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昌平山水記
免費

明顧炎武撰。顧炎武,初名絳,字寧人,江蘇昆山人。居亭林鎮,又稱亭林先生。明諸生。以后參加抗清斗爭。清順治十六年(1659)至康熙十六年(1677)的十九年中,他多次拜謁明陵,并把在沿途和周圍旅行的見聞寫成了是書。書共2卷。上卷主要描述了明代帝后所葬在北京昌平縣北天壽山處的十三座陵寢:成祖長陵、仁宗獻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憲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慶陵、熹宗德陵、懷宗思陵的具體位置、建制裝飾等許多情況,并介紹了各朝皇后合葬、附葬的陵寢。下卷則主要記述明陵所在昌平州的歷史地理情況。明代昌平包括順義、密云、懷柔三縣,作者關心“國家治亂之原,生民根本之計”,記述了元丞相脫脫引白河水種稻、順義土地許多被皇莊占去等許多史實。顧炎武為明末清初的大學問家,所著是書雖然篇幅不長,卻詳略得當。是書記錄了明陵陵域內,原有數十萬株蒼松翠柏的去存,至為具體,不失為有用的寶貴資料。是書不但是介紹明代帝、后最后歸宿處的專著,同時也為北京歷史地理的研究提供了參考。《顧亭林先生遺書匯輯》、《顧亭林先生遺書十種》等均收有此書。1962年,北京出版社將是書點校,與《京東考古錄》合訂出版,1980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據1962年版重新排印出版。

顧炎武 ·國學 ·3.1萬字

最新章節 第7章 終(2) 2015-10-09 15:56:00
前漢書平話
免費

上中下三卷。全稱為《全相平話前漢書續集》,別題《呂后斬韓信》。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編刊。講史話本小說,敘述漢高祖劉邦得天下后與呂后謀殺功臣事。書題“續集”,當必有已佚失的“正集”,此《續集》從“時大漢五年十一月某日項王自刎而死”說起,則推知“正集”的內容可能就是講述項羽生前及楚漢之爭的故事。本書卷上記誅韓信、征陳豨,捉季布及鐘離末。卷中記漢高祖殺彭越、英布;高祖崩,呂后殺趙王如意及戚夫人。卷下記呂后專權,劉澤舉兵反呂氏,終于文帝即位。敘事主要依據《漢書》的《高帝紀》、《高后紀》,兼采《漢書》其他史傳如《韓信傳》等內容,亦從民間傳說和其他文學創作中借用一些材料,比如元曲中的多種有關劇目,是本書細節豐富細致的主要來源。敘事傾向鮮明,明顯同情韓信而貶劉邦,對劉邦、呂后大肆誅戮功臣的丑惡面目揭露深刻。人物事件本于史實,絕少虛構。全書以斬韓信事件為主,兼及其他功臣被戮,線索分明,結構緊湊,與元代虞氏同刊的其他四種平話相比,是故事系統性較強的一部。該書是研究宋元話本小說的重要資料,并可見到戲曲與小說之間的互相影響。有元至治年間建安虞氏刊《全相平話五種》本,藏日本內閣文庫。據此影印的有倉石武四郎影印本、商務印書館影印本、1956年文學古籍刊行社《全相平話五種》影印本。排印本有1955年古典文學出版社排印本,1959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重印本。另有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丁錫根點校的《宋元平話集》本。

佚名 ·國學 ·3.4萬字

最新章節 第3章 2015-12-26 22:26:06
洞玄靈寶真靈位業圖
免費

一卷。舊本題梁陶弘景撰。又稱《真靈位業圖》,《靈寶真靈位業圖》。初言神仙真人者,并無等級觀念。但隨著歷史的進展,或出于宗教的需要,逐漸有了關于神仙真人也分等級之說。據此書前陶弘景自序,他撰《真靈位業圖》,就是強調“同號真人”中“亦有等級千億”之說。他認為如果不辨尊卑貴賤,祈祝跪拜就會乖本失序。所以他據真靈神仙的名爵、學號、儀服、宮域等加以讎校,排列階級地位等撰成此書。書中將神仙真靈分為七階,每階又分中位、左位、右位。另外還有階品增女真位或地仙散位。如其將元始天尊列為第一中位,將“五靈七明混生高上道君”等二十九名神真列為左位,將玉皇道君等十九名神真列為右位。再如他將豐都北陰大帝列為第七品中位,將周文王、秦始皇、魏武帝等四十余人列為左位,將公孫度、馬融、陶侃等數十名三國魏晉時期的文人武將列為右位。還曾將孔子列為第三左位太極上真公,顏回為明晨侍郎,曹操為太傅,周公為西明公比少傅,周武王為鬼官北斗等。此書所述與《真誥》、《枕中書》的內容多有雷同之處。后世學者對此書多有評品,《四庫提要》稱其“杜撰鑿空,又在《真誥》之下”。斥其所列孔子、曹操、周武王等人階位“誕妄殆不足辨”。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謂:“《真誥》與此書,同一荒唐之言,未見《真誥》果出此書之上也”。關于此書作者,余嘉錫說:“弘景肯作真誥,未必不可作此書。”并據《道藏》所載《陶隱居集》收有此書序文,稱“相其文詞,實出六朝人之筆,非出偽托”。《道藏提要》對此書著錄尤詳。說明此書對于后世學者研究道學,與《真誥》、《枕中書》等同具重要參考價值。現存明《道藏》(題《洞玄靈寶真靈位業圖》)本、《廣川學海》本、《說郛》本,《秘冊匯函》(題《靈寶真靈位業圖》)本。

陶弘景 ·國學 ·7297字

最新章節 第2章 2015-11-27 16:01:09
佛說盂蘭盆經
免費

梵名Ullambana-su^tra。全一卷。西晉竺法護譯。又稱盂蘭經。屬方等部經典。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冊。內容記述佛陀之大弟子目連,因不忍其母墮餓鬼道受倒懸之苦,乃問法于佛,佛示之于七月十五日眾僧自恣日,用百味飯食五果等供養十方佛僧,即可令其母脫離苦難。依本經之說所行之盂蘭盆會,已普遍流行于我國民間,而有益于民間之孝行。宗密之盂蘭盆經疏,即強調本經特具孝子報恩之思想,與調和中國人倫與佛教間關系之性質。本經之同本異譯經為報恩奉盆經,譯者不詳,又稱報像功德經。又法苑珠林卷六十二所述之大盆凈土經,或亦為異本。此外,歷代三寶紀卷六、武周刊定眾經目錄卷九、開元釋教錄卷二等皆載本經之譯者為西晉竺法護;然或謂本經為偽作,指其內容與翻傳等無不有待商榷,出三藏記集卷四即記載本經譯者不詳。蓋“倒懸之苦”印度自古即信之,未可遽斷本經為偽;若自經文揣摩,并與異本相較,則經文中可能有若干釋者所附加之語句。本經之注疏頗多,較著者有吉藏之盂蘭盆經疏一卷、慧凈之盂蘭盆經贊述一卷、宗密之盂蘭盆經疏二卷、智旭之盂蘭盆經新疏一卷、元奇之盂蘭盆經略疏一卷、高辨之盂蘭盆經總釋一卷等,計六十余種。

(西晉)竺法護 ·國學 ·903字

最新章節 第1章 2015-12-07 17:27:31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南县| 寿阳县| 拜城县| 临夏市| 无棣县| 容城县| 莱西市| 雷波县| 孟村| 汶上县| 汽车| 花垣县| 广饶县| 阳江市| 嘉黎县| 扶余县| 泗水县| 惠安县| 桐城市| 台州市| 赣州市| 和林格尔县| 建阳市| 宜宾县| 兴安盟| 常山县| 乌拉特后旗| 赤壁市| 山西省| 富顺县| 财经| 泰安市| 原平市| 石棉县| 大同县| 德格县| 商河县| 旬邑县| 鹤壁市| 内丘县| 霍城县|