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呼嘯山莊》是英國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小說描寫吉卜賽棄兒希斯克利夫被山莊老主人收養后,因受辱和戀愛不遂,外出致富,回來后對與其女友凱瑟琳結婚的地主林頓及其子女進行報復的故事。全篇充滿強烈的反壓迫、爭幸福的斗爭精神,又始終籠罩著離奇、緊張的浪漫氣氛。它開始曾被人看作是年青女作家脫離現實的天真幻想,但結合其所描寫地區激烈的階級斗爭和英國的社會現象,它不久便被評論界高度肯定,并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
(英)艾米莉·勃朗特 ·世界名著 ·20.5萬字
《尤利西斯》首先連載于1918年美國雜志《小評論》直到1920年結束。后緊接著被全書出版。隨后被公認為“現代文學中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所謂“尤利西斯”,就是荷馬筆下的“奧德賽”。該書全書近27萬字(英語),使用了30030個詞匯。一出版,就引來巨大好奇。因為作者使用了20世紀初頗流行的心理研究技術“意識流”,并仔細斟酌布局,全書使用了很多雙關語、隱喻、幽默等極具特色的手段。現在已被公認為“最了不起的小說”。1998年,美國現代圖書館將這部小說列入“20世紀英語世界最佳小說”,將其列為全榜的榜首位置,足見此小說給20世紀的文學帶來多大的影響力。
(愛爾蘭)詹姆斯·喬伊斯 ·世界名著 ·26.8萬字
《巴黎圣母院》以1482年路易十一治下的法國為背景,描述了吉卜賽女郎與圣母院教堂副主教弗洛羅、棄兒卡西莫多之間的糾葛,文采斐然,氣勢恢宏,人物的真、善、美和假、惡、丑皆被放大。長相奇丑、既聾且啞的卡西莫多有著一顆高尚純潔的心。愛斯美拉達是美麗、純潔的舞女,因不屈從圣母院教堂副主教弗洛羅的欲望,被他陷害致死。卡西莫多因失去心目中的偶像而絕望,憤怒地把弗洛羅從頂樓推下摔死,自己也到公墓,在愛斯美拉達的尸體旁自盡。
(法)雨果 ·世界名著 ·31.6萬字
果戈理(1809-1852),十九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和奠基人,被譽為“俄國散文之父”,《死農奴》是他的代表作。《死農奴》又譯《死魂靈》。死農奴實際上是指已經死去但尚未從納稅冊上注銷的空名額。小說描寫專營騙術的商人乞乞科夫來到某偏僻省城,以其天花亂墜的吹捧成為當地官僚的座上客,并上門去向地主收購死農奴,企圖以此作為抵押,買空賣空,牟取暴利。丑事敗露后,他便逃之夭夭。小說入木三分地刻畫了官僚、地主愚昧、貪婪、卑劣、庸俗的現象,其不朽的人物塑造和辛辣的諷刺在俄國文學史上堪稱經典。
(俄)果戈理 ·世界名著 ·25.8萬字
《三個火槍手》主要描寫了法國紅衣大主教黎塞留,從1624年出任首相到1628年攻占拉羅舍爾城期間所發生的故事。大主教黎塞留為了幫助國王路易十三,費盡心機想要抓住王后與英國首相白金漢公爵曖昧關系的把柄……
(法)大仲馬 ·世界名著 ·47.5萬字
《哈克貝利·芬歷險記》的小主人公哈克貝里·芬是個孤兒,無人管束,但心地善良,愛憎分明。他幫助黑奴吉姆逃往廢奴區,一路上遇見了各式人等,遭遇了許多艱難險阻,終于獲得了勝利。好朋友湯姆·索亞的母親要收他作義子,但他不愿接受所謂的“教養”,寧愿繼續過無人管束的生活,于是又逃了出去。每一個讀者都會為他未來的命運擔心。
(美)馬克·吐溫 ·世界名著 ·21.6萬字
故事發生在法王路易十三時代,紅衣主教黎舍留權傾一時,宮廷內外的權力傾軋時時在上演。年輕的外省貴族子弟達德尼昂來到巴黎,投入火槍營統領特雷維爾先生的麾下,途中遇見火槍手阿托斯、波爾多斯和阿拉密斯,在一場沖突中結為生死之交。錯綜復雜的政治旋渦中,這四位伙伴遇到黎舍留的心腹密探——艷若桃李、毒如蛇蝎的女子米萊迪,雙方反復較量,達德尼昂和伙伴們一次次絕處逢生,挫敗了黎舍留的陰謀。
(法國)大仲馬 ·世界名著 ·43.7萬字
《魯賓遜漂流記》是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開山之作,航海探險小說的先驅。小說的主人公魯濱遜出生于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風暴,只身漂流到一個無人的荒島上,開始了與世隔絕的生活。他憑著強韌的意志與不懈的努力,在荒島上頑強地生存下來,經過28年2個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鄉。
(英)笛福 ·世界名著 ·20.1萬字
歐·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美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之一。曾被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一些名篇如《愛的犧牲》、《警察與贊美詩》、《帶家具出租的房間》、《賢人的禮物》、《最后一片常春藤葉》等使他獲得了世界聲譽。王永年的翻譯以精練、準確著名,翻譯的歐·亨利小說出版多種版本,備受英美文學研究者的好評。
(美)歐·亨利 ·世界名著 ·32萬字
狄更斯晚年技巧爐火純青之作,常讀常新的世界經典。《遠大前程》是狄更斯晚年十分重要的作品,全書以自傳體的形式,描繪了一個孤兒追求“遠大前程”的艱辛歷程,揭示了愛、忠誠和良心永遠比財富和社會地位要更為重要:遠大前程固然讓人追尋,但如果不能順著正道達到不平凡,也不要為了不平凡去走邪路。活要活得規規矩矩,死要死得快快活活。
(英)查理斯·狄更斯 ·世界名著 ·35.5萬字
小說以19世紀中葉法國巴黎上層社會生活為背景,以于洛·德·埃爾維男爵一家的命運為主線,敘述了男爵如何在瘋狂的情欲的驅使下,一步一步背叛純潔的愛妻,傷害天真的嬌女,敗壞家庭的名聲,玷污軍隊的名譽,最終身敗名裂的整個過程。形形色色的人物,錯綜復雜的情節,靈與肉、情與仇、善與惡之間驚心動魄的搏斗,構成了一幕淋漓盡致的人間悲喜劇,一部五光十色的風化史,一曲上流社會必然崩潰的無盡的挽歌。
(法)巴爾扎克 ·世界名著 ·28.7萬字
本書記述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誘奸姑母家中養女、農家姑娘卡秋莎·瑪斯洛娃,導致她淪為妓女;而當她被誣為謀財害命時,他卻以陪審員身份出席法庭審判她。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當時社會卻有典型意義。小說一方面表現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題——精神覺醒和離家出走;主要方面則是借聶赫留道夫的經歷和見聞,展示從城市到農村的社會陰暗面,對政府、法庭、監獄、教會、土地私有制和資本主義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
(俄)列夫·托爾斯泰 ·世界名著 ·32.1萬字
《巴黎圣母院》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第一部長篇浪漫主義小說。《巴黎圣母院》藝術地再現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統治時期的歷史真實,宮廷與教會如何狼狽為奸壓迫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怎樣同兩股勢力英勇斗爭。小說浪漫主義色彩濃烈,且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它是運用浪漫主義對照原則的藝術范本。
(法)雨果 ·世界名著 ·33萬字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劇作家、詩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他是一位空前也可說絕后的偉大戲劇詩人,是有史以來全世界最偉大的文豪。莎士比亞的杰作是公認的人類文化瑰寶,而他最著名的四部巨著《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和《麥克白斯》世稱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是人類文學史乃至文明使上最著名的篇章。本書的譯本是著名的教授詩人孫大雨先生潛心于莎士比亞研究與翻譯的重要成果。孫大雨先生是我國第一位用詩體翻譯莎士比亞詩劇的學者,他的譯本以具本人所創建的音組體制的五音組素體韻文移譯莎劇原文的五音步素體韻文,有了不起的開創意義和獨特的風格與魅力。本書收入英國著名藝術家、插圖畫家約翰·吉爾伯特爵士(SirJohnGilbert)為四大悲劇繪制的全套精美插圖百余幅,極具收藏價值。
(英)莎士比亞 ·世界名著 ·20.5萬字
小說以悲愴的筆調敘述了鄉村青年裘德一生的悲劇。裘德好學深思、刻苦自修,卻始終被拒之于大學門外。女主人公淑聰穎美貌,更重要的是具有獨立的人格和思想,蔑視世俗和僵化的宗教,但她跟裘德的愛情卻為教會所不容、世俗所不齒。裘德壯志不酬、謀職無路、告貸無門,絕望中,他的長子同弱妹幼弟一同吊死。淑遭此慘變,終向命運和教會屈服,離開了深愛的裘德,自由的思想、獨立的人格均遭毀棄。裘德則終日縱酒,郁郁成疾,年未滿三十即含恨而終。
(英)托馬斯·哈代 ·世界名著 ·27.6萬字
本書講述一位從小變成孤兒的英國女子在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堅持自我,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小說引人入勝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愛情經歷,歌頌了擺脫一切舊習俗和偏見,成功塑造了一個敢于反抗,敢于爭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婦女形象。
夏洛蒂·勃朗特 ·世界名著 ·34.7萬字
書中的主人公“我”是倫敦懷才不遇的作家,偶然間認識了一位證券經紀人,對方在人屆中年后突然響應內心的呼喚,離經叛道舍棄一切,先是奔赴巴黎,后又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與土著人一起生活,全身心投入繪畫,并在死后聲名大噪。“我”在他成名后開始追溯與藝術家曾經的來往與對方之后的人生經歷。藝術家的故事以生極落魄、死備哀榮的法國后印象派畫家高更的生平為基礎。
(英)毛姆 ·世界名著 ·22.7萬字
司湯達,法國著名作家,《紅與黑》是他的主要作品。主人公于連出身于小業主家庭,醉心于拿破侖豐功偉績的他,一心希望出人頭地,無奈當時的法國正處于波旁王朝復辟時期。從軍無門的他選擇了教會的道路,由于能夠背誦整本《新約》,于連被當地市長看中,成為他家的家庭教師,后又經教會舉薦,為保王黨中堅人物拉莫爾侯爵當私人秘書。但最終,一封告密信使他的飛黃騰達毀于一旦。《紅與黑》不僅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而且開創了“心理小說”的先河。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于連豐富矛盾的內心世界,他在野心與愛情之間的掙扎。
(法)司湯達 ·世界名著 ·39.9萬字
《包法利夫人》是“西方現代小說的奠基者”福樓拜的代表作。受過教育的農家女孩愛瑪嫁給鄉醫包法利,卻向往更奢華浪漫的生活,在歷經兩次出軌,面對累累負債后不得善終。當婚姻并不能滿足對愛情的期待,當新奇的魅力褪去,情愛裸露出永恒的單調。福樓拜就此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初期腐朽墮落的社會生活和小市民的鄙俗與猥瑣。
(法)福樓拜 ·世界名著 ·21.6萬字
《王后的項鏈》是大仲馬在1849年和1850年發表的小說。故事取材于路易十六宮廷中的一個真實事件,以一條項鏈為線索,情節涉及欺詐和王室丑聞。在一定程度上是法國大革命前夕處于風雨飄搖中的路易十六王朝的真實寫照。
(法)大仲馬 ·世界名著 ·24.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