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前言
在20世紀初,有一位叫古爾的法國藥劑師,在賣藥時遇到一位沒有處方的顧客,那位顧客一直纏著古爾要買一種藥。
為了打發那位顧客走,古爾無奈之下,就給了他幾粒沒有藥性的糖衣片,并對該藥的效力大大鼓吹了一番。顧客得了“良藥”之后,心滿意足地走了。
幾天之后,那位顧客突然到訪,向古爾表示謝意。原來古爾推薦的藥,竟然治好了那位顧客的頑癥。
這可把古爾弄糊涂了。古爾知道,糖衣片根本就無法治愈這個人的疾病。可是,事實上他的確是吃了這種“藥”而痊愈的。
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一個患有頑疾的病人,靠吃糖衣片就治愈了。很顯然,糖衣片并沒有特別的療效,那么,到底是什么治好了他的病呢?
其實,造成神奇療效的,不是糖衣片,而是古爾的“鼓吹”。古爾對“藥物”的一番吹噓,實際上對顧客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正是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讓普普通通的糖衣片產生了神奇的療效。
僅僅是心理上的暗示,就有如此魔力嗎?有人還是有所懷疑,可事實證明,這一切并沒有絲毫虛假。
有位報社編輯患了失眠癥,去找醫生看病,要求開一些幫助睡眠的藥物。醫生對于他的要求,感到很為難。因為安眠藥的服用很不安全,尤其是對于從事神經緊張工作的人,服用安眠藥后的副作用更大。
但是,不管醫生怎么解釋都無濟于事,那個報社編輯還是一個勁兒地請求開安眠藥。醫生沒有辦法,只好一本正經地對他說:“好吧,我給你開藥,但藥不多,先開幾片,你要準時服藥。服藥后10多分鐘,你就開始出現昏昏欲睡的感覺。這時你上床躺好,就入睡了,兩個小時后就可以醒過來。”
醫生給他開了一周的藥。一周之后,報社編輯高興地來找醫生,要醫生繼續給他開這種藥,他說:“我服藥后睡得挺香。”
醫生一下子被逗樂了。因為他開的并不是什么安眠藥,而是維生素片,根本沒有催眠作用。醫生老老實實把實情告訴了報社編輯,他還一臉不相信。沒辦法,醫生只好再給他開了一周的“安眠藥”……
也許有人會覺得可笑,不過,這卻是真實的事情。醫生是懂得通過心理暗示影響患者的,事實上,很多時候心理暗示的效果比藥物、手術還有效。
也許很多人都并沒有想到,心理上的影響居然有如此的魔力。其實,現在已經有人把這種神奇的心理治療法更加廣泛地運用起來了。
在美國田納西州,有一座工廠,許多工人都是從附近農村招募來的。這些工人由于不習慣在車間里工作,總覺得車間里的空氣太少,因而,顧慮重重,工作效率低。后來,廠方在窗戶上系上了一條條輕薄的綢巾,工人們的工作效率就得到了有效提高。
原來,這些綢巾不斷飄動著,讓工人們產生了這樣的心理——空氣正從窗戶外吹進來。結果,這樣一來,就點燃了他們的工作激情。
事實證明,我們可以通過語言、表情、動作等對他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使其在認識上、行為上接受我們的觀點或者指令。因此,能熟練掌握心理法則并巧妙地運用的人會比較容易取得成功;忽視心理法則作用的人則常常事倍功半,在人生的道路上蹣跚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