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危機意識往往只能持續(xù)一段時間,甚至是一小段時間,之后的危機意識則成了單純、機械地喊“狼來了”,也就是所謂的熟視無睹。一旦“狼”真的來了,人們最終還是手足無措。切記,忘掉危險往往正是危險的開始。人不能因為一時的懶惰或滿足于現(xiàn)狀而讓自己陷入危機的泥潭中,只有具備危機意識才能做到臨危不亂。
什么是青蛙效應
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一個生物學教授做了一個“煮青蛙”的著名實驗。實驗是這樣的:先把一只青蛙冷不防地丟進煮沸的水中,由于青蛙反應靈敏,在千鈞一發(fā)之際,它用盡全身力氣跳出沸水鍋,安全地逃生了。
接著,教授又使用同樣大小的一口鐵鍋,并在鍋里放滿了冷水,然后把這只曾經死里逃生的青蛙放進去。在鍋里,青蛙歡快地游蕩在清涼的水中,表演著它的游泳技巧。這個時候,教授開始將水加熱,青蛙并不知道大禍降臨,依然在水中怡然自得。水溫緩慢升高,青蛙雖然感覺到有些異樣,卻因為惰性沒有馬上往外跳,當它察覺情況不對時為時已晚。最終,它全身癱軟,翻起了白肚皮。
經過科學家分析,這只青蛙第一次之所以能很快地逃離險境,是因為它受到了熱水的劇烈刺激,所以就使出全部的力量跳了出來。而第二次因為感覺到的刺激沒有第一次明顯,所以這只青蛙就失去了警惕性和危機意識,它感覺這個溫度自己還可以接受,所以不至于用力跳出去,可是當它感覺危機來臨時,已經沒有能力從水里跳出來了。
“青蛙效應”告訴人們,大環(huán)境的改變多是漸變性質的,假如我們總是對大環(huán)境中微小的變化沒有感覺,最后也會像這只青蛙一樣被慢慢“煮熟”。生活中的“青蛙效應”是非常常見的。
每個人都知道生態(tài)環(huán)境對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非常重要,保護環(huán)境就是保護自己??墒钦娴搅司唧w問題上,人們卻往往變得冷漠和麻木。比如水土流失會讓土層變薄、土壤沙化,也許人人都知道這一點,可是當人們看到一點利益時,卻往往認為自己所做的事看不出有什么影響,于是在陡坡上順坡種植、胡亂砍伐樹木、過度放牧、排放工廠有毒的化學物質和二氧化碳……即使專家學者們喊破了嗓子,很多人還是對此充耳不聞。人們對待生存的環(huán)境并不珍惜,而且還在慢慢蠶食這些資源。
有幾組數(shù)字可以看出人們對待環(huán)境的態(tài)度。據(jù)調查顯示,中國沙塵暴發(fā)生的頻率正在迅速加快,20世紀60年代共有8次,到70年代共有13次,80年代發(fā)生了14次,90年代發(fā)生了30次。2002年3月,一場10年來強度最大的沙塵暴覆蓋范圍170萬平方公里,席卷中國北方的10個省、市;又有資料顯示,中國水土流失面積高達國土面積的38%——367萬平方公里,等于每年毀壞土地100萬公頃;而且有90%可利用的天然草原也有一定程度的退化,且每年還以很快的速度呈遞增趨勢。據(jù)相關專家測算,黃河每年淤積的16億噸泥沙,有12億噸是因為土地沙化造成的,中國每年因土地沙化產生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40億元,全國受土地沙化影響的人口已經達4億多人。而且土地沙化還加重了貧困,而貧困又讓土地沙化速度加快,以至于有些地區(qū)出現(xiàn)了生態(tài)難民。
不僅中國如此,其他國家也是一樣。聯(lián)合國在巴黎公布的一份報告中說,假如人們像在冷水里慢慢被加熱的青蛙一樣,對全球變暖熟視無睹的話,人類生存的地球會變得更熱,這些破壞是無法挽回的。聯(lián)合國的這份報告是2500名科學家共同起草的,報告中指出,在全球氣溫升高的原因中,有90%是人為因素,報告中還稱,氣溫升高會導致更為頻繁的自然災害,比如干旱、海平面上升等。
而且科學家們不止一次對二氧化碳危害發(fā)出警告,這也是常被人們忽視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斯凡特·阿列紐斯在很久前就已經指出,全球變暖與工業(yè)釋放的二氧化碳有著很大關系??墒堑侥壳盀橹?,人們仍然沒有戒煙,也沒有停止二氧化碳的釋放,對抗全球變暖成了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面對這些生態(tài)問題,如果人們不從現(xiàn)在重視起來,沒有危機意識,那么將來人們的生存環(huán)境必將受到更嚴重的影響。
事物的發(fā)展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涼水變成溫水再變成熱水也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只是因為這個過程是漸進式的,所以青蛙才對這些輕微的傷害不在意。因為它放松了警惕,所以導致了災難性的一幕。
人們在笑青蛙的時候,有沒有想到生活中也常常有這種現(xiàn)象?就像自然對人類的報復常常讓人感覺不到,但這種報復卻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而人們卻處于麻木的狀態(tài)。這恰恰就是“青蛙效應”的體現(xiàn)。
不僅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存在“青蛙效應”,而在其他領域也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人們往往會因為麻痹大意,缺乏危機意識而面臨更多危機。有時,一些看起來很不起眼的小事,往往會產生滾雪球般的惡性循環(huán),之后變成可以摧毀一切的危機。
人不應該滿足于眼前的既得利益,更不應該沉湎于過去的勝利或現(xiàn)在的安逸之中,這會讓人慢慢看不到危險一步步靠近,就像青蛙在安逸中死去一般。
一個人應該有居安思危的意識,適時地宣揚危機和加壓,會使處于險境又不知危境的人猛醒,使放慢腳步的人加快速度,不斷超越自己,超越過去。
人們要避免“溫水煮蛙”的現(xiàn)象,就一定要具備危機意識,這樣才不至于在安逸中迷失方向,導致自己滑入危機的泥潭之中。有了危機意識,即使遇到危險,也能做到臨危不亂,從而解除危機。
驅除人性中的惰性
“青蛙效應”主要強調的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觀點。惰性嚴格來說也算是人的天性,生活中的多數(shù)人還是喜歡安于現(xiàn)狀,不到迫不得已時,不愿改變自己固有的生活方式。但是,如果一個人長時間地沉迷于這種安逸和無變化的生活中,往往就會忽略了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在危機來臨時,就會像溫水中的青蛙一樣,對危機無能為力。
未雨綢繆和居安思危才是人們生存和發(fā)展中所應該具備的意識,不管在哪個方面都是這樣,因為生活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妨想想你所經歷過的事情,當你偶然遇到猛烈的挫折和刺激時,往往會激發(fā)出自己的潛能,從而渡過難關,但是一旦生活趨于平靜,很可能就開始享受安逸的生活,從而導致最后的節(jié)節(jié)敗退。
可口可樂是一家世界軟飲料行業(yè)里最卓越的公司之一。在戈祖塔剛接任可口可樂的CEO時,他曾和高層主管們有以下幾個對答。
“世界上有44億人口,他們每人每天平均要喝多少液體飲料?”
“64盎司?!保ù蠹s31克為1盎司)
“每人每天喝我們的產品平均又是多少呢?”
“不到2盎司?!?
“在人們對液體飲料的偏好中,我們產品的市場份額占多少?”
……
戈祖塔這一系列問題其實是在向高層管理灌輸——無論是企業(yè)還是個人,都應該有一種不滿足感和危機意識。
不管對個人、企業(yè)甚至是社會而言,安于現(xiàn)狀都是可怕的。人們常常會因為一時的成就而安于現(xiàn)狀,對個人來說,安于現(xiàn)狀、缺乏危機意識是對自己的人生不負責任,無論你在社會中扮演什么角色,也無論你現(xiàn)在多么成功,所處的環(huán)境多么舒適,安于現(xiàn)狀總會讓你在日后吃些苦頭;對企業(yè)和社會來說,安于現(xiàn)狀是不能得到進步和發(fā)展的,安于現(xiàn)狀的結果是一步步走向滅亡。
所以為了自己的前途,你需要主動驅除人性中的惰性,以積極的心態(tài)應對大環(huán)境的變化。
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其實就是煮青蛙的那口大鍋,如果滿足于現(xiàn)狀,沒有危機意識,你就會失去激情,忘記競爭的存在,忘記面臨危機的可能性,這樣其結果必定是落后,甚至失去生存的機會。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地進取,只有不斷地超越過去,才能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一旦安于現(xiàn)狀,就會止步不前,最終被社會淘汰。
戴維畢業(yè)于一所知名大學的外語系,任職于美國某高校涉外部門,他非常想在國際教育交流領域開創(chuàng)一番事業(yè)。因此,他除了正常的工作之外,還利用業(yè)余時間自學了電子商務和市場營銷等課程,并且主動承擔起公司的國際交流活動策劃等工作,還擔任網站編輯,他因為成功組織了各項活動,加上網站內容很好,所以非常受上司的重視。
過了一年,戴維主動要求做市場調研員。他在開始的時候,每天都要外出跑業(yè)務,他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在公司的業(yè)績就已經是第一名了,之后他連連晉升,先做了主管,后來又被安排到市場部做經理助理。
在這段時間,戴維開始全面接觸市場工作,他工作很有激情,所以工作效率也很高。在經理助理的位置上,戴維充分發(fā)揮著自己的特長,特別是在市場策劃上,他更是顯示出了超出其他人的能力。
轉眼間3年的時間過去了,戴維依舊在他原來的位置上,但工作熱情卻比以前退卻了很多,他覺得自己在這個位置上已經發(fā)揮出了全部的力量,而且取得的成績也不錯,很多人羨慕他的工作,雖然有時他依然會對公關和廣告管理產生一些興趣,但是當朋友們勸他不要太累,知足者常樂時,他突然感覺真的沒必要讓自己這么拼命。于是,除了完成本職工作外,剩余的時間都用來享受生活,所以他的業(yè)績自然沒有以前那么好,而其他人的業(yè)績在無形中超過了他。最終,一位新的“戴維”式助理代替了他。
在有目標和有競爭的時候,人們往往有一種危機感,因此會奮力前進,很少有停下來的時候,可是當達到某種程度的時候,人們卻不懂得汲取青蛙的教訓,繼續(xù)以不懈的努力去達到更大的目標,結果在安逸中慢慢地被其他人超越了。生活是殘酷的,安于現(xiàn)狀,不進則退。
其實很多人的生活都處于一種隨行就市的狀態(tài),他們不去把握自己的命運,反而在“沒有經驗”“明天再做”等借口中迷失自己,同時也失去很多進一步發(fā)展的機會。這類人也許永遠沒辦法通過發(fā)揮個人的潛力去贏得成功,而往往在身價下跌的時候,才為當初的惰性后悔。只有不滿足,才能激勵自己不斷上進,去爭取最大的成功。
當世界球王貝利踢進了第1000個球之后,記者圍上來問:“你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現(xiàn)在你還有什么愿望呢?”貝利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踢進第1001個球!”這就是永不滿足的追求。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有強烈的成功欲望,取得了“1000”的成績,則一定要想到“1001”。而沒有成績的人,就更不能放棄前進的步伐,每時每刻都應該前進。如果安于現(xiàn)狀,只會被生活遺棄;只有積極進取,驅除人性中的惰性,才能贏得更好的生存機會和環(huán)境,才能為自己帶來好的前途。
對于危機,不要空喊“狼來了”
危機意識的本質并非杞人憂天,它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危機是難以控制的??墒侨绻崆皹淞⑽C意識卻是主觀能動的,是人們可以自己掌控的。如果青蛙早點意識到水溫升高對自己有危險,它也許早就跳出來了。
然而人們的危機意識往往只能持續(xù)一段時間,甚至是一小段時間,之后的危機意識則成了單純、機械地喊“狼來了”,也就是所謂的熟視無睹。一旦“狼”真的來了,人們最終還是會手足無措。其實無論哪種危機都不是隨機出現(xiàn)的,它總是潛伏于沒有危機意識的人群中。而明智的人是能夠做到正本清源、居安思危的。
微軟公司的危機意識就十分強烈,它之所以能雄霸天下與這一點恐怕是分不開的,比爾·蓋茨有一句名言是:“我們離倒閉永遠只有3個月?!?
聞名于世的波音公司也有十分強烈的危機意識。它們?yōu)榱嗽黾勇殕T的危機意識,還別出心裁地攝制了一部模擬公司倒閉的影片,該影片的大致情節(jié)是:在一個陰沉沉的日子里,波音公司門口掛上了“廠房出售”的告示,震耳欲聾的擴音器中傳來“今天是波音公司終結的一天,我們已經關閉了最后一個車間”,畫面上每個員工都垂頭喪氣地離開了公司……
這部影片在員工中間產生了非常強大的震撼力,產生強烈的危機感使員工們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努力工作,不斷創(chuàng)新,讓波音公司始終保持著強大的發(fā)展動力。波音公司用這個方法讓員工樹立危機意識,它用影片告訴員工:一個企業(yè)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一定的優(yōu)勢,整個企業(yè)就必須樹立一種危機意識。
對于危機意識,我們常常會忽略它,可是危機確實存在于生活的每個角落,也會有不少的痕跡供人們發(fā)現(xiàn)。然而人們卻往往是嘴上喊著“危機”,而懶于在行動上做出具體的事情。一旦在心里產生這種厭倦的情緒,人們對危機往往就會視而不見,最終導致厄運的來臨。有時,忘掉危險往往正是危險的開始。
織巢鳥是一種可以稱之為“建筑大師”的鳥,它能用細枝搭配嫩草編織出一個精美絕倫的巢。為了巢穴可以防雨,它們把出口設計在巢底,而且它們還會銜來一些小石子放到巢穴中,以加強其穩(wěn)定性。而這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贏得愛情,這些雄性織巢鳥情愿做“房奴”。
在雨季過后,非洲的森林里新草剛綠時,就到了織巢鳥們筑巢生子的時候了。在危機重重的大森林中,這里的動物們都必須時刻防范各種天敵,所以選擇一個安全的住址顯得十分重要。但讓人奇怪的是,很多雄性織巢鳥都把家選在了最危險的地方——滿是鱷魚的河面上。
它們會細致地挑選一根長出水面的細枝條,之后把巢穴牢牢地織在這根枝條上面。這樣巢穴就懸掛在水面上,遠遠看過去像是一個梨??棾缠B這么做非但不笨,反而說明它是絕頂聰明的,它知道怎樣控制巢的大小,在一家人住進去之后,巢穴恰巧可以承受全部重量,它們讓巢穴離水面的距離恰到好處,不會掉到水里,而底下即使有成群的鱷魚來回游動,對它們的巢穴也無能為力,只有抬頭看著眼饞的份兒。如果有誰敢來侵犯它們的巢穴,下場也會很慘,因為纖細的樹枝無法承受再多一點的力量,在樹枝折斷時,侵略者會直接進入鱷魚的嘴里。
顯然,這些織巢鳥都明白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的道理。在鱷魚的“呵護”之下,即使有貍貓之類的偷獵者,也沒辦法接近它們半步。對于外界的危險,織巢鳥可以說是一點都不擔心,于是它們放心地談情說愛,在雌鳥產卵并孵化完成后,父母們便多了一項工作——為這些剛出生的小鳥找食物,可是它們的食量非常大,父母只有來回奔波才能給孩子帶回充足的食物。
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小織巢鳥成長得很快,柔弱的枝條負擔也慢慢加重了,鳥巢的高度每天都在降低一點,它離水面越來越近了,而這些織巢鳥對此卻渾然不知。終于有一天,悲劇發(fā)生了,當它們的巢接觸水面的一瞬間,鱷魚向它們張開了大嘴。
這些可憐的織巢鳥雖然聰明,卻并沒有意識到,從它們忘記危險的那一刻起,危險就真正開始了。
人們常常會習慣于既定的行為模式,也習慣于沉醉在從前的成功經驗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我目前過得很好啊”“我以前都是這么做的”……這些看上去并不起眼的話,就像一條鐵鏈般阻礙了個人的進步,同時也阻礙了整個團隊的發(fā)展。
天生的惰性總讓人們的危機意識慢慢淡化,如果對一件事只需付出一點精力就可以應付了事,人們很少有精益求精者,更多的人則是不思進取??墒菚r代在飛速發(fā)展,如果哪個人不緊跟時代的步伐,用不了多長時間,它就會落伍。
競爭的殘酷在職場中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在職場中,每個人都不是不可或缺、獨一無二的,這個崗位前一秒走一個人,下一秒就能找到一批競爭這個崗位的人。所以在職場中,更應該時刻保持著一種危機意識,要明白工作就是自己生存的保障,薪水是維持衣食住行的主要來源。假如丟掉工作,也就丟掉了生活,理想和事業(yè)更是無從談起。一個不安于現(xiàn)狀的人,總會受到機會的青睞,進而取得一定的成就。
測試:你是一個懶惰的人嗎?
人天生就有一種惰性,可是這種惰性又是必須克服的?,F(xiàn)在請做下面這個測試,它可以讓你知道你是否是一個懶惰的人。
1雖然你也希望能和別人愉快地交談,但卻常常做不到。
A是的。
B一般。
C很少。
D不是。
2不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愛從事體育活動,心情也總是不愉快。
A是的。
B一般。
C很少。
D不是。
3對周圍的事情漠不關心。
A是的。
B一般。
C很少。
D不是。
4常常因為焦慮而不能入睡,睡眠不好。
A是的。
B一般。
C很少。
D不是。
5生活沒有一定的規(guī)律,也不是很講衛(wèi)生。
A是的。
B一般。
C很少。
D不是。
6上班經常遲到,而且對此不以為然。
A是的。
B一般。
C很少。
D不是。
7不能專心上班,經常丟三落四。
A是的
B一般。
C很少。
D不是。
8不知道為什么而工作,不能主動地思考問題。
A是的。
B一般。
C很少。
D不是。
9不停地看手機,就算沒有新信息或來電。
A是的。
B一般。
C很少。
D不是。
10在電腦面前不能克制自己,常常是本來打算工作,最后卻忍不住去玩游戲。
A是的。
B一般。
C很少。
D不是。
測試分析
假如在10個問題中,你選擇了3個以上A或B的答案,就說明你身上已經有“懶惰”基因了。許多人其實都在這個隊伍中,為了早日脫離懶惰的隊伍,就從現(xiàn)在開始克服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