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兒時
惜取少年時
生命沒有寄托的人,青年時代和“兒時”對他格外寶貴。這種浪漫蒂克的回憶其實并不是發見了“兒時”的真正了不得,而是感覺到“中年”以后的衰退。
——瞿秋白
狂臚文獻耗中年,亦是今生后起緣;
猛憶兒時心力異:一燈紅接混茫前。
——定盒詩
生命沒有寄托的人,青年時代和“兒時”對他格外寶貴。這種浪漫蒂克的回憶其實并不是發見了“兒時”的真正了不得,而是感覺到“中年”以后的衰退。本來,生命只有一次,對于誰都是寶貴的。但是,假使他的生命溶化在大眾的里面,假使他天天在為這世界干些什么,那末,他總在生長,雖然衰老病死仍舊是逃避不了,然而他的事業——大眾的事業是不死的,他會領略到“永久的青年”。而“浮生如夢”的人,從這世界里拿去的很多。而給這世界的卻很少,——他總有一天會覺得疲乏的死亡:他連拿都沒有力量了。衰老和無能的悲哀,像鉛一樣的沉重,壓在他的心頭。青春是多么短呵!
“兒時”的可愛是無知。那時候,件件都是“知”,你每天可以做大科學家和大哲學家,每天在發見什么新的現象,新的真理。現在呢?“什么”都已經知道了,熟悉了,每一個人的臉部己經看厭了。宇宙和社會是那么陳舊,無味,雖則它們其實比“兒時”新鮮得多了。我于是想念“兒時”,禱告“兒時”。
不能夠前進的時候,就愿意退后幾步,替自己恢復已經走過的前途。請求“無知”回來,給我求知的快樂。可怕呵,這生命的“停止”。
過去的始終過去了,未來的還是未來,究竟感慨些什么——我問自己。
和前一輩做父親的一比,我覺得我們這一輩生命力薄弱得可憐,我們二三十歲的人比不上六七十歲的前輩,他們雖然老的老死的死了,但是他們才是真正的活著到現在到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