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35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資助方
- 本書作者
- 前言
- 導言 從“省港澳”到“粵港澳”——歷史失憶與現實定位
- 城市規劃與現代景觀
- 第一章 18~19世紀下環區與澳門城市化
- 第二章 破墻而出:清末民初廣州西關地區景觀的延續與變遷
- 第三章 城市建設與土地產權——以清末廣州興建長堤為例
- 第五章 “香港的萊茵河”:“二戰”后新界河道修復與新市鎮成敗的關系
- 演出場所的建造經營
- 第六章 清末粵商所建戲園與戲院管窺
- 第七章 晚清澳門中國戲院初探
- 第八章 何賢家族與“二戰”后香港戲院業的演變
- 人群聚散與資源流動
- 第九章 清末民初的粵港澳流動與廣東社會秩序——以匪患為例
- 第十章 20世紀粵劇從業人員的流動
- 競技運動與身體政治
- 第十一章 閑暇與身體政治:民國時期廣州的游泳時尚
- 第十二章 運動競賽背后的競賽:1924年全國運動會及其引發的爭端
- 第十三章 走向公眾:20世紀上半葉粵港地區黃飛鴻形象的塑造
- 革命話語與民族精神
- 第十四章 民國時期公共展覽的策劃與展示——以廣州市市立博物院的建立為例
- 第十五章 鄉邦文化與民族精神:李仙根與1940年香港廣東文物展覽會
- 第十六章 廖恩燾和粵語文學
- 粵人之聲的擴散變易
- 第十七章 近代地方文化的跨地域性:20世紀二三十年代粵劇、粵樂和粵曲在上海
- 第十八章 播音里的廣東聲音——兼論地域文化在上海傳播的原因
- 第十九章 由“大陸腔”一詞引出的思考:粵劇“芳腔”探微
- 第二十章 從粵劇《再世紅梅記》看多元文化的現象
推薦閱讀
- 城市角色
- 中國精準扶貧發展報告(2017):精準扶貧的頂層設計與具體實踐
- 基于產業安全的京津冀產業轉移研究
- 社會經濟學框架與中國現實社會經濟問題研究
- 中國行政壟斷制度的經濟績效
- 中國電子第一街:華強北
- 第四增長極:崛起的長江中游城市群
- 碳中和與中國未來
- 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調整與我國對策研究
- 鄉村秩序的裂變與重建:企業與社會的“雙向嵌入”
- 新能源
- 我們的小康
- 中國新經濟發展報告2020
- 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0—2021)
- 中國方案1.0
- 下一個倒下的是不是房地產
- 美國社會學與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 中國的經濟轉型與管理創新
- 中國綠色消費戰略研究
- 中國經濟運行的幾個問題
- 農民工的轉型與政府的政策選擇:基于城鄉一體化背景的考察
- 中國經濟的前景
- 獨角獸是怎樣煉成的(《商業評論》精粹)
- 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以江西省萍鄉市為例
- 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型農業科技創新研究
- 現代治理視角下的發展規劃:理論、實踐和前瞻
- 中國上市公司債務期限結構研究:短期債務主導的成因、后果及優化對策
- 清代前期政府與北京糧食市場研究
- 艱難的變革:國有企業改革的回顧與思考
- 結構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