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搜神記全譯》是一部記錄古代民間傳說中神奇怪異故事的小說集。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異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開創了我國古代神話小說的先河。本書配有該書的白話全本翻譯本。
(晉)干寶著 (明)胡應麟輯 曹光甫點校 ·作品集 ·18.4萬字
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代表作品,經典必讀。狄德羅被譽為“啟蒙哲人的旗手”,其作品影響數百年思想潮流。狄德羅哲理性小說的巔峰,辯證法的杰作。《拉摩的侄兒》是“狄德羅作品集”第二卷,收錄《拉摩的侄兒》和《這不是故事》兩篇。《拉摩的侄兒》是一部長篇對話體哲理小說,創作于1761—1762年間,但在作者生前并未發表。1805年,歌德將其翻譯到德國,但直到1823年,根據狄德羅自己的手稿整理的《拉摩的侄兒》才首次在法國出版。《拉摩的侄兒》是一場對話,也是一場爭論。談話的一方“我”是代表普世價值的哲學家,另一方是音樂家拉摩的侄兒,一個窮困潦倒的青年。兩人在咖啡館遇到,攀談起來,你來我往,越爭越激烈,言語間充滿了嬉笑怒罵、嘲諷思辨,被恩格斯譽為“辯證法的杰作”。《這不是故事》是一則短篇,1773年發表在《文學通訊》上,講述了兩個愛情小故事。
(法)德尼·狄德羅 ·作品集 ·7.9萬字
《吶喊》是魯迅先生久富盛名的小說集,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山之作和扛鼎之作。收錄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說十四篇,包括其代表性文章《狂人日記》《孔乙己》《藥》《阿Q正傳》《故鄉》《社戲》等。《彷徨》是魯迅先生的第二部短篇小說結集,收錄了1924至1925年間所作的短篇小說十一篇,包括《祝福》《在酒樓上》《幸福大家庭》《高老夫子》《兄弟》《傷逝》等。
魯迅 ·作品集 ·14.1萬字
《同居的男人要離開》小說引爆文壇,位居讀書網站的前三甲。引200多家媒體扎堆報道。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山東衛視、湖南衛視為其度作專題節目。
洛藝嘉 ·作品集 ·13.7萬字
《零公里處》是八〇后跨界作家、先鋒電影導演唐棣的最新長篇小說力作。作品由十三段旅程——十三個獨立又相聯的小說故事組成,并由一個若隱若現的神秘主人公李松野講述,所有故事跟隨他的行蹤展開。十三段“旅程”既可獨立成篇,亦可連綴成一部地圖式長篇小說。在向“零公里處”進發的過程中,故事嵌入旅途中一個個記憶深處的片段里,以小城之名,分布在人生若干至關重要的轉折當中。圍繞記憶與遺忘、現實與魔幻、肉體與靈魂之間的種種交織,故事開展,并以小說、戲劇、圖像以及潛藏的鏡頭語言,細述當代青年“在途中”的精神漫游與奇遇。
唐棣 ·作品集 ·10.2萬字
本書收錄了郭墟的四部小說作品:《楊司令的少先隊》反映東北抗日聯軍司令楊靖宇領導下的一支兒童戰斗隊朝氣蓬勃的生活。《接關系》記載了受傷的少先隊員小謝,在炊事班長陪伴下共同度過三個月的留守休養生活,最終突出重圍回到組織的故事……這些作品描寫了少年兒童戰斗生活的情景,再現了他們在戰斗中磨練自己,不斷進步的成長歷程;在黨的教育下,他們個個勇敢堅強,韌性十足。長期的鍛煉讓他們養成了不怕艱苦、不畏困難的優良品質,發揚了忠于祖國、熱愛人民的寶貴精神。
郭墟 ·作品集 ·16.1萬字
本書主要寫了一個外號叫“小砍刀”的習武少年,在舊社會和革命隊伍中的一段不平凡經歷。他練武、熬鹽,跟著大人與土豪劣紳控制的“緝私隊”斗爭,參加砸“官鹽店”,協助八路軍襲擊鬼子的汽船,殺死偽軍小隊長,領導區小隊與封建會道門——二坎會斗爭,與漢奸特務和國民黨特遣隊特務斗爭等。在這些斗爭過程中,他從少年時代走向了青年時代,他從幼稚走向了成熟,成長為一名抗日英雄。小說故事曲折驚險,文筆清新質樸,帶有濃郁的北方農村生活風俗畫的風格和氣息。
勤耕 ·作品集 ·12.6萬字
本書是蕭紅的小說選集,收錄了《生死場》《橋》《呼蘭河傳》三篇小說。《生死場》以群像的手法,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哈爾濱近郊一個小村莊村民的故事。封閉落后的鄉村造成村民們精神的荒蕪與空虛,而地主的剝削壓迫則帶給他們終年勞作卻依舊貧困的生活現實,麻木、愚昧在他們之間蔓延開來。而日本人的入侵,給村民們帶來的苦痛遠甚于從前,村民死的死,逃亡的逃亡,剩下一小部分加入了各種抗日隊伍。從前對抗日消極懈怠的二里半,失去老婆、孩子后,想要投革命軍卻受到村民不信任的嘲弄;但他還是與自己的老羊告別后,跛著腳跟著李青山往城里去與隊伍匯合,山崗和樹林漸漸遠去,只剩下老羊在嘶鳴。
蕭紅 ·作品集 ·15.5萬字
本書是作家王愿堅的經典作品集,收錄了作者描寫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軍和老革命根據地人民的斗爭生活的一系列作品,其中《黨費》是他的經典名作。作品構思巧妙、主題鮮明、富有故事性,善于抓住典型細節,捕捉人物性格中閃光的東西來表現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寫得真切感人。在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里,紅軍戰士為了新中國的建立,為了祖國的解放和民族的自由英勇奮斗,他們不畏艱難,不怕犧牲,歌頌了他們在艱苦的年月里仍然保持的樂觀向上、不屈不撓和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
王愿堅 ·作品集 ·10.3萬字
一九五三年十月,老舍隨同第三屆赴朝慰問團去到朝鮮。《無名高地有了名》描寫的是抗美援朝時期“老禿山”戰斗的過程,講述了抗美援朝時期偉大的祖國軍人保衛祖國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戰斗的光輝歷程。通過對這場戰斗的描寫,展現了中國人民志愿軍不畏艱難困苦和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以及熱愛和平、擁護正義的崇高風尚,同時也歌頌了志愿軍與朝鮮人民的深厚感情。
老舍 ·作品集 ·12.2萬字
這是一本短篇小說集,包括《老牛筋》《紅云》《赫猛的勝利》《同是門前一條河》《鄭嘉》《月下種瓜》等十一篇反映農村生活的作品。作者在這些短篇里,以樸素的筆觸、細致地刻畫了多個性格不同的農民形象,例如在新中國成立前“蒸不熟、煮不爛”,新中國成立后終于有所改變的“老牛筋”;辛勞終身,年近七十才償到生活甜味的郭老奶(《同是門前一條河》);淳樸老實,看去“軟巴巴”內心卻充滿革命熱情的團支書鄭嘉;大公無私,敢想敢說敢干的青年婦女段紅云(《紅云》)。從這些作品和它們的主人公身上,我們可以看到20世紀50年代農村面貌和人們思想的巨大變化。
劉澍德 ·作品集 ·12.1萬字
《紅的日記》共收錄馮鏗的十九篇小說,其中十八篇短篇小說和一篇中篇小說,從文中可明顯看出作者文筆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程。其中,早期的一些小說和散文區別不大,只是按照原刊欄目劃入此類。《紅的日記》講述女同志馬英用地主家遺落的日記本,記錄著她所進行的熱情高漲的革命斗爭。在中篇小說《重新起來!》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和藝術水平都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在整個中國現代文學長廊中熠熠生輝。
馮鏗 ·作品集 ·10.4萬字
本書是一部作品集,主要集合了左翼作家胡也頻的多篇小說作品,包括《光明在我們的前面》《中秋節》《北風里》《不能忘的影》《珍珠耳墜子》《初戀的自白》《小小的旅途》。其中,《光明在我們的前面》為一部中篇小說,剩余篇章均為短篇小說。《光明在我們的前面》是作家胡也頻的代表作。作品以五卅運動為背景,講述了一個無政府主義的女青年白華轉變為共產主義者的故事。白華的男友劉希堅是一名共產黨員,剛開始他們兩個人經常因為各自的政治信仰而產生爭辯。五卅運動爆發后,大批的青年被槍殺,血的教訓終于使白華認清了現實,拋棄了自己之前堅持的無政府主義,進而轉向共產主義。小說表現力強,情節精練緊湊,扣人心弦,是胡也頻創作思想轉變的智慧結晶。
胡也頻 ·作品集 ·10.2萬字
本書收錄蔣光慈《少年漂泊者》《短褲黨》《野祭》三篇革命小說。《少年漂泊者》以五四運動后的中國社會為背景,農村青年汪中父母被地主逼死后,他不愿屈服于地主,四處漂流,飽受苦難,最終走向革命的故事,展現出尖銳的農村階級矛盾,塑造了一個優秀革命青年的形象。《短褲黨》是第一部表現中國共產黨領導工人階級武裝斗爭的小說,紀念了1927年上海工人階級的武裝起義。講述了共產黨領導上海工人階級推翻北洋軍閥反動統治的故事。《野祭》則是首部描寫革命加戀愛的小說。講述了陳季俠與章淑君在革命時期的戀愛故事,是革命浪漫性質的“普羅文學”作品。
蔣光慈 ·作品集 ·12.7萬字
本書是作家肖復興的小說選集,精心收錄以“北大荒”知識青年生活為背景的11篇短篇小說和2篇中篇小說。講述了那個年代的知識青年們以一腔熱血和不計回報的獻身精神投身于邊疆建設,成為拓荒者,用勤勞的雙手將千里沃野變良田。而知識青年們在返城后,面對生活環境和社會身份的變化,對青春逝去不可避免地悵惘,精神世界也因現實的劇變而發生動蕩。“北大荒”成為他們那段激情歲月的見證者與記錄者,卻又不只是一座靜止的青春紀念碑,更成為支撐他們驅散迷茫、繼續前行的精神燈塔,理想不滅,熱血永存。
肖復興 ·作品集 ·17.3萬字
本書收錄趙樹理《三里灣》《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三篇經典小說作品,其中2019年長篇小說《三里灣》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三里灣》圍繞著三里灣農業合作社秋收、擴社、整黨、開渠四項工作,反映了農村中優選與落后力量的沖突,展現了處于社會大變革時期農村生活的風貌。《小二黑結婚》揭示了當時農村中舊習俗的封建殘余勢力對人們思想行為的束縛,以及新老兩代人的意識沖突與變遷,反映了解放區的重大變化。《李有才板話》講述抗戰時期,地主閻恒元把持了敵后根據地閻家山的村政權,村干部貪污盜竊,營私舞弊,欺壓群眾,李有才帶領小字輩,以“快板詩”為武器,同他們進行智斗,并取得勝利。
趙樹理 ·作品集 ·17.2萬字
本書精選了梁曉聲最具代表性的小說,包括《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等名篇。其中,《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榮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今夜有暴風雪》榮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本書以歷史理性主義的態度,在粗獷、濃烈、嚴峻的氣氛里,刻畫了曹鐵強、劉邁克、裴曉蕓等令人肅然起敬的知青形象,毫無諱飾地書寫了一代知青在艱苦卓絕的歲月里的坎坷命運,充滿激情地描繪了他們善良的情懷、正義的品格,抒寫了他們的理想與追求、痛苦與幸福、堅韌與樂觀,熱情地謳歌了人性之美。本書被視為“知青小說”里程碑式的作品。整體氣勢雄渾、沉郁悲壯,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氣息濃郁。
梁曉聲 ·作品集 ·17.8萬字
徜徉于虛幻與真實之境,以詩意的語言拷問人性!懸疑教父蔡駿腦力與筆力的巔峰之作!寧航一、周浩暉、雷米聯合推薦!大將軍年羹堯路經一座荒山,在一座破廟里發現了《韓熙載夜宴圖》,這幅畫晚上一展開里面的人物就會活過來,歌舞升平,觥籌交錯。年羹堯想把這幅畫據為己有,于是強行趕擁有此畫的和尚下山,將畫帶回北京。但是,這幅畫帶有詛咒,南唐因為此畫亡國,李煜因為此畫喪命。后來,年羹堯也因為此畫被雍正貶到杭州,客死他鄉。最后,連雍正自己也死于非命……
蔡駿 ·作品集 ·17萬字
《彷徨》是魯迅先生繼《吶喊》之后出版的第二部小說集,收入他于1924年至1925年間創作的11部短篇小說,包括《祝福》《在酒樓上》《孤獨者》《傷逝》等。
魯迅 ·作品集 ·7.1萬字
《孤獨的美食家》人氣演員松重豐首部作品集!獨家電子書搶先發售!日亞評分高達4.4!集幽默、情切、腦洞大開于一身的小說集!多幅精美插畫!本書由半自傳體、連作短篇小說集《愚者譫言》與隨筆集《演者戲言》兩部分構成。《愚者譫言》中“我”前往京都拍戲,陷入瓶頸后竟開始考慮轉行。漫步雨中京都,邂逅廣隆寺佛像與神秘的老人,開啟了“我”的思考,真正的演員為何物?真正感動人心的演技是什么?在宛如時空穿越般、眼花繚亂的場景轉換中,呈現了“我”豐富而跌宕的內心風景。《演者戲言》為作者在雜志連載的人氣隨筆結集。松重豐以幽默風趣的文筆分享了日常生活、修業時代趣聞以及有關美食的諸多逸事。
(日)松重豐 ·作品集 ·4.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