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斷食:正在橫掃全球的瘦身革命
最新章節
- 第16章 食物熱量表(Calorie Counter)(2)
- 第15章 食物熱量表(Calorie Counter)(1)
- 第14章 實踐者的經驗分享(2)
- 第13章 實踐者的經驗分享(1)
- 第12章 輕斷食飲食計劃(2)
- 第11章 輕斷食飲食計劃(1)
第1章 作者的話:輕斷食的源起
◇想改造身體,威力最大的方式莫過于斷食。
◇輕斷食方法不但科學證據充足,極具說服力,而且醫學界給予正面的評價。
◇執行輕斷食以來,我感覺輕盈、苗條、有活力。
最近幾十年流行的飲食觀念一變再變,但醫學界建議的保健方法倒是大同小異:攝取低脂飲食、多運動……還有,千萬不可以跳過哪一餐不吃。但也就在同一個時期,世界各地的肥胖人口卻節節攀升。
難道沒有基于別種論證的減肥法嗎?沒有一個以科學為依據,不人云亦云的方法嗎?
我們相信的確是有,也就是間歇式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我們第一次看到間歇式斷食標榜的種種好處時,跟很多人一樣懷疑。斷食未免太偏激、太困難——而且我們都清楚,任何形式的節食十之八九會失敗。但是在深入研究間歇式斷食并且親自試驗之后,我們相信間歇式斷食的潛力驚人。我們為了這本書采訪的醫學專家說得好:“想改造身體,威力最大的方式莫過于斷食。”
斷食:老觀念,新做法
斷食不是什么新鮮事。下一章便會談到,人體是為了應付斷食而設計的。我們在食物匱乏的時代進化,有一餐沒一餐的數千年進化史造就了如今的我們。間歇式斷食的健康益處很多,或許是因為比起一天三餐的生活,間歇式斷食更符合造就現代人類的環境。
斷食,對許多人來說,當然與信仰有關。基督宗教的四旬期、猶太教的贖罪日、伊斯蘭教的齋戒月只是幾個廣為人知的例子。希臘東正教鼓勵教徒一年斷食180天,錫卡的圣尼古拉(Saint Nikolai of Zicha)說:“暴飲暴食令人陰郁又恐懼,但斷食令人喜悅且勇敢。”佛教僧侶則在陰歷的初一、十五斷食。然而,很多人似乎吃個不停,幾乎沒挨餓過,但卻沒有感到滿足。我們不滿意自己的體重、自己的身體、自己的健康。
間歇式斷食讓我們重新與人體的根本設計接軌,不但是減肥之道,也是長期保持健康的法門。科學界才剛開始發現斷食的強大效益,并且予以證實。
本書的立論基礎便是這些科學家的先進研究,以及這些研究對目前減肥、疾病抵抗力、長壽觀念的影響。同時,也參考了我們的個人經驗。
學界研究與生活方式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我們從兩個互補的觀點研究間歇式斷食。
首先,麥克爾以自己的身體與醫學涵養測試間歇式斷食的潛力,從科學的觀點解釋間歇式斷食及輕斷食飲食法,亦即他在2012年夏季推出的飲食法。
接著,咪咪提出安全、有效、可長期執行的務實做法,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輕松地實踐。她仔細地檢視斷食的滋味、每天的情況、該吃些什么、幾時吃,佐以大量的小秘訣及策略,讓這套簡單的飲食法為你帶來最大的效益。
下文你將會看到,輕斷食怎樣改變了我們兩人的生命,希望對你也有效。
麥克爾·莫斯利的動機:男性的觀點
我現年55歲,男性。在探索間歇式斷食之前,我輕微超重:身高180.3厘米,體重84.8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簡稱BMI,是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的平方得出的數字,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為26,屬于超重的范圍。
以前我一直瘦瘦的,35歲左右才開始跟很多人一樣逐漸變胖,一年增加約半公斤。半公斤似乎不多,但20年下來卻很可觀。慢慢地,我醒悟到自己步上了父親的后塵。他跟體重苦戰一輩子,七十幾歲就死于糖尿病并發癥。葬禮時,他的很多朋友都說我身材越來越像我父親。
我在為BBC(英國國家廣播公司)拍攝紀錄片的時候,有幸做了一次核磁共振成像(MRI),發現我屬于隱藏性肥胖,亦即外表瘦瘦的,體脂肪卻很高。內臟脂肪是最危險的脂肪,它會包覆內臟,增加心臟病及糖尿病的風險。后來我去驗血,發現我已經瀕臨糖尿病,膽固醇也高得過分。顯然,我一定得想想辦法。我按照一般的減肥觀念減肥,但效果不明顯,體重及驗血報告依舊落在“危險”區。
我沒有節食,因為一直沒有我覺得有效的節食方法。我看過父親嘗試林林總總的節食法,史卡斯代爾減肥法【Scarsdale Diet,低脂低熱的減肥法,嚴格規定飲食】、阿特金斯減肥法【Atkins Diet,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的減肥法,俗稱吃肉減肥法】、劍橋減肥法【Cambridge Diet,根據體質每天嚴格限制熱量攝取的減肥法】、飲酒人士減肥法【Drinking Man"s Diet,允許飲酒,每日碳水化合物上限為30克】,他全部試過。每一種都讓他變瘦,然后在幾個月內反彈,而且比原本更胖。接著,在2012年年初,BBC科學節目《地平線》(horizon)的編輯艾丹·拉弗帝問我愿不愿意充當小白鼠,探索延年益壽的科學。我不確定我們會發現什么,但我跟制作人凱特·達特、研究員羅山·薩馬拉辛何很快便把目光聚焦在限制熱量攝取與斷食法上,認為那是值得探討的金礦。
限制熱量攝取(calorie restriction)的做法相當嚴苛,食物分量必須比正常人低很多,天天如此,直到——但愿是——長壽的一生結束。他們過這種生活,是因為這是唯一一種研究顯示可以延長壽命的手段,至少對動物有效。世界上至少有一萬位“CRONies”,也就是指他們限制熱量并攝取最佳營養。我見過好幾位,盡管他們的體檢報告通常很讓人羨慕,我卻沒有加入他們苗條行列的興致,完全沒有以超低熱量的飲食度過后半輩子的意志力與欲望。
因此,我很開心地發現了間歇式斷食,也就是降低熱量攝取,但只偶爾為之。假如科學研究沒有錯,間歇式斷食便具備限制熱量的好處,卻沒有那么痛苦。
我前往美國各地拜訪走在尖端的科學家,他們大方地分享研究計劃及想法。顯然,間歇式斷食不是異想天開,但也沒有我原本希望的容易。后文會提到,間歇式斷食的做法五花八門。有的必須斷食至少24小時。有的是隔天一次,斷食日只吃一頓低卡路里的餐點。兩種我都試過,但兩種我都無法想象自己能長期執行。難度實在太高了。
我決定嘗試自己改良做法。一周5天正常進食,其他2天則攝取平常的四分之一熱量(600大卡【為方便起見,本書的熱量單位統一用卡路里(calorie)來表示。其與國際單位的換算公式為:1大卡(千卡)=4184焦耳】)。
我拿自己做實驗。我將600大卡拆成兩份,在早餐攝取約250大卡,晚餐350大卡,相當于一次禁食約12小時。我也決定拆開斷食的日子,在星期一、星期四進行。
我在BBC制作的《進食、斷食和長壽》(Eat, Fast and Live Longer)紀錄片記錄了這個實驗,也就是本書所說的輕斷食。BBC電視臺在2012年8月倫敦奧運會期間播出了這個節目。當時媒體瘋狂報道奧運,我以為自己的紀錄片不會引起注意,不料卻掀起了輕斷食熱潮。有超過250萬位觀眾收看了該節目,另外有數十萬人通過YouTube視頻網站收看。我的推特賬號因為流量太大而無法正常打開,我的粉絲人數一下子翻了三倍,大家都想嘗試我的輕斷食減肥方法,紛紛問我該怎么做。
報社也報道了,有《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每日郵報》《周日郵報》等。不久,更登上世界各地的報紙:紐約、洛杉磯、巴黎、馬德里、蒙特利爾、伊斯坦布爾、新德里。線上粉絲團也紛紛成立,大家分享輕斷食食譜及經驗,在論壇暢談輕斷食。開始有人在馬路上攔下我,告訴我他們使用輕斷食的成效斐然。他們也寄電子郵件提供經驗談。寄件者中,醫師的數量驚人。他們跟我一樣,最初覺得懷疑,卻一試見效,也開始建議自己的病人試試。他們想要相關資料、食譜、科學研究的細節,以便詳細檢閱。他們希望我寫書。我拖拖拉拉,最后終于找到咪咪·史賓賽與我合作,我喜歡她、信任她,她對食物有深入的知識。這本書就是這樣來的。
麥克爾的背景
我在倫敦的皇家免費醫院(Royal Free Hospital)接受醫學訓練,通過醫學考試后,我進入BBC電視臺,成為儲備的助理制作人。二十五年來,我為BBC制作過許多科學類和歷史類的紀錄片,一開始在幕后,后來走到臺前。我是《證明終了》(QED)、《相信我,我是醫生》(Trust Me, I"m a Doctor)、《超級人類》(Superhuman)的執行制作人。我的合作對象包括約翰·克立茲【John Cleese,英國演員、作者、影片制作人】、杰瑞米·克拉森【Jeremy Clarkson,英國播音員、記者、作者】、羅伯特·溫斯頓教授【Robert Winston,英國教授、醫生、科學家、電視主持人,也是政治人物】、大衛·艾登伯樂爵士【David Attenborough,英國播音員、博物學者】。
BBC及探索頻道的許多節目由我策劃并擔任執行制作人,包括《龐貝:最后一天》(Pompeii: The Last Day)、《超級火山》(Supervolcano)、《克拉卡托:毀天滅地的火山》(Krakatoa: Volcano of Destruction)。身為主持人,我在BBC主持十幾個系列節目,包括《另類醫學》(Medical Mavericks)、《鮮血淋漓:外科手術史》(Blood and Guts)、《麥克爾·莫斯利的體內大奇航》(Inside Michael Mosley)、《科學故事》(Science Story)、《年輕人》(The Young Ones)、《人體奧秘》(Inside the Human Body)、《運動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Exercise)。我正在制作三個新的系列節目。BBC的《終極大秀》(The One Show)的科學主題經常由我主持。我贏過許多獎項,包括英國醫學協會的年度醫學記者。
咪咪·史賓賽的動機:女性的觀點
我答應替《泰晤士報》寫一篇關于麥克爾《地平線》節目的主題報道那一天,便開始輕斷食。那是我第一次聽說輕斷食的觀念。二十年來,我都以挑剔的眼光檢視時裝業、美容業、節食產業的種種花招,輕斷食卻立刻令我怦然心動。我曾經節食減肥,哪個四十幾歲的女人沒有節食過呢?但每次都不出幾星期便喪失信心,又胖回原狀。其實我從來沒有超重,但我一直想減掉懷孕時蹦出來卻甩不掉的惱人肥肉,只要能減掉三至五公斤,我就滿意了。我試過的節食方法總是不容易貫徹,難以執行,枯燥無味,煎熬萬分,沒得通融,嚴重干擾生活,將生活樂趣消滅殆盡,只留下一些殘渣。沒有哪一種節食法可以落實到我的生活中,總是不能與我身為母親、職業女性、人妻的身份完美結合。
多年來,我都說傻子才會節食,節食的種種限制剝奪了原本生活的快樂,因此必敗無疑,但輕斷食馬上令我眼睛一亮。不但科學證據充足,極具說服力,而且醫學界給予正面的評價。麥克爾及其他人的實踐成績卓越,令我很驚訝。麥克爾在《地平線》的紀錄片中說:“這是劇變的開端……說不定可以大幅提升全國人民的健康水平。”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試試,找不出不立刻進行的理由。
自從我撰寫《泰晤士報》專題報道的那一個月以來,我都相信輕斷食的好處。其實,我四處向人宣揚,我現在仍然進行輕斷食,但全然不覺得自己在節制口腹之欲。剛開始時,我的體重是59.87公斤。身高170.18厘米,身體質量指數是21.4,在合格范圍。本書撰稿的時候,我54公斤,身體質量指數19.4。我如釋重負。我感覺輕盈、苗條、有活力。輕斷食是我每周生活的一部分,毫不費力便能辦到。
執行輕斷食六個月以來,我的精力更充沛,皮膚彈性更好,膚質更剔透,對生活更熱情。而且,我一定要告訴各位,我現在換了小一號的新牛仔褲。以往,每年夏季快到時我都為了不敢穿比基尼而苦惱,現在再也不必擔心了。但或許更重要的一點是,我了解輕斷食的長期效益,我是在寵愛自己的身體及大腦。這是很私人的心得,卻是值得昭告天下的心得。
咪咪的背景
我在全英國發行的報紙雜志撰寫時尚、飲食、體型的文章已有二十年,從《Vogue》起家,接著是《衛報》《觀察家報》《倫敦標準晚報》,也是2000年的英國年度時尚記者。我目前為《周日郵報之你志》(Mail on Sunday"s You)寫專欄,也常替《周六泰晤士報》寫專題報道。
2009年,我寫了《減肥前要做的101件事》(101 Things to Do Before You Diet),歸納我嘗試各種流行減肥法的氣餒經驗,每種方法似乎都注定失敗。
這二十年來我接觸過的減肥方法中,只有輕斷食讓我在瘦下來之后不反彈。至于抗衰老的健康益處,更是得來全不費工夫。
輕斷食:引爆瘦身革命
我們都知道,對許多人而言,標準的飲食建議根本無效。輕斷食是顛覆想象的另一條路,日后說不定可以幫助我們改寫對飲食及減肥的想法。
·輕斷食要求我們不要只思考自己的飲食,也思考攝取的時機。
·沒有復雜的規矩要遵守。做法有彈性、簡單明了、執行容易。
·不用天天跟熱量搏斗,完全沒有一般節食計劃的無趣與挫敗,也不會破壞生活的品質。
·沒錯,你得斷食,但這卻不是你認知中的那種斷食。不論哪一天,都不會“餓死”你。
·在大多數時候,照樣享用你熱愛的美食。
·體重一旦下降,只要遵循根本的輕斷食計劃,就不會反彈。
·減肥只是輕斷食的一項益處。真正的益處是可長期改善健康:降低許多疾病的風險,包括糖尿病、心臟病、阿爾茨海默癥、癌癥。
·你很快便會明白這不是一種節食的方式。這遠遠超越了節食:這是可以長期實行的健康長壽之道。
現在,想必各位很想了解我們怎么敢下這種驚人之語。在下一章,麥克爾會解釋輕斷食有效的科學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