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笨花》是鐵凝的第四部長篇小說,全書五十多萬字。以清末民初至20世紀40年代中期近五十年的歷史為背景,以冀中平原的一個小鄉村的日常生活為場景,以向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向喜一生的從軍經歷為主線,書寫出普通百姓在時局維艱時的生存智慧和生命光芒。敘述方式上采用了“地方志”的方式,將歷史碎片、鄉村民俗、倫理秩序嫁接在一起,力圖從典型人物和典型環境中,透視出農耕文明在外力下逐步崩毀,以及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鎮痛。
鐵凝 ·社會 ·38.1萬字
20世紀70年代末,因為父親的遭際,秋林被分配到了鄉下南貨店,豆腐老倌的一碗豆漿給他安慰,三個老師傅的經營絕活讓他定心,由此,他走入了供銷社系統的小天地中。南貨店內人來人往,秋林見識了人情變故,自身亦成為俗世眾生相中的一角。小說致敬平凡人的生活,在從容與平靜之中,寫出了時代變革之際社會與個人內在的澎湃與洶涌。
張忌 ·社會 ·24.6萬字
一部《喬廠長上任記》,曾使蔣子龍成為中國改革開放題材文學的奠基人。幾十年中,讀者在“工廠車間”中感受著作家的激情和壯志,隨著作品的腳步,經歷著時代的變遷。今天,著名作家蔣子龍又推出了首部農民題材的長篇小說——《農民帝國》。這也是他運籌帷幄十余年的又一部力作。該書以改革開放三十年為背景,以郭家店的發展變化為藍本,以郭存先的經歷為線索,細膩而深刻地描寫了一群農民起伏變化的生活,入木三分地剖析了金錢、欲望、權力對人性的沖擊。小說以北方一個農村郭家店的發展變化為藍本,以主人公郭存先的成長經歷、人性蛻變及至最后毀滅為主線,描寫了一群農民跌宕起伏的生活,剖析了金錢、欲望、權力對人性的沖擊,帶給人們強烈的情感碰撞和無盡的思索……
蔣子龍 ·社會 ·49.2萬字
這部以塞尚的名畫之名命名的長篇小說,是鐵凝長篇小說創作序列中的重要作品。小說以一個女兒的視角,深入一個家庭內部,講述夫妻關系、倫理親情和主體自我之間的矛盾沖突,講述親子之間的代際沖突,以及由此牽扯出來的歷史、現實問題等等。小說人物鮮活、節奏緊湊,充分體現了作家關注生活,關注家庭,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女性成長問題的藝術功力。
鐵凝 ·社會 ·22.7萬字
小說自四川荒蕪告急康熙頒布“填川詔”開篇,以主人公寧徙離閩進川遇飛人奪子為線索,以川東小城榮昌縣為主場景,濃墨重彩地描述了進川移民的大起大落。全篇貫穿了寧徙與土著士紳趙書林、閩西武士常維翰驚世駭俗的生死愛情,栩栩如生地描寫了土匪、戲子、族人、商賈、官宦、皇室等各色人物的善惡心態。人生的百般磨難,創業的萬般艱辛,演繹出大悲大憾的人間悲喜劇。填四川與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是中國移民史上的重大事件。長篇小說《填四川》藝術地講訴了一個客家母親和家族悲歡離合的故事,一個復蘇泱泱大省的史詩故事,一個小人物成為大英雄的故事。
王雨 ·社會 ·27.2萬字
著名作家蔡駿首部半自傳體長篇扛鼎新作,從一對少年到兩個男人,兩場葬禮點燃二十年秘密奇幻之旅。千禧年之交,文學少年蔡駿遇到神秘同齡人張海,蔓延出詭異的友誼與恩怨,同為春申廠工人子弟,秘密探索工程師遇害之謎,尋找消失的廠長,卻目睹古老工廠灰飛煙滅。時光紛紛凋零,物是人非,兩人在葬禮后重逢,拾回“把廠長捉回來”的執念,蔡駿在亡魂“托夢”指引下,帶領一群退休老工人,春申廠的“遺老遺少”,開始跨越上海百年歷史,大半個中國,乃至半個地球的驚心動魄的真相之旅,揭開愛欲交織的秘密,直至巴黎圣母院的烈火……
蔡駿 ·社會 ·27.2萬字
民國時期成都市區曾爆發過幾次巷戰,是不同派系軍人之間爭奪地盤的火拼。1911年之后的20余年中,因為大小軍閥你爭我斗,成都城里至少有三次巷戰,其中1917年在成都發生了兩次巷戰,而本書講述的是1932年冬天爆發的戰爭,歷史上叫成都巷戰,又稱“省門之戰”,是四川軍閥那些年共300余次大小混戰中的最后一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
田聞一 ·社會 ·25.6萬字
本書是一部川軍題材的歷史類小說。全書共十八個章節,用文學的語言記述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四川將士在家國大義的感召下摒棄前嫌,團結一致毅然出川參加抵御日本侵略者的偉大戰爭的經過。作者用通俗流暢的語言塑造了川軍將士前仆后繼、英勇犧牲的英雄群象。
田聞一 ·社會 ·20萬字
《諾圖歌》由蒙語音譯而來,意思為“故鄉、家鄉”。本書講述了主人公蘇和在家園面臨危險時,毅然決然的將自己心愛的白馬獻給守衛家園的將軍。蘇和,對家鄉的熱愛、對自然的敬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深深地打動了本次大賽的評委們,正如作者薩其日拉圖所說的“蘇和在經歷了種種生死離別,親人們相繼離去,但他依然善良。他不是所謂的‘圣母’,他只是將自己的情緒都注入到了馬頭琴中,馬頭琴承載了他內心的悲苦。也正是如此,馬頭琴的早期音樂以憂傷為主”。
薩其日拉圖 ·社會 ·20.5萬字
本書以海峽西岸為歷史大背景,以海西經濟建設為契機,描寫東南沿海某市黨政領導率領人民群眾在經濟大變革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勇敢、正義。謳歌了人民群眾才是推動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鞭撻了那種個人利益至上、違背做人原則的庸俗觀念,歌頌了共產黨員領導干部大公無私、敢想敢干的拼搏精神。小說賦予主人公高可天絕世才華、獨特的情感價值取向,在情感糾葛與大是大非面前警醒自律,陽剛正氣,不忘初心。小說細節獨特而又符合生活本真,故事曲折引人入勝,人物形象愛憎鮮明,讀后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李玉平 ·社會 ·22.6萬字
《瓦爾登湖》一書,詳細地記錄了作家在長達兩年的時間里的日常生活狀態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開荒種地,春種秋收,自給自足。他是一個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與自然交朋友,與湖水、森林和飛鳥對話,在林中觀察動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邊釣魚,晚上,在小木屋中記下自己的觀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關注靈魂的成長,他驕傲地宣稱:“每個人都是自己王國的國王,與這個王國相比,沙皇帝國也不過是一個卑微小國,猶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團。”梭羅以他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人們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謂生活的舒適,非但沒有必要,而且對人類進步大有妨礙。
(美)亨利·戴維·梭羅 ·社會 ·22.7萬字
陳倉山前有一個古老的村莊,兩個家族因兒女婚變陷入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恩怨糾葛。本書以一個樸實的故事,記敘老一代人真、善、美的生活面貌。
倪桂林 ·社會 ·29.8萬字
本書講述了少女李秀兒的遭遇。李秀兒家境貧寒,父親李三勝原以在街頭耍“鬼打架”為生,卻不料得病。在鄰居幾位姑娘的介紹下,李秀兒瞞著父親到藝術學校當裸體女模特兒,同時還到學校老師組織的藝術之宮中當模特兒,生活得到改善。但李三勝知道李秀兒的工作后,十分生氣,棄家離去,拾起耍“鬼打架”的舊業,卻累死在街頭。李秀兒在學校里認識了學生段天得,起初段天得愛慕于她,但遭其拋棄,最后發瘋。
張恨水 ·社會 ·28.2萬字
張恨水的代表作品之一。故事發生在1946年國民政府陪都重慶。這里聚集著一批燈紅酒綠、醉生夢死者。一切都圍繞著金錢轉,官員貪污、商人及銀行家投機、女人做拆白黨,一時成風。小說以小公務員魏端本與其艷冠群芳卻又虛榮至極的夫人田佩芝由同居而分手為線索,以眾多人物搶購黃金儲蓄券發國難財為契機,展開了紛紜復雜的故事。待到抗日戰爭勝利,投機者的一切均成為泡影。作品將批判的鋒芒直指抗戰勝利前夕的國統區的丑陋、卑瑣的世態炎涼。揭示了在特殊年代背景下,人性與金錢面前的迷失與掙扎。
張恨水 ·社會 ·24.1萬字
張恨水的代表作品之一。故事發生在1945年國民政府陪都重慶。這里聚集著一批燈紅酒綠、醉生夢死者。一切都圍繞著金錢轉,官員貪污、商人及銀行家投機、女人做拆白黨,一時成風。小說以小公務員魏端本與其艷冠群芳卻又虛榮至極的夫人田佩芝由同居而分手為線索,以眾多人物搶購黃金儲蓄券發國難財為契機,展開了紛紜復雜的故事。待到抗日戰爭勝利,投機者的一切均成為泡影。作品將批判的鋒芒直指抗戰勝利前夕的國統區的丑陋、卑瑣的世態炎涼。揭示了在特殊年代背景下,人性與金錢面前的迷失與掙扎。
張恨水 ·社會 ·25萬字
我們來認識一下米拉。她是一位喜愛讀書的小鎮女孩,從小就是個獨立而聰明的孩子。她十四歲讀尼采和潘恩,開學第一天就學完了全部課本,學校只得讓她跳級。可這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美國,女性最常見的職業是“打字員”,人生的主題則是“家庭”。母親對她最大的期望就是“嫁個好人家”。在一個封閉的小地方,她的聰明和獨立卻使她成為異類。久而久之,她屈服了。她像其他女孩一樣草草結婚,穿緊身褡,學做飯,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生下兩個孩子,努力讓自己做一位“賢妻良母”。丈夫有體面的工作,她也住上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大房子。她舉止優雅,總是面帶微笑。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在生活的平靜表象之下,她正在默不作聲地崩潰……
(美)瑪麗蓮·弗倫奇 ·社會 ·41.2萬字
日本文壇才子村上龍根據轟動日本社會的“寄物柜棄嬰案”所創作的小說,超前的思想觀念和對社會敏銳的洞察力令作品至今仍有社會意義。作品發表四十年后(2016年),日本國寶級歌舞劇導演木村信司又將故事搬上了歌舞劇的舞臺。密閉中的絕望,激發速度和幻想,天才般的杰作!阿橋和阿菊是兩個被生母遺棄在寄物柜里的男嬰,他們在孤兒院里度過童年,之后被一對窮困的夫婦收養,又在煤礦廢墟里度過少年時代,先后踏進了當時畸形的東京社會。阿橋以其天籟般的嗓音,被包裝為流行歌星,徹底迷失了自我。阿菊試圖阻止唱片公司老板炒作阿橋的身世,卻在媒體制造的混亂中誤殺了自己的生母。他在勞動教養中越獄,與女友和獄友遠赴太平洋島礁,去海底尋找毀滅這座骯臟都市的毒藥——曼陀羅花。
(日)村上龍 ·社會 ·24.1萬字
本書描寫了日本投降后,接收大員到北平,貪污、舞弊,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揭露了“五子登科”的“劫收”秘聞。所謂“五子”即:金子、女子、車子、房子、館子。
張恨水 ·社會 ·20.7萬字
本書是張恨水作于1945年的作品,描寫代號“虎賁”的七十四軍五十七師在日軍六萬余人的包圍中,同仇敵愾,背水一戰,“以一敵八”,苦戰十余日,與日寇浴血巷戰,得以使援軍合圍,保衛住了常德。全師八千余人,僅有八十三人生還,全書寫得可歌可泣、氣壯山河。
張恨水 ·社會 ·29.8萬字
從小在北京長大的秦溪因戶籍問題回到東北讀高三,陰差陽錯與母親高中同學的兒子張易澤成為同桌。初時極端狀況下的地域差異令秦溪處處看不過眼、難以平衡,張易澤也因難言的家庭隱患而始終苦惱。兩個失意人在相處的過程中從新的角度為對方解決問題,在自我改變的同時,也帶給了其他人一些新的啟示與成長。哭過笑過拼過苦過的這一一年,是每個人都不可多得的人生經歷。
李芃芃 ·社會 ·23.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