·理論 ·42.5萬字
2009年年初,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在鋼鐵、有色金屬、石化、汽車等十個產業實施調整與振興規劃。調整振興規劃是短期應對危機措施(保增長)和中長期產業發展政策(調結構)的結合,其中,“調結構”政策是原有產業政策的延續,具有直接干預市場、以政府選擇代替市場機制和限制競爭的管制性特征,是典型的選擇性產業政策。
李平等 ·中國經濟 ·27.3萬字
本書系統、完整地論述了工業4.0的概念、框架、主要關鍵技術以及企業向4.0演進的策略方法和案例,共分為四篇十二章。在第一篇的三章里系統地論述了工業4.0的概念、框架以及企業向4.0演進的意義;第二篇對4.0的關鍵技術包括工業4.0的互聯網技術、CPS技術以及工業大數據技術進行了深入介紹和描述;第三篇幅重點介紹了以西門子為主的4.0主要環節的系統解決方案;第四篇幅論述了企業向4.0演進的具體策略方法以及國內外的參考案例分析。
雷萬云 姚峻 ·部門經濟 ·26.7萬字
本著作以整個國民經濟為研究對象,采用總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社會經濟活動各種總量關系及其變動規律。具體包括四個模塊:長期的實際經濟、長期中的貨幣與物價、開放經濟的宏觀理論、短期經濟分析,合計有十四個章節。全書首先討論長期實際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討論為什么長期中不能實現100%的就業;再者,是介紹長期中物價的波動,以及決定物價的古典通貨膨脹理論;接著是開放經濟模型,討論匯率的決定因素以及國內外兩個市場的平衡;最后的模塊是短期經濟分析,將借助總需求-總供給模型,將產品市場、貨幣市場和勞動市場同時加以考慮,拋棄古典二分法,堅持短期內貨幣影響實際變量,貨幣中性不再成立,最后分析失業率與通脹之間關系的菲利普斯曲線。
朱建安 ·理論 ·23.9萬字
退耕還林是中國歷史上投資最大、覆蓋面最廣、群眾參與程度最高的一項政府性生態恢復工程。如何深入了解政策執行“最后一公里”的表現?如何從自下而上視角客觀評估政策實效?本書通過對一個村莊的參與式觀察以及對縣鄉政府和村委會干部的深度訪談,呈現了退耕還林政策的基層實踐過程,可使人們對轉型期公共政策執行過程有全面的了解,更可為進一步完善和優化政策執行過程提供參考。
鐘興菊 ·部門經濟 ·22.4萬字
本書運用矛盾論的方法,從宏觀、中觀和微觀等不同層次、從縱橫兩個不同方向分析生產關系的結構體系,揭示人類社會生產關系結構體系中錯綜復雜的矛盾關系,揭示復雜矛盾關系中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及其對我國生產關系結構體系整體的社會主義性質所起的主導的和決定的作用,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生產關結構理論的論述作了較為詳細的發掘和歸納,對生產資料公有制在生產關系結構體系中主體地位的內涵、量的規定性和質的規定性及其質量互變規律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張作云 ·理論 ·32.7萬字
新大陸的貴金屬,推動了公共金融的誕生。從1557年里昂的垃圾債狂熱開始,跟隨荷蘭、法國、英國等西方殖民者的腳步,金融危機如同周期性的“病毒”,逐漸爬滿世界的經濟肌體。從此,金融危機不再是單一的概念,而是一系列事件的集合,一連串歷史的演義。18世紀以來,伴隨工業革命的發展和經濟的擴張,金融體系日益專業、復雜,貨幣的創造既成為時代的福音,讓人們從中受益,獲得更加便利低廉的融資成本,更高的交換生產效率,也成為惡魔的詛咒,讓經濟金融體系變得更加脆弱。規模空前的投機活動,瘋狂、驚恐、崩潰以及令人膽寒的金融危機,成為近代世界經濟的“標配”。本書主要以金本位為線索,串聯起1500—1970年間歷史上重大的金融危機,并把歷次危機的起源、過程和影響,納入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的大視野中去進行思考和分析。金本位制度雖創造空前財富,卻也成為制造動蕩蕭條的罪魁禍首。金融危機的出現以及相應救市措施的出臺,促進了金融體制的發展,也推動了現代世界的誕生。應對金融危機,表面上是要構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恢復人們對市場的信任,但根本上卻是要找到新增長點,實現價值增值,重建人們對未來的信心。作者透過歷史表象的洞察,能為我們了解當下經濟金融形勢提供有力參考。
彭興庭 ·經濟史 ·23萬字
本書在介紹預算管理基本制度的基礎上,系統介紹了政府預算的編制審批、執行、決算及績效評價等預算管理過程。全書立足于我國的政府預算法律、法規和制度安排,并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全面系統地闡述了政府預算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及管理程序和管理方法,突出反映了政府預算改革的最新理論與實踐成果,既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又有較強的實務性和可操作性。新版修訂了相關政策法規涉及的內容以及一些案例、數據等。
李燕 ·財政 ·25.2萬字
在現實生活中,產業進入規制是政府干預經濟的一個普遍現象,但是關于產業進入規制全面、系統的經濟學專項研究并不多見,這與實踐形成了較大反差。本書對國內外產業進入規制相關的經濟學文獻進行了梳理研究,通過引入“ER-SCP”和“成本收益”分析框架,對產業進入規制的經濟學理論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了中國產業進入規制的特殊性及其規制環境,梳理和探究了中國產業進入規制的整個動態演化過程,以此指出中國產業進入規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加強產業進入規制的思路和政策措施。
胡洪斌 ·中國經濟 ·20.9萬字
不同一般意義的傳統圖書,本書是一種包含高清視頻課程的多媒體“圖書”,是用“高清視頻”和“傳統e書”兩種方式結合詳解寧波市會計從業人員資格考試“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科目的參考教材的多媒體e書【e書+高清視頻課程(21小時)】。本書提供視頻課程的講義內容,同時也提供參考教材的高清視頻講解(最新視頻課程,可免費升級獲得)。
圣才電子書 ·考試 ·23.8萬字
本書收集了戈登·塔洛克的52篇論文,其中少量論文是與他人合著的。這些論文按照主題,被分為十一部分:起源、多數決問題、需求顯示過程、尋租、再分配政治學、官僚體制、社會的兩難困境、社會成本問題、法與經濟學、生物經濟學、在公共利益之中。塔洛克的論文數量繁多,在各個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思想,但是,和任何公共選擇論者一樣,有一條線索貫穿于他的論文中,即:在任何情況下,人的行為必須被看作是對自然環境與現行社會體制這雙重制約的一種“理性”反應;面對這些制約,人們總會考慮到各種可選方案的成本,力求使自己的滿足得到最大化。因此,當人們做出集體決策而不是個人決策時,公共選擇理論要求解答的是,在既定的技術和社會制約條件下,什么樣的交易成本會使人偏愛投票箱的結果而拒絕市場機制的結果?在能夠改變這類偏好的現行約束條件中,有哪些是可行的?
(美)戈登·塔洛克 ·理論 ·38萬字
本書是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早期的成名之作。本書從不同的側面概括了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主要經濟現象,在描述歷史發展過程的同時做了開創性的深刻論述,將歷史敘述和理論論證融為一體,體現了熊彼特的文體風格。書中最具特色和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他所提出的“創新理論”,該理論的提出當時曾轟動西方經濟學界。全書共分為六章。第一、二章最為重要,從受給定環境制約的經濟生活的循環流轉到作為基本現象的經濟發展,熊彼特都做了開創性的精辟論述,既是理論上的探討,也是歷史發展過程的概述。第三、四、五章則進一步分別闡述了信貸與資本、企業家利潤以及資本的利息。我們可以概括地說,“創新理論”就是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的核心。第六章運用創新理論分析了經濟周期的形成和特點。
(美)約瑟夫·熊彼特 ·理論 ·22.7萬字
本報告包括總論等部分。總論部分分別從長三角第二波全球化的戰略選擇、以城市化為依托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以及從后發優勢到創新驅動戰略轉型研修方面進行了全景透視。本報告的分論部分,分別從長三角地方政府競爭與產業的分工演化、服務業協調長三角生產力空間布局優化、托賓Q的閾值效應與企業投資理性、泛長三角城市群的產業園區合作等方面展開了研究。
劉志彪 吳福象等 ·區域 ·20.9萬字
工業革命一直是經濟史教學的核心內容,也是研究西歐商業擴張、工廠崛起、煤鐵生產、勞動無產階級化、工業資本主義的誕生和全球傳播的歷史關鍵。然而,近年來,人們對工業革命的看法發生了巨大變化。本書通過運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結合對消費、物質文化、科技和文化歷史的研究,從更廣泛的全球視角出發,為基于使技術創新和知識傳播成為可能的全球互動之上的工業革命作出了解釋。通過這一新的視角,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工業化進程實際上比我們此前了解地開始得更早,持續的時間也更長。通過反思過去一代經濟歷史學家關注的主要問題,本書為讀者呈現了有關工業革命的最新研究,并為未來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挪威)克麗絲廷·布魯蘭等 ·經濟史 ·21.3萬字
本書的內容涵蓋環境保護、綠色產業、綠色交通和低碳政策等。作者們希望報告中所闡述的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建議采取的措施、相關國際背景與最新理念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能夠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提供可參考的研究依據,能夠啟發讀者及組織關注、討論并啟動或堅持相關實踐,為探索中國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道路做出貢獻。
錢小軍 ·中國經濟 ·27.3萬字
《中國對外貿易的奇跡:40年開放強國之路》回顧了這些年來中國進出口貿易方面的所得。全書分成五部分來探討40年對外開放的偉大實踐。第一篇是改革開放之前所采取的進口替代戰略;第二篇則是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大力推行的出口導向戰略;第三篇是貿易自由化戰略和WTO效應;第四篇討論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的深度開放;第五篇討論新時期全方位開放戰略下的一些政策影響。具體內容涉及產業結構升級、中國制造業的加工貿易盤點和解析、國家級開發區對生產率的影響、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影響等多個方面。本書不僅是對過去40年改革開放中經驗的回顧和總結,同時也對將來的發展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余淼杰 ·中國經濟 ·24.9萬字
本書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過程為主線,以客觀評估對外貿易發展環境、科學認識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的互動關系、適時轉換對外貿易發展戰略、適應性地調整對外貿易政策、深化對外貿易體制改革、改善對外貿易法律制度、實行對外貿易企業再造、發展對外貿易關系、規范管理對外貿易為邏輯線索,對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過程中的若干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展開了較為系統的論述和分析。
謝孟軍 ·理論 ·33.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